加了槍托的毛瑟駁殼槍盒子炮到底性能能提升多少?

戰歷浩


C96未上槍盒時的射擊狀態,由於子彈口徑比較大、發射藥量較多,射擊時槍口向上跳的幅度也較大,這樣會嚴重的影響射擊精度,所以“盒子炮”在我國有把手腕偏轉90°射擊的方式,這樣在射擊時雖然槍口也上跳,但由於槍是偏轉橫向射擊子彈仍然有較高的命中概率。

“盒子炮”上槍盒當槍托的方法和使用彈夾上子彈的方式。最早期的C96是半自動手槍,不能以自動方式射擊,採用10發固定式彈倉,開始使用9×19毫米子彈,後來改為7.63×25毫米子彈。

有了槍托抵肩射擊,控槍的性能好了很多,槍口上跳的問題得以較好的控制,上跳的高度也減少了很多,命中率會跟著提高不少。

C96這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在在1896年研製的一種“戰鬥手槍”,開始時口徑是9毫米,貌似配備偵察兵一類部隊使用,但是該槍重量較大空槍重量就達到了1.25千克,再加上發射9毫米子彈使得單手控槍能力變壞,最直接的壞處就是打不準,而“毛瑟兵工廠”在射擊該槍的時候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才製造出來硬質槍盒可以當槍托使用,而非一般手槍那樣的牛皮軟槍套,但該槍並不被看好,因為設計距離太近了,雖然加了臨時槍托它的有效距離最多也只有150米,與當時的老式步槍大威力子彈600米遠相比差了很多(老式步槍的標尺距離都超過2200米)射擊距離近在交戰當中就會吃虧,未等進入到有效射程就被敵人撂了!更嚴重的是該槍結構較為複雜,製造用時多產量自然而然的就低,價格自然就相對的昂貴,產量低、價格貴、總體性能一般的武器不會被軍隊接受!所以C96在德國根本不被看好,也就是毛瑟家族與德國軍方和統治階級關係緊密,德軍才訂購了幾萬支。


射擊時槍口上跳的這樣厲害,30米距離外的距離不使用臨時槍托根本打不準,好在C96槍管沒有外套筒,槍的指向性比較好,單手控制20~30米近距離射擊精度還是很高的。

一戰期間德軍近距離武器使用MP–18衝鋒槍,總體性能大大好於半自動的C96,它在一戰時期基本上是默默無聞,一戰結束之後C96成了扎手的刺蝟,花了大量的研製費用和投資了大量資金的生產線,製造出來的槍卻很少有人問津,這讓毛瑟廠很心塞...但是在一戰結束後由於中國軍閥混戰,再加上有北伐軍北伐,當時是主要武器生產國對中國實施了長達10年的武器禁運(1919~1929),但所謂禁運都是帝國主義心懷鬼胎,暗中卻向中國各地的軍閥輸送裝備...德國一戰戰敗後為了打破在歐美國家的孤立,也開始於當時的中國合作,加強了包括經濟和軍事上往來,“毛瑟兵工廠”看準時機開始將大量庫存的C96運到中國,由於當時的中國是農業國家,武器研製水平極低,加上所謂的“國際禁運”,整個國家的武器裝備水平不但質量低劣數量也奇缺,甚至遠遠落後20世紀初的德國,而C96的到來也讓當時的中國各種武裝如獲至寶,打哪開始C96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成為了一型傳奇武器。


圖片上是改進的M1931型C96,主要是改進了槍機,使之成為了自動武器,它採用20發彈匣供彈方式,既可以單發射擊又能連發射擊,也就是我國軍民所說的“快慢機”。
“快慢機”載射擊時最好的雙手握持槍柄,否則更加難以控制,改進為連發射擊的目的就是要在極短時間內將全部子彈打完,短時間提高壓制對方的火力密度。


仍舊是安裝臨時槍托之後射擊會穩定性有所提高,射擊精度也會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有更好的使用效果,自動型射擊完成後迅速拿出半自動型單發消滅殘敵,如果是一個偵察小隊10多個人在100米內都使用這種方法應敵,效果還是不錯的,這才能體現出這種戰鬥手槍的真正價值。
M1931和魯格P–08,它倆都是設計比較怪異的非主流槍械。

總之,C96在歐洲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射擊距離和精度遠不及步槍和衝鋒槍,在歐洲先進軍隊火力打擊層次很細化的情況下它基本上沒人使用,可是它到了中國則由於當時條件才造就它的20多年“偉業”,當進入到了解放戰爭期間我軍裝備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之後,它由於總體性能不適宜大規模戰爭的需求也退居到了二、三線,再後來新中國成立初期,全軍輕武器武器裝備統一制式化它也就從軍隊中永久性退役了。


皇家橡樹1972


毛瑟C-96軍用手槍,口徑7.63毫米,是把百年老槍了,本文作者對其非常熟悉,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還在駐地派出所民警那裡把握過此槍,是10發彈倉壓彈的那種,民間稱其為“駁殼槍”,木質槍盒油漆斑駁,早已破舊,但依然可以抵肩射擊。

由於已沒有了原廠生產的7.63毫米子彈,派出所民警配發的是國產51式7.62×25毫米手槍子彈,儘管口徑相差了0.01毫米,但照樣能正常從10發彈倉的毛瑟C-96軍用手槍中發射,與當時已配發民警的54式7.62毫米手槍子彈可以通用,非常巧妙地解決了老舊駁殼槍的子彈來源問題。

駁殼槍的有效射程,據搜狗百科介紹是50米,槍長0.29米,槍重1.16公斤,握在手中,不僅感到沉重,而且也很大,與同期裝備民警的國產54式手槍相比,不但體積大,而且也要重許多,只是子彈比彈匣供彈的54式手槍多了2發而已,因此駁殼槍事實上並不好使,死沉死沉的,全然沒有影視劇中使用者的那般瀟灑自如。

由於駁殼槍的木質槍盒的槍口處,可以和駁殼槍槍柄部位相接駁,因此可以實施抵肩射擊,除了緩解後坐力、提高射擊精度以外,能大幅提高駁殼槍的有效射程,有效射程150米,相當於衝鋒槍的射程了。

至於駁殼槍手持射擊有效射程50米,與木質槍盒接駁抵肩射擊時,有效射程就立馬提高到了150米,具體原因不是十分清晰;如同MG-42通用機槍,兩腳架輕機槍狀態時,有效射程800米;三腳架重機槍狀態時,有效射程就是1000米的區別相仿。

上世紀30年代初期,毛瑟公司推出了C-96軍用手槍的改進版,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由駁殼槍的彈倉壓彈,改稱了機匣下方的20發彈匣供彈,在增加了火力持續性的同時,供彈也方便快捷了許多。

一把20發彈匣供彈的毛瑟C-96軍用手槍,民間稱“20響”、“盒子炮”、“快慢機”、“大肚匣子”等,當抵肩射擊時,20發子彈輸出的強大火力,貌似一把微型衝鋒槍了。

因此,盒子炮就深受缺乏衝鋒槍等步兵自動槍械的國內軍人的歡迎,成了抗戰時期與捷克ZB-26輕機槍齊名的槍械,也是令侵華日軍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把槍械,因為有許多侵華日軍死於捷克ZB-26輕機槍和駁殼槍、盒子炮手中。


國平軍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加槍托,就是手槍。

加了槍托,就勉強可以當做卡賓槍了。

其實,毛瑟軍用手槍或者說盒子炮有一個版本就是這種卡賓槍,無法是有了槍托,加長槍管而已。

手槍是用於50米內近戰的利器,但只是自衛而已。除了城鎮戰以外,很少有人敢用手槍去進攻的。

這主要是手槍射程太近,而軍事作戰很多都是在100米外,手槍射程不足。

抗戰初期,國軍一些將軍的警衛連大量裝備盒子炮。

然而,實戰中,警衛連往往會吃大虧。因為日軍步兵班都是長槍,可以在100米外徹底壓制盒子炮!



毛瑟軍用手槍或者說盒子炮最大的特點在於,射程比普通手槍遠的多。

這主要在於它的槍管要長很多,普通型號也在132毫米以上。

而我軍的64式手槍,整個槍長才不過155毫米。

普通的手槍,一般在25米內精度還是不錯,50米距離精度就有所下降。

但毛瑟軍用手槍有效射程可以在150米,還能保證一定的精度。

同時,毛瑟手槍基本型裝彈10發,用彈匣的裝彈20發,這就是一杆卡賓槍了。


什麼是卡賓槍呢?其實就是是槍管比普通步槍短,子彈初速略低,射程略近的較輕便的步槍。

再說細一點就是短步槍!

二戰卡賓槍是縮小的步槍,甚至可以全自動射擊。手槍用於自衛,卡賓槍是可以用來進攻的。

至於為什麼盒子炮要裝槍托?就是裝卡賓槍啊!

它主要可以保障持續射擊的精度。

卡賓槍是需要連續單發高速射擊的,持續射擊如果用手槍,槍跳動的厲害,快速射擊根本辦不到。

採用槍托以後,連續瞄準射擊會容易很多,大大提高了射擊精度。

所以,原則上作為手槍使用,毛瑟軍用手槍是不需要槍托的。

只有作為卡賓槍時,它才會裝上槍托。


薩沙


兔哥回答;駁殼槍我們並不陌生,所有的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都有它的身影。在我們抗戰時期駁殼槍可謂是神一樣的存在,並被賦予眾多的名稱,駁殼槍是其中的一個名稱,二十響、快慢機、大鏡面、盒子炮等等。這款手機只所以我們用的多是由歷史原因的,當時自動武器的購買受到限制,但自動手槍不在其列。這款手槍是德國毛瑟軍用手槍,它的發明人並不是毛瑟,而是毛瑟兵工廠的費德勒兄弟。毛瑟手槍本來是參加德軍手槍競標的,但德軍並沒有選中,原因一個是德國並不缺少自動步槍,二是毛瑟手槍體型大,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第三就是價格。對於德軍而言,射程,精度,都不如衝鋒槍,個頭並不小,自然沒必要採購它,因此,它卻被我們打出了威名,正所謂牆內開花牆外香。


毛瑟手槍的長度達到了288毫米,它有三種槍管長度,一個是警用的短槍管,一個是標準槍管,一個是長槍管,口徑7.63毫米,這是標準口徑,仿製品中口徑有其它的,重1.24千克,彈匣採用10發、20發彈兩種彈匣供彈,初速每秒425米,採用兩個機頭,這也是快慢機的由來,即可單發射擊,也可以點射(連發)射擊。毛瑟軍用手槍的自動原理為槍管後坐式,有效射程50~150米,標尺射程達1000米,當然這個沒有多大意義。駁殼槍的射擊時槍口上跳的很嚴重,正常握槍射擊時都講究槍面要正,但這樣射擊時的精度並不好,彈著電點普遍偏高,而且點射基本就是浪費子彈。德軍測試中這是一個不能被接受的缺陷,而到了我們手裡就發生了改變,由於缺乏武器,特別是自動武器,一款手槍竟然能點射,太神奇了。正是由於珍惜它,依賴它,也就用心琢磨它,於是通過將槍平射,其實只是把槍面(槍面是指槍的正上面•軍事術語)斜放就克服了槍口上跳的問題。這還不算,德軍眼裡根本不能用的點射通過這樣的方式正好能一掃一片。

毛瑟駁殼槍有一個特別人性化的設計,就是槍套的利用,駁殼槍有兩種槍套,一個是皮套,這個比較輕,同時也方便攜帶,挎肩上就行了。還有一個就是木質槍套,這個槍套的底部有一個傾斜放置的卡筍,而駁殼槍的握把下後方也有一個凹槽,這樣就能夠結合到一起,木質槍套也就成了槍托,可以通過抵肩瞄準射擊。駁殼槍抵肩射擊時並不需要斜置槍面,槍面放正就可以,這是因為有槍托承受後坐力,並且是需要雙手握持,這樣就能很好的控制槍的上跳問題。單手只所以不好掌握,主要是該槍的重量和長度問題,槍支的後坐力從槍機擊針撞擊子彈底火,發射藥燃燒產生氣體壓力迫使彈頭脫離彈殼開始,到彈頭沿膛線加速旋轉前進並脫離槍口止,這一個時間段都會產生後坐力,並且彈頭脫離槍口的瞬間大量火藥氣體壓力從槍口噴射而出,這時的後坐力最大,這也是導致槍口上跳的原因,因為駁殼槍是槍管後坐式的。

駁殼槍安裝上槍套就等於是有了一個固定的槍托,這樣駁殼槍就變成了一直能夠單發核點射的微型衝鋒槍,所以,利用槍托和雙手握持就能夠抵消槍口上跳的氣體壓力,精度也就上去了。抗戰時期駁殼槍的使用中只要有木質槍套的基本都是安裝木質槍套射擊,和單手射擊比,利用槍套射擊時的精準度要好很多。第二就是射程,駁殼槍的理論射程50米就是單手射擊時的精度,通過槍面斜置這個距離要遠於這個數據。但單手射擊時的距離並不能太遠,否則精度無法保障,如果安裝槍套則能夠實現150米的射程精度要求。其實當時150這個距離是比較遠的,通常都在100米以內,甚至更近。游擊戰中基本都是以絕對的兵力襲擊或是伏擊敵人,這時安裝木質槍套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實戰中並不像演電影那樣抬手就能打中,1.24公斤的重要單手控槍並不容易,而且如果是木質槍套,背在身槍也不舒服,跑起來它會亂動,而且有很大的聲響,不如組合起來挎肩上用手握持方便。總體來說駁殼槍安裝木質槍套後射擊精度要遠比單手射擊精度要高。當然,很多神槍手即便不使用木質槍套照樣甩手命中。


兔哥42928


毛瑟是作為衝鋒手槍來到中國的,這種武器避開了一段特殊時期關於自動武器不能向中國出口的限制,滿足了軍隊對火力的要求,因此被大量進口大量仿製。他使用的這種手槍彈威力大,後坐力也相當突出,連發模式下憑單手確實很難控制,不過德國原廠的木質槍套,實際上是可以作為後託安裝在槍上,通過抵肩來消減後坐力,提高精度,但是相比專業的衝鋒槍自動步槍而言,精度還是很不夠。

所以這種武器在歐洲,並不是很受歡迎,只有在西班牙內戰時期游擊隊的手裡散發出短促的光亮

但是這種武器意外的適應火力貧乏的中國戰場,短兵相接的時候,誰火力猛誰就厲害,而中國軍隊此時普遍缺乏遠程重火力,甚至自動機槍都很少,這種短時間近距離爆發力強的武器很符合中國人的胃口。所以儘管連發精度基本很難控制,但是這種武器在中國很流行


煮酒閒話


所說加了槍托應該是指木製槍盒,利用槍盒做槍托,而加了個槍托對槍支本身性能提升多少?我想玩過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槍托對M416的重要性吧,沒錯,槍托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槍支射擊的穩定性,這一點對駁殼槍的作用也是一樣的。首先加了槍托後槍支本身變長了,體積也增加了,而為了拿穩槍支就必須由單手持槍變成雙手持槍,而更重的重量對穩定射擊就好比垂直握把的作用。


中間的就是7.63×25的毛瑟手槍彈,右邊的是9×19貝拉姆手槍彈,
左邊的就看不出是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9mm的

作為世界第一款軍用半自動手槍,它的定位就是衝鋒手槍,而它使用的子彈也比較特殊,是使用7.63×25口徑的子彈,相比後來的9×19口徑的貝拉姆手槍彈他的威力更大,當然後坐力也更大。所以在單手射擊時槍口上跳很嚴重,由於體積、重量、後作力大的問題,這一款手槍在歐洲並不怎麼吃香,所以在升級換代比較快的歐洲,這款手槍很快就被各種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的手槍替換。



槍托帶來的是槍支性能穩定性的提高,所以隨之帶來的就是射擊精度的提高,不過加上槍托並不會讓射程增加,因為決定射程的並不是槍托,而是子彈的發射藥和槍管長度。只不過加裝了槍托之後射擊精度更高,本來25米都打不準的物體加裝穿脫精度更高之後能打的中50米的目標,至於50外的物體,只有靠子彈的數量去堆積,手槍彈料想要命中超過50米外的目標幾乎是玄學的一件事了,除非是穩定射擊,不然射擊難度非常大。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駁殼槍全稱毛瑟C96。二戰時期德國造的一款用於自衛的手槍,只不過它的外形比較奇特,而且定位很奇葩。主要是因為它的外形和其他的手槍不同,體積不適合隨身攜帶,而且威力遠超普通手槍,做為自衛手槍使用威力過剩。所以德國軍隊並不看好這一款手槍。本地看不上的槍,卻在萬里之外的中國火了起來。因為種種原因,駁殼槍在中國市場很受歡迎。中國人民也給了他很多外號,王八盒子、、二十響、鏡面匣子這些槍雖然都是指的駁殼槍,但並不是同一型號,有機會的話量子會單獨寫一篇文章來介紹。


駁殼槍的威力比其他手槍要大,相應的後座力也會變得很大。機智的中國人民採用橫掃的辦法,減少巨大後座力對射擊的影響。設計的時候設計師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將駁殼槍的槍套改裝成可以和槍柄相連接,這樣就相當於給駁殼槍增加了一個槍托,提高它的穩定性。向題主問的增加了槍托之後的駁殼槍性能提升了多少呢?增加了槍托之後的駁殼槍連發時候的穩定性能大大提升,更可以將它當做一款衝鋒手槍來使用。但是相較於衝鋒槍來說,即便是使用20發的彈匣,駁殼槍也是不夠看的。


為駁殼槍增加槍托,這種使用辦法在影視劇中有很多都能體現,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所佩戴的駁殼槍和《雪豹》中的周衛國。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


量子聊軍武


不怎麼樣,這玩意最開始是準備當衝鋒槍用的,但沒一個國家願意買,只有中國這個買不到衝鋒槍的國家買了一堆。加上盒子當槍托你直接理解成一個性能很糟糕的衝鋒槍就行。


開著皮卡打坦克


只能提高準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