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可以了不起

前幾天看到一個段子覺得挺有意思,發出來和大家分享。


每個人都可以了不起


雖然是個段子,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些事實。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改革開放40多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來了一次“急剎車”,同時也給了一直努力工作,辛勤付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中國人民一個慢下來,甚至是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反思過往、規劃未來的時間上的緩衝區。靜下來想想,很多我們之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也許確實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這段時間,讀了一些書,思考了一些事,最想把《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每個人都可以了不起


中國人之前大多是不太重視心理健康的,或者說,由於內斂中庸的民族性格,對“心理健康”這個概念一直有一種錯誤的理解,會不自覺地把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聯繫起來。但是近幾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普通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願意主動或被動地去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利用心理學知識去調節內心狀態。


《了不起的我》的作者陳海賢是浙江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在成為一名自由執業心理諮詢師之前供職於浙江大學,曾經是浙大頗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外國學者著述的優秀心理學書籍有很多,但這本由中國人自己撰寫的書卻更能夠讓我產生共鳴。


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引導個人怎樣獲得一種自我身心的平衡與發展。書中列舉了很多作者作為心理諮詢師遇到的案例,通過一個個實際案例讓專業的心理學理論能夠落地,與讀者產生共鳴,同時在每章結束時設計了“自我發展之問”來幫助讀者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思考。這本書從“改變”這個很多人都想去做但執行起來又困難重重的議題開始,一路循循善誘,指導讀者如何通過改進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塑造一個健康的人際關係來達到走出人生瓶頸、自我進化的終極目標。書的內容不過多劇透,留待大家自己探索。我想主要談談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兩個啟發,即“如何與自己相處”和“如何與他人相處”。


如何與自己相處——自我接納

想要改變的想法是發展進步的源動力,人類社會正是因為我們不安於現狀,不斷地謀求改變,不停探索而實現發展,個人也是如此。然而,人生來是不同的,從最基本的相貌、身材,到家庭環境、成長環境等,這些客觀因素是無法改變的。很多人在尋求改變時往往陷入一個誤區,即一味否定自己的現有狀態,而夢想著另一種與自己實際情況不符的狀態,甚至去成為另一個人,但顯然,這種“不可能的任務”是無法完成的。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曾說:“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可以想一下,在生活中,往往只有在認識到一條路走不通後才會去尋找其他方法,如果不能清醒地認識,在錯誤的道路上一直走,最終只能“撞南牆”。那麼同樣的,人們只有在接受現實,接納自我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利用現實條件去達成目標,而不會走上焦慮、憂鬱這條“跟現實慪氣”的路。因此,真正有效的改變不但不是否定自己,相反是要充分接地接納現有的自我,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一個健康的尋求改變的目標不應該是“變成其他人”,而是“努力成為理想的自己”。


如何與他人相處——課題分離

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我想用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來引出,他是這麼說的:“孤獨,也許正是人生的某種真相。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另一個人,也沒有人能完全為另一個人的生活負責。我們總說,這是‘我的’家人、‘我的’戀人、‘我的’孩子、‘我的’最好的朋友,好像我們擁有某個人一樣。擁有是人際關係中最大的幻覺,沒有人能夠擁有另一個人,我們只是在各自的旅程相遇,彼此同行。這種相遇又長又短,最終我們還是會分開,各走各的路。”正如作者所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因此我們在處理與他人的人際關係時,要注意“邊界”。大部分人際關係的煩惱都來源於區分不了“別人的事”和“自己的事”,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我們會在很多時候受他人情緒的影響,活在別人的評價和期待中,甚至把別人的期待變成自己的期待,把別人的情感當作自己的情感。有時候,人們會很在意做了一件事之後別人會怎麼評價自己,以至於僅僅這樣一個想法就會阻礙自己真正去行動。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提出過一個叫做“課題分離”的理論,大致意思是我們需要區分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課題,從把而自己的課題和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做好自己的課題,其他的事情不要太在意。你需要做一件事,這是你的課題,重要的是你把自己的課題完成好,而至於別人怎麼評價則是他的課題,你不需要也根本不可能左右。能做好“課題分離”,人生中的很多煩惱都會煙消雲散。如果對於“課題分離”想要有更多瞭解,推薦閱讀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撰寫的書籍——《被討厭的勇氣》,書的內容通過“哲人”與“青年”對話的形式展開,很有意思。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很多時候,書籍閱讀完的當時確實會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是真正學以致用還是需要不斷地結合自身實際去探索與實踐。就像本書的作者所說——“知識的價值不是提供一個確定的答案,而是引發探索的過程。”


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希望能偶爾停下腳步,反思自己,思考一下生活的意義,不斷修正自我狀態,從而邁出更加堅實的“下一步”。


每個人都可以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