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生活記錄·牛大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黃土高原西部,生活著一些西北人,他們有特定的方言、特定的美食、這裡人傑地靈、黃河穿城而過,這裡的人世世代代依山傍水生活在母親河邊,喝著黃河水、唱著黃河謠、腳下踩著黃河石、飯後散步在黃河邊……他們就是熱情憨厚的蘭州人。

蘭州生活記錄·牛大碗

蘭州人都是個面肚子

在一期電視節目《為愛下廚》中,影視演員孫茜作為一名蘭州姑娘說出了蘭州人的心聲:“最愛吃拉條子面,並且愛吃爺爺或爸爸拌的拉條子,一碗麵要配上一桌子的菜去吃。”愛是人間煙火氣,親人的愛都藏在一餐一飯裡,那碗麵是帶著家鄉水土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蘭州人保留著蘭州傳統習俗的生活方式,喜歡吃麵食,手擀麵、拉條子;餃子、包子、面片子;散飯、攪團、疙瘩子;饅頭、花捲、油餅子;鍋盔、大餅、碗坨子……各種各樣的麵食,當然,最有代表性的還是蘭州牛肉麵。

蘭州生活記錄·牛大碗

“牛大碗”蘭州人的最愛。

對於蘭州人可以這樣說:每天的生活從一碗牛肉麵開始,對牛肉麵是情有獨鍾。每天清晨上班,腳步會不由自主的走向那家牛肉麵館,開票、端面、倒醋、然後挑起面來攪兩下,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幾分鐘一碗麵下肚,然後,高高興興的去上班。

蘭州生活記錄·牛大碗

吃慣的嘴,跑慣的腿。

蘭州人對這句話一點也不陌生,從小到大吃慣的東西,不管何時何地只要遇到,不請自來;因為一種美食會記住一個地方或一個人。例如:小時候走親戚,去了一個親戚家吃到了從來沒有吃過的那種美食美味,之後每年走親戚都會首先去那家拜年,一直想著那種美味、想著那家的人,這就是蘭州老人們常說的“吃慣的嘴,跑慣的腿。”蘭州人對吃牛肉麵就成了一種習慣,吃慣了嘴,每次走過牛肉麵館即使不吃也會看上一眼,作為一名蘭州人走在蘭州街頭,記住最多的自然就是牛肉麵館。(以下圖片來自鄉土蘭州)

蘭州生活記錄·牛大碗

非常時期,牛肉麵館率先開業。

新冠肺炎防疫時期,蘭州的大街小巷除藥店、超市以外的所有鋪面幾乎都關了,包括蘭州人的快餐店——牛肉麵館也都一一歇業。隨著近期上班、復工的人員越來越多,為解決吃飯問題,有人開始呼籲牛肉麵館開業,不負眾望,省政府首先批准一些有條件的蘭州牛肉麵館率先開業。不過對開業麵館都有所要求:“不可堂食,只可帶走”“戴口罩排隊間隔兩米”“無接觸配送”“窗口售賣”……也就是這些決定,讓蘭州街頭出現了好多稀稀落落的奇葩吃麵隊伍。

(現在防疫仍在關鍵時刻,希望目前沒上班的朋友們繼續宅在家裡,暫且不要出門,把牛肉麵讓給更需要的人們。)(以下圖片來自網絡)

蘭州生活記錄·牛大碗

蘭州方言表達著蘭州人的生活

趕早上起來,收拾幹三,到牛肉麵館子吃個牛大碗“老闆,下個二細!”“辣子多些湯多些”“尕滴個,把碗拾一哈”,迭上一碗牛大,肉蛋雙飛,再要上一碟子小菜,吃著滿福滴很那。吃罷,飽嗝一打、嘴一抹,稀不福坦、沃野滴很那……

牛肉麵離開了蘭州就只能叫做蘭州拉麵;牛肉麵聽不到蘭州方言就失去了靈魂,只有蘭州方言配上那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麵,才叫做真正的蘭州牛肉麵。牛肉麵對世界各地的蘭州人而言那更是一種鄉愁、一種情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