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就業:學會這一思維,受用無窮

這篇文章,來自我的好友江安南律師。

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是一次大考。網上流傳這樣的評論:“教師育人,醫生救人,律師維權,記者記錄反映真相。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免疫系統。只有善待這些人,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好。”我作為千萬名律師中的一員,能夠分享獲得這樣的評價,與有榮焉。

當然,最辛苦的、付出最大犧牲的,還是廣大奮戰在疫情第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在指南尚不明確、病理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與新型病毒做鬥爭,這相當於逆天改命,力挽狂瀾,非英雄所不能為。

疫情下的就業:學會這一思維,受用無窮

廣大醫療工作者的奮鬥和成績,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我體會最深的關鍵詞,就是“場景思維”。

在雷神山、火神山、方艙醫院,在救護車、門診樓、隔離區、ICU一個個醫療場景下,人員、物資、信息圍繞這些醫療場景進行配置,實現救治效果的最大化。

事實上,法律服務工作與醫療工作有很多相通之處,同樣可以借鑑“場景思維”,思考我們能夠為客戶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他們能否通過我們服務獲取有用的知識和信息,以及我們能否回應他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痛點?

我想,可以從五個維度進行分析。

01融入場景之中

律師幫助客戶提供法律服務,有時候可能會聽到懷著善意的批評,“你寫的這個協議很好,但我們用不上”,“你不瞭解我們這個行業”。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一方面,“360行,行行有門道”,律師作為一名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可能打通各行成為全才。

另一方面,祖傳模板修修補補,應付各行的法律需求,豈不是“坐而論道”?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如何把握這個度呢?我的建議是:選擇一兩個專業方向,融入交易場景之中,把“三流”或“四流”摸清楚。

所為“三流”,通常是指資金流、貨物流、發票流。如果再加上一個合同流,就可以概括為“四流”。

這是從會計學上借鑑來的概念,已經成為分析很多商業模式的方法論。

比如,有一家從事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交易的公司。它的資金流是通過監管銀行,以“見證寶”免密支付的方式進行操作;貨物流主要採取交付的方式,貨物由第三方存儲,單證交付即視為貨權交割;發票流與貨物流、資金流的方向相反。

付款、交付、提貨、結算、開票,一次商業貿易形成閉環,確保合規、可複製,需要交易規則和相應的單證,也就是合同流的支持。這個基於“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場景,確實比較綜合複雜。

其實不僅是分析商業模式,對於這次疫情,也可以從“三流”的角度,即“病患流”、“醫生流”、“資源保障流”進行分析。

02識別核心場景


疫情下的就業:學會這一思維,受用無窮

我們要感謝賈會計。他用自己蓋樓、宴賓客、塌樓的經歷教育了我們,讓我們不再對“生態化反”、“夢想窒息”、好看的PPT和雄壯的演講等等詞語不明覺厲了。

虧本賣手機是引流、虧本賣電視是引流、虧本搞視頻網站是引流、燒錢無底洞造車也是引流。

其實,這他這個模式的核心就是引流。至於引流之後能否形成商業閉環,事實已經給出了結論,我們沒有必要再去踩一腳。

美軍一直追求戰場“零死亡率”的理念。幾場局部戰爭打下來,死亡率確實不斷降低。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就是把處於戰場一線的傷員作為核心場景。圍繞這個核心場景,來配置信息、資源,並持續優化流程。

概括來說,就是儘快找到傷員,全力保護傷員,首先維持生命體徵,然後馬上送後救治。

有這樣一個案件,是煤炭貿易糾紛。付款沒有爭議、訂約也沒有爭議,爭議出在煤炭是否交付上。甲方說雙方已經簽字蓋章確認交付,乙方說這些文書只是為了配合甲方做循環貿易、虛增銷售額,實際上煤炭並沒有交付給乙方,而是賣給了發電廠。

隨著雙方几番唇槍舌劍,一個核心的場景愈發突顯,那就是甲方進貨的這1萬多噸煤炭,來自不同的產地,品質(熱力值)各不相同。為了符合向發電廠供煤的熱力值要求,第三方在港口倉庫進行了混煤、配煤的操作。而這個混煤、配煤的指令,則是由乙方向第三方發出的。查明這個混煤、配煤的核心場景,實際上雙方的爭議也就基本解決了。

站在法律服務的角度,事後打官司、翻底單、調證據、找證人的補救方式,花費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很高,而且存在風險。

如果能夠預先識別核心場景(從長期貿易、專業貿易商的角度看,這並不難),圍繞它預先做好合同條款設置、證據固定,能減少很多爭議糾紛。

03設計場景


疫情下的就業:學會這一思維,受用無窮

如前所述,“360行,行行有門道。

”企業家和律師喝茶聊天,企業家常說:律師懂法律,我們缺乏專業法律知識,要向律師學習。

律師常常說:各行有各行的專業,您在自己這一行也是專家啊,律師也要向您的專業精神學習。可能雙方心裡都在說反話,呵呵。

那麼,這種跨行業交流,除了相互學習以外,有沒有可能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呢?

有一起藥品技術委託開發合同糾紛,協議約定甲方出資,乙方出技術、成果並辦理批文。

最終乙方中止開發,沒有拿到國家批文。由此,甲方起訴乙方要求退還出資款,並賠償損失,約500萬元。

站在甲方的角度,極易證明自身是否履行了出資義務,只要把轉賬記錄打印出來就可以了。但對於乙方來說,他是否應當承擔開發中止的責任?開發中止是合理的技術風險、政策風險,還是乙方自身的失誤所導致的,存在疑議?

我向乙方提出上述問題。乙方回答:我有和甲方電話溝通啊,我有把開發資料文件交給甲方啊;藥品批文管理越來越嚴格的情況,甲方也知道啊;我和別的投資人多少年來也都是這樣合作的啊,合作得很好啊;甲方就是人品有問題啊。

其實,乙方就是陷入了路徑依賴。在此,引用魯迅先生的名言:


疫情下的就業:學會這一思維,受用無窮


從乙方的陳述中得知,其實乙方也投入了成本,但並非經濟成本,而是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等等,但乙方難以找到可以通過客觀證據來還原的場景。

本案如果不是事後補救,而是在簽約履約過程中由律師提供法律服務,那麼開發過程中,律師就會幫助乙方設計可以用客觀證據來固定和還原的場景。比如說開發進度簽證單、開發工時表、階段性成果交付單、政策風險告知書、通知送達方式確認書等等。

這個案子也啟發了我。

那些高度依賴傳統、潛規則、合夥夥伴人品的行業,比如醫藥醫療器械行業,法律服務的空間和需求非常大,完全可以做成相對標準化的法律服務產品。

04簡化場景

我為一家昂揚向上的電子商務公司做法律顧問,老闆是一位很有創意和夢想的人,他設計了很多交易模式和場景,比如拼團、集採、鎖價、借貨、轉單、供應鏈金融、分銷代理、定製。

落實這些idea,需要運維、軟件工程師、稅務師、律師、監管銀行等方方面面的配合。比如我,就寫了十幾個協議、規則、條款、委託書、聲明、必讀之類的,而且隔幾個月就要全面升級修訂一次。

但是從法律服務的角度看,我漸漸發現,文書協議類型和版本越多,越容易出現衝突、產生混亂,學習成本、溝通成本、執行成本就會越高。

換句話說,疊床架屋式的法律服務,天花板很低。

要突破這個天花板,只有一個出路,那就是簡化場景。

做減法,就像減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做精確的減法,就像只減肚子上的肉肉,不減曲線,不減臉上的膠原蛋白,更加痛苦。

我花了一個春節的時間,過程我就不說了。最終我用一個協議、一個規則,加四個附件(表單),來對應老闆目前所有的idea。

其實這個思路來自於我聽的一堂課。

那是國家法官學院的吳光榮教授,他說:最高院出臺每一條司法解釋之前,在上會討論的時候,都會附上有關的案例研究、法理研究,經過反覆的推敲,最終凝結成一兩句話,然後發佈並適用於全國。

疫情下的就業:學會這一思維,受用無窮


05感知場景轉化

疫情襲來,很多企業都面臨重大考驗。

我一個很好的朋友,年前剛剛裝修開張了一家燒烤店,滿懷憧憬,投入家財,結果經營完全被凍結。

這些天,微信朋友圈最多的一類文章,就是《面對疫情,對××行業的四個建議》、《企業遭遇困境,疫情之下如何解決××問題》……這反映了各行各業普遍的焦慮感。

最近,我看到這樣一則廣告,在普遍的焦慮中,感受到了希望和鬥志。

疫情下的就業:學會這一思維,受用無窮


聚餐、聚會、群體性聚集活動暫停了,餐廳、大堂、包廂裡面沒有了客人,餐飲業常規的消費場景,暫時黯淡、萎縮,但是餐飲的需求並沒有消失,新的場景在增長,那就是飯廳餐桌、客廳茶几,一家幾口圍坐在一起,享受美食帶來的慰藉,等待春暖花開,等待拐點到來。

不可否認,疫情是一隻巨大的黑天鵝。法律服務本來是一個需要與人交流的行業,但是現在很多律師在家自我隔離,很多律所所在的高大上的辦公樓,也限制人員進出。

北京天同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蔣勇撰文指出:疫情“無疑將極大地影響客戶需求和消費習慣,對律師業務產生切實影響”,“這次的新冠疫情則會加速助推工作的線上化遷移”,並建議:“專精化發展”、“標準化發展”、“養成在線工作習慣”。

蔣勇先生已經總結得很到位了,我與各位分享共勉。

疫情下的就業:學會這一思維,受用無窮

在本文的最後,我前面提到了,我要做一個醫藥行業的法律服務產品,現在已經初步成型,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