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農民工老了,幹不動了,未來的出路和歸途在哪裡?

新大風歌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三農領域創作者,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喜歡在頭條看一些種植技術的知識,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這裡發表一點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個問題真的能引起很多人的共嗚,包括我在內也是感覺很迷茫,就我們老家來說也是如此。

老家湖南西部山區,村裡絕大多數都是留守的老幼,山區交通不便利,機器也無法到達,隨著80、90這一代年輕的時候早早就外出打工,50、60這個年代的人老去,很多田地都荒廢了,當年的荒山如今已成林,路都走不通了。

而外出打工的一部分人中,有所成就的早已在外安家了家,退而其次的者在鎮上或者縣城買了房,年輕人都往城裡跑,往後荒地只會越來越多。

雖然也有很多回鄉創業搞養殖和種植的,絕大多數也是鎩羽而歸,一來他們有點想當然,理論知識豐富,可是吃不了苦,二來能吃苦但是銷路又沒打開,三來就是有產能但是成本過高導致價格太高,老百姓又不接受。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鄉安置不了靈魂,家鄉安置不了肉身”這話會越來越真實,特別是80、90這一代,很矛盾,也很糾結,也很痛苦!

以上就是我對這道問題的所有理解和看法,謝謝大家閱覽,如果對小編的回答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最後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開心!事業有成!

在頭條渡過一段難忘的快樂時光!謝謝!






山野江湖


我是七三年生人,九零年為了交公糧和人吵過架,動過手,就是為了把最好的糧食獻給糧食所早點回家休息,1998年為了生二胎,逃避計劃生育,在野外住過窩棚,交過超生罰款,2003年,為了政府經濟開發區,佔了我家二十多畝地,補償款十萬多,每畝地五千塊錢,現在我四十七歲了,在外打工養家,掙得錢遠遠不夠樓房和兒子婚嫁金上漲的幅度,假如有一天我老了,幹不動了,要麼選擇自盡,要麼選擇出家,我實在不想拖累任何人,包括子孫和政府!


AA步哥


回老家,過閒雲野鶴的曰子去。


張旭語文


我是農民工也是農民,家裡沒有地,外出打工,基本上沒有遇到一個放心老闆,01年被福建老闆坑了個底朝天,背光了家底。09年被劉小東坑了25萬,王學任坑了10萬,現在看大門一月一千元,將就著活。沒權沒錢沒辦法,今年生病花幾萬又舉債了,命苦的買賣全給我了,嗝屁也不遠了


看大門的小農民


我的父母親

94年從偏遠山區外出打工

家裡的牲畜都變賣了。帶著全部家當50元錢,揹著妹妹帶著我,來到城市打工生存。

60多歲的父母現在都不知道該幹啥工作?和城市裡的人比不了。

1.年齡大了打零工都沒人用

2.無養老保險

3.無退休工資

4.吃不起好的,生不起病,更去不起醫院

回老家生活吧,

1.沒地

2.沒房

想想父母真的好難,一輩子老好人 ,一輩子沒享過福。

作為兒子,拼命工作掙錢養家。每個月工資正好夠家庭開銷,都沒有多餘的錢孝敬父母。

這些事都不能想,只能埋頭苦幹。為了下一代努力奮鬥吧


餐廳整體運營


50歲以上的基本都屬於我們的父輩了,他們對於國家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我父親今年57歲,他不是農民工,但他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種了一輩子的糧食,以前種糧食是為了解決溫飽,交公糧。現在糧食很便宜,種田連本錢可能都掙不回來,還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可是他依舊本能的去種,每到春天泡桐樹開花的時候,他就開始下稻種,犁田,見不得別人家的田荒在那,都撿過來自己種。我們勸他不要種了,他聽不進去。去年犁田被旋耕機傷了腳,好在沒什麼大礙,今年家裡人都勸他,終於是勸住了,就種了一塊田,留著自己吃。

我們做為子女,種田那部分農民的本能已經被我們丟掉了,出來到城市裡謀生路。

每當累的時候,遇到挫折的時候,我總會想,父母已經老了,他們養我小,我得養他們老,我不想等到他們年老體衰,生病的時候,我卻沒有能力付醫藥費,所以我很努力的掙錢,只是不想讓自己對自己失望。


無聊老楊


農民工的工作往往是格外勞累,條件特別艱苦,或有危險性的工作,不用說,當年紀大時便不能勝任原工作,這就需要早做打算。第一,把自己的技藝練到爐火純青,我認識一個大工師傅,他精通貼瓷磚技木,與妻子兩人到處給人貼瓷磚,工作不算累,但收入狠高,每天一兩千元,累了歇幾天,一年下來收入也賣頗豐。第二,轉型,由靠體力變為靠腦子,靠人脈,即做買賣。平常要用心,什麼東西能掙錢,進貨渠道在哪裡。早摸清楚,總之,功夫不負有心人,早做打算,就避免了幹不動了,坐吃山空之苦。


郝慎軍


我老家一個鄰居大爺,一輩子單身,從前種地後來去工地搬磚➕種地,跟著自己侄子怕被侄子嫌棄就拼命幹活掙錢,在工地幹到快七十歲,然後檢查出來胃癌就在家等死,本來是早期可以手術切除的,但是……,哎 就那麼挺了半年走了,他侄子不務正業確實也沒錢,侄媳對他也還可以,就因為窮所以沒錢買命,這種情況恐怕在農村不會很少了


誰再罵人我罵得你連你


農民工也看哪裡人的。以我同事為例子,他是商丘人。家裡地包出去,一個月大概300,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大概800左右。國家種地補貼和其它補貼(具體叫啥不知道)一個月大概也200多。一個月就1300了。現在已經在商丘市裡買了房子,也就是說一直可以拿下去到##。現在在上海打工,上海交的社保。繳滿15年就可以在上海領。按照最低保障1160算。一個月也有2460了。老了住自己在商丘市裡的房子,手裡2460一個月。已經比他在上海打工交完房租後手裡的錢多了。當然這只是商丘一地。。。。。。。。。


王大仙2017


這個問題真的能引起很多人的共嗚,包括我在內也是感覺很迷茫,就我們老家來說也是如此。

老家湖南西部山區,村裡絕大多數都是留守的老幼,山區交通不便利,機器也無法到達,隨著80、90這一代年輕的時候早早就外出打工,50、60這個年代的人老去,很多田地都荒廢了,當年的荒山如今已成林,路都走不通了。

而外出打工的一部分人中,有所成就的早已在外安家了家,退而其次的者在鎮上或者縣城買了房,年輕人都往城裡跑,往後荒地只會越來越多。

雖然也有很多回鄉創業搞養殖和種植的,絕大多數也是鎩羽而歸,一來他們有點想當然,理論知識豐富,可是吃不了苦,二來能吃苦但是銷路又沒打開,三來就是有產能但是成本過高導致價格太高,老百姓又不接受。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鄉安置不了靈魂,家鄉安置不了肉身”這話會越來越真實,特別是80、90這一代,很矛盾,也很糾結,也很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