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和防止生薑枯萎病?

黃曉紅果果


生薑枯萎病又稱根莖腐爛病,主要危害地下部根莖,造成根莖變褐腐爛,地上部植株枯萎。該病與姜瘟病易於混淆,應注意區分。姜枯萎病根莖變褐而不呈半透明水漬狀,擠壓病部雖滲出清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濁狀,鏡檢病部可見菌絲和孢子,保溼後患部多長出黃白色菌絲。而姜瘟病根莖多呈半透明水漬狀,擠壓病部溢出乳白色菌膿,鏡檢則見大量細菌湧出。

防治方法是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地塊種植,並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收集病殘株燒埋;重病地塊宜實行輪作。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播種前精選姜種,並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液浸姜種塊1~2小時,撈起拌草木灰下種。發病初期於病株及其四周澆灌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200~300倍液,或70%琥·乙膦鋁可溼性粉劑300~4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隔3~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豫北老農民


更多蔬菜種植和水果病害,請關注三農種植通,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三農知識。

隨著我國種植生薑的農業發展也是越來越快,目前種植生薑也是很多地區主要農業生產項目,由於生薑的市場比較廣闊,導致了很多的種植戶也是加入了種植生薑的行列,目前來看,除了山東濰坊地區大量種植生薑外,其他的地區都有大面積的種植生薑,雖說現在種植生薑也是一項創收的項目,但是由於種植的面積不斷的在擴大,很多的種植生薑的地塊也是面臨著重複種植,連茬地種植,重茬地種植生薑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多,這樣以來就面臨著生薑會出現很多的病害,但是對於種植生薑來說,資源也是不允許,所以對於每年都會發生很多的病害,就像今天咱們說的這個病害“葉枯病”,也是生薑常見的一種病害,我們將從葉枯病的發病原因以及治療方案給到大家,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生薑葉枯病是個什麼病?

生薑葉斑病也叫條斑病,這種病害是一種真菌性的病害,該病害在生薑種植期是經常會出現的一種病害,這種病害也是非常的頑固,對於有的種植戶在噴灑藥物以後,在出現高溫高溼的情況下,生薑的葉枯病又會捲土重來,所以在治療方面比較棘手,病害的病原菌叫姜球腔菌,是屬於子囊菌類的真菌,對於子囊菌類唯一的特點是,這種病害主要是子囊寄生為主的病害,病菌在生薑的葉片上發病後,就會形成一個子囊,子囊裡生存著孢子菌,子囊裡的孢子菌會隨著天氣和季節進行冬眠,子囊有時候在病葉上或者是土壤潛伏,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時候,溫度一旦上升後,子囊裡的孢子菌會和菌絲隨著雨水的飛濺和農事勞作的時候侵害生薑的葉片,如果不及時治療葉枯病的話,子囊會一直寄生在姜田裡。

生薑葉枯病發病後我們如何判斷出來是葉枯病呢?

其實對於這種病害一旦發生病害後,也是非常容易判斷的,葉枯病一般都是侵害到生薑的葉片,尤其是在高溫的季節,如果是雨水過多的時候,那麼葉枯病發生還是比較頻繁的,在初期發病的時候,生薑的葉片上會出現不規則的白色病斑,有時候的病斑會呈現出橢圓形病斑,初期發病的時候,生薑的葉片顏色會變的很綠,葉片上的病斑處會出現孔洞,後期葉片會慢慢的變黃,病斑的表面會出現眾多的黑色小點,然後生薑的葉片會快速的發除黃白色,然後葉片會一點點的全部變成黃白色後,最後導致葉片枯萎凋謝。

為什麼別人家的生薑發病少,咱們的生薑發病多呢?

1,在前期種植生薑的時候,沒有選擇抗病害強的姜種,一些姜種在生理上就是不能免疫病害的發生的,成為易感病害的姜種,在當初選擇姜種的時候,沒有進行姜種的消毒處理,導致部分姜種在表面上有病菌潛伏,當種植戶在種植後,病害就會快速的進行生薑的侵害。

2,對於近幾年種植生薑的地塊,都是連茬種植,造成土壤了的物質不肥沃,有機質大量的減少,這壓根的地塊由於缺少了養分後,就會加速生薑感染病害的發生幾率,對於一些種植生薑的地塊,由於土質太差,地處低窪地區,排水都困難,這樣的生薑不發病才怪,尤其是連作地和重茬地裡留有大量的病菌無法進行清除,造成病害成為年年發生的首要原因之一。

3,溫度的溫度也是發生病害的主要原因,高溫高溼都是發生葉枯病的主要原因,有的地區在夏秋季的時候,溫度都是非常的高,加上部分地區的雨水也是比較多,一旦園區發生了澇害以後,或者是雨水較多,田間的溼度會快速的增大,那麼生薑出現葉枯病的機會就會很大,當溫度高於30度的時候,溼度在80%以上的時候,病害發生的很明顯。

4,水肥的管理也是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於在前期沒有施足量的底肥,造成缺肥嚴重,由於生薑是莖塊進行生長,所以對於肥料的需求也是非常的高,一旦缺少肥料後,生薑就降低了抗病害的能力,還有的就是在後期追肥的時候,由於氮肥的用量比較高,造成生薑生長會過快,也是降低了植株的抗逆性,後期澆水的時候,澆水過多,澆水過勤,園區出現積水無法排出,都是發病的因素。

5,,田間管理也是有著一定的關係,前期種植生薑的時候,由於種植的密度過大,植株和植株之間比較近,田間缺少了通風性和透光度,就會導致病害快速的在園區蔓延,後期發生病害時,沒有及時的進行發病的病株清除,導致園區出現病害時,病菌在園區裡潛伏,農事勞作的時候,動作過猛,不注意細節,管理粗放,用具不消毒,都是導致病害的發生率增大。

生薑發生葉枯病的時候需要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1,對於發生病害的生薑,我們需要進行及時的清楚,主要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但是當發生病害時,我們也需要進行及時的噴灑藥物治療,對於發生病害的生薑植株要及時的清理掉,然後集中統一銷燬,然後挖出生薑的土坑我們要施撒石灰粉進行消毒或者是澆灌福爾馬林,甲醛溶液進行消毒,對於發病較輕的植株可以噴灑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200倍,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65%多果定可溼性粉劑1500倍,8-10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

2,我們在來講下以預防為主的主要措施,對於在前期選擇姜種的時候,我們種植戶一定要選擇一些抗病害高的姜種,一定要從正規的地區購買姜種,對於使用自留地進行留種的時候,如果發生病害嚴重的地塊,禁止作為留種地,對於在種植前一定要挑選出帶有病害或者姜種上有創口的姜種,帶有的創口的姜種很有可能帶有病菌,所以桃選一些表面沒有任何創口的姜種為宜。

3,在選擇姜種後,我們需要進行對姜種進行晾曬,一般在陽光下晾曬1-3天即可,晾曬的姜種在種植前使用新植黴素或者40%福爾馬林100倍浸泡姜種8個小時以上後,進行播種,在選擇土壤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和豆類,大蔥,韭菜的作物輪作3-5年以上的地塊種植生薑,或者是新開墾的地塊種植生薑,對於一些輪作或者選擇新地塊比較困難的,種植可以在原地塊的土壤進行深翻的處理,使用連作地的時候,必須要進行深翻的處理,深翻的深度要在50-60釐米以上,然後土壤施入生石灰100公斤,可有效預防病害的發生。

4,對於在種植地區,種植生薑前,除了深翻土壤以外,我們還需要一次性的施足腐熟的農家肥,對於在雨水的較多的地區,我們可以做成姜畦進行種植,可有效的預防出現積水的情況,種植的時候一定要保證種植的密度,一般播種後株距在20釐米左右為宜,種植的姜種不宜過多,每畝地種植3500棵左右最好,在種植姜種後,要及時的進行搭建遮陽網,避免過強的光照照射姜種。

5,對於在後期追肥澆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氮磷鉀肥的用量,一般要多施用磷肥和鉀肥,尤其是鉀肥的用量要多一點,澆水的是葫蘆也要注意灌排的分離,避免大水澆灌後出現病害的發生,尤其是雨後要及時的進行排水,預防一些帶有病菌的水流入田塊感染生薑。對於採收後要及時的進行清園處理,如果是第二年還需要種植生薑的話,就要提前進行土壤改善,在冬前進行土壤深耕3-5次以上,然後土壤進行暴曬處理,第二年溫度高的時候可以進行高溫悶棚滅菌效果更好,或者是第二年可以和水稻進行輪作也可以改善病害的發生。


三農種植通


生薑是家家戶戶廚房必備的調味品,生薑可以做出很多美味是食物,可以說我們非常熟悉,但是說到生薑的病害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生薑的病害是影響生薑產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見的生薑病害有姜瘟病、炭疽病、根腐病、葉斑病、枯萎病等。今天我就來說說生薑種植過程中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生薑枯萎病的發病症狀

生薑枯萎病直接危害生薑的塊莖,一般會給生薑造成30%的減產,嚴重的會導致一半的減產,甚至絕收,因此這種病害對生薑的危害極大,對於這種病症我們一定要加以防治。


患病後生薑的塊莖會慢慢的變成褐色,患病部位會腐爛並流出汁液,最終導致整塊生薑大範圍腐爛,最終使生薑失去食用價值。患病後地上的植株,莖和葉也會慢慢變黃枯萎,直到死亡。

要記住這種病害是會傳染的,因此危害很大。發病部位會產生病菌孢子,會隨著患病流出的汁液、雨水、帶病菌的勞動工具以及勞動人員來傳播。這種病菌會在土壤中進行越冬,來年繼續種植患病風險會大大增加。

發病原因

生薑連作栽培會使土壤中同一種患病病菌大大增加,因此連作栽培是患病的主要原因。同時種植生薑的地塊低窪、排水不良、田間通透性差、溼度過大、土質過於黏重、偏施氮肥、使用未經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都可能使生薑患枯萎病。


生薑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1、生薑不要進行連作栽培,同一塊土地要在不同的地方進行栽培,最好進行換地栽培,可以大大減少生薑患病的風險。有條件的最好實行水旱輪作。

2、選種的時候儘量選擇抗病能力強、抗澇能力強、高產的生薑品種。

3、要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溉良好的沙土進行栽培,可以栽培在地勢稍微傾斜的地塊。生薑可以進行高壟栽培,挖好排水溝,做到雨後不積水。

4、經常進行中耕除草,中耕可以使土壤疏鬆,增強土壤的透氣性,有利於塊莖的快速生長。

5、種植的過程中要多施農家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可以每畝施農家肥5000公斤,柴木灰100公斤。柴木灰可以改良土壤,增強土壤的通透性,還可以防治蟲害的發生。在生長期可以撒2~3次的柴木灰。農家肥一定要進行充分發酵,一般堆積至少在2個月以上。


6、播種時姜塊可以用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浸泡半個小時,可以減少生薑患病的風險。

7、平時多注意觀察,發現莖部發黃枯萎,要拔苗觀察姜塊,患病要及時進行噴藥治療,可以噴10%混合氨基酸銅水劑400倍液淋植株的基部。根據患病情況連續淋2~3次。患病嚴重的可以直接剷除,患病植株要帶出生薑地進行處理。

8、生薑的種植要進行多次追肥,尤其是塊莖膨大期早多追加磷肥和鉀肥,可以提高生薑的抗病能力和產量的提高。

總之,生薑枯萎病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對於這種嚴重的病害我們要進行綜合的治療,患病後噴藥要及時。


鄉村小水




一、發病症狀:

葉枯病主要危害生薑葉片,發病初期姜葉呈暗綠色,隨之變厚富有光澤,隨著病情發展,葉面慢慢會出現黃褐色枯斑,發病中期病斑會逐漸擴散,要期病部會出現黑色小顆粒,病情嚴重時整片葉子變褐枯萎。



二、傳播途徑:

葉枯病病菌一般是在病葉上越冬,溫暖的春季進行繁殖。昆蟲是它最大的傳播介質,另外也會藉助颳風下雨自然傳播,也會通過我們平時田間勞作進行傳播。




三、發病環境:

葉枯病在高溫、高溼的發病率最高,一般連作重茬、種植過密、通風不良,用肥不當、枝葉徒長都會加重發病。

四、防治措施:

對於生薑葉枯病我們多采用農業防治與藥物防治相結合的方式,特別要以農業防治為主,儘量減少農藥的使用,易提高生薑的健康品質。



1、農業防治:

  • 選種治種,好的品種才是基礎,優質的品種能提高植株生長過程中的抗性。另外播種前要進行消毒處理,一般通透暴曬或者藥物殺菌。做好這一步可以降低發病率20%左右。
  • 選地輪作,生薑最好與禾本科或者豆科類作物進行輪作。而且地塊要進行深耕保墒,增強土壤的通透性。
  • 合理控水,生薑種植過程中切記澆水過多,要保持見幹見溼的澆水方式,避免土壤溼度過大或者經常積水。
  • 科學用肥,生薑生長鬚肥量比較大,種植時應該多采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增強土壤有機質,為生薑生長提供均衡養分。避免氮肥過多,造成生薑植株徒長。
  • 適時清園,生薑種植過程中要經常進行除草清園,特別是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並集中進行深埋或者燒燬。


2、藥物防治:

  • 藥物預防,一般通過農業手段再沒有發病時是不採用藥物預防的,如果是大面積種植,避免後期病害嚴重,我們可以採用奧力克速淨 500倍液兌水稀釋後噴施,一般連續用藥2~3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 初發治療,發現葉枯病時可以第一時間採用20%噻菌銅懸浮劑按照每公頃350克左右兌水稀釋後噴施。一般連續用藥3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 中期治療,葉枯病發病後要及時治療,如果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嚴重的減產,病害前中期,我們可以採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按照5千克左右每畝進行澆灌。
⚠️注意:採用藥物防治時,要在早晨無露水的時候最佳,要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段,防治用藥對生薑造成藥害。



以上純屬醉美雪巖個人經驗,如有不同看法記得留言探討哦,也歡迎指正不足之處。


醉美雪巖


姜枯萎病主要為害地下塊莖導致塊莖變褐腐爛,從土中挖出病塊莖,其表面常長有菌絲體。地上部葉片常發黃枯萎死亡。

如何防治:

姜枯萎病主要為害地下塊莖導致塊莖變褐腐爛,從土中挖出病塊莖,其表面常長有菌絲體。地上部葉片常發黃枯萎死亡。

如何防治:

1、與非薯芋類蔬菜輪作3年以上。最好水旱輪作,輪作1年就可收效。

2、選地勢較平坦,排水良好地塊種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加強肥水管理,並適當增施嘉美海力寶,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3、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5%丙烯酸·惡黴·甲霜水劑800-1000倍液;80%多·福·福鋅可溼性粉劑500-700倍液;3%惡黴·甲霜水劑600-800倍液;5%水楊菌胺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液;70%惡黴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600-800倍液;兌水灌根,每株灌藥液200-300ml,視病情隔7-10天灌1次。




莫要辜負好時光


姜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一種調味品,它還是一味中藥,在沒有西醫流行的時代,我常用它治風寒感冒,效果還是不錯的。姜還能製作成食品,比如薑糖等。就是因為姜的用途廣泛,所以市場需求也很大,種姜的效益也很好。但是種姜也常會受到各種病的為害,姜枯萎病就是其中比較嚴重的一種。那麼我們如何識別和防止姜瘟病呢?請往下看。

姜枯萎病是一種真菌性病菌,同時也是一種土傳病害。又被稱為姜塊莖腐爛病。發病後病株地上部分呈枯萎壯,地下部分變褐腐爛。



姜枯萎病的症狀識別

姜枯萎病的症狀用眼看與姜青枯病比較相似。鑑別的方法是:用手去擠壓姜的病變部位,如果擠出來的是淘米水狀乳白色濃樣液體,就是因為姜青枯病。如果擠壓出來的是比較清的液體,不是乳白色混濁的液體,這就是姜枯萎病了。姜枯萎病發病後,葉片從下方開始先變黃後慢慢萎蔫,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莖基部呈褐色溼樣腐爛,根和姜塊也變褐腐爛。潮溼時發病部位會呈現粉紅、淡紫、黃白色的黴變層。


姜枯萎的發條件和傳播途徑

姜枯萎病菌主要以孢子的形式在土中越冬,等待機會侵染植株。病菌發病適宜的溫度為24~28℃,最低17℃,最高37℃。潮溼的環境易發生這病,特別是下雨後姜田積水,如不及時排出,發病會更重。

姜枯萎病主要通過田間流水和灌溉傳播,還可通過帶病的土塊,腐熟不徹底或沒腐熟的有機肥及農機具傳播。通過株體上的傷口和自然孔口(如氣孔、水孔、皮孔等)侵入姜體內使姜感染枯萎病。

姜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1. 選擇抗病品種。
  2. 嚴選母姜,挑出可能帶菌母姜。
  3. 作好姜田的肥水管理工作。不要大水漫灌,下雨後及時排出積水。可在姜根部施草木灰,既能增加營養,又能防病。未腐熟的農家肥絕對不用。
  4. 連作地塊播種母姜前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浸母姜4小時。
  5. 藥劑防治:在姜齊苗後,定期用20%甲基立枯磷400~500倍液,或特效殺菌促長劑400倍液32%克枯星1500~2000倍液,或武夷菌素150倍液7~8天噴淋一次,連噴2~3遍。以上藥劑應交替使用,噴淋時要讓藥液佈滿全株,並切從莖杆流到莖基處。

總之,防治姜枯萎病,一是在中耕時不要傷到植株,中耕後不要立即澆水。也不要讓姜田因澆水和下雨積水,要及時排出。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連作地塊,以前發生過枯萎病的地塊要進行提前預防。


逸風三農


症狀

又稱根莖腐爛病,主要危害地下部根莖,造成根莖變褐腐爛,地上部植株枯萎。該病與姜瘟病易於混淆,應注意區分。姜枯萎病根莖變褐而不呈半透明水漬狀,擠壓病部雖滲出清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濁狀,鏡檢病部可見菌絲和孢子,保溼後患部多長出黃白色菌絲。而姜瘟病根莖多呈半透明水漬狀,擠壓病部溢出乳白色菌膿,鏡檢則見大量細菌湧出。

(2)病原

該病原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包括尖鐮孢菌和茄病鐮孢菌,二者均可產生大型和小型分生孢子。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菌均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土壤中越冬。帶菌的肥料、種姜和病土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再侵染。植地連作、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質黏重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易發病。

(4)防治方法

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地塊種植,並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收集病殘株燒埋;重病地塊宜實行輪作。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播種前精選姜種,並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液浸姜種塊1~2小時,撈起拌草木灰下種。發病初期於病株及其四周澆灌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200~300倍液,或70%琥·乙膦鋁可溼性粉劑300~4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隔3~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防治生薑枯萎病的方法:① 農業防治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及時收集 病殘株燒埋,重病地塊宜實行輪作。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充 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

② 姜種消毒播種前精選姜種,並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浸姜種塊1~2小時,撈起拌草木灰下種。③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春雷黴素水劑、絡氨銅水劑、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甲 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苯菌靈可溼性粉劑、琥。

乙膦鋁可溼性粉劑、雙效靈水劑 或噻菌銅懸浮劑等灌根,可噴淋病穴及四周植 穴,每隔3~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農民阿義


你好!生薑早衰防治: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生薑出現了生薑早衰現象。嚴重影響到了生薑的產量。下面介紹幾種防治措施:

一、給大姜施足底肥,並及時追肥,滿足大姜對養分的需求。在種植大姜時每畝施用生物有機肥80公斤、複合肥60斤、硼肥100克、鋅肥200克做底肥。在大姜三股杈期及時追好“斷奶肥”,可用1公斤益富源種植菌液,隨水衝施。立秋前後,追施雅冉高氮高鉀複合肥料80斤配合生物有機肥200公斤,以滿足大姜地下塊莖的膨大需求。

二、避免高溫強光、忌過澇過旱,最大限度為大姜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為防止高溫烤苗宜在膜上兩邊打孔透氣,降低小拱棚內的溫度。同時還需結合遮陽網等措施遮陽。如遇高溫少雨,僅通過地面澆灌難以保證其水分的需求的話,建議採取噴灌設備加以緩解。

三、及時防治大姜病蟲害。對於大姜三大土傳病害,莖基腐病、姜瘟病、腐黴根腐病,建議對症下藥,及時防治,以免影響大姜長勢,同時多施用有機菌肥,改善土壤結構。而對於大姜的蟲害,如姜螟,建議噴施甲維鹽或杜邦康寬或拜耳稻騰加以防治。


鄉野鄧哥


一、生薑枯萎病症狀及危害

  生薑枯萎病又叫生薑塊莖腐爛病,是生薑的一種常見病害。

  生薑枯萎病主要危害塊莖部,表現為塊莖腐爛變褐,植株枯狀。生薑枯萎病塊莖變 褐而不帶水漬狀半透明,擠壓患部雖滲出清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濁狀,鏡檢病部可見菌絲或飽子,保溼後患部多長出黃白色菌絲;挖檢塊莖,表面長有菌絲體。

  二、生薑枯萎病傳播途徑

  生薑枯萎病的病原均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帶菌的肥料、姜種塊和病土產生主要菌源。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再侵染。

  三、生薑枯萎病發病原因

  在連作地塊,排水不良,土質黏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生薑枯萎病易發病。

  四、生薑枯萎病預防措施

  1、選用密輪細肉姜、疏輪大肉姜等耐澇品種。

  2、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300~500倍液浸種姜1~2小時,撈起後拌草木灰下種。

  3、常發地或重病地宜實行輪作,有條件最好實行水旱輪作。選高燥地塊或高畦深溝栽培。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收集病殘株燒燬。

  五、生薑枯萎病防治藥劑

  在生薑枯萎病發病初期於病穴及其四周植穴淋施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10%混合氨基酸銅(萬枯靈)水劑400倍液、或70%琥·乙磷鋁可溼性粉劑300~4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 200~300倍液。防治1~2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永不言棄DZ


說起生薑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調味食品。在生薑的種植過程中常常會受到病害的侵染,常見的有腐爛病、姜葉枯病等。現將生薑常見病害的症狀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生薑葉枯病

症狀初期葉片呈暗綠色,逐漸變厚有光澤,葉脈間出現黃斑漸漸擴大使全葉變黃而枯凋,病斑表面呈黑色小粒點狀。預防①農業措施:做好種姜消毒處理工作,適時中耕除草,追施腐熟肥,增施鉀肥,培土,保持土壤溼潤。②預防發病:於發病季節前用1:1:150倍的波爾多液連續噴灑植株2-3次。③藥物防治:用50%多菌靈300~400倍液於收母姜後灌窩或800~1000倍液噴霧。

生薑腐爛病

症狀:姜的根、莖、葉均可發病受害,病菌先在莖基部和根莖的上部侵染危害,病部初期呈水浸狀黃褐色,失去光澤,逐漸變軟腐爛,有白色發臭的汁液,最後腐爛只剩姜皮。葉片發病最初呈萎蔫狀、失去光澤,先從葉尖、葉緣發黃,葉邊反捲而枯黃。病菌在夏季高溫悶熱、多陣雨的天氣蔓延迅速,田間積水、土壤缺肥或偏施氮肥過多,均易引起發病。

預防①實行合理輪作,必須間隔3年以上才能重返原田種姜。②精細選種,不要病姜留種。③基肥和追肥中均應氮、磷、鉀並重,特別多施鉀肥。④在姜腐爛病發病初期及早拔除中心病株,用石灰撒窩消毒或用50%代森銨1000倍或抗菌劑401稀釋800倍等灌窩2~3次。

生薑斑點病

症狀初期發病症狀有水漬狀淺黃色的小點,然後這個病斑越來越大,中間白色,邊緣變黃,隨著病情發展形成穿孔。病菌的發作需要適宜的環境,溫暖多溼、株間鬱蔽,田間溼度大或植地連作,都容易產生斑點病。姜斑點病的病菌傳染,主要是病殘體落到土壤當中,然後通過雨水飛濺,傳染到健康植株上。預防①避免連作,不要在低窪地種植,注意清溝排漬,做好清潔田園工作。②避免偏施過量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及有機肥。③防治藥劑:可以採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者是20%龍克菌懸浮劑500~700倍液。如果在發病初期,可以噴灑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連續防治2~3次,間隔7~10天。做好生薑常見病害的防治工作,是保證生薑種植產量的關鍵。上文中為大家介紹了生薑常見病害的症狀和防治方法,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