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搞實體搞科研,賺外國人的錢還是繼續房地產賺國內的錢?

2012高興


這個不是非黑既白的選擇,如有可能可以雙贏。

房地產在我國近幾年及將來,除了一二線城市外,其他地方房地產行業不是太好發展,也不像以前火熱了。如果能發展的好,解決就業上交稅收也是為國做貢獻,雖說賺國內的錢,只不過是資金流動而已,從購房者流動到你企業,你大部分又流到材料商、建築商、員工、國家等地方。從一處流到另一處。

如果賺國外的錢,那才是國家賺錢,從國外賺的錢,流到國內各處,整過國家就越來越多錢了。


審計老大哥


此次的疫情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程,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

第一,疫情結束,首先要提高的是奮戰在第一線的職業收入!

就像網上說的那樣,科研才是第一生產力,才是推動國家發展,經濟騰飛的重要指標。並且我們可以看到,疫情到來之後,科研人員的需求是多麼龐大,多麼重要。

而且奮戰在第一線的人是多麼無私,他們是醫療團隊、消防團隊、武警團隊等等。

所以,疫情結束之後,首先要提升他們的薪資待遇,這才是民心所向!!!

第二,疫情過後,我們要懂得感恩!

我們可以看到,此次中國疫情的爆發期間,物資是極度缺乏的,畢竟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每天的消耗量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卻得到了許許多多國家的幫助,比如日本,還有部分比較窮困的國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所以,疫情結束之後,我們不是要賺外國人的錢,而是要懂得感恩,這是老祖宗告訴我們的道理!

第三,疫情結束之後,房地產可能不會是未來的風口!

我們可以看到疫情期間房地產處於的是一個相對的“冰點”,給予經濟帶來的貢獻較少,但是金融市場在進入短期調整之後出現了明顯反轉回溫。

給予經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再加上房地產的黃金週期已經結束,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見頂。而這幾年國家也明顯把未來的佈局投入到了金融市場,所以,疫情過後,其實更多的是金融市場的黃金週期開始,甚至現在已經開始。

因為太多的醫療團隊,太多的科研公司,太多的企業完完全全可以從金融市場得到融資,獲得更好的發展,更快的進步,以及更多的支持,這比依賴房地產更靠譜,風險更小,收益更大。

所以,未來5-10年來看,金融將取代房地產!

結論:

疫情告訴了我們:

不要生病了才想到醫生;

不要肺炎來了才想到鍾南山;

不要有困難了才想到武警官兵;

不要著火了才想到消防員;

更不要科技落後了才想到研發人員;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但是放眼望去,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更應該在疫情結束後大大獎勵他們,支持他們,給他們所謂的“優先通道”!

這才是疫情結束後最值得人們反思的:誰才是最可愛的人?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可能很多讀者對諸多的搞實體、搞科研、賺外國人的錢、房地產賺國內的錢,存在的涉及面以及概念並不清晰,認為能賺外國人的錢一定就是好的,搞房地產就是壞的。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

大家認為的房地產就是混泥土與鋼筋組成,但實際卻包括著眾多的其他實體行業的經濟,甚至毫不誇張的講,如果沒有這些年房地產行業的突飛猛進,其他實體經濟也不可能實現騰飛。房地產,就拿一個小區來講,混凝土與鋼筋搭建房子的時候,所需要的還有哪些呢?工具、工程車等。而這些工具難道不是實體經濟嗎?原來人工搬運,現在塔吊運輸;原來翻斗車轉運,現在挖土機轉運。並且,這些工具的技術,在近幾十年房地產發展的過程,也是伴隨著質的飛躍。而房子搭建好了,又有綠化、消防等等。其中又有著大力提升的綠化植被的科研以及工具的提升。甚至,一些工具遠銷歐洲,賺國外人的錢。可是,如果沒有國內的起步,他們又如何有質的飛躍呢?

環環相扣、生生不息。

房子做好了、綠化做好、消防做好了。那麼,接下來戶主入住,面對的是裝修。而裝修不僅僅面對的是硬裝,還有軟裝、家電。如果沒有這般巨大的需求,空調如何做得遠銷海外、智能家電又如何做到遠銷海外呢?如果沒有國內市場的夯實,也就沒有賺外國人錢的基礎。並且,外國人難道就沒有房子嗎?別人購買空調、智能家電、割草機,除了更新產品以外,還有是裝修所需。

賺外國人的錢,確實讓人起敬。但是,房地產並沒有錯。疫情技術以後,搞實體、搞科研、賺外國人的錢還是繼續房地產,我認為之間並不矛盾。實體要做、科研也要做,做得更好,也需要有序發展。


厚金說


對於投資者來說,理性的回答是,賺房地產的錢。理由如下:

1.房地產來錢快,風險小,回報率高。拿首富許家印來說,2019年中國恆大分紅得到145億元左右,股息率8%。這還只是利潤回報,不包括股票升值。中石化作為壟斷型巨無霸,國資加持,股息率才只有7%出頭。其他產業更不用說了。

2.搞實體搞科研虧錢。大家都是人,都要吃飯,這是資本逐利的動力所在,也是資本魅力。問題在於,搞科研和實體,不僅不掙錢,還可能虧錢。國企不能亂花錢,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實體收益低,科研見效慢且風險極大。只要是正常的經濟人,為什麼不搞金融呢?要知道,上市公司一半的利潤都被金融機構賺走了,而四大行常年蟬聯榜首,具體見圖一。僅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2019年三季度利潤就超過2500億元。

3.房產升值速度肉眼可見,決定了地產商的春天在持續。2019年很多中小房企倒閉了,萬科也喊出活下去的口號,很多人以為房地產不行了,實際上只是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在提升。易居研究院的數據表明,2011到2019年,百大城市的房價升值在加速,剛剛過去的2019年,創下了增速新高,11.2%。

4.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決定了房地產不能倒。為什麼各地不願意停下來房地產?第一是產業鏈的原因,房地產拉動了建築、材料、家電、廚衛等多個行業的發展,是GDP的引擎。第二是債務的原因,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18年末,全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8%。房地產不行了,引發斷供潮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像美國次貸危機一樣。

因此,你若是投資者,你是搞搞科研掙外國的錢,還是搞房地產掙國民的錢呢?




上市公司趨勢


中國經濟的發展靠三駕"馬車"來拉動!

①投資! ②出口! ③內需

一直以來,中國在投資和出口兩方面做得非常好!

唯有不足的是內需,所以擴內需是國家需要解決的問題!

那麼怎麼才能擴大內需呢?答案是:振興和發展實體經濟!因為只有國人充分就業,肯幹實幹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才能提高自己的消費能力!社會整體的消費能力上升,國內需求也會上升,就能達到擴大內需的目地!

發展實體經濟和科研,把國內生產的商品出口,賺取外國人的錢,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以11%的增速高速發展!房地產功不可沒!由於房地產發展太快,很多炒房客乘虛而入!由此帶來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下滑,經濟開始脫實入虛,國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出手整治,於是就有了幾年前頒佈的一些限購限售政策!

現在中國經濟增速從過去的高速降到現在6%左右,由此可見,中國的房地產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如果再繼續炒房,那隻不過是個擊鼓傳花的遊戲!

所以,唯有發展實體經濟和科研,才能振興民族和中國!


遠航小衛士


2020年開年僅40天,全國96家房企宣告破產,平均每天2-3家被清算;房地產行業紅利期已經結束。春節以後房地產股票表現低迷,新能源特斯拉概念表現搶眼。搞實體搞科研是民族復興的基礎,這個方面必須大力去搞。

房地產是個古老行業一直會存在。

2019年房地產行業報告:542家房企破產。地產調控仍處於嚴格的監管態勢,導致部分房地產資金回籠速度變慢,融資壓力增加,一部分中小企業首當其衝,遭受到強烈衝擊。從2020年1月、2月的數據來看,宣告破產的房企確實有不少都是小型開發企業,有的負債過高,導致資金鍊斷裂,甚至有房企向100位債權人申報過193筆債券款。

蓋房子行業永遠不會消滅,40天內破產96家房企也不是非常大的問題。只要房地產市場基本面不變,況且全國約10萬家房企,死掉一些房企不算什麼,也沒什麼。中國有14億人口,房子還是需求的,房子的價格比較大,房地產行業未來100年在國民經濟還是很重要的地位。只是已經沒有突破的空間,賺錢效益下降。

實業科技興國,中國已經是製造業大國。

在19大類製造業行業中,除了航空航天類,中國有18個超過美國,中國製造業總產值是美國的2.8倍,在全世界的佔比達到了38%,可見在製造業規模上中國已經是世界之最了!

以前美國有很多牛逼的企業,主要是美國3億富有人群龐大的市場,2019年中國消費市場的規模應該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到2035年中國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美國的兩倍。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對製造業來說意味著無窮的潛力。

目前50%以上的家用電器、60%的水泥、70%的防彈衣、80%的空調、90%的個人電腦、手機都是“Made In China”。

六大方面突破,中國搞實體搞科研前途無量。

著名財經專家郎鹹平給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給出了六個努力方向,頗為看好中國製造業。

1、中國在“技術突破”這個方向上做得不錯,舉了比亞迪IGBT、華為5G、中微半導體5納米芯片設備等幾個例子。

2、在“工業設計”方向,也舉了華為分佈式基站世界便宜,性能又好、大飛機已經在研發、試飛階段,大疆無人機佔領全球60%以上的份額,連美國軍隊都用。

3、在“流水線生產能力”方向,郎鹹平認為這是中國的優勢,特斯拉美國工廠車間四次著火,為了解決產能問題,跑到上海來建廠提升產能。

4、在“開放平臺”方向,郎鹹平提了比亞迪汽車安卓系統、百度無人駕駛等幾個平臺都提前起跑。

5、在“產業鏈革命”方向,郎鹹平提到老乾媽做得不錯,中國其他企業也要優化、壓縮、升級產業鏈。

6、“工匠精神”,要學習日本和德國,,繼續提升中國製造力,中國做得比較好的是格力和華為。

總結。

疫情結束,要大搞實體、大搞科研,製造業興國!賺外國人的錢;房地產已經飽和,保持提升質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以期待。


本道慢生活


哪個地方經濟極大發展,哪個地方的地產就會有市場。反之,必然下降。這是規律。

疫情過後,實體經濟必然會極大發展。否則,口罩都沒有,菜疏、糧食儲備不足,不是老百姓願意看到且必須承受的。

疫情過後,老百姓的消費觀念會改變,大家要考慮吃糧食還是吃磚頭的問題。

疫情過後,老百姓會從心裡希望:有能力賺國民錢的企業走出去,去賺外國人的錢。那時你是老百姓心裡的偶像。

疫情過後,老百姓對旅居國外的中國人會有另外一種看法,比如:澳大利亞的僑民,座位上是支援國內的物資。這些人確實走出去了,也許就是外國國籍,但是祖國有難的時候,他們仍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

疫情過後,所有人所有層次都會靜下心來思考。我們到底怎麼了?我們需要怎麼辦?


拉拉秧亦可入藥


樓主您好,疫情結束以後搞實體經濟搞科研的人員賺外國人的錢,還是繼續房地產賺國內的錢呢?我覺得一聽結束以後經濟結構不會發生大的改變,長期穩定向好的經濟局面也不會打破,所以說我們還是照搬以前的這樣的一個狀態,也就是說你自己本身是搞什麼樣的經濟,那麼就依然要搞什麼樣的經濟,所謂隔行如隔山轉行幾乎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那麼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企業單位變得多元化一些,比方說以前沒搞這個,我們可以適當的搞一些,這個在原有主業的基礎上多增長一些副業,這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完全摒棄自己的主業去直接搞副業,那麼很明顯是不切合實際的,對於自己來說也是沒有任何的幫助作用。

疫情期間可能是有很多企業單位,面臨經濟困難的局面,但實際上也是一個新的風口,新的發展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因為在疫情過後,那麼肯定會出現經濟復甦和經濟噴發的一種景象,那麼只要抓住了這樣的一個風口浪尖,依然可以讓自己的企業單位正常的復甦,甚至獲得更高的經濟回報和利潤。


社保小達人


搞實體搞科研,還是搞房地產,這並不是是非對錯的問題,而是任何一個經濟體在不同發展階段面臨和必須做出的不同選擇。

我國的房地產經濟,成為國內內需的主要驅動力,是從03年非典以後,03年非典前後,我國剛剛經歷了加入世貿組織,大力發展出口貿易外向型經濟(即賺外國人的錢)的新時代,當非典發生後,內外需求突然消失,尤其是大量的沿海企業的海外訂單從紛至沓來到消失得無影無蹤。經歷了一波陣痛,讓國家開始走了“依靠內需”的戰略轉變。由此開始了國內的“房地產經濟”和“基建驅動”“土地財政”大時代。

因此,如果沒有客觀去看待我國房地產經濟的來龍去脈,以及客觀上,房地產經濟和土地財政,為我國十年以來的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巨大貢獻,就不會有今天100萬億左右的GDP規模。

當然,目前經歷了疫情,大家的心情都會比較沉重,也會反思歷史和思考未來,這是必然的和有利的——正如同03年非典之後我國的巨大戰略轉變。

而當下我國處在什麼階段?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總GDP達到100萬億人民幣,經濟增速從03年前後的14%逐步到今天的6%以及未來低於6%,這樣也是日本韓國臺灣曾經有過的發展歷程,而之後他們發生了什麼變化——人口老齡化,白髮經濟和內需驅動增長,科技飛躍。

而我們對比日本韓國,有哪些不同:

第一,2000年以後開啟的“高校擴招”帶來的“工程師紅利”——每年800萬的大學畢業生個其中400萬左右的理工大學畢業生,也就是所謂的“工程師紅利”。

第二,基建和房地產對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由03-08年的每一元貢獻1.4元到現在每一元貢獻0.3元的邊際下滑階段,刺激基建和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低。

第三,湖北新冠疫情,帶來的思考:國內的醫療發展不足,國內的創新藥研發還是和美國企業有些巨大的差距。如果,人沒課,房子有什麼用?

相反,湖北疫情,也讓我們看到了國人的堅韌,團結和眾志成城,以及我國在動員能力,在5g建設能力上的獨立自主和高效。

當然,對於疫情之後,我們是否繼續發展房地產經濟,還是高舉“科技興國”,這並不是一個人的主觀意願可以決定的,而是一個經濟體,發展到這個階段必然要做出的選擇。




屠龍刀fei0598


疫情結束,搞實體搞科研,賺外國人的錢還是繼續房地產賺國內的錢?這是個選擇題,但是背後我們需要思考的更多的並不是做出如何的選擇而是我們需要做出的改變。

2020年的新年,開啟的十分不順,從2019年延續至今的澳大利亞山火、武漢的新冠肺炎病毒、美國的流感病毒、西班牙的風暴洪水、各地出現的地震、丹麥以及國內的禽流感病毒、尼日利亞不明疫情,這個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太平的一年。

在抗擊這次疫情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好的壞的都是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的。包括出現緊急事件的應急措施、反應的時效性、如何有效調用和協調各部門的資源和人力,疫情如何防控等等都需要反思。

此次過程中我們發現想要做出更快的反應就需要有特事特辦的決心:

1、建立有效的應急通道。從疫情上報的過程中,我們發現12月底的時候張繼先醫生就已經敏感的感覺到此次門診接待的病人不太尋常,並及時上報了省衛健委,但是當全國百姓有所防範的時候已經是半個多月以後了。這其中更重要的不是流程到底要經過多少個部門多少次審核,而重點在於有效。

2、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在這次疫情過程中我們發現由於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對於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有所下降,出現了較多的外行人指導內行人的行為。其中包括傾全國人民之力向武漢瞬間捐贈的物資,快速地擠滿了紅十字會的倉庫,但是由於人員本身的不足且不擅長,對於物資的集中處理和分派都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

而當專業的九州通這樣專業的醫藥集團加入的時候,效率就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知道在合適的時間去尋求合適的外援幫助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當然在過程中我們還意識到一些問題,那就是對於醫護人員我們是否在政策上有所改變。這是國家一直在做但是更需要深入做好的一些事兒。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實際上其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大多數在我們看到的醫護人員身上我們都看到了何為大愛之心。但是我們有時候也需要真的感恩與他們。

由於國內的醫生晉升體制,需要他們讀到博士才能更好的晉升職稱和崗位,但是一個順利讀完博士的學生至少要到30週歲,這對於大多數其他行業的人來說已經屬於高齡了,讀書期間他們很少有收益,也就是說能夠減持保證他們畢業需要原生家庭提供較好的經濟支持。

其次,由於專業領域的不同,他們面對較多的患者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將所有相關知識進行普及,存在大量的醫患關係。陶勇醫生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你認為的大愛並不能被所有人理解,總有那麼一小部分人成為破壞者。

作為一個年輕有為的眼科醫生,陶勇醫生的手受傷就意味著他再也無法幫助那些人去做眼部這樣精密的手術,可能原本他可以幫助的復明病患又失去了希望。

不管是科研,還是房產,此次疫情的發生我們都要有一些警醒,通過疫情給我們帶來的轉變才是未來更好發展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