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臉”代表人曹操:我很委屈,為啥戲曲中都把我描寫的那麼壞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用各種顏色在演員面部所勾畫成的特殊譜式圖案。這顏色也是有講究的,不是亂塗亂畫,有紅、紫、白、黃、黑、藍、綠、粉紅、灰、淡青、赭、褐、金、銀等色,主色上面還添加其他顏色,起渲染烘托主色的作用,效果倍增。

說到紅臉黃臉,人們還得花時間想一想有哪些人物,說起白臉,人們立刻會想起曹操,曹操簡直成了白臉的代表人。

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人們一提起曹操,首先想到的就是奸臣。在戲曲中,曹操的形象一般也以“白臉奸臣”的形象示人,民間評價也大多是負面評價,幾乎是全盤否定了。

說到其他白臉,那可真是徹底的壞透了,如趙高、秦檜、嚴嵩等,可曹操真的和他們一樣嗎?

曹操隻身刺殺董卓,忠奸?曹操發明屯田制,命令軍隊不得踩壞莊稼,善惡?曹操統一北方,驅逐戎狄,善惡?

他原本的形象轉變成“奸臣”,有一個變化的過程。

漢代末年,華夏大地上風雲四起,曹操帶領軍隊經過多次戰爭最後統一了北方,為後來華夏大地的再次統一作出 了巨大的貢獻。

在當時,有個著名名士就曾這樣評價過曹操:“治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意思是說,曹操如果生在太平盛世,那他將是能輔佐皇帝治理好國家的能臣,如果他生活在亂世之中,就會馳騁天下,成為造就一番霸業的英雄。

曹操呢,也真如此話所說,建功立業,功勳累累,不僅如此,還非常有文采, 開創了“建安文學”。

宋朝前的歷史,都肯定了曹操的歷史功績,對他有較為公正的評價。據考究,真正把曹操說成是“白臉奸臣”的,是在宋朝。

北宋初年,遼金相繼在北方興起,並不斷南犯。宋朝人屢戰屢敗,逐漸失掉自信心。

宋朝君臣為了強調自己的正統地位,便把劉備樹立為正統,曹操則開始受到貶抑。

“靖康之恥”的滅國之禍後,宋室南渡,當時的南宋政府處境與三國時期的蜀漢相似,都在南方,而且北方也都有強大的敵人。統治者為了在民眾心中強化南宋政府正統的觀念,對曹操的貶損變本加厲。

“白臉”代表人曹操:我很委屈,為啥戲曲中都把我描寫的那麼壞


後來,隨著程朱理學興起,它所提倡的仁義和忠君思想極大地影響了人們對曹操的認識和判斷。

程朱理學提倡的啥啊,忠啊,曹操雖為稱帝,但他的兒子稱了帝,並追封他為魏武帝。

於是,曹操形象被進一步醜化,慢慢變成了罪惡的“奸臣”。

戲曲藝術在北宋時就已經興起,人民苦受戰亂之苦,需要轉移注意力,於是藝人們受到當時政府和民間思想的影響,人們開始在舞臺上醜化曹操。

元末明初,隨著《三國演義》的問世,曹操的形象被徹底定型。舞臺表演會影響小說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反過來,小說也會影響戲曲舞臺上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隨著各地方劇種的誕生和發展,許多的三國戲不斷上演,曹操“白臉奸臣”的舞臺形象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並接受。

但有趣的事,在京劇《戰宛城》和其他劇目裡,即使是表演一些讚揚曹操的片段,曹操啊也得抹上白色的“奸臣”臉,民間形象一但形成就很難改變,曹操要是泉下有知,真得一肚子苦水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