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半個喜劇》男女主角人物形象,解構影片的悲劇色彩

超長春節假期是看電影的最佳時刻,找來評分較高的影片來看,《半個喜劇》是開心麻花團隊打造,2019年最受歡迎影片之一,本來是衝著喜劇去的,可卻看到了悲劇意味。


通過分析《半個喜劇》男女主角人物形象,解構影片的悲劇色彩

-01-

影片主要講述了現代都市男女的愛情故事。四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男女,不同的愛情觀和人生觀之間發生的戲劇衝突。最終以男女主收穫幸福愛情為結局。

表面上看是喜劇結局,男主放棄事業和戶口,選擇愛情,女主看似獲得幸福,實則是飢不擇食,面對現實,太欠考慮。雖說他們歡歡喜喜地去宜家買床墊為結局,但小編卻認為這著實是悲劇。

先看看劇中的男主與女主的形象分析。


通過分析《半個喜劇》男女主角人物形象,解構影片的悲劇色彩

男主孫同

孫同戴一副眼鏡,看起來斯文又可靠,來自東北小城市,還是單親家庭出身,他媽媽把他視為自己的命,不管是工作還是戀愛他她都要插手。

孫同是復讀三年才考上研究生的北漂文青。在北京這個大城市裡,沒有資歷,沒有背景,戀愛對他來說也是奢侈,大學裡明明喜歡高璐,卻不敢表白,骨子裡的自卑,讓他覺得條件優越的高璐永遠是高高在上的,眼睜睜的看著她成為自己哥們富二代鄭多多的未婚妻。

在北京,唯一可以依附的就是他的同學兼哥們鄭多多,以此可以獲得很好的工作機會和北京戶口。這是他人生進階能夠走的一條捷徑。

他為了自己的工作機會和北京戶口,對鄭多多言聽計從,說一不二,經常為鄭多多玩弄女性打掩護,與鄭多多一起隱瞞著高璐。明明知道鄭多多是個渣男,可他還是選擇隱忍,成為他的一條狗,就如莫默說他:“你是他身邊的一條狗,還是一條好狗。”


通過分析《半個喜劇》男女主角人物形象,解構影片的悲劇色彩

想走捷徑必然要付出代價,當他要與莫默戀愛時,鄭多多以工作和戶口來要挾他,逼他分手的時候,他沒有立刻選擇愛情,而是把“生活所逼”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市儈的母親以親情和愛來威脅他的時候,他徹底選擇了妥協。這時候的他,其實和鄭多多一樣渣,鄭多多是明著渣,他是暗著渣。

為了自己的工作和戶口,他與莫默分手了。

孫同本是擁有音樂夢想的人啊,影片故意打破音樂人固有的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形象。這是很具有諷刺意味而又塗抹了悲劇色彩。

孫同創作的《如果我不是我》就如他自己的真實寫照。選擇做自己,就要讓“魚兒歌唱”“樹木飛翔”,這太難了,“我不能這樣,因為我還是我,就像石頭無法綻放”。在他內心深處,一直認為自己的出身和境遇,根本不配有自我,為他個人的選擇尋找庇護。


通過分析《半個喜劇》男女主角人物形象,解構影片的悲劇色彩


他本性中的惰性和貪婪的遮羞布就是原生家庭和社會境遇。這也正是導演周申想要批判的一種普通人的懦弱,一種真實存在於每個人的選擇中的懦弱。

當前程與愛情需要捨棄一個的時候,他會選擇愛情,他和莫默的愛情就成為了遙不可及。孫同其實很具有代表性,其實很多的人生無奈都是自己的選擇造成的。


通過分析《半個喜劇》男女主角人物形象,解構影片的悲劇色彩

-02-

女主莫默

莫默是一個北京土著,父母中產階層,為她創造了優厚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擁有海外留學背景,有父母為自己買的房子,還有一份十分體面的銀行工作。

性格自信獨立,思想開放 ,是非分明,敢做敢言,非常有自我,敢懟天懟地,敢愛敢恨。

她與常遠飾演的“快板男”相親的時候接了領導一個電話,通過她與領導的對話,表明她是一個在工作上不會因為是領導就會言聽計從,體現了她是堅持自我的女性。

她在酒吧中與朋友聊天,她說她都這麼大了難道不知道該怎麼做嗎?她只是想撞一撞,試試這樣行不行。

她能做到的,孫同不敢做,自然成為孫同仰慕的對象。也是很多現代女性想成為的自我期許。

但她身上又聚集了很多不幸又讓很多人焦慮的元素。大齡剩女,逼婚,逼相親,富二代渣男和鳳凰男都讓她遇到了。

說明她在父母逼婚的情況下,有些焦慮,恨嫁。思想單純,在感情方面分不清真假,輕易地相信渣男的花言巧語。


通過分析《半個喜劇》男女主角人物形象,解構影片的悲劇色彩


之所以這樣,因為她其他都有,唯一缺的就是愛,所以只要有人簡單幾句好話,她就認為是真愛,就輕易地以身相許了。一次見面就輕易地把對方當成男朋友。直接給母親打電話說不用相親了,有男朋友了。

她根本不去仔細地去了解一個人,他的人品、性格、家庭、工作等等通通不在考慮範圍內。她對鄭多多就是這樣,結果被渣男鄭多多騙得她,聲嘶力竭,直接拿刀想去砍人。失聲痛哭。

可她依然沒有長教訓,結果鳳凰男孫同一句表白,她又輕易地墜入愛河,又以身相許了。當他們的戀情被鄭多多知道以後,以前程相威脅的時候,孫同選擇放棄愛情。莫默再次被拋棄。

《半個喜劇》很取巧地設計了莫默這個代表理想現代女性的人物。生活優越,但又極度缺乏愛,把愛情與婚姻理想化。認為有情飲水飽,根本不在意對方的物質條件。最終受到傷害的往往就是這樣的女性。


通過分析《半個喜劇》男女主角人物形象,解構影片的悲劇色彩

-03-

影片的結尾,孫同與莫默在鄭多多與高璐的婚禮上,揭發了鄭多多的齷齪行為,這相當於他放棄了“做一條狗”的生活,工作和戶口統統都放棄,而選擇了與莫默在一起。

這個看似喜劇的結局。只是一時歡喜。如果孫同真的和莫默走進了婚姻,一定也是一地雞毛。

兩個人性格迥異,生活環境差異大,三觀未必一致,走進婚姻,意味著要面對兩個家庭差異的衝擊。

首先,婆媳關係就是一大挑戰。

孫同來自小城市的單親家庭,從小就聽媽媽的話,典型的媽寶男,再加上又是鳳凰男,今後生活上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孫同的媽媽非常市儈,還非常的強勢,在母子關係中,她永遠是控制一方,也見不得自己兒子受委屈,喜歡攀龍附鳳,也喜歡攀比,她為了能給兒子在北京買房子,把老家的房子都賣了,直接斷了自己的後路。

如果孫同莫默走進婚姻,她一定會跟著兒子生活在一起。同在屋簷下,難免有摩擦,這就是影響夫妻感情的開始。

尤其是莫默原家庭條件優越,花錢大手大腳慣了,從小縮衣節食的母子不一定能看慣。

各種生活的習慣細節都將是互相起摩擦的導火索。只有把婆媳關係處理好了,才能使得他們感情穩定。


通過分析《半個喜劇》男女主角人物形象,解構影片的悲劇色彩

其次,生活裡的柴米油鹽,更需要男人的擔當。

孫同為了莫默,放棄了很好的工作機會,捷徑沒有了,只能一切從頭開始,不可能讓女人養家。

影片中有個鏡頭,孫同對莫默說:“以後你養我啊!”莫默回了一句:“我為什麼要養你?”這就說明,莫默不可能接受一個一事無成靠女人養家的丈夫。

莫默是獨立女性,思想觀念上更不能接受一個不如自己的人。要想婚姻長久,孫同只能繼續奮鬥,因為這是他自己選擇的人生。

《李銀河說愛情》中提到:理想婚姻模式應當是夫妻雙方有獨立的事業,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人格完全平等,這樣的家庭才更容易幸福。

一起買床墊只是生活的開始,是悲是喜,過來人都懂。必將經過艱難的磨合,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結語:

導演周申把影片視角直接放在了個人的選擇上,雖然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選擇權,但最終都走向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增加了喜劇效果。但難脫悲劇底色。每個人在面臨選擇時,一定不要忘記初心,人生才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