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很多公司團建活動都是以聚餐為主,聚餐成為各成員之間的粘合劑,對我們社會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公司不能進行團建了,可是如果我們瞭解聚餐背後的機理以及能達到的目的,是否也能在這個非常時期,達到同樣的效果呢?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聚餐的由來

我們人類和其他物種之間的區別在哪兒呢?通常的解釋都是我們人類會使用工具,有語言能力等等。可是科學家們發現,黑猩猩不但能夠使用工具,而且還能自己製造工具。很多野生動物都具有語言能力,我們家裡養的貓,很多簡單語句它們都能夠理解,之所以裝作聽不見,那是因為它們不想搭理你。

使用工具以及語言都不是我們人類與這些動物的根本區別,其實我們忽略了人類特有的一項行為,那就是和非親屬間分享食物。和自己的親屬分享食物,這是動物界裡非常常見的行為,但是和非親屬之間分享食物,卻是很少見的。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或許你可能看到在求偶季的時候,有些動物會和自己的配偶分享食物,但是幾乎所有的動物,只有我們人類會和家人以外的陌生人一起分享食物。

黑猩猩也有集體進餐的行為,但是它們聚餐的目的是為了爭鬥或者乞討。通常在共同分享食物的過程中,也是最大的一隻雄性黑猩猩,彰顯自己領袖地位的時候。它會決定哪些猩猩能夠分享到食物,哪些會優先進食等。如果是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雄性黑猩猩,獲得食物的概率幾乎為零,那麼這些黑猩猩只能通過乞求,或者偷盜的方式,來獲取食物。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與陌生人分享食物的好處在哪兒呢?在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當中,認為生活在幾萬年前的長毛象,不是氣候原因導致它們滅絕的,它們是被我們人類的祖先,智人給吃滅絕的。可能你覺得匪夷所思,人類最近一次差點把一種大型生物整滅絕是在18世紀。

在18世紀,人們發現鯨魚脂肪大有用處,經過煉製之後可以用來照明,相比於當時的煤油,亮度高而且燃燒穩定,是當時上層社會主要的照明用油。而且之後人們發現這些鯨魚油還能夠用來製造肥皂,以及機械設備上的潤滑油等,因此到了19世紀,幾乎所有的捕魚船都找不到海洋裡的這種大型生物了。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無獨有偶,我們人類祖先在幾萬年前,一起共同捕獵這種大型的長毛象,這些長毛象不但能夠提供美味的食物,而且還能夠還能給這些智人提供禦寒的皮毛。人們在捕獵,宰殺的過程中,分工合作,有些人負責製造陷阱,有些人負責驅趕,有些人負責剝皮,有些人負責切割。

在這次集體圍獵用餐過程中,無論是氏族內部,還是氏族外部的成員,都會顯得友好,也更加公平。整個過程有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其中肯定涉及到食物分享規則的制定,社會合作等。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這些智人會根據親疏遠近,合作的方式建立彼此的合作關係,此時食物是最好的媒介。這些智人能夠分享食物,甚至分享給沒有血緣關係的嬰兒,這樣能夠盡最大的可能保證更多的嬰兒能夠存活下來,這也保證了整個群體的存活。

而黑猩猩不會把食物分享給沒有血緣關係的小黑猩猩,也就沒有進一步擴大社會關係,形成複雜社會網絡的可能。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社交的重要性

在距今3萬年前,我們人類還有一支智人,他們被稱為尼安德特人。關於尼安德特人的滅亡有很多解釋,比如沒有像人類擁有更發達的智力,可是你會發現尼安德特人擁有更大的頭蓋骨,也就是說他們擁有更大的腦容量。而且尼安德特人骨骼構造,也更適應北歐的寒冷天氣,因為他們身體更圓,更不容易散熱,可是為什麼在這一輪競爭當中,他們被淘汰出局了呢?

考古學家們發現,這些尼安德特人和我們人類的祖先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沒有大型的公共活動區域,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廣場。尼安德特人更傾向於圍坐在自己家中的小火塘,而人類祖先會聚集在公共的大火塘當中。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也就是說,聚餐這種社交行為是我們智人,之所以會發展出更強心智的一個更重要原因。對於我們人類祖先來說,火塘不但是重要熱量和食物來源,同時也是社交中心。人類祖先會圍坐在一起吃飯,聊天,講故事。

其中講故事的能力被植入到人類底層基因當中,如果從基因學角度來看,我們人類並不比別的物種更為複雜,無論是從染色體的數量、基因鹼基對的數量,還是從基因的複雜程度上看,人類都不是最高的,甚至老鼠基因的數量都比人多。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白天的時候,人類祖先之間的談話都比較實際,比如打獵的路線,目標獵物的特點,就和我們白天聊工作一樣。但是一到晚上,大家坐在一起,圍坐在火塘邊的時候,話題就變成了講故事。男人們總是吹牛,用誇張的語言講講自己打死猛獸的經歷。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唱歌跳舞、搞一些宗教活動。總體來說晚上的大部分話題都是脫離現實的,和我們現在在酒桌上吹牛是一回事。

其實語言的產生也是因為社交,人們在聚餐的時候,透過信息的溝通,將那些有用的信息留存下來。比如某一個智人吃了一隻有毒的蜥蜴死掉了,那麼大家再次看到這類有毒蜥蜴的時候,都會避而遠之。當擁有語言通信之後,彼此之間信息傳遞的效率要更高。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今天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會遠離蛇類,並不是這些蛇曾經咬過我們,而是接受了人們彼此之間傳遞的信息。人類發展到今天,我們依然會接受網絡上那些不實的傳聞,這其實就是源於我們人類基因的缺陷,我們喜歡接受周圍人傳遞過來的信息。

哥貝克力石陣建造於1萬多年前,而人類已知文明也就7000多年的歷史,這麼一個巨型的建築物,宜居性非常差,那麼它用來幹什麼?祭祀。這是人類祖先給神蓋的房子,我們現在去歐洲,看到很多富麗堂皇的大教堂,有些教堂甚至建造500多年,同樣這些教堂也不是為了居住的。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這些哥貝克力石陣上雕刻了我們人類害怕的動物,比如獅子,蠍子,還有野豬。聚餐把人類的社交活動從社群擴展到社群之間,解決食物單一的生存危機,維持了多元的食物網,也讓整個人類社會結構連接成了一個網絡。同時也影響到社會的組織形態,禮儀規程,宗教祭祀,等級制度等。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餐桌上的“主人”

禮儀是我們人類邁向文明的一個標誌,而禮儀最早也是出現在聚餐當中。准許某一個人坐在自己旁邊一同進餐,本身就是一種友善的表示,不同的禮儀有著不同的內涵。

非洲的貢賈有個一年一度的節日叫旦巴節,在這個節日裡,所有人要吃同一個鍋裡煮出來的飯。地區的發言人會站在酋長的房子前,讓各個群體代表過來領餐,他們會按照巫師、小偷進行分級。在這次聚餐當中,連罪犯都會參加,不管他願不願意。這其實是有很強政治色彩的聚餐,人們在聚餐的過程中體現了階級差別以及日後的秩序。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歐洲中世紀,餐桌都是重要的公共儀式的場所。在鴻門宴當中,左邊是最尊貴的位置,在中世紀愛爾蘭,領主餐桌上的切肉人,往往是重要角色。人們會根據宴會成員的地位來決定位次,以及分配什麼樣的食物。高貴的客人總是優先得到服務,同時獲得最好的食物。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在古羅馬,人們定期會舉行國宴,各地會把豐收的食物貢獻給國王,這樣他們在荒年的時候,能夠得到援助,國王在宴會上進行食物的再分配,顯示自己的權威。同樣在滿清時期,清朝統治者會通過滿漢全席的方式,構建自己的統治秩序。

宴會是聚餐的新形態,它把人類的社交活動從社群內部拓展到了社群之間,解決了食譜單一的生存危機,維持了多元的食物網,也讓整個人類社會聯結成一個遍佈全球的網絡。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未來“餐桌”的主角

隨著人類的發展,社會組織形式越來越複雜,通訊手段和效率也在同步適應並提高。19世紀後,電報、電話、電視,以及今天的互聯網,通訊手段在不斷升級。人們不再侷限於在聚餐構建網絡,社交網絡成為新形態。

在社交網絡上,人類幾萬年形成的餐桌秩序或許逐漸被打破。在網絡社會里,我們也需要“餐桌的主人”,只不過,“餐桌的主人”不再是知識的終點了。在網絡化知識裡,每個節點都不是終結點,它們構成了一個扁平的網。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在“去中心化”的情況下,無序的個體在不知不覺間達成同步、形成秩序,這種機制常常被叫做“自組織”。在每個個體看似隨機和混亂的各種選擇中,整個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卻可以表現出規律和秩序。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烏合之眾”現象,它就是在群體中常見的跟風行為。

在這個去中心化的群體當中,“節點人物”成為去中心化組織中更重要的人,資源就應該圍繞他們來配置。

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聚餐的意義還存在嗎?


在網絡的各個模塊裡都選出一些“餐桌的主人”,保障這些代表們都能和其它模塊的代表有效地溝通信息。當然,真實的網絡不會是單純的去中心化網絡或者中心化網絡,而會表現出許多複雜的層次,它或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中間達到某種平衡。

2020年的疫情,讓我們無法像往常一樣,集中辦公、聚餐,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社會合作,去完成一項目標。互聯網的遠程辦公,或許不能完全替代集中辦公,但是關於溝通的核心功能是能夠替代的,可能我們礙於多年的工作習慣,現在還很難適應,但是隨著遠程辦公人數的增多,整個社會合作媒介也會隨之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