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作品︱ ​等待花开

战“疫”作品︱ ​等待花开


灯下,蓦然回首,瞥见先生正站在阳台的一角默默抽烟。

书桌上,水仙花也默默,枝条繁茂,花苞不少,却一直不开花。许多的花苞在我期待的眼神中,已渐渐枯萎焦黄。

这是自元宵节回到县城家里的第二个夜晚。疫情好像并未好转,市里的确诊病例已达到了三十余人,被隔离观察的人员日渐增多。我们曾暂住市里的那个小区据说也出现了两个疑似病例。一直觉得被遥远的长江所隔,那个可怕的病毒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不曾想病毒已威逼在我们身边。室内的空气好像陡然也紧张起来。

这两日,先生的电话一直不断,家里俨然成了工作现场。整个春节,先生不过在家三四日,还有一半时间在处理公务。小区物委会发来通知,告知如果去市区上班,便不能再返回现在的小区居住,而市里家中上有年迈公婆,下有年幼侄儿,在外奔波的先生是断不肯去父母家住的,他怕有丝毫的危险牵连家人,这样如果他去单位上班,就只能住在办公室了,而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正窃喜先生可以借此理由在县城家中多住几日,顺便我也可以放纵一下我的懒惰。不过,看着阳台上缭绕的烟雾,我便知道我的期望正慢慢化作泡影。

清晨,我从先生蹑手蹑脚的洗漱声音中醒来,他已然收拾好了行装,准备去市里的单位上班了。我知道虽然我需要他,担心着他的安危,但工作也需要他。虽然他不是去疫情的前线,但后方的工作,他是一颗不可少的螺丝钉。

随着轻轻的关门声,我知道,我们将开始不知多长时间的分离。我将逼迫自己坚强,开始一个人的生活。再没有人放纵我的懒惰,把一日三餐送到我的桌边。

好久没见家人了,弟媳和侄儿、侄女在医院工作,从大年初二一直到现在,他们一直忙碌在抗疫的最前沿。很担心他们的安全,因为本地第一例冠状肺炎病人就是弟媳他们医院收治的,后来才转到了市里的医院。但我明白这是他们为医者的职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无法退却,也绝不会退却。他们是普通的百姓,是我们家庭中平凡的一员,可他们更是白衣战士,在抗击疫情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无所畏惧,冲锋在前。

也很久没见到父母了,仅有的几次是在视频中。年迈的父母宅在家中,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用微信聊天,甚至视频。母亲隔不了几天便发过来一两条信息,内容大多是疫情当前应注意的事项,提醒我注意这注意那,还发过来一段家庭体操视频,大概是提醒我要多活动吧。他们记挂着我这易感冒又常常咳嗽不止的毛病,担心我此时出现最不敢出现的症状。所幸,我没有。

在微信上买了点菜,给父母也要了一份,卖菜的美女业务繁忙,不肯跑两个地方,只把菜送到了我的小区门口。我便开车送到父母处。父母居住的小区大门旁也搭上了绿色的帐篷,两位身穿厚棉衣的社区女工作人员正在门口值班。见我到来,便告诉我不能进小区。我当然明白,因为我在单位值班时,也这样阻止过别人。她们二人态度很温和,语气也很亲切,我便告诉她们菜就放在大门口,我不进去。打电话嘱母亲戴了口罩到大门口来拿,母亲很快便下了楼来到大门口。我远远地隔了大门,嘱咐了几句,便让她赶快回家。母亲便一步三回头地回去了,看得出,她的眼神因了我无法回家吃顿午饭而充满了遗憾。

离开时,我郑重的对两位值班的社区工作人员道了声辛苦和感谢。她们在寒风中瑟缩着,为阻止疫情的蔓延,认真履行着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职责。这让我想起了前几日在单位值班时和我们一起值班的社区的两位姐妹。她们从大年初一便开始上班,每日忙着琐碎而繁忙的工作,人员调查、上门宣传、站岗值班、说服劝阻等等,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员,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男同志更辛苦,他们要夜间值班,在寒冷的帐篷里度过早春这一个个料峭的夜晚。他们都有温暖的家却无法回归,他们都有望眼欲穿的家人却无法照顾,他们也时时承担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在这场全民行动,共同打响的疫情阻击战的战场上,他们就是一个个没有身穿白衣的战士,为了更多的人远离病魔站立在凛冽的风中,祐护着我们的家园。

身处校园,我知道我身边很多的同事和领导也在默默地做着许多事情。领导一直在加班,做着与抗击疫情有关的工作,同时部署着学生假期“停课不停学”的诸多事宜;同事们在24小时轮流值班,从清晨到日暮,从夜晚到黎明。即便身在家中,要备课,要统计学生的体温、自己的体温等各项表格,要指导学生学习线上网课……每一个人都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尽着自己的职责。因为我们明白,爱护好每一个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就是保障了国家的未来,就是积蓄着磅礴的力量。抗疫前线上没有我们,但守护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永远在!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努力做好自己。也许他们卑微平凡,也许他们正被迫宅在家中,但正是这样不聚会不走动积极配合的举动,看似微小,却无声的汇聚着社会的力量。他们时刻关注着前方疫情的变化,担忧着冲锋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安危,为他们加油鼓劲,同时加强自我隔离和保护,尽量不给社会添麻烦。我想,这就是一滴水的力量吧,虽然微不足道,虽然看似无力,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水滴却足以汇成社会安定的浩瀚海洋。

身畔突然飘来一阵微弱的馨香,扭头去看,原来正来自那盆久不开花的水仙。目光不由在水仙暗淡的花苞间逡巡,却蓦然发现有两枝蓓蕾已冲破了外衣的束缚,脆生生,鲜嫩嫩地昂首挺立着。其中一枝已微绽了芳唇,默默吐露着一缕缕幽香。它们明天一定会盛开吧,我的心重又泛起希望。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期待春风浩荡。

期待春暖花开。


2020.2.14夜


战“疫”作品︱ ​等待花开

作者简介:王燕,山东莘县人,小学教师。聊城市作协会员,聊城诗人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及文学平台。



《乡韵文学》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