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脫貧 兩場“戰役”進行時

重慶| 防疫與脫貧 兩場“戰役”進行時

2月16日,石柱中益鄉光明村沙羅坪,該村第一書記幫助譚人益老人播種前胡。為確保抗疫春耕兩不誤,該縣廣大黨員一面開展防疫宣傳,一面幫助老百姓進行春耕生產。 特約攝影 譚華祥

疫情發生以來,市扶貧辦迅速啟動疫情防控工作機制,指導各級扶貧部門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確保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不誤。

扶貧幹部勇做“逆行者

幾天前,市扶貧辦向全市扶貧幹部發出倡議書,要求各級扶貧幹部勇擔責任,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

事實上,倡議書發佈之前,許多扶貧幹部就已返回工作崗位。

大年初一的早上,本已回家過年的奉節縣太和土家族鄉高橋村第一書記朱星光,匆匆收拾了幾件換洗衣服,獨自一人踏上了回村的道路。

“高橋村南邊就是湖北省恩施市板橋鎮,村裡從湖北返鄉的人員不少,每天都要檢測兩次體溫。”連日來,朱星光與村幹部走完了村裡360戶人家,對全村1260人進行了詳細的摸底排查。

1月28日清晨,重慶農商行梁平支行幹部鍾誠,冒著刺骨的寒風回到了自己駐村的梁平區鐵門鄉長塘村。從此,長塘村每天都會傳來一陣陣廣播聲,“為了你我他,安全待在家。出門戴口罩,親戚不要走,見面機會有……”

這個春節,扶貧幹部選擇迎難而上,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懷著若有需、召必回、來能戰的精神,成為疫情前線的“逆行者”。

為貧困群眾送去“及時雨”

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各級扶貧部門和幹部積極主動履職,為貧困群眾送去了“及時雨”。

1月29日,一輛小汽車緩緩駛入石柱縣中益鄉。看著工作人員從後備箱搬下來一箱箱口罩,該鄉黨委書記譚雪峰長舒了一口氣。

這批口罩怎麼來的?

原來,大年初四,農行重慶市分行派駐中益鄉定點扶貧幹部韓玉川就返回鄉里,投身防疫一線。此時,中益鄉的口罩短缺。韓玉川心急如焚,立即向農行重慶市分行請求支援。通過積極協調,1萬個口罩送到了大山深處。

在秀山隘口鎮,岑龍村第一書記石宇主動聯繫縣紅十字會,捐贈了400套防護服、200個護目鏡、1900副橡膠手套。

“除向群眾宣傳防疫知識外,我們還拿出真金白銀對全區建卡貧困戶進行扶持。”黔江區扶貧辦主任郭興春表示,全區建卡貧困人口的扶持標準為50元/人,由貧困戶自行安排生產生活——截至目前,該區已累計向建卡貧困人口38362人兌現扶持資金191.81萬元,並組織社會各界捐贈口罩3000個,分發到全區30個鄉鎮街道,主要用於建卡貧困群眾需求。

保證防控、春耕“兩不誤”

2月9日清晨,戴上口罩後,豐都縣名山街道朗溪村九組村民毛本榮拿著鐮刀來到了地裡。他家今年榨菜畝產量在6000斤左右,按照今年的行情0.35元每斤算,預計6畝總產值收入在1.2萬元左右。

“政府組織了相關人員給我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政策,定期給我們測量體溫,讓我們在採收時戴好口罩,使得我們的榨菜能夠正常採收。”毛本榮說。

毛本榮揮舞著鐮刀的同時,巫山縣巫峽鎮柳樹村十一社村民譚松明從村幹部手裡接過了急需的蔬菜種子。“賣菜是我家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她告訴記者,家裡一年要栽種清江白、五號白菜、辣椒等蔬菜品種十四五畝。現在正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候,因為疫情,大家不能出門去購買種子,正當發愁時,幹部把蔬菜種子送上了門。

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讓各級扶貧幹部利用居家休假的時機,及早研究工作思路、制訂工作計劃、落實工作措施,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

相關新聞

重慶出臺應急預案確保農資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重慶日報記者2月16日從市供銷合作社瞭解到,日前,市供銷合作社下發《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農資供應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當各區縣出現區域性農資市場緊張情況時,市供銷合作社將採取不同程度的應急措施確保農資市場穩定。

市供銷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預案適用於在突發自然災害,主要農業生產季節因貨源嚴重短缺,農資價格快速上漲及其他突發事件時的應急供應處置。

《預案》要求,市供銷系統按照農資供應管理的要求,建立農資應急機制。農資儲備企業應負責做好化肥儲備,組織實施儲備農資的動用,並及時協調應急所需農資的調劑、調撥。區縣級供銷合作社負責當地農資儲備及應急狀態下的供應工作。同時,各級供銷合作社要建立農資供求行情監測、預測和預警機制,對早期發現的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市場異常波動及時報告,併發出預警信號。各級供銷社和農資企業按計劃安排,積極組織貨源,合理安排庫存量,及時足額落實農資儲備品種、數量,以確保農資市場平衡供應。

《預案》制定後,我市將根據農資市場出現的不同程度的波動狀況,相應採取不同範圍、不同力度的應急措施。通過組織農資經營企業動用儲備或緊急調劑農資商品,並通過指定應急網點、基層門店投放和供應市場等方式來穩定農資價格。

快評

防疫和春耕,哪個都不能耽擱

朱芸鋒

立春已過,到了春耕時節。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在最關鍵的時候,防疫不能鬆勁,春耕同樣也不能耽擱。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搞好農事活動,需要統籌兼顧、彈好“鋼琴”。做到防疫下地兩不誤,分時下地、分散幹活是必要的。有些農民朋友認為,“農村距離城市遠,疫情不會傳染過來”“幹農活戴口罩麻煩”“村裡的人都是熟人,不戴口罩問題不大”。殊不知,病毒可不會對城市和農村區別對待,個人防護的小疏漏,都可能帶來大隱患。“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這是做好個人防護的基本要求。平整秧田也好,覆蓋地膜也罷,儘量做到勞動時不扎堆,歇息不擺龍門陣、拉家常。

疫情發生以來,部分地方的時令蔬菜、蛋禽等農產品出現滯銷,導致不少人尤其是種養大戶心生觀望,拿不準現在究竟種什麼、養什麼能賺錢。對於打算春耕備耕的農民來說,心裡也有些犯嘀咕:前段時間通往鄉鎮、村社的道路設卡排查,種子、化肥等農資如何運進村?不少地方為了防止人群聚集,取消了鄉鎮“趕場日”,以前買種子、農藥都是和經銷商當面交涉,現在還能不能買到放心產品?相關部門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才能確保不誤農時、不誤農事。

確保春耕農資順利進村到戶,就要消除運輸梗阻,讓路暢通起來。若擔心疫情隱患隨春耕農資“混進村”,不妨由鎮街、村社統一組織“零接觸”農資配送。這麼做,既能讓農民降低被感染風險,也能防止假冒偽劣產品鑽空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該下種就下種、該育秧就育秧,農民朋友才能既有好身體,又有好收成,喜氣洋洋迎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