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留觀病房:隔離留觀病房“硬件”齊全服務暖

記者探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留觀病房:隔離留觀病房“硬件”齊全服務暖

鄒颺正在給患者做咽拭子標本採集。

記者探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留觀病房:隔離留觀病房“硬件”齊全服務暖

鄒颺正在逐個走訪每間病房,查看患者狀態。

記者探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留觀病房:隔離留觀病房“硬件”齊全服務暖

護士正在給留觀患者倒熱水。

記者探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留觀病房:隔離留觀病房“硬件”齊全服務暖

醫護人員正在檢查防護服穿戴是否合格。

“待會兒我就要去給留觀患者做‘咽拭子’標本採集,這套設備就是我防禦病毒的堅固大盾。”南大一附院高新醫院的醫生鄒颺輕車熟路地穿戴好系在腰間的動力送風呼吸器,準備進入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進行醫學觀察和篩查的留觀病房隔離區,為患者採集“咽拭子”。昨日,記者也穿上密實的“二級防護”設備,跟隨他的腳步走進了隔離區。在這裡,留觀人員焦灼地等待著檢測結果,對醫護人員來說,除了對患者身體上的不適做好監測和護理之外,開導患者、讓患者堅定對扛病毒的信念也極為重要。

緊急:一天內組建起留觀病房開展隔離工作

1月22日早上9時,一通電話讓南大一附院高新醫院呼吸科主任陳國華整個春節都在醫院安了家。“電話中得知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醫院裡要立刻組建留觀病房收治疑似病例。”作為院感(醫院感染管理科)出身又是呼吸科主任的陳國華知道,讓留觀病房快速開展隔離工作,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所在。

昨日,記者在該院12樓的留觀病房外看到,該病房由普通病房臨時改建而成,進入該區域原本有兩扇門,其中一扇已被警告色膠帶封住,另一扇被用作醫護人員出入的緩衝區。“好在兵貴神速,我們在一天之內就組建成了有14張床位的留觀病房。”

在留觀病房,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咽拭子”標本採集,採集好的標本會送去做病毒核酸檢測。

1月23日下午3時許,該院發熱門診接診一名從武漢返鄉的發熱患者張某,經初步診斷符合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特徵。陳國華接到消息後,立刻召集全科醫護人員,在反覆核查過大家的防護穿戴後,下午4時許,患者經專用通道被醫護人員送入CT室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經專家組討論後,張某被確認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次日早上7時30分,核酸檢查結果已出,顯示為陽性,陳國華根據程序將結果電話告知了留觀患者張某,患者立即被送往定點醫院救治。

臨床:抗疫一線醫生為疑似病例“把關”

收治疑似病例的留觀病房,在定點救治醫院和報告社區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一週前,僅由南大一附院高新醫院報告的確診病例就佔到了南昌市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數的五分之一。但在實踐中,準確高效診斷出疑似病例不僅依靠病毒核酸檢測,也考驗著一線醫生的決斷能力,這樣的醫生也被稱之為“把關人”。

記者在該院CT檢查室見到了影像科的王敏君醫生,此時她正在查看疑似病例的CT片。“我來給你找一張典型的‘病毒肺’CT片,這種一眼就能看出來。”儘管王敏君從春節前到現在一天也沒有休息,但記者依然能感受到她工作時的認真和激情。

按照疑似病例患者的就診流程,患者經過每日體溫檢測後,每隔三兩天還會進行一次CT診斷。日前,湖北省已將納入CT影像學診斷作為新型肺炎篩查的主要依據。“CT片是判斷患者患有新冠肺炎的重要指徵,不同階段的患者CT片均有不同的明顯形態。”王敏君表示。

儘管如此,確診依舊需要臨床經驗豐富的“把關人”做決斷。“之前我們收治了一位30餘歲的男性患者,因有短時發熱、胸悶等症狀被收入留觀病房。”陳國華介紹,這位患者有武漢流行病學史,但從CT片檢查結果來看,“病毒肺”的表現並不明顯,5次核酸檢測也均顯示陰性。綜合考慮後,陳國華最後還是決定將該患者轉送至定點收治醫院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區接受救治,患者入院5天后發展為危重症患者。

探訪:“二級”防護裝備讓人“喘不過氣”

在進入隔離病房前,首先要穿戴好防護服。記者看到,鄒颺不到15分鐘就獨自完成了一套二級防護設備的穿戴,而記者在他人協助下,仍耗時半小時才勉強完成穿戴。“這是練出來的,每天穿動作就能快。”鄒颺說。

記者戴上N95口罩後,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悶氣感,為讓口罩邊緣與皮膚貼合,還需將左右兩個耳掛勾在一起,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勒印”。經過緩衝區,記者來到留觀病房隔離區。“如果要與患者接觸,必須要穿戴高等級的呼吸器防護。”在向記者叮囑不要進入病房後,鄒颺拿著咽拭子試管進入病房給患者採集樣本。

隔著玻璃,記者看到在醫生的指示下,患者張大了嘴,鄒颺躬身將咽拭子深入患者咽部快速轉動後抽出,隨後患者連續咳嗽了兩聲。“拭子直接刺激咽部,咳嗽打噴嚏都是難免的。”咳嗽所產生的飛沫可能含有數以萬計的病毒,因此醫生要格外注意。

跟隨鄒颺在留觀病房隔離區巡查了約一個半小時,記者走出隔離區,脫下厚重的防護服和隔離衣,發現貼身的衣服已經溼透。而鄒颺和他的同事們還要在隔離區裡繼續工作至少4、5個小時。

患者:房間配置和護理流程均為“高標準”

每走訪完一間病房,鄒颺都要用酒精免洗手液反覆洗著戴著雙層手套的雙手,接觸其他物品亦是如此。為避免交叉感染,過道上有一臺大型空氣消毒機,護士也會進行程序繁瑣的消殺工作。

除了高標準的護理流程,隔離人員房間的配置也是高標準,原先三人一房被改造為一人一房,房內還配有電視機和空氣消毒機。“除了照顧患者的基本起居外,我們還要與患者電話連線聊天。”該病房護士長王芬芳表示,他們時常要對患者進行噓寒問暖,詢問他們的身體情況和心情。此外,為了避免患者焦躁不安,他們有時還要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心理疏導。

1月25日,一位曾有武漢流行病學史的孕婦因出現相關症狀被作為疑似病例收治入院,其丈夫劉先生作為密切接觸者提出想與妻子一同居住,可因為隔離要求未能實現,愛妻心切的劉先生甚至為此哭了幾次。王芬芳見狀開始兩頭跑,不停地開導他們。“配合好檢測,馬上就能出院了……總之不要太擔心,現在多吃一點,提高抵抗力,以後你還要當個合格的父親呢。”王芬芳安慰劉先生道。

1月25日,該名孕婦被確診,後被轉送象湖院區接受治療,幸運的是,其丈夫未被感染。

醫生:6小時值班結束後第一件事是上廁所

9樓,原先是普外病區的住院病房,因為疫情的緣故,被改為了醫護人員的臨時寢室,至此留觀病房的醫護人員們也就再沒回家睡過覺。“三個人一間,病床睡得還挺舒服的。”鄒颺告訴記者。

採訪時,記者看到一位剛完成工作交接的護士正在熱飯吃,其臉上的“印跡”還尚未消退。“我們這流行的是康師傅和娃哈哈,夜宵吃這兩個最頂飽。”鄒颺說,為了防止交叉感染,他們吃飯都是一個人吃或者端回寢室吃。

說起泡麵,陳國華也告訴記者,留觀病房建立初期,後勤尚未週轉,他開車買光了一家小商店所有的方便麵。“我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晚上吃泡麵填填肚子,才有精力接診病人。”

在6個小時的值班期間,醫護人員上廁所也不方便。記者向鄒颺詢問,“出來後第一件事情做什麼?”“當然是先去上廁所洗漱。”依據流程,洗浴是離開留觀病房隔離區的第一件事情,也順帶著解決“方便”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