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哥只一个小人物,康熙下旨就可免死,为何还要亲临法场?

jyz111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张五哥的确是个小人物,但是他的这个案子却是一个康熙朝乃至清朝入关之后的一个史无前例额的大案。康熙亲临法场并非是为了救张五哥,他是真的不相信或者不愿意相信吏治已经腐败到如此程度,他要亲眼看看。

康熙如此重视这个案子,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案子是一个从地方到朝廷六部(吏部)上下勾结沆瀣一气的产物,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的局面,这足以说明吏治腐败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到朝廷的肌体和江山社稷安慰的问题。

让我们看看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案子。

江南江夏镇的首富任季安犯下了强奸杀人的大罪,这是要按律当斩的恶性犯罪。这个任季安是时任江南巡盐道的任伯安的弟弟。而任伯安是九阿哥胤禟的门人,也是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之一。任伯安和江夏镇是八阿哥胤禩的八爷党的钱袋子。

任季安犯了死罪,但是他并没有被打入死牢而是依然逍遥法外。他和他的小舅子刘八女买通了相关的官员,用一名江夏镇的佃户来顶替自己坐牢受死。这种勾当被称为“宰白鸭”,说明这种买命顶罪的勾当应该在当时社会不是第一次。

刘八女找的这个“替死鬼”就是张五哥的父亲,因为张五哥家是刘八女家的佃户,刘八女哄骗张五哥的父亲说仅仅就是顶替坐几天牢。种着刘八女家地的张五哥的父亲就答应了。张五哥担心老父亲年纪太大受不了牢狱之罪,所以就代替自己的父亲为人顶罪。

谁知顶替任季安坐牢的张五哥就顶替任季安被判了死罪。这就成了一种赤裸裸的欺诈。

张五哥一家曾经和四阿哥胤禛以及十三阿哥胤祥有过一次交往。赴江南筹款赈灾的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胤祥完成差事返京途中曾经投宿张五哥家中,得到过张五哥一家的帮助。所以张五哥的妹妹阿兰知道自己的哥哥被判死罪之后,辗转进京找到了十三阿哥胤祥求救。

胤祥得知这个冤案之后,便把这个案子直接告到了康熙面前。

这种“无法无天”的泼天大案大约是康熙闻所未闻。所以康熙十分重视。他居然亲自赴法场当场揭穿了“冒名顶替”的“把戏”,从刀下救出了张五哥。康熙为什么一定要去法场?

在这个上下勾结的泼天大案面前,康熙感到了吏治腐败色系统性喝严重性。如果他只是下旨过问此事的话,他真的没有把握他是不是能得到真相,他对从皇子到官员都失去了信任,他非常害怕上下的官员合伙欺骗自己,不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不可能踏实。

事实果然如此,在法场上,即使康熙亲临现场并表示“朕来担待”的时候,现场负责行刑的吏部官员依然在遮掩,在狡辩。可以想象一旦康熙没有亲自出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康熙亲自出面的另外一个动机 是想通过现场“办公”,揭露这个大案,给官场腐败一些震慑,但康熙的这个举动也恰恰证明了吏治腐败已经到了很难掌控的地步。

当然,康熙亲临法场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就是对十三阿哥胤祥揭发的这个大案,康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怀疑,他担心这是不是一个圈套,事实证明在这个案子上他想多了,但是在处理这个案子上,还真的就有人拿这个案子大做文章,私下搜集证据抓住太子在这个案子上“贪赃枉法”的把柄来试图扳倒太子。

这么看来,如果康熙当时不出现在行刑的法场,这个张五哥还真的就未必能靠一纸诏书就“救下来了”。


步武堂


张五哥能成为康熙的贴身侍卫,证明雍正已经正式被康熙纳入了继位人序列,并希望他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保护自己,二是在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起到出奇制胜之的效果。


张五哥本是刘八女的庄客,后来卷入刑部冤案之中,顶替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上刑场斩首。他的妹妹阿兰找到十三爷胤祥,希望能救哥哥的性命,并为此愿意成为十三爷的女人。

事情最后的结果是:十三爷上奏康熙上演了法场救人的一幕,刑部“花钱买命”冤案大爆发,太子胤礽和就业胤禟等人纷纷卷入其中,最后八爷因构陷太子而被封亲王,随后被康熙识破真相而失去圣心。

张五哥平步青云成了康熙的御前侍卫,他的妹妹阿兰最后也正式成为十三爷的妾室。张五哥无疑是刑部冤案的赢家之一。


康熙为什么要将张五哥变成身边人呢? 御前侍卫有两个任务,一是保护皇帝二是关键时刻完成皇帝的任务。这两点张五哥都是最佳人选。他的性命是康熙所救,又有功夫在身,无疑会忠心耿耿地保护主子。更重要的是,张五哥会成为权力交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棋子。

张五哥的性命可以说是十三爷胤祥所救,妹妹又是胤祥的枕边人,关系亲厚之极。而这层关系必然会使他身上天然烙上“四爷党”的印记。而此时的康熙,对无能的太子胤礽已经绝望,对阴沉把八爷更是深深忌惮,在他眼中的继承人序列中,已经将这两个最有力的人选排斥在外,剩下的只有胤禛和胤褆,但两人中,康熙是倾向于胤禵的,毕竟胤禵和八爷党的纠葛太甚,将来难免成尾大不掉之势。

所以,康熙在明知道张五哥身份属性的前提下,仍将张五哥带在身边,就是他确定继承人的明确信号之一。


张五哥也不负众望,在康熙重病弥留之际,不仅保护胤禛入宫顺利继位,更在关键时刻执行了胤禛的命令,带着天子的金批令箭给邬思道并放出了被囚禁的十三爷,顺利地保证了权力的交接和传承。

张五哥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李飞叨


一场黄河大水,国库空虚竟然没有银两去赈灾,让晚年的康熙感觉到看似平静的国家已经危机四伏。追缴户部欠款一事,让康熙看到官员们的腐败,皇子们骄奢淫逸,而未来的大清皇位继承人皇太子买官鬻爵、处事昏庸,更让康熙忧心不已。

张五哥案本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冤案,背后折射出县州道府乃至刑部整个大清司法体系的腐败。而刑部一块一直交由太子管理,每年的秋后处决刑犯也由太子掌管勾决之权。人命关天岂容如此草率,是不是太子和刑部在其中有利益牵扯,此事关系未来大清继承人是否怀有仁德之行。任季安与刘八女又是九阿哥的门人,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这件案件又出自自己赐封的首善之地——江夏镇,以上种种牵扯确实使康熙皇帝感到震惊不已。正如电视里四阿哥胤禛说的:“这件事要么不闹,要闹就闹个惊天动地!”康熙亲赴法场,表明了自己对这起冤案的重视,必将一查到底!

再来看看张五哥这个人,虽然只是一介草民,但他在坐牢期间被刘八女拿他父亲问罪作威胁,始终不敢喊冤翻供,以致自己被判死刑。可以说他是个至孝之人!康熙素以仁孝治天下,无论从电视还是历史上都有记载。在第十一集上书房呈述江苏的奏折,请求康熙皇帝旌奖一位大孝子,他立马同意,说这样的孝子理应得到旌奖。而且告诫上书房,以后像这样的孝子事迹各县州府道每年都得及时上报,不要等人死之后再嘉奖,这样意义何在?历史上的康熙不但重视孝治,而且身体力行。因自幼父母早逝,康熙由孝庄太后抚育成人并辅佐登上帝位,康熙对祖母感情深厚,待祖母可谓至孝至顺,以“顺适为安,自然为乐”。政务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向祖母问候请安。祖母生病,亲自侍奉汤药,关怀无微不至。

所以从私人情感上讲,康熙对张五哥这个大孝子也是颇为同情,决不会让一位孝子被冤死,否则何谈仁孝治天下?就如电视剧中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审张五哥时,十三阿哥问刑部官员:“张五哥已无罪,为何还戴着刑具枷锁?”刑部官员答道:“按大清例律,替人顶罪也是有罪的。”十三阿哥大喝:“皇上已经说他无罪了,那就无罪了……”由此可见康熙已经对张五哥大赦特赦了,张五哥的孝行已经感动了上天,这个天就是当时的天子———康熙。后面还可以看到张五哥因此事反而因祸得福,被康熙召为贴身侍卫,因为康熙相信一个至孝之人必是一个至善至忠之人。

以上几方面原因,应该可以解释了康熙为何亲自赴刑场救张五哥,而不是一道谕旨了。






星空下的树


导读:《雍正王朝》中的张五哥虽然是个小人物,但是他的这个案子涉及到了太多的部门的腐败和皇子之间以此为媒介的斗法,所以康熙必须要出面解决,这是其一。这个案子涉及到的人数之多,影响之恶劣都是在康熙晚年宽仁执政下的一个巅峰。可以说康熙晚年的宽仁执政已经造成了官场腐败和贪腐孵化到了相当的程度。但是康熙已经没有精力来刷新吏治、政治腐败了,但是至少他可以延缓腐败的进一步发酵。康熙亲临法场处理此案,也可以对这种明目张胆的贪污腐败案进行有效的遏制,这是其二。

康熙这一生是太不容易了,自小继位就面临鳌拜擅权乱政。康熙在隐忍几年后才奋起一搏铲除鳌拜。这才抽出手来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和缓和清朝入关以来的社会矛盾。好容易缓和一些了,然后就是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可以说中年以前一直在戎马倥偬中度过。

因为康熙打破祖训,早早就册立的胤礽为太子,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对胤礽这个太子不服不忿的阿哥们都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发动对太子的攻击。其中以八爷党为最。而张五哥这个案子就是八爷党给太子胤礽做的一个圈套。此案成功的让康熙对太子的印象分大打折扣。


那么太子和张五哥的案子有什么具体联系呢?

首先此时太子胤礽的门人肖国兴掌管刑部,负责此案。如果肖国兴牵扯到这件案子里,那么太子就无可推脱。况且由于太子胤礽也欠了国库不少银子,当康熙追缴库银的时候太子也想早点换上亏空好向换上表示一下以身作则。所以门人肖国兴等就得靠山吃山从刑部的案件中来寻找油水了。


八阿哥集团也正是看准了这个才有针对性的给太子下套。首先因为九阿哥的门人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出事,确实需要有人顶罪。这是就利用任季安的案子来做文章了。其次要选定顶替的人选,这个人还得有能力有机会把案子搞大甚至能通天。这样才可以顺利的让康熙皇帝知道,进而对太子胤礽产生恶感。所以八阿哥集团选定了江夏镇和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熟识的张五哥。

由于张五哥孝顺,听从父亲的名义顶替任季安入狱。因为原来说的轻松,说住几天就会释放。但是一步步的审判成了死罪。这个过程就是刑部太子的门人肖国兴等人收取了三万两白银做的冤假错案(三万两肯定是给太子胤礽还债了)。张五哥的妹妹当知道哥哥有可能冤枉致死,就千里迢迢进京找十三阿哥胤祥求情免去哥哥的死罪。十三阿哥为人正直,立刻进宫禀报给了康熙皇帝。

一切都按照八阿哥集团设想的途径进行,为确保过程执行不出差错在阿兰诉说案情的时候,八阿哥安排在十三阿哥府中的探子一直在偷听并把结果反馈给八阿哥集团。

这个案子由八阿哥推动,十三阿哥被动参与最后由康熙来揭开的腐败“宰白鹅”案件最终水落石出。康熙不是没想过皇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他没想到会搞这么大。参与的皇子都有嫌疑,如果这件事传了出去皇室脸上无光啊。所以康熙才不得不亲自来到法场向世人昭示,大清的天子还是公正的。在大的冤案都可以获得平反,让大家不要对朝廷失去期望。


其二、康熙亲临法场也是想震慑康熙晚年越来越腐败的吏治


到康熙晚年官场腐败、贪污腐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相对常见的社会现象。康熙已经没有精力来下重手来彻底整治这些问题了。只能期待继承人来刷新吏治。惩治腐败。因此康熙即使知道形式已经很差,但是不能无限制的让这种情况严重下去。况且这样的宰白鹅事件对他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说明时态已经严重到相当的程度了。

因此为遏制腐败的漫延,康熙必须亲临法场做出一种姿态对贪官污吏进行震慑。让他们要有所收敛,这样在继位人上台前的这段时间才能给新皇上一段缓冲的时间。


小结:

康熙亲临法场不但是对朝廷威信的挽救而且还是对后代君主的施政空间做极力的补充和铺垫(虽然做戏的成分比较大)。所以从这方面说康熙也不得不亲自来解救张五哥。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我们先来捋一捋剧情: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筹款赈灾时得丁罪九阿哥胤禟门客任伯安,回京路上路过江夏镇,镇长刘八女是任伯安亲戚,便故意刁难,幸得平民百姓张五哥一家相助。回京后又接棘手的追讨户部欠款,进一步得罪太子和八爷党。

张五哥因帮助胤禛、胤祥而被刘八女等人报复,任伯安弟弟任季安犯案当斩,骗张五哥父亲只坐几天牢,让他去抵罪,张大爷是刘八女佃户,勉强答应,谁知却是死罪,张五哥替父入狱,张五哥之妹阿兰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十三爷胤祥求救。

胤祥先到刑部了解案情,再与四阿哥胤禛商量,决定把案子捅破天,于是十三阿哥直接把张五哥冤案告到康熙处,这才有了康熙前往法场救张五哥。

《雍正王朝》中,张五哥只是江夏镇一平头老百姓,确实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当十三阿哥把这“调包代死”的案子捅到康熙大帝面前,他本可以下一道圣旨,让十三阿哥拿去救人便可,那么康熙为何还要亲临法场?

有书君认为张五哥是小人物不假,但是他牵扯的这件冤案却是康熙大帝遇到的史无前例的大案,它涉及到太子与皇子,牵扯到刑部,案例发生地居然是康熙亲自赐名“礼仪德化”的江夏镇。康熙大帝深谙自己几个儿子在暗中较劲,此案由太子掌管的刑部判定,必与太子有瓜葛,真正的案犯任季安是九阿哥胤禟的门人,必与八爷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案子又是十三阿哥胤祥举报,太子、皇子都与此案脱不了干系,谁是谁非,康熙想弄个究竟,要眼见为实。

另外此案发生在江夏镇,是康熙曾赐字的地方,朝堂乃至民间影响都十分大,必须慎重,再加上康熙大帝要在法场现身说法表示自己对整顿吏治,要彻查此案的决心。康熙大帝重视此案,亲自去法场的具体原因且听有书君拆解分析:

一、此案涉及面太广,事关重大,康熙要眼见为实,亲眼见证,故亲临法场。

剧中张五哥会被算计下狱,就是九阿哥、十阿哥支持的八爷党设的局。他们想一箭三雕,一方面废去太子,一方面除去帮助过四爷十三爷的张五哥,另外太子被废必怨追缴户部欠款的四爷,从而达到打压四爷的目的。

那么张五哥的案子从县府到司,再到刑部主审,三审三决,牵涉到一大批人。这批人中就包括太子掌管的刑部,康熙自然明白此案事关重大,与国本根基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掉以轻心,只下道圣旨未必能让胆大包天的人及幕后指使者不会罢手,甚至会狗急跳墙,张五哥救不出来,而案件真相更无法大白于天下,康熙要问明真相,就必须亲自把人带回来。

康熙的预判完全正确,十三阿哥胤祥说犯人有假时,主刑人便直言这案子三审三决岂会有假,还以秋决大典,耽误时辰谁能担待为由,让胤祥不要阻止行刑。

康熙大帝亲自到场,说出朕来担待,他们还在狡辩,犯人自己已经亲口招供,临刑翻供是想冀逃法典。直至康熙大帝说任季安48岁,张五哥不到三十岁,是不是行刑官眼瞎了,良心黑了,他这才哑口无言。

可见,康熙大帝只有亲眼见证,目睹一切,才能痛下决心,彻查此案。

二、此案发生在康熙亲自赐名“礼仪德化”的江夏镇,关乎皇家声誉,必亲自过问。

张五哥一案发现场在江夏镇,康熙曾经亲自赐名题字“礼仪德化”,在康熙眼里这里民风淳朴,就像是现在的道德模范示范区一样,发生这样的案件,康熙大帝不相信这大跌眼镜的冤案,会发生在江夏镇。

其实江夏镇的刘八女等人能一手遮天,就是借着康熙帝亲赐的匾额,为所欲为的。所以这案子关乎皇家声誉,一定不能出差错。

因而康熙不能只听胤祥的一面之词就下旨放人,他要亲自揭开事情的真面目,不想又被人蒙蔽,因为耳听为虚,他就亲临法场见证,当他亲手撕下张五哥的假胡须,主刑者这才低头叩首求饶。

同时台下观斩者一个个心服口服,皇家声誉在康熙的亲自出马下找补回来了。

三、康熙大帝要在法场现身说法表示自己对整顿吏治,要彻查此案的决心。

“千古一帝”康熙大帝是出了名的英明聪慧,他去法场之举绝对不仅仅是为了救张五哥一人,而是借救张五哥一事,现身说法向世人宣告自己整顿吏治的决心。

就从彻查张五哥一案抓起,康熙大帝明言无论什么鼠,什么器,一律依法行事,就指派八阿哥等人彻查此案。八阿哥胤禩连夜诱审刑部肖国兴,太子胤礽为还户部欠款,从中收受好处,于是八阿哥把太子不端的证据上呈康熙,让康熙对太子失望至极,起了废太子的心思。

康熙大帝亲临法场救一平民百姓张五哥,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谋远虑,为了整顿吏治,必然得在世人面前痛下决心,让老百姓看到一个正义的朝廷,看到一个贤明的君主。

综上所述,康熙大帝亲临法场,亲眼目睹现场才知事情真相,才能痛下决心整顿吏治,才能挽回皇家声誉,才能彰显朝廷正义,君主贤明!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题主的这个问题,是根据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刑部换死囚案提出的。

当时张五哥被刑部顶替江南盐道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被处以斩刑。张五哥的妹妹阿兰找到了十三阿哥,希望十三阿哥为张五哥做主。十三阿哥亲自面圣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大概的告诉了康熙,康熙十分生气,亲自到法场救下了张五哥,并且将张五哥留在了身边,作为侍卫亲信。我想看过电视剧的人当时都会十分惊讶,康熙为什么要亲自去法场呢?他明明下一道圣旨就可以救下人来,但是凡事不能看表面,我们要透过表面看主要矛盾。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情的起因:

主犯任季安的哥哥任伯安是江南盐道,任伯安的小舅子刘八女掌管着江夏镇,富可敌国,他们都是九阿哥胤禟的心腹,手段通天。任季安就仗着他们的关系,鱼肉香里欺,欺男霸女,最终惹出了奸杀寡妇,惹下了人命官司。刘八女为了救下任季安,就去哄骗张五哥的父亲张老爹,让张五哥去顶罪,说只是犯了点小事,过不久就能放出来了。

刘八女的父亲曾经对张老爹一家有恩,所以张老爹搭进了这件事。张五哥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进入了大牢帮助任季安顶罪。

但是没有想到,任季安犯的是人命官司,刘八女也没有想要救张五哥,因为当初胤禛,胤祥露宿江夏镇和刘八女发生矛盾,张五哥站在了胤禛一边,所以刘八女一直怀恨在心。刘八女和任伯安通过九阿哥的关系,从地方衙门到朝廷刑部花费大量的钱财,打通了整个关系,张五哥被判斩刑。张五哥如果翻案,那么他的父亲张老爹因为做假证要遭受80杖,忠孝两全的张五哥为了保全自己的父亲,画押认罪。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康熙去亲自去法场的原因:

首先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推动,阿兰在找到十三阿哥胤祥,将事情告诉十三阿哥以后。13阿哥悄悄到刑部和张五哥了解清楚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去找四阿哥胤禛商议这个事情。两个人一合计这件事从地方衙门到朝廷的刑部要涉及到不少人。四阿哥胤禛思量片刻

就说:

这件事要么就不说,要说就要捅破天去。

因为我们想一想,刑部是太子管的,任伯安,刘八女是九阿哥的心腹,所以太子和八爷党都会受到打击。


第二个方面来看事情牵扯范围极广,事情不能就此简简单单的算了,而且事情发生在六部的刑部,这就证明了事情的严重性。就像佟国维所说:

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出现了这样的冤案,是臣等的过错。

马齐在分析时则有这样一句话:

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统帅百官,但是百官以上众位皇子却不是宰相的管辖范围。

邬思道在给四阿哥分析这段案情的时候,也曾这样说:

这是大清建朝几十年以来最大的冤案。如果彻查这件案情,最后可能涉及到废太子涉及国本,为天下所不容。

这已经说明了,这个案件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已经涉及到了皇帝的亲生儿子们,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圣旨就可以解决的。


康熙亲自到法场,他就是要百官和天下人看看他对这件事的决心,就像他在这件事之后召见,张廷玉,马齐和佟国维时候说的话:

朕决心已定,这次不管查到是谁,不管他是“鼠”还是“器”,都要依法处置。

最后我们就来说一下张五哥其人,张五哥是整个《雍正王朝》中小一号的十三阿哥。如果说在《红楼梦》中袭人影射的是薛宝钗,晴雯影射的是林黛玉。那么将这种手法同理到《雍正王朝》中张五哥就影射十三爷,他和十三爷一样侠义无双,古道热肠。

张五哥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遭受做假证的80大板,选择了甘愿赴死。他这样的孝心,大概触动了康熙内心的那颗柔软。康熙看看自己的儿子们,为了自己的皇位,尔虞我诈,对于自己却关心甚少,相比之下,康熙这位老父亲也是够寒心的。所以康熙才亲自到法场救下了张五哥,并且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康熙治理好了天下,却没有管好这个家和儿子们,儿子们反而搞的天下大乱。



红雨说历史


剧中所述均为情节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