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美国南北战争题材的电影都将南方塑造成了正面形象,北方则是叛军强盗的形象?

战忽局信息研究部部员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这个和美国本身的民族性格有关,我们不是一个文明,所以不能用我们的价值观来评价。在美国人看来,打内战是他们的悲剧,打完了大家还是兄弟姐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南方军向北方军投降的时候,双方的代表,北方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和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

两人见面的时候实际上格兰特对罗伯特李是非常尊敬的,罗伯特李在战前是西点军校的校长,格兰特实际上是他的学生。

所以见面的时候格兰特还是向他的老师罗伯特李行了礼。按照投降的规矩来说,罗伯特李是要把自己的佩剑交给格兰特的。于是罗伯特李解下了自己的佩剑,交给了格兰特。而格兰特实际上他当时不好意思拿走罗伯特李的剑,于是说,“你可以把剑拿回去。”

于是罗伯特李马上就把自己的剑拿走了。毕竟交出自己的佩剑对于一位将军来说实在是不光彩,而格兰特是充分地保留了罗伯特李的颜面。

他们实际上也就象征性地履行了一个仪式就没事了。格兰特没有任何胜利者的哪种高傲,有的只是对自己的老师的尊敬。而罗伯特李在整个过程中也没有受到过任何的侮辱,非常体面地履行了整个仪式。

战后,只要南方军不再拿起武器抵抗,北方军都没有为难他们,甚至让他们带着武器回了家。

战争结束后,美国人也没有搞过秋后算账,或者是搞任何的政治迫害和打击,大家还是一家人,还是兄弟姐妹。

从战争的影响来说,这场战争是美国历次战争中伤亡最大的一场战争,一共军人死亡了65万人,超过了美国其他战争死亡人数总和。

美国人认为,这是他们民族的一个巨大创伤,应当尽快弥补。所以战争结束后,大家都不计前嫌,继续回到自己的岗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国家迅速走上了正轨。

从价值观来说,美国人尊重国人彼此的信念

战前,西点军校的那些学生,都各自为了自己的家乡而战。很多人本来都是同一个宿舍的,但是因为自己的家乡加入了北军或者南军,所以他们都属于了不同的阵营。他们可以是关系很好的铁哥们,但是当要为自己家乡而战的时候,他们成了战场上的敌人。

战争结束后,他们又成了好朋友,铁哥们。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一直在说,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反动派,那会也已经过去了多少年了?还是国民党反动派,也是没完了。

所以站在我们的价值观,对于美国人在电影中可以把南方军拍成正面形象,北方军拍成反面形象也是不足为奇了。但也不是所有的美国电影都是如此,也有南方军反面,北方军正面的影视,如我最近看的《西部世界》,这个里面的南方军基本都是反面形象。

我们的文化里有秋后算账的情况,这种情况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如打仗的时候一个君王可以宽宏大量,接纳对方投降过来的将领,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就找各种理由弄死这种投降过来的人。所以按照我们的价值观是没法理解对方的行为了。

另外,对于战俘,我们也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比如在日本签订投降协议的时候,美军代表就有乔纳森·温赖特少将和亚瑟·帕西瓦尔中将,他们都是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战役战败时候留在菲律宾,投降了日军的美军将领。在投降现场上,这两个人因为日本人的长期囚禁已经骨瘦如柴,但是麦克阿瑟让他们参加了这个光荣的仪式。美国的战俘回国后都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在美国人看来,当战俘不是屈辱的事情,而是光荣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为国家尽力战斗了,当了战俘是为国家受苦了。

而我们对待战俘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如朝鲜战场上,我军有6000多名战俘回到了祖国,他们都是最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被俘期间和美国、台湾做了许多不屈不挠的斗争,很多人身上被刺了字,都忍着剧痛把刺字给挖了,回来的时候衣服全部脱了,不带来一件帝国主义的衣服,就这样的人,回国后全部受到了迫害,开除了党籍,开除了工作,没有了一切,一直都受人鄙视。按高晓松所说,他有一个清华很早的一位学长,当年参加了志愿军也是被俘了,回来后就一直在扫厕所。

所以,我也想说,我们的那些志愿军战俘都是英雄,他们确实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其实南方军在很多美国人看来,也是英雄,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家乡而战斗的,而对于美国大众来说,他们也允许这样的价值观存在,我只能说,很多时候一个宽容的社会确实很好。

或许是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成王败寇是不变的真理把。

其实说了这么多,出现这种南方军正面,北方军反面形象的影视剧,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我们双方的价值观完全不同,美国人是可以接受这种情况的。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对自己人好一些,要学会对自己人宽容一些,那么这种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老威观史


因为北方军在战争中的行为比强盗还残暴。

尽管我们所知道的南北战争宣称是因“解放黑奴”而起,但在当时的南北双方看来,“奴隶”问题从来不是核心问题,真正的关键是“关税”、“州自主性”,乃至于更重要的“宪法权利”问题。

事实上,在北美独立战争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都不能称之为“国家”,而是一个相对松散的“邦联”,也就是“州”的联合体,美国政府只是拥有非常有限权力的弱势中央,无论是军事还是财政,都羸弱不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美国“州权”极大,甚至拥有退出联邦的权力。

在我们看来,林肯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在美国人,尤其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至少南部邦联各州要求退出美国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诉求,而好莱坞本身就有浓郁的左翼知识分子调性,所以,其一方面追求种族观念上的政治正确,比如电影里动辄总统就是黑人;另一方面,又对于这种“程序正义”的诉求表示同情。

更重要的是,在南北战争中的对抗双方,南方军队由于一直是联邦军队的支柱,甚至早期重要军校都在南方,且南方种植园贵族本就有很强的军事传统,所以,南方军的将领和军官的专业化程度反倒比人口更多、工业力量更强的北方军更高。

而19世纪的战争传统仍继承了欧洲王朝战争的“文质彬彬”,哪怕是拼死搏杀时也讲究“骑士精神”,所以南军事实上的行为表现要比北军更讲究。

反观北军,由于素质较差,加之战争初期的屡战屡败,人口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北军反而出现了兵源问题,所以,甚至有强征爱尔兰饥荒难民直接进入军队的“拉壮丁”举动,可以参看电影《纽约黑帮》,里面就有相关情节。

这就更加拉低了整个军队的专业素质,所以,哪怕是存在纪律约束,北军中的这些“地痞无赖”照样是胡作非为,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南方由于棉花种植园经济的存在,大量出口英国,富裕程度、生活水平要比上述的赤贫新移民要强太多了,黑眼珠子见不得白花花的银子,自然就有大量的不法行为。

更重要的是,北方军为了战争的胜利,在东西两个战场开战的过程中,还开辟了第三个战场,就是“经济战”,通过封锁南部各州,试图造成粮食短缺和经济崩溃,1861年,北军封锁南部各港,接着夺取了对密西西比河的控制权,并大肆破坏南部铁路网,以便阻碍粮食和物资的分配。从1861年到1863年,食物价格飙升了7倍,导致好几座南方城市发生骚乱。

但是把这一战场彻底推向“高潮”的是1864年,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担任北军总司令,他一方面用主力牵制罗伯特·李统帅的南方军主力,另一方面,派出小部队对南方军的后方物资主产区进行“焦土战争”,比如弗吉尼亚州的谢南多厄河谷,作为重要的物资来源地,农作物被毁灭、谷仓、磨坊都被摧毁,彻底消灭收成。

更疯狂的是威廉·谢尔曼将军在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所进行的“焦土战争”,沿着铁路线,谢尔曼将军直抵亚特兰大,这个南方铁路的中心枢纽,自此开始行军480公里的“向大海行军”,即横扫南部邦联腹地。

按照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脚步》一书中的描述:

行军在11月开始,正当秋收之后,因此粮仓中装满了谷物、饲料和棉花。每个旅派出一支“无赖”(bummers)搜索队,他们徒步出发,带着一车车的食物回来,前头还赶着牛群。谢尔曼的部队成扇形散开、蹂躏乡土,自行拿取新鲜的羊肉、熏肉、火鸡、鸡、谷粉、甘薯和其他东西。除了拿走他们赖以维生的粮食之外,联邦军人也杀猪羊、宰家禽,焚烧并洗劫许多房舍——尽管他们所接受的命令内容正好相反。

谢尔曼在其回忆录中记述,搜索行动变成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夺,而且不像他所命令的,只有正规搜索队可执行:“一个士兵走过我身旁,毛瑟枪上挂着一条火腿,胳膊下夹着一罐高粱糖浆,手里拿着一大块蜂蜜,正一面吃着。见到我在看他,他低声向一名同胞说:‘征粮自由。’”谢尔曼声称自己不赞成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但这完全符合他对格兰特夸下的海口:他将“让佐治亚哀号”。

除了洗劫并破坏农场和磨坊之外,北军士兵也拆毁他们遇到的所有铁道,还想出各种巧妙的花招儿,以确保铁道无法修复,譬如将铁轨加热、扭曲,再缠绕在树干上。

谢尔曼报告称:“从亚特兰大到萨瓦纳的铁路线,其两侧各48公里的乡村区域内,玉米和饲料都被我们耗尽,还有甘薯、牛、猪、羊和家禽;我们也带走1万多匹马和骡子,以及无数的黑奴。据我估计,佐治亚州及其军事资源所遭受的损失高达1亿美元,其中至少有2000万发挥了助长我方优势的作用,其余则完全是浪费与破坏。”

伤害并非到此为止。谢尔曼接着转向北,继续其破坏性的行军,于1865年春穿过南、北卡罗来纳州,留下宽达64公里的破坏痕迹。

谢尔曼的毁灭性战法,彻底摧毁了南方军的经济基础,最终令无法支撑下去的罗伯特·李将军缴枪投降,但是,这一路对“同胞”的毁灭,也在美国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刘三解


前面的回答都跑偏了。

先推荐一部电影:众神与将军。非常洗脑,非常完美的回答你的问题。简单说有这么个逻辑:

1、美国立国的根基是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包括国王随意收税都是对这一权利的侵犯,所以要打独立战争)

2、南方蓄奴是符合当时法律的。

3、废奴就是对合法私有财产的侵犯。

4、甚至北方花钱买都不行。构成强买强卖。

5、基于以上四点。南北战争中的南方就像独立战争中的大陆军,而北方就像英军。谁正义谁邪恶不言而喻。(和谁更像正规军没关系)

电影里有个将军很深情的说了段话。大概意思是:今天可以说解放黑奴,明天是否可以征收房屋?后天是否可以剥夺我们的一切?不,我们不是为了一点财产而战,我们是为了美国建国的理念而战,美国的国父们在天上看着我们,众神看着我们,我们将为捍卫美国而战斗到底。

据说此片在美国大卖,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引进。可以上网搜了来看。这个电影神奇的地方在于揭示了一个这样的理念:北方才是叛军。但是可惜南方平叛失败。


武威7556243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那是因为南方军确实相对比较职业,尤其是军官专业程度更高。

失败的军人却成为白人至上的偶像:罗伯特.李将军

最近美国不同族群又在为了罗伯特.李互撕。这并不稀奇,也不是第一次。罗伯特.李其实是美国南方人塑料的一个偶像,一个所谓失败的英雄,一个所谓维护家园的斗士。听萨沙详细说一说吧。

罗伯特.李这个人本来就是一个军人,他的一生也很容易评价。但因南北战争以后的南方政客,还有这几十年来的白人至上主义的的重新塑造,罗伯特.李又称为一个政治人物甚至思想家。

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看看罗伯特.李这位老兄。

就军人来说,罗伯特.李无疑是相当优秀的,堪称美国历史上名将之一。也就仅此而已,军人的首先任务是打赢,罗伯特.李却没有打赢,带着部下投降了。

中国有句俗语: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罗伯特.李既然是败军之将,显然也风光不到哪里去。

罗伯特.李本人于1807年出生在名门望族的李家庭。他的父亲亨利.李也是军人,是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英雄,曾经当过弗吉尼亚州长。亨利.李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商人。第三个儿子罗伯特.李出生没有多久,亨利.李就在一次投资中惨败,被关入监狱。

几乎所有的家庭财产,甚至罗伯特.李母亲的嫁妆都被拿走还债。亨利.李释放后无脸见人,流浪到中美洲去,最终死在那里。

万幸的是,罗伯特.李还有亲戚的照顾,生活求学还是没有问题的。罗伯特.李是望族,却没有什么钱,生活艰难。

18岁的时候,罗伯特.李很想做一个学者,考取了私立耶鲁大学。

因家里交不起学费,最终罗伯特.李放弃了学者的理想。西点军校不收费,罗伯特.李只得选择了军人这条道路。

客观来说,罗伯特.李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他在西点的成绩非常优秀,担任了最高荣誉生军训长职务,还以年级第2名毕业。这个记录至今没有人打破。

罗伯特.李另一大特点,就是人缘很好,亲和力很强,朋友很多。

后来南方总统戴维斯、后来的死敌格兰特,都是罗伯特.李的西点同学加朋友。

毕业以后,罗伯特.李成为工兵少尉。之后很多年,罗伯特.李都是从事工程建筑,没有指挥过作战,更像是一个工程师。

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对罗伯特.李是很大的机遇,改变他人生的轨迹。

在这之前,罗伯特.李不过是还算出色的低级工兵军官,也没什么了不起。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总司令温菲尔德·司各特急需要年富力强的助手。他想到了西点军校最有名的毕业生罗伯特.李,将他调入作战部队,成为将军的主要助手之一。

罗伯特.李终于有了发挥才能的场所。

他协助将军获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美墨战争以美国的惨烈胜利为结束,美军付出了1.3万人死亡的代价。在后期,占领墨西哥很多领土的美军又被迫和游击队作战,经常对掩护游击队的老百姓做报复性的杀戮镇压,惨不忍睹。罗伯特.李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因此被提升为中校。

此战结束以后,司格特将军认为罗伯特.李是个优秀军人,对他很看重。

战后,罗伯特.李成为西点军校校长,上校军衔。此时他早已结婚,妻子是美国最著名家族华盛顿家族的唯一继承人,两人生有6个孩子。

1855年,罗伯特.李正式担任高级军官,带领骑兵第1旅开赴德州,以抵抗印第安人的袭击。

罗伯特.李的运气很好。一次意外事件,让他瞬间名声大振。

1859年,激进的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率领20多人,占领了哈珀斯渡口的国家军火库,扣押了很多人质。

此时其他将领都鞭长莫及,而罗伯特.李正好请假家里照顾病妻。根据命令,罗伯特.李紧急率领一小队海军陆战队去平叛。

经过短短10分钟的战斗,罗伯特.李就将将布朗的20多人全部歼灭,击毙了他的两个儿子,布朗本人受伤被俘。而罗伯特.李这边,仅有1名军人战死,大获全胜。

废奴运动的里程碑人物布朗被俘后,被政府处死。

罗伯特.李这次是奉命行事,本没有什么立场可言。

经过媒体的宣传,罗伯特.李却一下成为明星军人。只是,他已经52岁了,距离退伍不远了。

1860年,已经53岁罗伯特.李到达人生第一个最高峰,成为德州军事部长,负责整个西南的防务。

正常来说,罗伯特.李一生应该就是这样了。

再过2年时间,55岁的罗伯特.李就会像所有将军一样退休,回到弗吉尼亚的老家照顾种植园和教育孙子。

南北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

此时,美国南北方的矛盾已经非常激烈。

随着支持废奴的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七州宣布退出联邦。

罗伯特.李是弗吉尼亚人,该州是标准的蓄奴州,退出联邦只是时间问题。

1861年2月南方各州组成“美利坚诸州联盟”,定都弗吉尼亚州首府里士满,罗伯特.李的老朋友戴维斯任总统。

此时罗伯特.李在军界的名气很大,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

他的老上级司格特将军代表北方,挽留罗伯特.李留在联邦军队中,许诺他可以担任总司令职务。

在戴维斯总统的邀请下,罗伯特.李认为军人必须首先效忠自己的家乡,毅然投身南方军。

4月,南方军队突袭北方军队,内战爆发。

此时的罗伯特.李担任弗吉尼亚州军队总指挥,顺理成章成为南方军五大上将之一。

随后的南北战争中,罗伯特.李表现了自己很强的军事才能。

战争爆发时,南北力量有一定差距。

北方人口高达2000多万,南方只有900万,其中还有300多万是被压迫的黑奴。

北方的工业发达,是当时世界第四,可以生产大量武器弹药,还有强大的海军。

而南方的支柱是农业,工业不到北方的十分之一。大部分农产品必须向欧洲出口,无法就地消化。一旦全面开战,北方的海军肯定会封锁海岸线,出口也就无从谈起,南方经济很快就会崩溃。

显然,如果南方军想要获胜,就必须速战速决。

一旦战争成为持久战,南方的财力物力都无法支持,必败无疑。

在这种不利情况下,罗伯特.李认为南方有胜利的机会。

南方有种种不利因素,民间却非常尚武。几乎所有的白人成年男子都擅长射击,也是优秀的骑手。

南方因为几百万黑奴的存在,使得大量男性可以腾出手来从军。

相反北方的工厂需要大量工人,就征兵比率来说并不强于南方。

罗伯特.李估计,南方的军人顶多是北方的三分之二,不会更少了。

同时,当年的工业水平低下,对于战争不像今天这么重要。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军队,除了铁路以外,主要依靠马匹来机动。战斗中的火炮威力有限,仍然依靠射速很慢的前装枪,南北两军都差不多。

战场上更多需要的是军人的训练和组织以及勇敢,而并不是所谓的工业。

更重要的是,罗伯特.李认为八成美军中高层军官在南方,这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罗伯特.李麾下名将云集,比如托玛斯·杰克逊、皮埃尔·博雷加德、阿尔克特·约翰斯顿、约瑟夫·约翰斯顿、乔治·皮克特、布拉克斯顿·布雷格等。

在罗伯特.李看来,将1个老百姓训练成士兵,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不难办到。训练和培养一个军官至少需要几年时间,还必须经过实战考验,根本无法速成。

战争中,军官至少是获胜因素的百分之五十。迅速组建的北方军队,不过是数量庞大的乌合之众,不是精锐的南方军的对手。

战争开始以后,北方和南方都认为战争最多持续几个月,只要占领对方首都,敌人就会投降。

当时的里士满和华盛顿相聚只有100多公里,战争似乎可以很快结束。

1862年5月,半岛战役或者七日战役爆发。

北方军总司令,外号小拿破仑的麦克莱伦率领10万大军,杀向南方首都里士满,南方军只有6万人。

在危急情况下,时任总参谋长的罗伯特.李(总统军事顾问)冷静判断局势,认为北方军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

罗伯特.李一方面紧急调动其他部队增援,将主力增加到9万,总战斗力超越了敌人。一方面,罗伯特.李出人意料的先发制人进攻。

罗伯特.李让一部牵制麦克莱伦,主力则迅速击溃了另外3路北方军,再同麦克莱伦主力决战。

此时的麦克莱伦已经被吓破了胆。根据南方军勇猛的攻势,麦克莱伦认为敌人最少有15万人。

麦克莱伦不敢决战,仓皇率部逃出里士满所在的半岛。

此次南军损失2万人(北方军损失差不多),却成功保卫了首都,还一举转守为攻,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可以说,罗伯特.李是此次战役获胜的支柱。

此战让罗伯特.李彻底成为名将。

在此战之前,南方军很多将军对于罗伯特.李不信任。罗伯特.李1859年之前从没有带兵打过正规战斗,之所以担任上将仅仅是资历很老。

在战争刚刚爆发时,将领和媒体对罗伯特.李很多讥讽。他们认为罗伯特.李过于谨慎保守,给他取了个“李老太太”的外号。他在南卡罗来纳督促监督建造海岸防御工事,后被戏称为“铁锹上将”(讽刺只会修建工事)。

罗伯特.李把握机会,乘胜追击,率领主力北上。

8月,第二次马那萨斯会战爆发,北方军将领约翰·波普的8万人和罗伯特.李的5万人决战。

罗伯特.李再次发挥了自己高超的指挥能力。他用小股部队将波普将大部队放在正面阵地,主力则包抄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北方军的训练不足,发现后方遇袭以后,军队发生混乱。

罗伯特.李把握几乎全线出击,再次击溃北方军,歼灭2万多北方军。

约翰·波普在麦克莱伦大军接应下,才站住脚,狼狈退往华盛顿。

此时北方军还有6万大军,仍然超过南方军的4万人,约翰·波普已经没有斗志,根本不敢停下再战。

此战后,总统林肯解除远亲约翰·波普的职务,将他发配到西部对付印第安人。

这样一来,不但里士满彻底安全了,反而北方的首都华盛顿处于罗伯特.李的威胁下,战局彻底转为有利于南方军。

此战后,罗伯特.李朝着华盛顿杀了过去。城内人心浮动,谣言四起,林肯总统也一夜数惊,坐卧不宁。

9月,北方军杀入马里兰州,安提塔姆战役爆发。

这是南北战争中规模第二的一场大战。

曾被打的丢盔弃甲的麦克莱伦再次率领9万部队,同罗伯特.李的5万部队交手。

这次战斗是一次血战,北方军破釜沉舟,集中主力全力进攻,双方陷入拉锯战。

仅仅一天时间,双方共死亡8000多人,另有近2万人负伤,总计2万800多人。北方军将领曼斯菲尔德阵亡,胡克负伤。

这被称为美军历史上最恐怖的一天。

在这种硬碰硬的对抗中,罗伯特.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硬拼。

战役后期,罗伯特.李曾经试图反攻,因部队伤亡过于惨重而放弃。

不过,出于对罗伯特.李的畏惧,手上捏着2万预备队的麦克莱伦没有敢于乘胜追击。

为此,麦克莱伦失去了林肯的信任,丢掉了指挥权。

即便如此,元气大伤的南方军的攻势被摧毁了,战局再次发生了扭转。

在随后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罗伯特.李发挥防御的优势。南方军7万多人,击溃了北方军新任指挥官伯恩赛德11万人的进攻,又稳住了阵脚,再次反败为胜。此战后,伯恩赛德再次被解除职务,由胡克继任,这是被罗伯特.李搞垮的第3个北方名将了。

到了1863年4月,北方军稳步推进,南方因为《解放宣言》人心浮动,大量黑奴逃走,种植园经济瘫痪,货币大幅度贬值。原本支持南方的英国人判断胜利必将属于北方,停止了援助。

南方军队已经陷入缺乏补给和弹药的困境中,败局已定。

钱瑟勒斯维尔战役爆发,北方军以14万攻击南方军6万。此战中,南方军以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歼灭了北方军1万7000多人,打退了北方名将“好战的乔”胡克的攻势。约瑟夫·胡克将此战当做生平最大的耻辱,发誓要报仇。

不过,罗伯特.李麾下最厉害的将领杰克逊战死,这对于南方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李将军叹道:我右臂已断。

此战暂时阻挡北方军的推进,却也于事无补。此时北方军已经从各条战线攻击,军队始终战友绝对的优势。同时,经过长期战争的锻炼,北方军也出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军官。

可以说,罗伯特.李的战略是正确的。他明白只要陷入持久战,南方就必败,必须先发制人不断进攻,以求速战速决。

但南方军毕竟实力较弱,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时,当年的军事技术落后,杀人一千也要自损八百。

在长期的消耗后,南方军日已消耗却难以补充,相反,北方军则越战越强。

无需对比其他,仅仅比较一下双方的军粮就一目了然。

在南方军人啃着发霉的面包和坚硬似铁的咸肉时,北方军人每天每人可以得到12盎司猪肉或火腿,或20盎司新鲜牛肉或腌牛肉;18盎司面包或面粉,或12盎司硬面包或20盎司麦片,还有足量的糖、咖啡、盐配给。为了保证鲜肉的供应,牛群经常尾随部队行动。南方军人俘虏北方士兵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搜寻他们身上的肉和新鲜面包,他们已经很久没吃过了。

其实,南方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甚至强行征用每个农户十分之一的农产品,搞得地方怨声载道。

不要说士兵缺吃少穿,甚至连南方的军马都瘦骨嶙峋。为了补充前线的肉类,连牛犊也被宰杀。一线的军粮官认为新到的牛都太瘦,根本得不到什么肉,还不如喂养几个月以后再说。

到了这个地步,罗伯特.李明白南方基本已经输掉了战争。

败中求胜,罗伯特.李率部再次北上弗吉尼亚、马里兰和宾夕法尼亚,孤注一掷。

入侵的南方军已经穷极了,他们犹如蝗虫一般夺走了可以找到的一切牲畜、马匹、四轮车、食物和鞋子,并在所占领的城镇征收贡物,甚至俘获了一大批宾夕法尼亚黑人,把他们解送南方为奴。

此举造成当地居民的极大愤慨,拒绝和南方军合作。

后来战役中,南方军得不到民众的任何支持,尤其缺乏情报,这导致最终的惨败。

6月,两军在葛底斯堡进行决战。

此战钱,被罗伯特.李吓唬住的北方名将胡克一再避战,被林肯再次解除指挥权。

此战兵力很接近,8万多对7万多。罗伯特.李第一次发现敌人竟然强过了自己。他的部队伤亡太大,早已不是之前那支强悍的军队了。战役中,南方军伤亡高达2.8万人,北方军伤亡2.3万人。

此战是一次决定性战役,罗伯特.李的部队损失太大,元气大伤。南方军皮科特师的23个团级军官中,只有2人没有受伤。弗吉尼亚第九团有250人投入战斗,最后只剩下38人……整个皮科特师的伤亡率竟然高达67%!

罗伯特.李骑着战马来到自己的弗吉尼亚子弟中间,“这都是我的过错,你们务必帮助我”,“凡是没负伤的,都要重整旗鼓”!

只是,伤亡高达三分之一的军队无法继续作战,罗伯特.李只能撤退。

直到此时,罗伯特.李仍然发挥了自己的指挥才能。北方军人回忆:尽管是败军,南军依然井然有序,没有骚动,没有混乱,所有的马车、给养车,每尊大炮,大群牛马均被安全转移。我们没有敢于随便追击。

南方军从而彻底丧失的战场主动权,下面基本都是被动挨打了。

此战是罗伯特.李一生的大败笔。

他选择了错误的地点和时机,去和想象中不堪一击的敌人决战,导致自己悲惨的下场。

在罗伯特.李苦战不胜的时候,北方军名将格兰特在西线包围了南军防守密西西比河的要塞维克斯堡,7月4日南军投降。7月8日北方占领哈得逊港,南方军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

由此,败局已定。

罗伯特.李仍然苦苦支持,但到了1864年他也无能为力了。南方军从各条战线崩溃!

3月里士满外围40公里的彼得斯堡,被北方将领格兰特12.5万大军围困,罗伯特.李只有5.7万人。

到了这个地步,罗伯特.李还是发挥自己的指挥才能,下令在彼得斯堡建立要塞、战壕死守。

这样,彼得斯堡死撑了10个月,打退了北方军2次大规模攻势。

1865年4月,北方军终于攻陷彼得斯堡,为此付出了4.2万伤亡的代价,南方军则伤亡2.8万人。

彼得斯堡是南方首都里士满最后一个屏障,北方军在4月3日占领里士满,戴维斯总统逃走,南方完了。

此时的罗伯特.李仍然率部在南方死撑,只是大局已定。此时南方经济已经崩溃,通货膨胀高达90倍,适龄男丁大部分已经进入部队或者拒绝参军(根据兵役法强征入伍的就有30万人,占军队的三分之一。北方只有百分之五,其余全部是自愿参军。),已经无兵可用。

罗伯特.李的四面楚歌,穷途末路。

4月6日,罗伯特.李后卫3个师被北方军合围,8000人被迫投降。投降的军官,包括罗伯特.李的长子。

到了这个地步,只能投降了。

4月7日,罗伯特.李受到格兰特的劝降书。罗伯特.李麾下一些将领不愿意认输,建议将部队分散去打游击,在南方老百姓支持下长期作战。但罗伯特.李断然拒绝了。

他见识过美墨战争中,美军对于支持墨西哥游击队的老百姓的残杀。同时,罗伯特.李认为大局已定,绝大部分南方老百姓也不会支持游击战。在之前罗伯特.李曾经派出游击队进入北方军后方谢多南河谷作战,几乎没有什么战果。

罗伯特.李说战争是我们军人的职业,这样做,是把战争责任推给人民,带来的将是无休止的争斗和屠杀。我不是一个好军人,但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

于是,罗伯特.李下令全军投降,4月10日南方军开始放下武器。

罗伯特.李的名气很大,格兰特对于他相当尊敬,在投降仪式上没有给他难堪。

4月15日,罗伯特.李回到里士满,后被特设,但被剥夺了公民权(不允许参政),直到1975年才恢复。

退休以后,罗伯特.李拒绝一切商业活动,于1865年担任华盛顿学校的校长。在罗伯特.李的整顿下,该校成为南方最好的学校之一。

1870年,63岁的罗伯特.李中风,没有多久就去世了。罗伯特.李的3个儿子都挺有出息,大儿子继任校长,二儿子当选众议员,三字也担任参议员。奇怪的是,罗伯特.李的3个女儿都终身没有结婚。

罗伯特.李的财产阿灵顿庄园被国家征用,以作为对他的惩罚。1882年,州政府才赔偿给他的15万美元的天价。

以上是罗伯特.李的军事生涯。可以说罗伯特.李是个优秀的军人,但仅此而已。

他并没有带领南方军获得胜利,这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有意思的是,罗伯特.李死后多年却成为一个政治人物和思想家。

对他的宣传,基本是南方政治家的辩解。谁都知道,奴隶制度无论从道德角度还是从宗教角度,都是一种无人性的制度。自然,它也是违背普世价值观的。

今天的南方支持者,难以为支持奴隶制度的战争辩白,只能转换角度,推出一个不存在的罗伯特.李。

这些政治家认为罗伯特.李并不是支持奴隶制度者,甚至还解放了自己的奴隶。罗伯特.李仅仅是因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和所谓南方人生活方式,被迫和北方人一战。

这样,就为罗伯特.李的行为加上了正义的色彩。

实际上呢?并非如此。

罗伯特.李本人没有什么黑奴,主要是因为家庭早就破产,学费都付不起,哪里还有什么奴隶。

即便如此,在罗伯特.李去世时曾经留下遗嘱,要求解放一个叫做南希的黑奴。这说明,罗伯特.李还是保有部分的奴隶的。

至于罗伯特.李曾经释放妻子继承的黑奴,现在也早已解密。这并非罗伯特.李本人的意图,而是他的岳父乔治·华盛顿·帕克·卡斯蒂斯死前留下的遗愿,要求5年内释放黑奴,由罗伯特.李选择释放时间。

结果,罗伯特.李就选择了用满5年,最后才给以释放。

同时,报纸也曾解密,罗伯特.李曾经抓住逃亡的黑奴,给他们以鞭刑还要粘上盐水。可以这么说,罗伯特.李的所作所为同其他支持奴隶制度的地主,没有什么不同。

战争期间,罗伯特.李拒绝将俘虏的黑人战俘交换给北方,因为这些黑人战俘很多是从南方逃过去的。

罗伯特.李还曾计划将这些黑人战俘交还给原主人,因反对太多没有敢于这么做。但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双方战俘交还停滞近一年时间。

罗伯特.李曾经在军人的最后生涯,宣布加入南方军的黑奴,退伍后可以获得自由。显然,这只是针对大量黑奴逃亡北方以及兵员枯竭的应急之举。

很多美国学者说的很好。无论罗伯特.李自己是怎么想的,究竟是否支持废除黑人奴隶,他却从没做过什么反对奴隶制度的事情。

那么,白人至上论分子,为什么又把罗伯特.李作为偶像呢?

主要是罗伯特.李也是坚决的白人至上分子。

罗伯特.李从来都是这样。甚至在兵败退伍沦落为校长期间,他也拒绝黑人学生入学,之前就更不用说了!

同时,罗伯特.李曾经歼灭激进的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的部队。虽然这是奉命行事,但在白人至上论者看来,这是一个壮举。

更不要说,罗伯特.李毕竟是南方军的领袖人物,这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

总之,罗伯特.李只是一个军人,还是一个失败的军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人,完全是别人架上去的。


萨沙


因为南方确实是正面,合法的;北方是无赖,是非法的。《独立宣言》明确了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每个州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脱离USA。因为对于是否保存奴隶制度,美国南北方发生分歧,南方各州依据宪法给予的权利,独立出去于法有据,于理可依。事实上南北战争开打之前,南方人就不认为会有战争,大家都觉得只是按照宪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很正常啊。反而是北方悍然发动战争,所以战争刚开始,因为南方的无准备,被压着打了好长一段时间——不合法,违规违纪,就因为政治正确,道德正确,其行为如果被认定是正确的。那么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都会披上正确的“法衣”。这和现在普世的法制观念相违背


言尽天下刀兵


要回答这个问题挺简单的,这种现象叫失败者安抚。但是我倒也没有见过说把北方视作盗贼的,毕竟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北方废奴在道德上占据着高地。但是出于失败者爱抚,所以在艺术创作时,倾向于把两者刻画得平等,没有道德倾向。就像现在的美国,电影里正面人物一定是黑人,作恶的一定是白人,这也是失败者安抚。这种安抚有助于弥合分歧,让伤口愈合。

再回归美国内战的前后因果,有些回答说什么北方要废奴又不肯赎买,所以导致了内战。这种说法把一个民族的历史概括的太简单了。还有,我们如今中了一种毒,叫唯利益主义的毒,把任何问题都简单地归纳为利益问题,仿佛经济利益决定了全部的社会。事实上,人类历史上也好,现在也好,经济结构永远只是权力结构中的一环,宗教,文化,道德,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符号。而美国内战,是一次道德跟利益的对决。

对于北方而言,废奴问题道德甚于利益,因为对北方而言,这无关身家性命,工业品进出要依赖南方的港口,而且一下子多出几百万黑奴,势必会冲击到北方人的工作机会。但在道德上,美国从建国起就宣布了人人平等的权利,当时的美国是作为奴隶的身份反抗殖民者英国,在道德上必须负担这样的义务。只是在独立战争时,为了团结南方,美国国父们做出了妥协,暂时搁置问题,等奴隶制用温和的方式消解(主要还是因为犯不着死磕)。所以从美国建国开始,就一直在试图通过温和的办法解决冲突。

美国在1808年宣布禁止与非洲各国继续开展奴隶贸易。这就是废奴主张者期望从源头上减少奴隶来源,再慢慢去消解。所以北方一直采取的都是温和改进的措施,只要资本主义的生产效率远超奴隶制,无利可图的南方奴隶主自然会接受废奴了。

到了19世纪初期,轧棉机的出现让矛盾进一步升级。棉花的经济价值空前提升,奴隶的价值空前提高,在这期间,南方奴隶的数量不降反升。奴隶制带来了源源不绝的财富。对于南方奴隶主而言,奴隶就是财产,蓄奴是必须要死磕的,哪怕是温水煮青蛙的模式也不行。因为奴隶一旦恢复自由身,想再弄回来就不可能了,而且非洲黑奴的来源也掐断了,奴隶失去一个就少一个,这是他们的家产,必须死磕。

棉纺业的繁荣激化了矛盾,温和解决的方式出现了困境。而且在往西开发的大量新加入的自由州,选择自由制还是蓄奴制成了核心争议点。由于种植棉花的巨大利益,南方对土地的需求远胜北方,因此西进的很多州变成南方势力。这样一来州权上南方开始占据优势,温和废奴的政策也开始落空。北方废奴主义者觉得现行体制无法解决矛盾,秘密运输黑奴的“地下铁路”兴起。北方也开始出现激进的废奴主义者。

逃亡的南方人。对比自然不能容忍,他们强迫北方通过“逃奴法案”,北方自由州也有责任抓捕逃奴并送还南方。

这个法案使得北方人的道德感受到了巨大的折磨,双方的矛盾对立更加剧烈。加上《汤姆叔叔的小屋》等文学作品大卖,奴隶制问题成为南北政治分歧的焦点。到了倾向废奴的林肯上台,引线终于被点燃了。

林肯也是个温和的废奴主义者,他甚至说过,如果保留奴隶制能让战争停止,那就保留。但是战争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停下。北方政府必须为了统一而开战,最终的结果就是北方获胜,道德战胜了利益,困扰美国的奴隶制问题基本解决。

美国内战的争论焦点在于,黑奴是否应当视为具有同等权利的美国公民。而且从美国宪法来看,南方蓄奴州的独立行动是受宪法保护的,就构成了双方均有道德出发点的局面。

事实上,争论从来都有,关键是解决争论的方式。战争当然是最悲惨的选择,但人类却往往难以学会战争之外的方式。


乐学读书会


因为过度的政治正确,美国人本来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得民族。美国人的国族认同也是盎格鲁撒克逊英国人。白人至上主义,极右翼势力,几乎从来都是占据美国的极大的话语权。因此南北战争对于美国人来说本身南方就没有错。美国南北战争的实质并不是是否废除黑奴制度,而是经济制度,国家发展道路的矛盾与对立。北方战胜了南方是工商业资产阶级势力击败了南方的农业生产势力。因此就算是美国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又怎么样了呢?黑人的地位似乎并没有提高多少。

第二点,电影是观众来欣赏的,电影也是人们来制作的。电影本身就会收到编剧,导演个人喜好的影响。例如说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保护自己的财产而战,既然人人生而平等,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保留自己的合法财产黑奴呢。

美国南方因为地理和历史原因,工业发展十分的落后,只能依靠粮食生产,和棉花种植来获的收入。然而那个时期工业并不发达。大面积的农场庄园,想要保持产量和盈利就必须大量的使用黑奴。南方一直都用十分低廉的价格供给北方粮食,棉花等工业材料。本来就盈利十分稀少。但是你北方突然就废奴了,你这不是断了南方所有人的财路吗?这不仅破坏了南方的政治制度,更是破坏了南方的经济基础。

这么说的话,南方人打内战是正义的。不是错误的!南方人保卫家园,北方人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强盗


历史小白菜—提利昂张


因为北方进行战争并没有道义上的优势。

南北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南方脱离联邦,宣布独立。而北方和南方作战的根本目的,是阻止南方独立。

(后人还强行附会出一个理由,说北方与南方作战是为了消灭奴隶制,这个理由同样不成立,下文会详述)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想要独立,一个想要阻止他独立。凭什么认为想要独立的就是邪恶的,阻止独立的就是正义的呢?

如果说想要独立就是邪恶的,那当年你美利坚合众国13个州脱离英国宣布独立也是邪恶的咯?

咋?你脱离别人独立就是天然正义,别人脱离你独立就是天然邪恶?凭啥?

这是北方在立场道义上无论如何都无法自圆其说的点。

因为北方知道自己在这方面难以自圆其说,所以后人又附会出一个理由,说北方和南方作战是为了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这同样不成立。

1.北方不全是自由州,有一些北方州也是蓄奴州。林肯总统签署废除奴隶制的命令时,仅解放了南方各州的努力,并没有包括北方蓄奴州的奴隶。如果你真的是为了废除奴隶制而打仗的话,为什么你自己这边的奴隶制你反而不废除呢?

2.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废除南方的一个奴隶制的话,完全可以像后来打伊拉克那样,推翻原有政权,废除旧有制度,建立新的政权——然后等局势稳定再把军队撤走。但现实中北方的做法不是这样,北方是直接占领并且吞并了南方各州,强行将其并入美国版图,直到今天。

这就很尴尬了:如果你真的只是反对别人的邪恶制度,那为什么要把别人的领土据为己有呢?

综上所述。南北战争中的北方,没有任何真正的战争道义上的优势。所以当然拦不住别人把想要独立的南方视为追求自由的解放者,而把对此进行武装镇压的北方视为邪恶的入侵者。


唐律疏议


首先,根据美国宪法,南方是有权独立的,北方用武力阻止南方独立在美国体制下是违宪的,因而也是非法的。这一点和我们大一统的观念和台湾问题不是一个性质,不能混为一谈。

其次,废奴这个事,是北方为了不给外国干预提供理由而举起的“义旗”。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黑人并没有得到彻底解放,要不然也不会有马丁·路德·金什么事了。这个跟我们解放西藏后彻底废除农奴制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还是比较遵守战场纪律的,反倒是北方军,到后期为了尽早结束战斗,采用最优化方法,将南方主要经济支柱城市编了一个最短遍历路线,然后一路烧杀抢掠,彻底破坏了南方的战争基础。二战时期美国的谢尔曼坦克,就是为了纪念干这事的北军谢尔曼将军。

最后,谈谈美国南北为什么会分裂。这个和美国的经济分布不均匀有关。南方是农业区,主要经济支柱是出口棉花,主要市场是欧洲,奴隶是重要财产。北方是工业区,主要靠工业产品。南方希望保持较低的国家关税,这样棉花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北方希望提高关税,因为欧洲工业更发达,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廉物美,提高关税壁垒有利于北方工业产品与国外货竞争。但是作为一个国家这个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北方提高关税,欧洲国家作为报复必然相应提高关税,南方的农产品就出不去,所以南方不愿意。而奴隶作为一种资产,在南方不仅仅是棉花园里的劳动力那么简单,而是在金融市场中充当着一般抵押物的角色,大量金融往来都以奴隶作为抵押。

最后,我们声讨万恶的奴隶制,只是指出美国南北矛盾真正之所在,以及揭露美国长久以来的虚伪嘴脸罢了。


武海飞1


这个也不算是抹黑北军,本身北军在南北战争中就是干的比较过分,尤其是谢尔曼指挥的几次由骑兵为主力的几次对南方的扫荡,特别是谢尔曼一把大火烧掉了亚特兰大,彻底摧毁了这座原来在南方最繁华的城市。同时,在随后的作战中,北军继续纵兵抢掠,除了消灭南军的有生力量以外,还摧毁了南方的经济基础,为北军最终赢得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谢尔曼将军。
谢尔曼将军,这是美军南北战争中,北军最出色的骑兵将领。在火烧亚特兰大以后,面对南方的指责,他的回答成了他的名言,”如果人们觉得我残酷和残忍的话,我就会告诉他们,战争就是战争,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博得人们的好感。战争就是地狱!如果你们向停止这一切,想要和平的话,你们和你们的亲人就应该放下武器停止这场战场。”这段话后来简化为一句十分而简短有力一句话,战争就是地狱。这是一句相当直白的大实话。


火烧亚特兰大,据记载大火持续了半个月,火焰高达100多米,20公里以外都可以看到大火。

南北战争中,北军的做法可以看作总体战的先驱,在总体战中,不但是要击败对方的军队,更是要消灭对方的经济基础和战争意志,所以摧毁经济设施和采用恐怖手段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就成为了正常的选择,而这些从军事上说非常必要的措施,在道义上就是极其残酷的。

北军在南北战争中就是这样干的,南军方面也有纵兵抢粮一类的行为,但是象火烧亚特兰大这种极其残酷的做法确实没有。而北军对于南方地区的大扫荡,几乎全部摧毁了原来南方的经济基础-种植园经济,象密西西比州90%的种植园被摧毁,60%的青壮年被杀,这些破坏是不可能被轻易忘却的。

战争就是地狱,这句话总结的太精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