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分餐制这么困难?

朗朗乾坤心存善念


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两大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受传统饮食文化影响。特别注重传统的家人在一起吃饭意为团圆和睦,逢年过节养成的全家人吃团圆饭;例如,近年来许多家庭去饭店包桌,大多都是全家人的团聚餐,常被称为合家欢聚;八月十五被称为团团圆圆等等,这些受传统习俗影响是很难以改变的。在一个家人合餐吃饭也较省事省力等。

另一方面在饮食行业很难推行起分餐制。曾流行一时的自助餐不被商家看好。这不仅是受大众消费观念的影响,也在于餐饮业谁家不会做冷门生意。此外,对一个餐馆来说,实际分餐制,即带来了制作上的麻烦,且餐具上也需投入更大成本等,这些都对实行分餐制带来了一定影响。





见闻乐在其中


中餐分餐比较难,和中餐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第一,洗碗的压力大。

西方大多普及了洗碗机,他们没有太多洗碗的压力。但是中国洗碗机普及力度不大,大部分家庭还是靠手洗,这就增加了做家务人的工作量。

以一家三口,三个菜为例。

普通人家吃饭,三个饭碗,三个主菜盘,三双筷子。 总共九样餐具。

如果分餐,讲究的人家,每一个人一个饭碗,三个小菜碗,一双筷子,算下来,需要三个饭碗,九个菜碗,三双筷子,总共15样餐具。

不讲究的人家,三个饭碗,三个主菜盘,三个小碟儿,三双筷子,三个勺子(对于把菜儿盛到自己碟子里),总共15样餐具。

我们毕竟一日三餐,一天算下来要多洗很多餐具。

你们别说把所有菜都盛到自己碗里,这对做饭的人是极其不尊重的,我们吃的不是大锅煮。

第二,麻烦。

中餐很多人吃饭的习惯,一口菜一口饭。如果用公筷公勺,把菜夹到自己的碟子里。也就意味着你在这顿饭里,你会无数次的在公筷和自己的筷子之间转换。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好办。年长一点儿的和年幼一点儿的,就很麻烦。

第三,分餐并不能完全解决疾病的传播,仅仅是个人卫生和个人习惯罢了。

都是一家人,不是说仅仅分餐就不会传染其他的疾病。家中有病人,不用说,大家会主动分餐,也是应该的必须的。可很多疾病并不是靠胃肠道传播的。

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到幽门螺杆菌,我想说的是,你分餐了,难道你不跟你老公亲嘴吗?你亲嘴的时候,幽门螺杆菌该传染还会传染。最好的办法,得了幽门螺杆菌,该治就治。不治问题也不大,中国70%的人都带有幽门螺杆菌,而且目前只是理论上证实会增加胃癌的概率,但并没有完全绝对的证据,得幽门螺杆菌就会得胃癌。

第四,中国的很多食物,不太适合分餐。

像火锅。有人可能会提出来一人一个的小火锅。我只能说一人一个的不叫火锅,叫水煮菜[捂脸][捂脸][捂脸]。四川的牛油锅,必须得用大锅,如果用小锅,又稠又溅油,根本没法儿吃。还有北京的大铜锅,必须要大锅炭火,这样火旺温度高,涮下去的肉,短时间的就熟。如果换成小锅,电磁炉,那火力太温和了。

分餐制度其实更适合陌生人,例如学校的食堂,例如自助餐,这些都是分餐厅的很好的体现。但是中国式的聚餐,你想做分餐也有点儿难。试想一下一桌十个人,一盘儿菜就那一点儿,如果有服务员进行分餐,每个人就可能就一口。如果每一个菜都放上公勺公筷,桌面其实挺拥挤的,而且人多,很容易公勺公筷放错地方。

对于家庭来说,分餐是个人习惯,不必强推。每家有每家的习惯就好了。虽说中国古代是分餐制,但那也是有钱人家的讲究,普通人家吃饭,餐具都没有那么多,哪敢分餐。


唯家至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指出一点:中国在至少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是分餐制。至于合食制,是很晚才出现的。

那么,什么是分餐制,什么是合食制?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分餐制:就是吃饭时餐具分开,每人单独一份食物,吃多少就要多少,夹多少就吃多少。(有点像自助餐)

合食制:就是今天常见的,大家共用一张桌(一般是圆桌),坐在一起,桌上的食物大家一起吃。

至少在先秦两汉时期,中国人进食皆跪坐或席地而坐,各入席前各置几案,案上摆放食品,分别据案而食,食物是互不混杂的。

大家如果经常看电视剧就会发现,这一时期,皇帝设宴款待群臣,都是分餐制。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体现得就很明显。群臣排成两边,一人一桌,一人一套餐具。有专门的人倒酒,也有专门的人上菜。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古人讲究礼仪,天子有天子用的餐具,诸侯王,士大夫所用的餐具也各不相同,必须分开,以显示尊卑有别。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种列鼎制度,就是体现。

又比如,喝酒的器具,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至少可以分为:爵、角、觚(gū)、觯(zhì)、斝(jiǎ)、尊、壶、卣(yǒu)、方彝(yí)、枓(dōu)、勺、禁。等等等等。

规定得如此精细,不采用分餐制,早就乱了。

分餐制在六朝直至隋唐都有不同程度的保留。随后合食制慢慢取代了分餐制

合食制是怎么兴起的?

其一:少数民族的影响

少数民族不断进入中原,带来了他们的坐卧用具和饮食习俗,从而极大地冲击了汉族的分食制。

从前,中国是没有凳子的,古人口中的"坐",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眼中的"跪"。试问,如果采取“合食制”,一群人跪坐一团,成何体统。

后来少数民族带来了他们的胡床。胡床是一种坐具,类似于今天的折叠椅。六朝时期,胡床已逐步普及。由于坐胡床两脚垂地,这种坐姿比跪坐舒服,因此更加舒适的围桌而坐的合食制越来越普及,并逐渐取代分食制。

其二,建筑技术的进步

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室内空间比两汉时期宽大宏敞。更加宽敞的家,也就需要更大更高的家具。

圆桌高凳,应运而生。同时家里请客,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大家围着大桌子一起坐,也更加方便。

其三:礼法的松弛

到了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兴起,门阀贵族没落。人们不再有那么多的尊卑贵贱之分。人们的生活更加世俗化。

在用餐方面,皇帝用的杯子酒器,除了精美华丽一些,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和分类。

不用分的这么细,那么吃饭时,餐具就可以共用了,不必采取麻烦的“分餐制”了。

所以说,分餐制是一种贵族的生活方式,合食制,则是平民社会取代贵族社会的体现。

现在大家吃西餐,通常就是分餐。因为西方的贵族文化到今天仍然比较浓厚,尤其是英国人,重视礼仪,讲究绅士文化。

其实这一套在中国古代就非常盛行,是咱们玩剩下的。

当然,不是说贵族文化不好,那是种精致并且卫生的生活方式,咱们并不反对。

所以我认为,分餐制和合食制,只不过是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贵族观念不浓重,因此合食制比较多。但并不影响喜欢分餐制的人,继续采用分餐。

大家都是自由的,合食的人不强迫分餐的人,分餐的人也不必强迫喜欢合食的人。互相尊重,自由选择就好。


黑色大炮


看了很多回答,大家都在说各种历史文化背景。我就想说一个,八个人吃饭,一条糖醋鱼,请问我们该怎么分,一人分一段鱼,还是一人一条鱼?


山胡桃小姐


在我国分餐制,难,有四个难点。

首先,我国餐饮丰富,一般家庭也能做到四菜一汤。想想,一家四口如果分餐,加上饭碗,每个人有6个碗,桌子上得摆24个碗。有人说,用快餐盘啊,用餐盘也不现实,中国菜讲究“趁热吃”,等分完,人累不说,菜变得不冷不热,口感差远了。不象西餐,简单,凉菜居多,好分盘。

其次,中餐的肉菜是含骨,带皮,带翅,带爪,带头,带尾,带刺,带内赃的,家里来客人,每人得问清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什么忌口?麻烦不?怎么分?我们的排骨是真带骨,不象西餐,牛排猪排只见肉不见排,做得大小厚薄可以一样。

第三,我国的传统是把少孩宠上天,对自己苛刻。分餐时,把好吃的,特别是带肉的,多多分给孩子,可是孩子吃不完,剩下的怎么办?倒掉可惜,自己再吃掉,分餐还有意义?

第四,咱们的传统,许多办公室谈不下的事情,酒餐上可谈下来,办公室签不下的合同,洒餐上可签下来。请客吃饭,逢吃必酒,逢酒必罪,有谁见过每人一盘菜,自己吃自己的,然后一起喝酒的?那什么滋味?

分餐制,虽然是未来的趋势,但任重而道远,还得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思想转变。


亖亖亖1234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分餐制是就是用餐器具分开,大家坐在一起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分餐吃多少就要多少,夹多少就吃多少。

西方发达国家多用分餐制,而我国主要还是合餐制!

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是合餐制,亲戚朋友围坐一桌,共同品尝美味佳肴,这种饮食方式既方便亲人之间的交流,在用餐时又可以一起享用多种美食,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菜肴享用,是一种富含智慧的饮食方式。

但是从健康德角度,还是有必要推行分餐制的!比如这次疫情,分餐制会减少很多传染的!





红场上的背包客


分餐比合餐卫生是个伪命题。

分餐吃饭人就不聚在一起了?

合餐的食物不加热烧熟吗?

分餐的食物不也是一个锅里出来的吗。

中华文化不止流于形式哦!


潘西贝


本质上讲,古代的分餐制,也只是有身份的人才能做得到的,是按照古礼来的,但并不是社会普及的。当然了,无论是史书还是影视剧,主要记载的都是帝王将相、世家贵胄,这会给人一种,古代人吃饭都是分餐制的感觉。实际上平民怎么分餐,谁家买得起那么多桌子和盘子啊。而从五代之后,世家消亡,寒门崛起,古礼也不那么被重视了,就连有钱有身份的人,也不再全都是分餐制的了,只有皇室等一部分贵族还是分餐。而等到明朝,穷苦出身的老朱,显然是不会习惯分餐的,从这以后,整个社会就以混餐为主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家具的变化,高桌和椅子等家具使得用餐状态发生了变化,不过这并不足信,西方国家也是高桌,但是很多依然是分餐的。


我是一


原因很多呀![捂脸]

大到历史、人文、风俗习惯……

嗯,简单点儿来说就是习惯的力量!

啥是分餐?啥又是合餐(聚餐)?对不起我智商低我的理解就是刀叉和筷子的差别。

文明进餐,请用刀叉!

一起嗨皮,拿好筷子!

分餐合餐也就隔了一层窗户纸,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吃到别人的口水。

有的人会反驳说用筷子也可以实现分餐,这不是问题的关键,确实如此,但问题的关键是人类社会是先有分餐,然后又升级成聚餐,而筷子是非常适合聚餐的工具,习惯一但养成,很难往回改!

先看看隔壁邻居们的表现,我曾经认真观察过动物园里的猴子,它们基本都是分餐,高大强壮的先挑,身材中等的再挑,小个子最后来拿!

再看看原始人类,当然老祖宗们已经比猴子厉害多了,知道合作狩猎,但是回到吃饭问题应该还是分餐为主,毕竟那个时候食物还是非常宝贵的。

中国古代很长时间也是分餐为主,从史料来看在唐代以前至少士大夫以上的贵族阶层是实行分餐制的。因为当时没有椅子,大家都是席地而坐,如果大桌聚餐,夹菜显然是个大难题!

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聚餐呢?普遍的看法是从唐朝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聚餐的主要原因是椅子被引进国内,有了围一个大桌吃饭的硬件条件。

吃饭问题也是与时俱进的,以前BB机、后来大板砖,再后来智能机……

合餐真正兴起是在宋朝,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美食的发展,食物食材的丰富和烹饪方法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食不再是贵族专有,平头百姓也可以享用,这极大推动了聚餐普及。

唐宋以来逐渐成为主流的聚餐制已经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民俗习惯,没有特别重大的社会变故很难改变。

说完自己,再来看看隔壁邻居,这次不是猴子而是西方的同类!外国特别是西方普遍分餐,把食物分开盛在盘子里,一人一份。这样可以降低传染病交叉感染的风险。是不是西方以前经常流行传染病呀?😱

分餐确实有优点,卫生是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浪费和各取所需。外国人是非常重视和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的,通俗点说每个人都不一样,有怕辣的,有洁癖的,总之每个人都有不同需求,分餐可以尽量照顾到每个人。

回归到东西方价值取向的大问题上。外国人注重自我,重个人、重竞争,中国人强调集体,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某种程度上聚餐和分餐也是这种不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鹏鹏侃大山


不困难,任何问题想清楚,想明白了就能去做。疫情发生前,我家一直是合餐制,两个人的饭菜经常做多,为了避免浪费,通常是给老公多盛,鼓励和逼迫他多吃,威胁他吃不了下次还吃或者以后不做了,看着他翻白眼,不满的吃下,我的心才落地,但是饭菜量依然不好掌握。这次疫情发生期间,大家都争相从自己做好隔离防护,我家开始实施分餐制,买来两个自助餐具,从杯子、碗、筷子、勺子和叉子到餐盘都配齐了,而且是麦秸材质,环保又便宜,我根据餐具容量来制作食物,把控食物量更准确,节省食材不说,用餐更安全,餐盘看起来浅显,老公用餐不会很为难,保证食物种类,营养均衡,这次疫情的发生也是我家分餐制的开始,餐具清洗也轻松简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