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伏羲廟怎麼樣?

傾、我所有


天水大地灣文化遺址,說明八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這和伏羲基本是一個時期的古人,切以為伏羲是人文始祖,是合理的,理由如下:

之前人類是母系氏族社會,群婚制或走婚制,無法確定父系關係,所以是母系社會(當然和婦女從事的經濟活動也有關係)。從母系到父系,應該有人提出並確定了婚姻制度,從而明確了父系關係,才使人類向父系社會發生了轉變(男性從事的經濟活動亦有原因)。

古老相傳和歷史文獻說伏羲教人嫁娶,確定婚姻,應該是貼合這個說法的。

甘肅省博物館裡有一些古人的墓穴考古痕跡,顯示最早人類是群葬或獨葬的,在某個階段以後開始出現男女合葬墓,也說明婚姻關係開始出現了。


非想非非想處天


好了,最早的人類始祖,伏羲造就了八卦和周易,傳成了華夏五千年,有時間的網友可以去看看,每年春天都有一次伏羲大典,海內外港澳臺國際友人都來祭拜,國家政協每年也來領導,中央請重視,每年配代表團,甘肅省也一樣配代表團,請隆重的。


狼毒花140642269


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築群之一,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地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伏羲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整個建築群包括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

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

新舊建築共計76間。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而朝房、碑廊沿橫軸線對稱分佈,規整劃一,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由於伏羲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築群呈宮殿式建築模式,為全國規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築群。
又因有伏羲廟,民國以前小西關城又叫伏羲城。
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在中院後部正中,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巍然屹立於院子正北高1.7米的磚築月臺上。
其高大雄偉的殿內,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藻井頂棚正中繪太極河洛八卦圖,四周等分為六十四格,內刻繪六十四卦圖。
先天殿後面為太極殿,又稱退殿、寢殿、寢宮,依“前宮後寢”慣例而建,原供伏羲,後祀神農,建築規模略小於先天殿。
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挺拔蒼翠,濃廕庇日。

伏羲廟大門內側東西牆角原有古槐兩株,相對而立。現存東邊1株,樹幹中空,經鑑定為唐代所植。

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誕辰日,周邊群眾扶老攜幼,紛紛前來伏羲廟朝拜祭祀“人祖爺”。一時,寶燭輝煌,香菸繚繞,鐘鼓鳴天,善男信女異常虔誠,廟內充滿著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

伏羲廟門坊又稱大門、正門、前門、頭門。

旅遊信息

公交:天水市秦州區伏羲路110號從天水中心廣場南側街道一直向西步行20分鐘即可到達,打車約10元。
門票:40元
門票優惠政策
1.身高1.2米以下兒童免票;身高1.2~1.4米兒童,門票半價優惠。
2.60週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門票半價優惠。
3.殘疾人、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票。

最吃貨


伏羲廟,是中華兒女祭拜伏羲的地方,建築氣勢宏偉,歷史文化悠久,廟山院內有兩棵古柏,相傳身體不適時在樹下點香祭拜後會好很多。當然,現在已不允許在樹上點香了。每年的6月22日在伏羲廣場全國中華兒女包括港澳臺舉行公祭伏羲大典活動,場面宏大。伏羲廟及伏羲廣場很值得一遊,並要細細品味中華兒女發源地之文化內涵。


拽著舌尖打門牙


不錯,是全國唯一的伏羲廟,有江澤民題詞,裡面初一十五不要門票,其他時間去30元,去最好請個導遊,那就有意思,要不沒意思。裡面還有天水市博物館,值得一看。


1朱學文


前幾年去過兩次。人文始祖享祭之廟,後人去瞻仰也是應該的。尤其記得天水有一風俗:正月十六逛伏羲廟會,只見燈火輝煌,香菸繚繞,遊人如織,非常熱鬧!據說去了能祛病消災,討得大吉大利。


手機用戶耕地的牛



天水,人文始祖伏羲誕生之地。伏羲廟供奉人文始祖伏羲。每年中旬都會舉行伏羲大典公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