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才是防疫最重要的底氣!專家建議市民“抱團取暖”調節心態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劉曉晶2月17日報道:“網上說‘上海人最怕死’,這就是我們信心最重要的底氣。”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今天表示,目前階段對於上海市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信心。對市民關心的心理話題,將組織各方專家會診,提出更精準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干預措施。

“怕死”才是防疫最重要的底氣!專家建議市民“抱團取暖”調節心態

發佈會現場

據謝斌介紹,市民朋友比較關心的話題大概歸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焦慮鬱悶情緒、睡眠困難等問題,及其帶來的軀體反應如心慌、胃口差等;第二類是家庭、親子關係問題,如跟長輩或者子女相處的問題、家庭矛盾等;第三類是工作、學習壓力問題,如出門上班怕被傳染、工作強度過大等 。

“怕死”才是防疫最重要的底氣!專家建議市民“抱團取暖”調節心態

“我們還將對這些問題彙總後進一步加以聚焦,組織各方專家“會診”,提出更精準、更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干預措施。”謝斌認為,目前階段對於上海市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信心,“上海市民對我們已經採取的各項防控措施要有信心,從疫情每天的走勢也能看出我們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

“上海市民一旦生病了,不用擔心得不到及時救治,沒有病更用不著整天憂心忡忡。”謝斌表示,“我們要對每個市民自身有充分的信心,網上說‘上海人最怕死’,這就是我們信心最重要的底氣。因為在傳染病面前如果人人都怕死,才有可能最快地切斷疾病的傳播。” 謝斌建議市民朋友,一是學會“抱團取暖”:在親朋好友微信群中儘量多一些支持和鼓勵,交流情緒體驗並分享成功經驗,分散對引發負面情緒問題的過度關注

二是多關心家中的特殊人群:比如老人、孩子、孕產婦、慢性疾病者等。在做好個人和家庭成員身體防護的同時,進一步重視“心理防護”。

三是把自己“喚醒”,增加單調生活中的“儀式感”:比如每天定時起床,打理自己,與小夥伴相約打打卡,形成工作契約,在牆上貼日程表和工作進度表,在心理上先行過渡到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等狀態。

四是要有“彈性”,學會用長期目標來指導短期變化:因為疫情關係,我們的很多短期計劃無法實施,但換個角度看,這不過就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只要長期目標不變,可以適當調整短期的計劃,以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挑戰,完成長遠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