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在一起,“同理心”讓我們相處更輕鬆

朋友圈裡的媽媽們幾乎每個人都說過這樣的話:因為某些事,家裡能一瞬間從“母慈子孝”變成“雞飛狗跳”。

和孩子在一起,幾乎每個家長都有可能接近崩潰的時候,每個孩子也都有可能懷疑人生的時候,那麼怎麼樣讓我們相處的更輕鬆呢?

筆者認為是“同理心”。同理心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用我們中國人通俗的話說,就是“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而且要讓對方知道你的態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面對成年人的時候,是能夠有同理心的。同事這個事情犯了什麼錯,可能是因為什麼原因,放在我們自己身上也可能做不好。父母什麼事做的不對,沒關係,自己老了可能還不如他呢。但是一到了孩子身上我們可能就不這麼想了。

有多少爸爸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氣的要吐血,原因無非兩個:1這麼簡單的問題你怎麼不會?2、這孩子學習習慣怎麼這麼差?還沒學一會就要玩。

01 用同理心來想一想,這個問題你知道,因為你學過了,孩子沒有學過。用你學的很熟的知識去碾壓一個小白,首先就是不公平的。所以被孩子寫作業氣的要死的,基本是小學家長,上了中學,家長很多知識都忘記了,或者不會,這時就不會在寫作業上就不會對孩子沒有同理心了

,可能轉化到別的事情上了。


和孩子在一起,“同理心”讓我們相處更輕鬆

02關於孩子學習習慣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有同樣的煩惱,有些孩子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真的非常短,寫作業時不是想上廁所就是要喝水,不是玩橡皮就是玩鉛筆,於是家長們又生氣了。

其實孩子的年齡越小,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越短,一二年級的孩子絕大多數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就10分鐘左右,隨著年齡的增長注意力也會慢慢的增強。

我們家孩子上了一個英文的外教一對一的網課,我發現這種課的老師的方法有許多值得我借鑑的地方。包括獎勵、遊戲、歌曲等等,知識點多次重複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同理心,不僅是我們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還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的態度。所以,“將心比心”會是一個好的循環。

一個學生的家庭關係特別和諧,這個孩子也是以自律聞名於年級。我們學校高中生學習時間安排比較緊,所以除了在學校好好學之外,回家學習的時間其實不多。但瞭解了這個孩子的作息之後,我在想原來魯迅先生說的時間是海綿裡的水,只要你擠,總會有的。這句話很對。且不說每天在家晨起讀書了,我關注的是每天在上學放學的路上,父親送他上學,他都能夠利用起來。聰明的刻苦的學生我見過很多,但像這個孩子這樣主動並且持之以恆的,少見。

與他父母的交流也發現了,孩子能這麼自律,其實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願我們對待孩子,對待他人,多些同理心,孩子會更可愛,世界會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