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毅:青藏高原不能完全阻隔非洲蝗蟲

王剛毅:青藏高原不能完全阻隔非洲蝗蟲

沙漠蝗在非洲肆虐

“飛蝗蔽天,禾草皆光”這一蝗災肆虐的罕見景象,近日在東非及西亞大陸上演。多國宣佈進入應對緊急狀態。

“肯尼亞發生了70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入侵,而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正在經歷25年來最嚴重的蝗蟲入侵。此外,沙漠蝗蟲還侵入了烏干達、坦桑尼亞和南蘇丹。”2月10日,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洛科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通報會上說。

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進行了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此前有消息稱,聯合國已發佈“全球進入緊急狀態”的通知。對此,據中新社報道,經多方查證,聯合國層面暫未發出“全球進入緊急狀態”的通知。

目前國內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到了關鍵時刻,有聲音擔憂,蝗災有可能流入東南亞,穿過泰國、緬甸進入中國雲南、廣西境內,讓中國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

2月17日,農業農村部對外表示,根據監測調度分析顯示,沙漠蝗對我國的危害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對此,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剛毅教授也表示認同。

蝗蟲在印度造成的重大災害已引起國內資本市場異動。今日(2月17日),A股市場生物農藥板塊個股大爆發,紅太陽、長青股份、藍豐生化、安道麥A、諾普信等集體漲停。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際期貨公司高管對時代財經分析,“由於蝗蟲已經進入到印度,而印度是棉花和白糖的生產大國,所以市場可能擔憂產量。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國內餐飲消費,油脂一季度預計持續累庫,對消費的負面影響有可能擴大。而飼料消費持續回升,預計今年油粕比反轉。”

沙漠蝗穿越亞非大陸

造成本次全球性災害的“元兇”是沙漠蝗,主要生長在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綠洲上。

此次蝗災的緣起,最早追溯到2018年5月。據《科學》雜誌,由於當時出現連續強降雨,在阿曼、也門和沙特阿拉伯三國間的沙漠地帶,蝗蟲數量在6個月內增了400倍。

半年後,2019年1月,沙漠蝗群從阿拉伯半島的蘇丹和厄立特里亞飛越紅海,2月到達也門、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於3月到達巴基斯坦西南部,6月到達巴基斯坦中北部,10月,東非地區遭遇了罕見大雨,緊接著12月,又一場氣旋風暴登陸索馬里。這一系列溼潤氣候促成了蝗群的繼續壯大。

到12月底,蝗群開始入境肯尼亞,席捲該國的北部和中部地區。到今年1月,肯尼亞就遭遇了70年以來的最嚴重蝗災。肯尼亞上一次遭遇蝗災還是在2007年,當時的規模遠不及今年。

據時代財經瞭解,目前受到波及的地區包括東非的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亞,西亞的伊朗、也門、阿曼,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

其中,肯尼亞已經有約105萬畝土地受到影響。而對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來說,這也是25年來最嚴重的蝗蟲入侵。印度555萬畝農田受害,損失超百億盧比。而在巴基斯坦,3000萬到5000萬隻蝗蟲覆蓋150公里,一天吃掉200噸作物。

“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有利天氣條件,蝗蟲繁殖,災情一直持續。”聯合國糧農組織巴基斯坦辦事處的聲明說。聯合國呼籲全球有能力的國家和組織投入救災。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預測,今年2月至3月中旬,紅海兩岸和非洲之角的氣候和雨水條件仍然對蝗群繁殖有利。

專家監測,沙漠蝗在40℃左右預計一個月繁殖一代,每代存活期長達3個月,蝗群每繁殖一代,種群數量增加20倍。如果不加以遏制,數量將呈指數型上漲,可能在6月份達到500倍之多。

預防蝗災並不是高枕無憂

蝗災是一種古老的自然災害,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中國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根據2011年出版的《中國蝗蟲預測預報與綜合防治》,中國常見的蝗蟲是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

而本次肆虐的“罪魁禍首”沙漠蝗以“沙漠為家”,是否不會波及沙漠面積極少的中國呢?

王剛毅教授對時代財經指出,沙漠蝗的蹤跡不會受是否沙漠這一環境條件的限制。

王剛毅稱,“沙漠蝗蟲一般被限制在從毛里塔尼亞延伸到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橫跨阿拉伯半島的1600萬平方公里的地帶,然後進入印度的西北部。當氣候條件適宜時,開始伴著季風向這個區域的四面八方遷徙,沒有任何規律。”由於季風和豐富的雨量,2019年初的沙漠蝗群就沿著“蘇丹和厄立特里亞-蘇丹和厄立特里亞-巴基斯坦”的路線遷徙 。

若蝗群經巴基斯坦和印度來中國,需經過一個天然的地理屏障——青藏高原。有專家認為,考慮到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的寒冷地區。

王剛毅認為,儘管有低溫和天然屏障,預防蝗災並不是高枕無憂。他分析,不排除蝗群隨季風從緬甸進入我國雲南的可能,正如去年草地貪夜蛾進入中國的路線。另外,青藏高原並不可以完全阻隔非洲蝗,同時,雅魯藏布江流域也是重要的蝗災發源地(藏飛蝗)。

事實上,蝗災早已納入我們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管理範圍,中國農業農村部具有健全的有害生物監控和防治體系。據2014年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全國蝗蟲災害可持續治理規劃(2014—2020年)》,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治理,國內面對多次發生的蝗災,初步實現了“飛蝗不起飛成災、土蝗不擴散危害、入境蝗蟲不二次起飛”的治理目標。

目前,雲南和廣西的農田上正是春種時節。王剛毅預判,如果即使此次沙漠蝗入侵至雲南,規模不會太大,僅會對雲南西部部分地區造成影響。目前的蝗蟲遙感預警和滅殺手段,包括飛機和大型施藥器械、大規模孢子菌滅殺技術投入,是可以有效控制,不會對春耕帶來顯著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