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遇見口罩

【口罩簡史】

口罩是用於過濾、隔阻空氣中的飛沫、粉塵進入口鼻的衛生用品。

13世紀初:中國宮廷,為防止侍者的氣息傳到皇帝的食物上,用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做成口罩戴在口鼻處。

19世紀末: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應用於醫護領域,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口罩防止細菌感染。

20世紀初:西班牙流感席捲全球,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禦病毒,成為大眾生活必備品。

20世紀中後期:載入史冊的歷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預防和阻斷病菌傳播方面數度扮演重要角色。

21世紀初:2003年"非典",幾乎令口罩一度脫銷,各大藥店門前出現爭相搶購;2009年"甲型H1N1流感",讓口罩再一次出現在全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的鏡頭前;2013年PM2.5空氣危害概念,引發公眾對空氣汙染的重視,口罩等防護用品在霧霾天甚為暢銷;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甚至成為最貴重的禮物,原材料曾一度緊張。

【香囊簡史】

香囊,古代稱“香包”、“佩帷”、“香袋兒”,是小繡囊內裝多種芳香類中草藥研末,用以時令節氣與日常生活中佩戴。

春秋前期:《詩經》多篇章節有“香包”的記載。

戰國、秦、漢時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意指把裝滿香草的香包帶在身上做飾物。《禮記·類則》載,未成年男女都要佩戴香包,有禮儀作用。

晉代:香囊逐漸成為女人、兒童的專用品。

唐宋時期:香囊成為仕女、美人的專用品,男官吏們也開始佩戴香包。

清代:香包成為饋贈佳品,特別是相戀男女以此作為信物。

近代:求吉祈福,驅惡避邪。

香囊與口罩皆發源於中國。

口罩的生活衛生用品作用在中國歷史悠久,西方國家在醫療臨床中的運用,尤其是20世紀發生幾次大的瘟疫後,它已發揮了人類呼吸道第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成為特殊時期大眾生活的必備衛生用品。

然而,香囊雖然曾得到偉人在中藥鋪的讚美,但是仍然只在傳統文化的字裡行間羞澀出現,沒有像口罩成為人們生活中必備的衛生用品那樣成為必備的健康生活用品。

這究竟是什麼緣由呢?下面從古代二十四節氣與人們傳統生活習俗,可略知一二。

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運行情況進行。指導農事生產的二十四節氣就是根據太陽運行來設立的。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15°為一個節氣。

香囊,遇見口罩

一年始自立春。立春分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這“三候”是指一個節氣中五日為一候,立春“三候”的意思是指立春開始,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兒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沒有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揹負一般浮在水面。

時至驚蟄節氣。“春雷響,萬物長”,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亦有“春雷驚百蟲”,多種病蟲害也就從此時大量繁衍。古時還有“桃花開,豬瘟來”之說,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從此時節引起重視。

到了端午節,也就是農曆五月初五,此時為陽極之日,也叫中天節。這個時節正好介於小寒至冬至的中間時節,在風土誌記載,五月俗稱毒月,可見氣溫隨著太陽的運行迅速由寒變熱,天地生靈的繁殖日漸活躍,古人認為此時五毒盡出,是瘟疫、皮膚病等溫毒熱邪多發季節。端午這天,人們或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或用蘭草、艾葉沐浴,或是佩戴香囊,以闢疫、驅毒、避邪之用。

香囊,遇見口罩

人們在相應時節服藥湯、沐藥浴、睡藥枕、戴香囊,早就成為一種防疫、防病的生活方式了。然而,中國古代婦女人人都做得一手好針線活,通常用絲線在布包上繡上花卉、動物圖案,以隱喻象徵等手法,表達各種情感寄託和美好向往。比如,用雙魚、雙蝶、蛟龍等象徵兩性相愛、交合、生育;用棗兒、花生、桂圓、蓮子組合圖案送給新婚夫婦意為“早生貴子”等。包裹草藥的布包上做足了文章,外形豐富的內涵早已掩蓋了香囊內部藥物的健康作用了。

另外,中國人們歷來是忌諱談病論喪的,尤其是在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或是逢喜事要忌口,人們認為那是極為不吉利的。因此,古代人們雖然善用藥物於生活防病,那只是贈送人把深情厚意用一針一線精心地縫製在小小香囊裡面不事張揚而已。小小香囊作用大,這也充分凸顯中國人們古樸、善良、睿智的人文底蘊。

香囊,遇見口罩

香囊,是通過藥物的揮發油有效成分散發到空氣中,吸入到鼻腔內,由呼吸道黏膜吸附,進入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再循經歸臟腑,從內向外扶正氣、清濁氣,降低、減少身體感染病邪。

口罩,是阻止、隔離空氣中的塵粒、飛沫,與夾雜的病毒、細菌進入口鼻,從外向內直接降低、減少身體感染病邪。

香囊,遇見口罩

當下,國家大力振興與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藥正轟轟烈烈地進家庭、進校園,中醫生活方式也深入普通百姓家。香囊這種承載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它將為當代人們不僅仍然秉承古人的健康生活方式,還將成為當代人們的一種時尚的健康精神取向。

香囊,遇見口罩

庚子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口罩仍像20世紀那幾場大的疫情一樣供不應求受青睞。人們何不從此真正迴歸,傳承中國悠久的戴香囊防病、防疫的生活方式,在客廳、臥室、衣袋、車內等適合聞香處,置放與佩戴香囊呢?

香囊,遇見口罩

當前,據說口罩的原材料緊缺,工廠生產力也不足,我們總不能在焦慮中度日啊?況且,長期戴口罩會使鼻黏膜變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呢?

不管是疫情期,還是在平日裡,居家用香囊,出門戴口罩,保護自己,珍惜他人,那就是一種別樣的修行!

香囊,遇見口罩

部分圖片選自網絡,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