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有个地方,GDP连续21年居全省首位,但却一直很低调,那便是泉州。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悠久,不过很多游客却只知道边上的厦门,没有将它列入旅游目的地。泉州人务实能干,泉州文化包容多元,这里不仅很好玩,还很好吃。今天随着我的图文来看看泉州最出名的一条街道——泉州西街。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拥有开元寺、东西塔、肃清门等景点。
西街上最出名的要属开元寺,它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距今已经1300多年历史。关于开元寺的建寺传说,也让人津津乐道。大雄宝殿的外围牌匾乃是悬挂“桑莲法界”的字样, 据说寺址本是唐代黄守恭的桑园,相传"守恭梦僧欲化其地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神之,即舍为寺。而“法”字也是开元寺独创的字体,在别处你可见不到。
寺内的东西二塔更是泉州的象征,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双塔塔身浮雕精美,令人惊叹不已!
包容万象在开元寺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在这座佛教寺院里,你可以看到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印度教的飞天斗拱和神话传说,古婆罗门教青石柱等等,上千年的历史流淌,在这里留下岁月的痕迹。
除了开元寺,西街上还有足够多的亮点吸引你来。这条古朴的街道没有高楼大厦,却风韵犹存。如果说城南片区的聚宝街、青龙巷是古泉州最繁盛的经贸商圈,那么西街集中展现的则是泉州这座藏宝之城最大的宝藏和最炫的人文荟萃。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泉州古城内现有保留最为真实、完整的历史街区。
从高处往下看,闽南特有的红砖厝屋顶密密麻麻的排开,1000多年,屋内的主人改变了一代又一代,西街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这里的人,不慌不乱,不急不缓,守护着鲤城泉州。
在西街及其支巷里,你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古大厝,斑驳的电线杆下,已经褪去颜色的春联却令人格外安宁,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出入平安”四个字或许是全国人民心中最大的盼望。
西街建筑中,除古大厝、近现代骑楼洋楼外,还有不少名人宅第在小巷深处熠熠生辉。据统计,西街区域内已知历史名人故居含遗址有二三十处,自唐代欧阳詹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大人物与西街结缘。他们的主人已飘然远去,而这些留下来的故居带给人无限的遥想。
当然,说起西街,不得不提的还有街头形状怪异的钟楼了。没有唯美的设计,也没有气势磅礴的建筑,这个钟楼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总觉得它头重脚轻。钟楼上部安有四面圆形、用玻璃罩着的时钟和一个风向标,中部像一楼阁,四面开窗,底层置一圆形基台,台上四柱支撑。整座建筑物结构简洁,线条明朗。从1935年到如今,已经有85年的历史了。钟楼上的时钟因为时间走得准,被“老泉州”称为“标准钟”。以前,手表不是很普及,许多市民路过钟楼时都会习惯性地抬头看看时间;戴着手表的市民,也会不由自主的驻足对对时间。附近的老人们说,这里的时钟,曾经是泉州惟一的公用时钟。如今钟楼所在的路口也是泉州最繁忙的路段之一,钟楼不仅是地标,不但可以对时,还是红绿灯装置,可以说是跟泉州居民息息相关的建筑物。
老街上离不开的话题当然还有吃,几乎泉州最出名的小吃在这里你都能吃上。或是一碗面线糊,或是一个泉州麻糍。
在现在寸土寸金的西街,很难得还保留了一些老字号,比如上过舌尖的亚佛春卷皮,那张薄薄的饼皮,承载了几代吃货的念想。
自成街以后,1300多个春去秋来,这条古城最早的街区,曾经商贾如云、行人如织,一度成为古城繁荣的象征。有人说,西街的美在于与时间顽抗后留下来的那些古朴的、天然的、鲜活的碎片——唐朝的祠堂粉雕,元朝印度教的花纹……可不是,在时光洪流中,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把唐宋以来泉州众多绚丽多姿的文物胜迹和古厝古塔等一一贯穿起来。西街之于泉州,仿佛中山路之于厦门,是这座城市历史洪流中最鲜活最璀璨的一面,那些不动的建筑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1300年不曾停下,构造了这个城市最市井却又最了不起的文化。
福建泉州这条街道1300年历史,鲤城地标都在这里,汇聚古城最鲜活璀璨的一面,包容万象!
閱讀更多 鴨鴨愛生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