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战“疫”严防控 不误农时忙春耕——柞水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全面战“疫”严防控 不误农时忙春耕——柞水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全面战“疫”严防控 不误农时忙春耕——柞水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西安新闻网讯 初春时节,走进柞水县曹坪镇,记者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木耳大棚,大棚外,一辆辆汽车正以最快的速度运输废弃菌包,大棚内,一个个戴着口罩的群众正忙着打扫卫生,消毒杀菌,处处显现着一派紧张忙碌而又井井有条的生产景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柞水县以最“硬核”措施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同时统筹抓好农业生产,做到疫情防控与农业农村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战胜疫情,不误农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2月10日一大早,记者走进马房湾村木耳基地的吊带木耳大棚,却看到了生机勃勃的一幅画面。脱贫户李达树正戴着口罩忙着清理棚里的旧菌包,虽然早上气温很低,但这并不影响他早早起来劳动的热情,李达树告诉记者,自己天一亮就起床了,简单洗漱后7点就赶紧来到大棚里,清理旧菌包,给大棚消毒,要干的活儿挺多,但他一直进行的有条不紊。

“村上天天用大喇叭播疫情防控知识,一边防疫一边要抓时令农业生产,不能让疫情耽误了农活、耽误了生活。今儿能来大棚了,就抓紧时间赶紧把啥都一收拾,好准备挂上春木耳菌包。”李达树边干活边说。李达树2019年承包了村上的一个大棚,年产木耳1355斤,晾干后全部出售,加上产业奖补,他家的年收入达到了2万元,顺利脱了贫,木耳也让他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就在他准备继续好好经营这份产业的时候,全国上下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而且刚开始时呈现严重态势,为了全镇群众的生命安全,镇上暂停了一切农业生产活动,李达树家的木耳产业也不例外。眼看立春好几天了,到了春耳进棚的时候却无法进行挂袋、浇水等工作,李达树心里万分焦急,在家里也是坐立不安。

2月7日,李达树接到村上电话通知,让他做好个人防护,先开始检修旧大棚、清理废旧菌包同时给大棚消毒,挂完电话,李达树兴奋了一整天,安排好家里的事儿后,第三天一早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赶到大棚里忙活起来了。

“村上的通知叫把我心里负担放下了,能忙自己的事情了我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我一定好好管理这个棚子,经过多次培训,技术上也比往年成熟了,我相信今年产量一定比往年好。”没了心理压力,能出门劳动了,说话间,李达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马房湾村是柞水木耳产业起步比较早的行政村,2019年新建吊袋木耳大棚28个,发展地栽木耳15亩,共采收木耳15.5万斤,通过“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模式,实现4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7500元以上,木耳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第一产业。为了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马房湾村今年计划再新建35个木耳大棚,目前施工企业已经落实了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了地基平整,正在开始定基旋坑作业。

木耳产业是柞水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春季是木耳生产的关键时期,今年年初,柞水县制定了《柞水县木耳产业发展管理办法》和《柞水县木耳产业发展责任制考核办法》,下达了木耳发展计划,规划种植春季木耳1500万袋、新建木耳基地8个,大棚350个。目前已完成菌包调运10万袋,组织落实“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种植农户860户,同时,持续加强对2019年秋栽木耳田间生产管理,目前已采收木耳380吨。同时开展木耳菌包调运及养菌、刺孔、挂袋等工作并加快新建木耳大棚主体、灌溉设施、晾晒场地等工程的建设进度,加紧对废旧菌包实行清运并生产新菌包,并做好消毒及相关设施维护,全力为今年春耳进棚打好基础,将疫情防控工作对贫困户的农业生产影响减小到最低。(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红中 通讯员张莹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