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為什麼無法抵擋蘇聯軍隊的進攻?

我在做畢設


關東軍是日俄戰爭爆發不久後到達我國東北地區的一支日軍侵華軍隊,奉系軍閥張作霖就是在他們的暗殺下在皇姑屯遇害的,也是他們挑起了滿洲事變,不顧日本政府制定的不擴大的方針,佔領了大半個滿洲。

當然對關東軍而言,張學良這樣的後生並不需要高看,但對於同樣企圖瓜分中國的蘇聯來說,關東軍就不再輕鬆了。日本陸軍有一傳統,那就是每年的年度計劃都是主要以蘇聯為假想敵制定出來的。而作為帝國精銳的關東軍,更是對蘇聯虎視眈眈。

1941年,日本陸軍的作戰計劃就是不管戰爭的原因、動機以及開戰的形式如何,關東軍都要以三十四個師團的兵力進攻蘇聯遠東地區,佔領包括薩哈林島北部,堪察加半島在內的魯弗羅附近以東蘇聯遠東重要地區。

實際上關於什麼時候進攻蘇聯,日本內部還是有分歧的,有支持直接硬懟的,也有支持等德國先上的,就這樣一直等到6月22日德軍侵入蘇聯時,日本參謀本部才指定了開戰原則,也就是等蘇聯遠東軍地面部隊削減一半,空軍以及炮兵等特殊兵種削減三分之一,也就是蘇軍減少到十五個師的時候,關東軍再以兩倍的兵力優勢進攻。

不過蘇聯遠東這地方大家也知道,冷的不像話,大冬天的根本打不了大兵團作戰,所以必須要在十月中旬前結束戰爭才行。這樣一來戰役最遲要在九月初就開始,而作戰動員有需要七十天的時間,也就是說此時時間已經非常緊迫。

但是日本內部天皇、陸軍、海軍、參謀本部絞作一團,就在部隊已經集結到了七十萬人、十四萬匹馬、六百架飛機時,日本突然決定不再對蘇作戰了,而是一心一意按照陸軍部的方針專注南方戰線。

隨著日美雙方陷入拉鋸戰,日本開始不斷從關東軍抽調部隊補充南方戰線。調走的完整編制的師團足足有二十個,而且大部分都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

關東軍眼睜睜看著自己迎來了鼎盛期,馬上就可以進攻蘇聯時,突然一下子就洩氣了。但是關東軍這個虛胖的傢伙,還得硬撐著不能露出馬腳,儘量不刺激蘇聯,就算是受到蘇聯刺激也要忍著。

可是關東軍一忍再忍,蘇聯卻隨著西線戰場的節節勝利而關注起了東方。1944年7月蘇軍深入五家子陣地,8月又深入滿洲里以北的蒙戈西里一帶。大本營聽到這個消息後,特意電令關東軍:

特別要堅持絕對不訴之武力的方針,極力避免向這一方向調動兵力。即使已配置國境警備隊的後方高地被敵人佔領,也不得采取武力。如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行使武力時,也要實現取得同意。

之後隨著太平洋戰場日軍的戰況越來越差,日本大本營又要求關東軍不管是滿洲國及其所屬領土或是可能發生邊境爭端的地區,都不能用武力防衛,發生爭端時同樣不能用武力防衛。

但是隨著蘇聯單方面廢除日蘇中立條約,關東軍又從中國戰場抽調了四個師團到滿洲,還新組建了八個師團,七個獨立混成旅團和一個獨立坦克旅團,使得關東軍又擁有了二十四個師團,九個混成旅團,一個機動旅團,總數達七十萬人。

但是這次和上次的七十萬人可有著天壤之別,不管是編制還是裝備、素質都極差,可以說這是在武器等物資缺乏的情況下拼湊出來的。這二十個師團的戰鬥力,也就相當於原關東軍八個半師團。這已經是一隻看著勢大,但卻不堪一擊的紙老虎。關東軍的覆滅就在眼前。

1945年8月9日,蘇軍幾乎在整個戰線發動了進攻。在蘇軍遠東總司令西列夫斯基元帥的指揮下,梅里茨尼科夫元帥率領第一方面軍向東滿和北朝鮮,布魯卡也夫大將率領第二方面軍向滿洲北部,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率領的第三方面軍向西部邊境,進攻!

日本關東軍在蘇軍的進攻下絲毫沒有還手之力,隨著15日日本天皇結束戰爭的廣播講話,關東軍決定結束戰爭,停止一切戰鬥行動。到8月底,關東軍幾乎全軍都解除了武裝。

關東軍雖然前期虎視眈眈想要搏一搏單車變摩托,並且為此集結了七十萬大軍,但日本本部最後卻決定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將精銳部隊都派到了其他戰場,後期臨時組建的七十萬大軍,本來就不是精銳部隊,又隨著太平洋戰場的敗退,此時的關東軍已經是士氣全無,談何抵擋上百萬的蘇軍。


邯鄲醉


八月風暴,一個星期蘇軍就全面擊潰了日本的關東軍。

日本關東軍都知道在中國戰場上幾乎是沒有遇到對手,也是日本號稱最能打的日本陸軍。當時在中國東北駐紮的也有70萬之多,但是蘇軍一到幾乎就是全面崩潰。為什麼呢?

首先來說就是實力差距太大了。先從人數上來說,當時蘇軍出動了大概150萬人,日本的關東軍只有70萬,2比1的對比。

其次就是武器方面,當時蘇軍光是子彈就準備了4億發,還有數千輛坦克,飛機,裝甲車等等,比如光是坦克就有5000輛,超過28000門火炮,還有4300架飛機,海軍方面,包括12艘水面艦艇,78艘潛水艇、數艘水陸兩棲船,以及黑龍江小型艦隊,蘇軍是全面的機械化部隊,而日本呢,在中國戰場上從1931年算起已經消耗了14年了,即使從1937年全面戰爭爆發算起也已經消耗了8年了,日本的關東軍武器裝備在中國軍隊面前是有優勢,但是面對全面機械化的蘇軍那簡直就是不夠看的。

再就是士氣方面,蘇軍當時在歐洲戰場上剛剛打贏了不可一世的德軍,士氣正盛。而日本戰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不管是中國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上都是節節敗退,美軍都已經要登陸日本本土了,每天都在轟炸日本本土,加上美國已經投下原子彈了。這個時候的日軍士氣早就已經跌到谷底了。

還有戰鬥力方面,蘇軍都是剛剛經過了蘇德戰爭的考驗,而日本方面經過幾年的戰爭消耗,很多士兵都是剛剛補充上面的新兵,有的甚至還是十四五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和蘇軍相比。

再加上後來日本宣佈投降,大部分的日軍也是隻能投降,沒有和蘇軍發起多少抵抗。

所以蘇軍進入戰場之後一路就是勢如破竹,即使日本宣佈投降之後,蘇軍也是一路南下一直打到了北方四島才停下來,這個時候距離日本宣佈投降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120萬精銳關東軍,為何會在21天內被蘇軍全殲?蘇聯的謀略太厲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是那一場?不是百團大戰,也不是第三次長沙會戰,也不是什麼中途島或者硫磺島,殲滅日軍最多的一場戰役是蘇聯發動的全殲關東軍的戰役。

日本關東軍,抗日戰爭中最為臭名昭著的一支侵略軍。從挑起戰爭的九一八事變,再到瘋狂虐殺東北抗日聯軍,再到做人體試驗的細菌部隊,都是這支部隊的手筆。相比較於華北日軍華中日軍和華東日軍無休止的"治安站",這支部隊居然徹底驅逐了東北抗聯。不得不說,這支部隊客觀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頂樑柱。

甚至,日本天皇及其追隨者,在日本本土受到威脅時,謀劃遷都長春,在中國東北建立新日本。然而,蘇聯軍隊的雷霆一擊,把日本人這個美夢徹底擊碎。

日本關東軍總司令部設置在長春,總兵力包含了3個方面軍,7個軍,2個航空軍,31個師團,14個旅團,總兵力約97萬。如果再加上其他預備役部隊,關東軍總兵力達到了120萬。這是日軍最後的底氣所在,這支日軍存在一天,日本人不會踏踏實實投降。即便是投降,也會想方設法再次挑起戰爭。

可是,蘇聯紅軍從8月9日發動殲滅關東軍的戰役,到8月30日最後一支日軍投降,這場大規模殲滅戰,僅僅用了21天。

我們不禁想問一句,蘇聯紅軍為什麼能這麼快殲滅120萬的精銳日本關東軍?

我分析原因有這樣幾點:

1,國際局勢變化,日軍抵抗意志薄弱。

1945年8月9日,美國已經在日本丟下了兩顆原子彈,日本本土還在承受著美國空軍無休止的轟炸。近在咫尺的關東軍,恐怕一直聽著日本老家的慘狀,所以軍心動搖是肯定的。正因為如此,當蘇聯紅軍對日軍發動雷霆一擊時,日本關東軍當局,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在討論是抵抗還是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電臺中宣佈無條件投降,到這裡實際上已經宣佈了關東軍投降。可是,日軍的抵抗並未停止,虎頭要塞日軍到8月26日才被全殲,通化等地的日軍則抵抗到最晚30日才全部投降。

所以,蘇聯出兵東北,在國際大環境上是絕對優勢的,而因此,120萬日軍中大部分部隊,實際上沒有進行有效抵抗,就放下武器了。

2,蘇聯兵力和裝備絕對優勢,形成碾壓態勢。

日本關東軍有120萬,去除預備役和一些非主戰部隊,實際上能打的也就70多萬。可是這70多萬中,還有不少不滿編的部隊。裝備上看,關東軍只有5400門火炮,1200輛坦克和1800架飛機。

反觀蘇聯,調集了158萬紅軍參與對關東軍的進攻,13.6萬節火車皮日夜兼程把源源不斷的部隊、武器彈藥、燃料糧食從歐洲運來。到戰役發動時,參加戰役的蘇軍有2.6萬門火炮,5500坦克和3800架飛機。

蘇軍相對日軍,不管是人員還是裝備,都有著絕對優勢。日軍的抵抗,最多隻能延緩滅亡而已。以綏芬河、東寧等地的炮火來講,1公里正面的炮火數量達到250門,炮火準備時間長達4小時20分鐘。日軍還沒見到敵人,就大部分被震死在了工事裡。

3,蘇聯採用閃擊戰,戰術戰略極其有效。

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的打擊,有當年德國閃擊波蘭的特點,也是典型的閃擊戰戰術。蘇軍從東西北三面進攻,以第二方面軍的北線為例,10日攻佔撫遠、同江等地,11日攻佔黑河愛輝,14日攻佔寶清,狂飆突進的行軍方式,讓機械化不足的日軍目瞪口呆。

戰略部署上,蘇聯軍隊呈現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現代化戰爭形式。長達3個月的周密準備,就是為了這最後一擊!蘇軍總指揮部妥善解決了總體戰役設計、後勤供應、通訊聯絡、戰時保密等問題,各軍種、各兵種、各方面軍的協調指揮也達到了最有的效果。

4,抗聯、八路等部隊配合,讓蘇軍作戰更加有效。

抗聯之前在日軍打擊下撤往蘇聯,這次參戰,被變為一個旅,執行特殊戰鬥任務。周保中、李兆麟配合蘇軍作戰的同時,也迅速擴張起來。八路軍方面,呂正操、張學思、萬毅、李運昌等將軍率軍挺進東北,對日軍形成了兩面夾擊的態勢。

蘇聯出兵東北當然不是做善事當菩薩,蘇聯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來的。可是從客觀上講,蘇聯出兵東北,打破了日本不投降的最後一絲希望,讓最後不願意投降的日軍徹底死心了。


歷史知事


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為什麼無法抵擋蘇聯軍隊的進攻?我是以史鑑今朝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說實話日本的關東軍確實算得上是日本的精銳,曾對外號稱有百萬之眾實則只有70萬。為什麼日本眼中如此精銳的部隊卻抵擋不了蘇聯的進攻,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當時的蘇聯軍隊剛剛取得了對德作戰的勝利士氣高昂,蘇聯在經受了對德作戰的洗禮之後各軍種之間的配合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且蘇聯在戰爭中還有大量的新式武器裝備如T—34坦克、IS—2重型坦克還有火力強勁的波波沙衝鋒槍。而日本之所以會抵擋不住蘇聯的進攻是因為蘇軍光在人數上就達150萬之眾而日軍只有區區70萬,在武器裝備上日軍就更不是蘇軍的對手了,蘇軍裝備大量新式武器而日軍武器停滯不前還是那三八大蓋、歪把子機槍、九二式重機槍以及一些薄皮坦克。這些在蘇軍的波波沙衝鋒槍和T—34坦克面前完全是不夠看的。所以日軍根本就抵擋不住蘇軍的大規模進攻,日軍戰敗也就是意料之內的事了。

戰爭拼的是一個國家的工業、經濟、科技、人口,日本縱使在戰爭初期嚐到了一點甜頭但也隨著戰線的拉長和國內資源的逐漸枯竭而不得不選擇投降。日本就是一隻亞洲的臭蟲丈著自己有點軍事實力就肆意侵略別國,野心不足蛇吞象到最後還是隻能乖乖投降






以史鑑今朝


因為到蘇聯出兵的時候,曾經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早就虛有其表,變成死狗了。而且日本根本不適應蘇聯的大突擊戰術,部署錯誤,結果就是一遍倒。

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從沙俄手中奪取了旅順和大連的租借權,並將其命名為關東州,設立了關東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1919年,關東都督府被改名為關東廳,其下屬軍事機構陸軍部也被提升為關東軍司令部,這也是關東軍的由來。

關東軍除了旅大地區日本駐軍外,還管轄滿鐵的守備隊。日本把旅大地區、滿鐵視為侵略中國的橋頭堡,因此對於關東軍也非常重視。像918事變時,關東軍下轄第2師團、滿鐵守備隊6個大隊,加上駐守旅順的重炮兵大隊,其總兵力有18000人。

在918事變以後,關東軍的兵力也大幅度增加,不過關東軍真正膨脹,是要到諾門坎戰役以後,為了對付遠東蘇軍,關東軍一度擴充到31個師團、1個裝甲軍和22個守備隊,總兵力約有百萬。此時的關東軍所屬師團不少都是日本的甲等師團,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堪稱精銳。

不過隨著日本的戰略改為南下,發起太平洋戰爭以後,關東軍的定位就比較尷尬了。日本畢竟是個小國,在維持侵華戰爭的同時發起太平洋戰爭已經有些力不從心,自然不可能發起對蘇聯的戰爭。而蘇聯也忙於蘇德戰爭,不可能攻打關東軍,所以這百萬大軍就沒了用武之地。

日本國力有限,當然不可能讓這麼大一支精銳部隊閒著,於是不斷抽調關東軍下屬部隊前往太平洋戰場。雖然後來關東軍也補充了一些部隊,人數得以維持在70萬左右,但是這些部隊大多是新組建的部隊,兵源素質差,武器不足,甚至不得不收繳偽滿軍的武器來補充,戰鬥力和當年的關東軍已經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了。

更糟糕的是日本陸軍沒有現代裝甲部隊作戰經驗,他們眼裡的陸戰還是和一戰一樣,雙方在預設陣地上展開戰鬥。因此在雙方關係日益緊張時,關東軍首先考慮的是加強邊境守備力量,根本沒考慮應對對方的大縱深突破。

這個結果自然是悲劇性的,開戰以後蘇軍撕開日本防線以後,裝甲部隊就向縱深突擊,關東軍根本沒有能力組建新的防線阻止蘇軍的突擊,所以很快就北蘇軍徹底打蒙。對蘇軍來說,進攻中最大的麻煩不是日軍的抵抗,而是突進速度太快,補給跟不上。

訓練、武器、兵力都不如對方,在指揮上又落後於時代,關東軍被蘇軍用各種姿勢在地上摩擦也就不奇怪了。不過好消息是因為蘇軍打的太順利,傷亡不大,所以戰後日本戰俘的待遇比德軍戰俘要好的多,算是因禍得福吧。


不沉的經遠


小雪微鑑:古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縱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但是在強大的蘇聯鋼鐵洪流面前,還是逃不過一個死字。日本關東軍在侵華戰爭期間,囂張的程度,可以和美國駐太平洋司令麥克阿瑟相提並論了。日本關東軍,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先遣隊和排頭兵,一直以來,由日本軍國主義政府所控制,但是在戰爭後期,已經不受其管制,可謂囂張至極。

日本關東軍,是九一八事變的兇手,是中華民族第一個敵人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在本莊繁的命令下,對我國東北發起侵略戰爭,他們的部隊,可號稱日本最精銳的部隊。

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的地位一下子就起來了,他們作為日本侵華的中轉站,迅速成為對華侵略的樞紐。

他們的武器配備是當時最先進的,軍官很多都是受過專業訓練,並且出國留學回來的。

我們在若干年以後,依然要記得這些人,他們是中華民族一直的敵人,九一八事變的兇手。

日本戰敗後,日本關東軍依然負隅頑抗,最終成為蘇聯鋼鐵洪流下的槍下之魂

1945年,日本投降,但是當時的日本關東軍卻不這麼認為。在蘇聯準備進攻日本關東軍以後,雖然在邊境吞併百萬,但是依然抵擋不了蘇聯紅軍的步伐。

你要知道,這個時候,蘇聯工業化程度已經大大加強,他們剛剛經歷了二戰的洗禮,在各兵種的配合、對敵單兵作戰、武器裝備等等方面,都有質的飛躍,而當時的日本,卻依然籠罩在戰敗的陰霾之下,因此,打敗仗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同的是,雖然日本宣佈投降,但是斯大林還是不依不饒,希望可以奪回北方四島之外,還用攻擊日本本土,如果不是當時的麥克阿瑟捷足先登,恐怕日本這個國家已經成為歷史,不復存在了。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日本關東軍,曾經的名聲很大,被日本軍部稱為“帝國之花”,但是這朵花,是邪惡的花,嬌豔的背後是無數白骨做成的肥料。

從1919年開始關東軍成立,到最鼎盛時期,有120萬士兵。這是一支龐大的力量。

但是,在1945年,蘇聯啟動“八月風暴”計劃後,所謂的日本精銳成了“渣”,很快被蘇聯摧古拉朽般拿下。

這到底是為什麼,曾經無比兇悍的關東軍到頭來如此不堪一擊?

蘇聯的準備工作更足

在1945年初,在“雅爾塔會議”上,經過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三人的商議,擊敗德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而進攻日本關東軍的主要軍隊確定為蘇聯紅軍,承諾給斯大林的是“庫頁島”以及“千葉群島”。

從那個時候起,蘇聯就開始做準備了。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蘇聯開始大幅度運兵運設備,往東線開進。

而日本的判斷,就是本土會被盟軍進攻,因此日本製定了所謂的“玉碎計劃”,準備拼個你死我活。因此,大量的偽滿洲國土地上的軍事設備往日本本土運送,而且包括部分關東軍士兵,也被送到了日本本土,再加上之前日本關東軍被抽出精銳南下和東進,如此一來,日本的關東軍必然虛弱。

難道日本人沒有對蘇聯起防範之心?有,防範之心不大。日本人的判斷是:大敵是美英聯軍和中國軍人。

二戰期間,日本和蘇聯沒有大的摩擦,日本人天真地以為蘇聯人不會下狠手。這種判斷也有來自於和斯大林的交涉,斯大林並沒有表現出明顯和日本撕破臉的意思。

所以,日本還在指望蘇聯進行調停,多做做美英兩國的工作。

當8月6、9日,美國扔了兩顆超級糖果後,日本人知道蘇聯根本靠不住。美國扔了原子彈,蘇聯知道不能再等了,8月8日,蘇聯直接派軍隊南下,這讓日本人非常氣憤。但這些又有何用?誰叫自己判斷失誤?

所以,蘇聯能快速拿下日本關東軍,原因之一就是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

蘇聯從人數、戰鬥力、裝備等方面完全碾壓日本關東軍

蘇聯紅軍南下人數是150萬人,分成三路南下進攻日本關東軍,而日本關東軍有多少人呢?也是號稱百萬,但 軍人質量並不高,很多是新補充的日本軍人,而且還有20萬的偽滿洲軍。並且,關東軍還有6萬在千葉群島做守衛工作。

從人數看,蘇聯和日本是1.5:1。日本不佔人數優勢。

從裝備來看,蘇聯出動三千多架飛機,而日本能派上用場的就是百八十架。坦克,蘇聯有三千多輛,日本有一千二百多輛,又是個大差距。火炮,蘇聯帶了近三萬門,而日本只有六千多。

總之,從人數、戰鬥力、裝備來看,日本都是完敗。這是關東軍無法抵擋蘇聯紅軍的另一個原因。

蘇聯的戰術更合理,策略更對頭

蘇聯分兵三路,同時向日本關東軍所在的偽滿洲國前進。

首先是利用空中優勢進行轟炸,破壞日本的通訊設施和重要交通設施,這讓日本很快變成了沒頭的蒼蠅。

其後,在佔據空中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用飛機運送突擊隊人員和裝備,快速形成陸空兩軍同時進攻的態勢。

指揮不當,協調不力,日本關東軍被衝擊得一塌糊塗。

但是,這些並沒有讓日本關東軍徹底倒下,日本關東軍在挫折面前,還在堅持。

天皇的投降,才是日本軍隊心理崩潰的重要原因

戰爭初期,日本人確實被蘇聯紅軍打的摸不著頭腦,但更大的衝擊來自於日本天皇的投降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投降了,併發了詔書給日本關東軍。

有意思的是,日本關東軍雖然接到了“放下武器”的命令,但在中高級會議中,日本關東軍的指揮官們竟然大部分表示要死幹到底,不惜一死。

實際當中,日本關東軍已經洩氣了,口號雖然喊得兇,但天皇投降了,他們拼命的意義在哪裡呢?

果不其然,對抗了三天後,18日,日本關東軍基本上都投降了,只有極小一部分不要命的死扛,不過那個別部隊並不影響大局,被蘇聯紅軍全殲。

最終的結果是,不算偽滿洲軍(情況不對大多散了),日本關東軍死了十萬左右的軍人,被俘虜了大約60萬左右。如果按日本以前的打法,只要不是天皇投降,不會有如此數量的軍人投降。

這60萬關東軍,最後被運送到了蘇聯的西伯利亞當苦力,十年之後,被蘇聯放還的日本軍人只剩40萬左右了。

綜合說來,蘇聯紅軍能夠徹底擊垮日本關東軍,主要是這幾個原因:一是蘇聯的準備工作更充分;二是蘇聯的人力、裝備等更強;三是蘇聯的策略更對頭;四是天皇投降對日本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


藍風破曉


“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實際上並不精銳。自九一八事變以後佔據整個東北之後,第一批關東軍尚可,也僅僅針對張家父子的東北軍而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東軍不斷地的轉崗調換以後,可以說是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後完全是一個花架子。關東軍由最初的預備佔據整個遠東地區,改為固守東北地區。到1945的時候,所謂的關東軍的精銳基本上已經在關內被剿滅乾淨了。整個關東軍不過是虛名在外罷了。

在1939年9月,日本關東軍意圖佔領蘇聯遠東地區,關東軍在日軍少將荻州立兵帶領下在哈拉哈河地區進行武裝挑釁,這就是有名的哈勒哈河戰役和諾門罕戰役。不幸的是日軍關東軍遇見的是朱可夫,朱可夫當時是蒙蘇軍第1集團軍司令員,指揮對日作戰。他在短時間內成功地組織和實施了哈勒哈河戰役,以陣亡失蹤9000人的蘇蒙聯軍的較小代價,殲敵關東軍5萬餘人的代價。半年以後,朱可夫晉升大將。而日本關東軍對蘇戰略由進攻改為防守。也就是說,此時還算精銳的關東軍已經不是蘇聯紅軍的對手。

當時間來到1945年的時候,日本關東軍指揮和控制範圍擴大到朝鮮半島。但日本關東軍其實只有26個師團、10個獨立混成旅團、2個獨立戰車旅團和1個機動旅團。日本陸軍第2、5航空軍分駐中國東北與朝鮮,總兵力大約70萬餘萬人。作戰的飛機基本上都調往日本守衛本土。坦克和作戰裝甲車更是少的可憐。用虛有其表來形容並不為過。

由於蘇聯和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日本根本沒有想到蘇聯會出動東北,在戰略根本沒有任何預備和防範。1945年8月8日蘇聯外交部宣佈廢除《蘇、日中立條約》,8月9日。以華西列夫斯基為首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打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名符其實的最後一戰——遠東戰役。蘇軍出動150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直撲東北。日本關東軍以總司令為山田乙三上將倉促應戰。從8月9日開始到至9月2日完全結束。關東軍被殲滅10萬餘人,58萬人被俘,以徹底失敗告終。

日本關東軍的失敗關鍵在於裝備不如蘇軍,蘇軍當時的裝備和火力,機械化方面已經是遠遠超過日本關東軍。150萬大軍和配備超過5,000輛坦克、28,000門大炮和4,300架飛機蘇聯紅軍。可以說是以徹底碾壓的態勢殲滅日本關東軍,而佈防在東北的關東軍基礎上就是新兵基本上無任何作戰經驗。失敗必然是肯定的。軍隊數量也處於絕對劣勢。在8月16日關東軍司令部在本土大本營下發“關作命甲第106號”,命令下屬部隊放棄抵抗,舉起雙手投降。8月20日12時(即日軍停止戰鬥行動截止時間)45萬關東軍徹底放棄抵抗。到9月2日蘇聯已經完全控制東北全境。

不可一世的關東軍,在蘇聯人的絕對火力優勢和絕對實力面前。成為階下之囚。日本的失敗就是技不如人。軍備,人員,素質,都已經處於下風,在全盛時期尚不如蘇聯紅軍,更何況在1945年的時候。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本月13號,是第六個國家公祭日,祭祀那些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三十萬同胞,當時我正在南京準備前往無錫,結果在早上小吃的地方,看到“關東煮”三個字,頗為不舒服。

關東煮是來自日本的食物,縱橫倒不是一個仇日主義者,還不至於到了不準吃日本人生產東西的地步,畢竟我們最常吃的方便麵,大多都是日本人生產的,但是關東二字,實在與當時的氛圍格格不入。

近代日本人所謂關東,並非日本的關東,而是中國以山海關為分界線,山海關以東的地區是為關東。

1899年沙俄跟清政府租借旅順,改稱為關東州,日俄戰爭後,日本取得旅順和大連租借權,隨後在關東州租借地設立關東都督府,並且在此駐軍,最開始派遣了兩個師團,這也成為關東軍的由來。

1919年,日本將都督府撤銷,成立只屬於天皇的關東軍,此後關東軍成為日本侵華的急先鋒,所以,那一天我在南京街頭看到“關東煮”三個字才感覺有點不舒服。

巔峰時期的關東軍有多厲害?

關東軍在日本被稱為“皇軍之花”,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是日本陸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本軍界一直有一種傳統,想要上升必須有到關東軍的履歷,不瞭解中國的日本軍人不是合格的。

日軍陸軍很多高層比如石原莞爾、坂田徵四郎、東條英機、岡村寧次都出自關東軍,在行動上,日本關東軍也有很大自主權,在很多事情上有“先斬後奏”之權。

關東軍在1928年製造皇姑屯事件,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都是沒有獲得軍部的同意而擅自進行的活動。

關東軍之所以有這樣的膽子,還是基於自身實力的自信,九一八事變前,關東軍不足兩萬人,東北軍二十多萬人,硬是沒敢抵抗。

在1945年蘇聯紅軍與關東軍決戰之前,關東軍曾幾次與蘇聯紅軍發生軍事衝突,1938年,在張鼓峰事件中,日本參戰只有七千餘人,而蘇軍不止人數上達兩萬三千人,在裝備上更佔據優勢,配備大量飛機坦克,然而在這次衝突中,日軍陣亡五百餘人,蘇軍卻陣亡八百餘人。

這次衝突規模並不大,日蘇在二戰時期最大規模衝突是在1939年的諾門坎事件中,與張鼓峰事件一樣,此次衝突中,蘇聯以絕對優勢超過日軍,動員了很多軍隊,而日方害怕戰事擴大化,只允許一個師團規模的戰役,所以此戰給予日軍極大的傷害,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日軍這次慘敗,實際上,在這次衝突中,蘇軍的傷亡遠遠大於日軍,可以說,優勢佔盡的蘇軍取得了勝利,但也沒有佔到便宜。

在抗戰神劇鼻祖《亮劍》中,李雲龍率領獨立團決定打一波伏擊,結果發現,來的軍隊是關東軍,趙剛當時就心虛了,說這是關東軍,能打嗎?

縱使是李雲龍也是咬著牙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幹!”

在這場戰役中,一向傳奇的獨立團在主角光環的照耀下也傷亡慘重,可見關東軍的實力有多強。

除了士兵能打,關東軍兵力也相當強悍,在九一八的時候,關東軍人數不足兩萬,然而到了1941年時,關東軍快速擴充到70萬人,日本陸軍也一直叫囂要北上同蘇聯作戰。

關東軍這麼強,為何無法抵擋蘇軍的進攻?

儘管關東軍很強大,但是也只定格在1941年了,關東軍之所以這樣受到日軍的重視,除了作為侵華的前沿陣地,也是為了對抗未來可能爆發的日蘇戰爭。

1941年時,斯大林為了避免蘇聯可能陷入兩面作戰的境地,在4月13日同日本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在這份條約中,雙方約定五年內部發生戰爭。

日蘇戰爭打不起來,為了奪取戰爭資源,用於持續的侵略戰爭,日本選擇南下侵略東南亞的資源,但是東南亞是美國勢力範圍,於是日本決定先下手為強,率先發動對美國的偷襲,珍珠港事件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結果戰爭越大越大,1943年開始日本不得不將大部分的關東軍抽調到太平洋戰場。

通過《太平洋戰爭》這樣的影視劇,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場戰爭的殘酷,也能夠發現日軍的兇悍,然而在美軍先進火力的打擊下,大部分日軍都能了炮灰。

到1944年,法西斯陣營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日軍為了防止蘇聯紅軍南下,再次對關東軍進行大肆擴充,最後將兵力又擴充到70多萬,但是這是的關東軍已經是外強中乾,不僅士兵中大多都是新兵,甚至包括老人和孩子,即使武器裝備也嚴重不足。

這樣的關東軍早就已經是日落西山了。

然而關東軍在和蘇聯紅軍開戰後,僅僅幾天就被蘇軍斃傷日軍八萬三千多人,俘虜五十萬四千餘人,這樣的戰績也無法讓人相信。

一方面是,當時蘇軍集結了總計150萬兵力,而且都是久經戰陣,挾歐洲戰場勝利之餘威而來,正是鬥志昂揚的時候,在武器裝備上,更是完全碾壓日本關東軍;

另一方面,蘇聯紅軍對日宣戰是在8月8日,幾乎與此同時,在太平洋的美軍給予日本本土沉重的打擊,在8月6日以及9日分別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人的信心,於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從8月8日蘇聯紅軍對日作戰,到15日日本天皇投降,關東軍能夠抵抗的時間也就幾天,在天皇投降後,日本關東軍就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最終選擇了投降。

可以說,如果關東軍真的在1941年與蘇聯開戰,也許會給蘇聯帶來沉重的打擊。


史論縱橫


關東軍的由來

想把這問題扯淡清楚的話,必須先得整明白關東軍是咋來的,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實際上很多國人都誤以為關東軍就是鬼子島上那個關東地區出來的軍隊,這是完全錯誤的認知,事兒還得從日俄戰爭說起。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雙方在美國的調停下籤署了《朴茨茅斯和約》,約定日本將取代沙俄在遼東地區的一切殖民權益,其中就包括被強租的關東州。所謂關東州是指山海關以東的遼東半島南端,大體包括大連、旅順、金州等大部分地區。

鬼子搶了這裡以後又將其和南滿鐵路(長春到瀋陽)沿線治外法權合併,設立關東州都督府和滿鐵守備隊,滿鐵守備隊的最初規模是按照1公里15人配置,總人數不能超過13275人(南滿鐵路共885公里)。

所以在這個時期鬼子通常是從國內直接派一個師團過來,以兩年為期進行輪值。1919年的時候鬼子把關東州都督府的陸軍部改組成關東軍司令部,司令部設在了旅順,同時把滿鐵守備隊改組為關東軍,這就是關東軍的由來。

關東軍的實力

在918事變之前關東軍在人數上限制很大,鬼子一直忽悠張作霖,願意免費幫他修鐵路,這樣就可以增加在東北的駐軍。奈何老張其精如鬼,怎麼忽悠都不上當,逼急了就自己去修,所以關東軍怎麼折騰都沒法超過15000人。在918事變中參戰的其實只有鬼子第二師團(勇師團,駐仙台),後期還得從朝鮮調兵進攻吉林以北的。

但是隨著鬼子在東北站穩腳跟,進而開始有吞併中國乃至進攻蘇聯的野心,關東軍的規模急劇的膨脹,尤其是在1934年司令部遷往長春後。1936年他們已經有4個師團加5個獨立守備營的規模。

1941年底,為了配合納粹進攻蘇聯,以及他們可能存在的“北進”計劃,關東軍足足下轄14個師團,分別是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57師團。

這裡面有一半以上是甲等師團,堪稱鬼子陸軍精華匯聚,他們自己都喊出了“強大百萬關東軍”、“無敵關東軍”之類的中二口號。在這一年的關東軍特別演習中,鬼子確實表現的殺氣騰騰,堪稱關東軍的巔峰時刻。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隨著1943年太平洋戰爭的開始,關東軍不停的向東南亞調動,精銳部隊越來越少。到了1945年1月,鬼子大本營一次性抽調了13個師團南下,雖然就地徵召了兵員,可完全於事無補,號稱70萬的關東軍已經成了廢材。

面對蘇聯的關東軍

1945年8月,騰出手來的蘇聯紅軍開始對關東軍進攻,毛熊足足砸下了150萬大軍,其中不乏在西線的功勳部隊。包括差點打滿反攻所有戰役的82步兵師、裝備1000多輛坦克的第六坦克軍,出手就是奔著要命去的。

而此時的關東軍規模倒是挺龐大,足足22個師團,分別是第39師團、第63師團、第79師團、107師團、108師團、112師團、117師團、第119師團、122師團、123師團、124師團、125師團、126師團、127師團、128師團、134師團、135師團、136師團、138師團、139師團、148師團、149師團。

話說上面這些師團中也就第39師團組建的早點,其他大部分都是重編或者臨時徵召的,拿毛線跟人家蘇聯打?11天的時間裡關東軍被擊斃8.3萬人,投降了59.4萬人,基本算全軍覆沒,那點投降的毛子也沒浪費,統統趕去西伯利亞挖土豆,至此關東軍徹底絕種。


總結起來吧,鬼子的關東軍其實是支輪值部隊,頂著這塊牌子的不一定是哪些師團,它所謂的精銳是在某些時間而已。1945年8月面對蘇聯的關東軍肯定談不上精銳,正經的精銳師團都被抽調回本島了,被毛熊打花一點都不奇怪。扯淡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