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小朋友们玩耍就是弄哭了,也不应该去讲,这是孩子的社交你认为呢?

合肥宝迅


之前在新闻视频中看到,一个小女孩在玩耍的时候被另外一个3岁的小男孩弄哭了,女孩的父亲不问任何原有,直接冲过去,把小男孩拎起来甩出很远。男孩的母亲受采访的时候说到,针对如此暴行,会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来解决。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在一起玩的时候被弄哭了,大人该怎么处理呢?我认为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务必要妥善的处理。大人的处理方式,可能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

弄清楚孩子哭的原因,切忌急躁,过度“护儿”。

李玫瑾教授认为三岁以前的孩子哭闹属于正常现象,因为他们不懂如何表达自己,哭是唯一的表达方式。而三岁以后的孩子的哭闹很多时候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当家长发现孩子玩耍时哭了,首先要问清楚原因,不要一看见自家孩子哭,就觉得肯定受到了什么伤害,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再伤害另外一个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孩子为了想得到想要的玩具,有些孩子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有些孩子心理排斥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如此简单的原因绝不可以成为伤害另外一个孩子的借口!试想新闻中那个被女孩爸爸甩飞的小男孩,被如此暴力对待之后,心理和身体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作为父母,应该切身体会他人父母的感受。

如何处理孩子的哭闹呢?

第一,不要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哭闹不止让自己难堪,从而喝令孩子停止哭闹。孩子反而会哭得更厉害,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在外人面前责骂孩子,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不要打,孩子会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学习的对象。暴力对待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以后会危害他人安全和社会安全。

第三,不要离开,等待孩子情绪平复。冷处理孩子的哭闹,给与孩子一定的时间平复情。不要走开,要让孩子懂得遇到事情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懂得分享,这样才会融入到团体中。



父母的负面影响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性格养成,过于保护孩子,孩子会容易形成骄傲,自私自利,缺乏独立的能力的性格。相反,遇事民主的家长会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大胆,亲切和有团队意识的性格。哪种性格会更加容易适应社会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后者。家长们,你们说是吗?


石头点点记


如果是同龄小朋友间在玩耍时起了冲突,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做到放手观望。

小朋友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家长不必过度保护、大事小情都代劳出头。

如果孩子哭了,向父母发起了求助,家长也应当多引导、少干预,给孩子独立处理人际问题的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且,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勇敢、有办法。

去年夏天的时候回来,我家孩子在小区广场上玩,我和朋友在远处聊天。不一会儿见到2个奶奶和2个4-5岁的小朋友围住了他,大声吵吵着不知在说什么,我赶紧过去了解情况。原来是2个小朋友说,我家孩子在骑滑板车时,碾压到了他们放在地上的玩具,并且弄坏了。

老人家说话的声音很大,2个哥哥也在旁边吵来吵去要我儿子赔玩具。我儿子一直没有说话,好象快要哭出来的样子。我赶紧走近蹲下来抱住了他,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却开口了:“我只压到了一个放在地上的玩具,没有压到2个。而且只压到了一点点边,我看过了,没有坏。你们的玩具应当收好放到桌子上,不应该放在路上。如果你们再说我,我就真正的压坏你们的玩具。”

有理有据有气场的一番话,弄得2个奶奶都乐了,说:“你们看现在的小孩子,多会找理由啊,我们都说不过他了。是我们放的位置不对,挡了你的路了。”

我跟2个奶奶和小朋友们说着对不起,在我们说笑间,3个小朋友就已经比拼上滑板车,开心地玩在了一起。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一个研究,结果发现:当一个孩子被给予过多指导,缺乏独立自主的空间时,往往内心的焦虑感和忧郁感都会增加。

家长是孩子生命的见证者、领路人,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就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走远的过程。终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整个社会,越早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就越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子锘和妈妈的生活


小朋友们玩耍时哭了,让孩子自己处理培养社交能力,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实际上问题很多。

  1. 公共场所,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发生冲突,很难保证双方家长都能保持冷静,不干涉孩子。

  2. 孩子可以自己和其他小朋友进行社交,这是我们父母的期望,但不代表孩子就拥有这个能力。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需要父母培养和引导的,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和同理心。

孩子们一起玩耍时发生冲突,最本能的处理方式,就是哭或者去推和打对方。发生这样的情况,家长不能只是简单的,去阻止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因为孩子发生冲突时,生气、愤怒的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父母的否定而改变。而且情绪感受是人的主观意识,没有对错之分。

孩子间发生冲突时,父母首先应该认同孩子的情绪,同时告诉孩子正确的应对方式时怎样的。

1、认同孩子的情绪,并将孩子的情绪感受言语化。

比如孩子因为玩具被对方抢而生气,并且动手打人。我们可以这样

妈妈:“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对吗?”

孩子:“嗯。”

妈妈:“玩具被抢确实让人生气,妈妈抱抱。”

当孩子的感受被妈妈用语言描述出来,并且得到妈妈的认同,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平复。

2、告诉孩子情绪没有对错,但应对情绪的方式有对错

当心情平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正确的应对方式。

妈妈:“即使是生气,打人也是不对的。”

孩子可能沉默,可能回答。

妈妈:“你可以告诉小朋友,玩具我现在还没玩好,你不可以抢。”

孩子可能几次之后才能真正熟练掌握,所以前面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向对方要回玩具。

对小朋友说:“我家孩子还没玩好,你不可以抢,你先还给我们,等会他玩好了,你可以再过来借。”

孩子的镜像神经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通过你的言语化和帮助他拿回玩具过程。几次后孩子就学会玩具被抢正确的应该怎么做。


社交中不仅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权力不被侵犯,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不去欺负他人。而这需要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同理心,懂得倾听他人,理解别人的感受。

具备同理心可以帮助孩子,克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1、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复盘的方式

妈妈:“你玩具被抢的时候,是不是很伤心。”

孩子:“嗯。”

妈妈:“那同样的,如果你去抢小朋友玩具,他一样也许伤心的。”

通过语言让孩子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同理心,去体会了解别人的情绪感受。

2、即使给孩子反馈同理心的进步

幼儿依然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思考和行为遵循“唯我主义”和“唯乐原则”。不容易去共情别人的感受,经过我们的引导,在观察到孩子表现出同理心的时,我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促使孩子的同理心得到巩固和发展。

孩子生而具备与人社交的能力,但在孩子还没发现,自己这项能力之前,需要父母的引导。孩子的生长过程中,无法避开与他人产生连接。


孩子与这个世界接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与父母相处中,如果孩子的同理心、表达能力被充分的呵护和发展,那么孩子就容易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受到其他人的喜爱。


橙爸聊娃


我认为有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孩子们玩哭了,作为大人可以不急的上去问,先观察观察,看看孩子们什么反应,是怎么处理的,再出手不迟。

小孩的世界实际很单纯,但大人就复杂了。双方家长互相明白还好,否则引出更多麻烦。如果是你的孩子把别人孩子弄哭了,你不立刻训斥会引起对方家长的不满,这样矛盾就升级了。所以看情况吧。


宣之爱董老师


首先孩子间打闹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遇到了过度玩耍应该让孩子说出来,不要教育孩子憋在心里。我们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协助孩子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教会孩子独立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2e000b7028591c51a9\

鹏哥山东


这个得看孩子具体多大,小的话还是应该协助调解的,毕竟孩子如果动手的话没有轻重,伤到谁都不好。

调解讲道理,达成和解,宝宝大了,自然就会懂得和朋友相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