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毛笔楷书每天写几个字合适呢?

就喜欢欧楷


初学毛笔字,每天练多少字合适,这要因人而异,视自己的时间、书写欲望、兴趣等而安排。练毛笔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坚持。

据说当代书家张继开始练毛笔字时,每天都在八个小时以上。就现在还保持每天临碑练字,已成张继老师的日课习惯。

楷书大家卢中南每天都在坚持练毛笔字,他临贴时间每天也有数小时。

练习毛笔字首先培养兴趣,然后选好贴,掌握正确方法,每天坚持练习,这是一个慢慢积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黄慧艺术签名


初学毛笔字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定,时间充裕可以多花几个小时练习,时间不太多的,一般一两个小时就可以了,但是需要记住一点:贵在坚持。倘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兴致来了,练个五六小时,然后就好几天不去练习,这样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的。

不能坚持,是学习书法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记得我以前学书法时就犯过,好在后来一直坚持,虽然书法依然没有太大的成就,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却是要好很多的。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飞”,学习书法从楷书入手,是比较正确的一种选择。初学时建议不要直接从临摹一个字或者整篇书法开始,而应该先从基本的笔画开始,笔画熟练后,进而是单字,然后整篇。

记得以前听人说过,只要写好了"永"这个字,书法就能写好,这种说法虽然并不是很正确,但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永"是指永字八法,是八种基础笔法,掌握了这8种笔法,对于学习书法来说,有非常大的助力。

“昔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

永字八法:

点为侧,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

横为勒,勒不得卧其笔,中

高下两头,以笔心压之;

竖为努,努不宜直其笔,直则无力,立笔左偃而

下,最要有力;

挑为趯,趯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暗收;左上为策,策须斫

笔背发而仰收,则背斫仰策也,两头高,中以笔心举之;

左下为掠,掠者拂

掠须迅,其锋左而欲利;

右上为啄,啄者,如禽之啄物也,其笔不罨,以疾为胜;

右下为磔,磔者,不徐不疾,战行顾卷,复驻而去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书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应该循序渐进,坚持练习。犹如量变之于质变,熟能生巧,当你的练习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也便会入了殿堂,有了收货。


2不2二哥


时间多少与熟练度决定。

首先熟悉笔性,怎么运笔自如,练胆。

然后学习基本笔画,掌握过了关,再选择法帖临帖,最好有老师指导。

经验:字的数量不定,重复学习一个字次数不超10次。

字数:

是各人的可以学习的时间精力有限。一般的时间需要超过半小时/天。

次数:

根据读帖里能看到的,然后临写写出来,一般是第一个最像,再比较学习,重复几次后很难能看到新的东西,体会也不可能突飞猛进。因而重复不断临写一个字的次数不宜过多,写多了也没感觉了,眼力心力就在那个敬上。

重复:

写到一段时间回头再来临写之前的字(读帖),会发现不少东西,眼力劲提高了。能看到之前细微的精致的变化。

比如:小字看大(疏朗),大字看小(紧密),而笔意笔势都不同了。

量变:

随着临写越来越多字,对贴的学习到的技术等越来越多,不断的纯熟,量就会上来。

开始的慢,然后加速,后来的慢,又加速。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

下图是一个朋友的字


清扬有仪


这个问题,看似不太重要,每天写多少个字,根据自己的时间而定。但是,这里面又有练习书法的技巧。我分享一种办法,供各位参考:

首先,选定一本帖,比如说柳公权楷书《唐福林寺戒塔铭》,制定一个计划,比如说三个月要临好。那么根据这个时间,结合所选帖的字数多少,确定临写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充裕程度来定。

比如说,三个月内计划前后写三遍。那么一个月一遍,落实到每一天,就可以算出多少字。那么每天只要按计划学好其中的那几个字即可。

当下次换任何一种帖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严格执行计划。这样的话,每一个阶段都有所收获,而不是脚踏西瓜片,走到哪算哪。

很多朋友写书法,没有明确的计划,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年下来没临好几个字,那样自然就没有什么收获了!

希望这种书法临写方法,对书友们有所帮助。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初学毛笔楷书,需要结合笔画练习,字数不宜太多,数量服从质量。如果字数少觉得有点枯燥,就停下来,第二天接着练习,直到初步过关。然后开始新的练习,积少成多,慢慢掌握摸索,就会越来越熟练,可以逐步写的越来越多。



鄴水朱華1


初学毛笔字,我认为楷书为宜,先从楷书笔画入手,每天不是写多少字的问题,而是要从“简单”的笔画开始学习。其实,大家都知道我所谓说的简单,不但不简单,而且非常难、非常重要。因为枯燥无味的这一关,你得研习多年,所有的笔法在这段时间内打好基础,让功底扎实,才牢不可破。

这段时间很难定论需要多长时间,因人而异,你得心甘情愿,也要心平气静,还要心不可懈的坐上几年冷板凳。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勤奋和持之以恒,恰恰是几年最难熬的“童子功”,会让你在书法的道路上终身受益。

按照这样的步骤,我们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练字”,强化结构的训练,书法水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时候就可以逐渐发现,学习书法是有收获的,也是快乐的。这与前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功到自然成。

我从来不要求自己一天写多少字,正规的练习两小时够了,否则指、手、腕、臂,都会不听使唤,达不到好的状态。健康的练习习惯,会对你进步有益无害,必竟有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更重要的。


传承书道袁建华


对于“初学毛笔字,每天练习多长时间为好”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习毛笔字,具体到每天练习多长时间为好,这个要视自己的兴趣 、书写欲望及时间安排而定。

据说当代隶书大家张继开始练毛笔字时,每天付出的时间都在八个小时以上。就是现在,张继仍保持每天练字(临汉碑)时间仍在四五个小时。临汉碑,已成为张继老师的日课。


据了解,书法家龙开胜每天练毛笔字的时间达十个小时,他主要是临摹古人的名碑名帖。因为龙开胜的书写欲望极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累。

楷书大家卢中南每天都在坚持练毛笔字。他临帖的时间每天都达四个小时左右。


欧阳中石老师虽年事已高,但每天练毛笔字的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

沈鹏、张海、言恭达、张旭光、刘洪彪、刘文华等书法家,每天都在坚持临帖和创作书法作品。


从以上例子可以说明,学习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当书法家更是难之又难的。

初学毛笔字,如果时间安排得开,就要多练几个小时,如果时间安排不开,就少练几个小时。如果真的喜欢书法,喜欢汉字书写,每天再忙也要挤时间练毛笔字(临摹古帖)。关于练习毛笔字的时间安排问题,主要靠自己,不要找其它客观理由,但前提是自己热爱写毛笔字,热爱汉字书写,热爱书法。


学习书法,练习毛笔字,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没有那么多套路,更没有那么神秘,只要认真临摹古人的名碑名帖就可以了。

有不少练习毛笔字的人,总是前怕狼后怕虎的,总是畏首畏尾的,听听这个人的话,听听那个人的话,这是不可取的!


一星期一本叔


初学楷书?有没有学过草书,行书、隶书、篆书?

有老师教,还是没有老师自己对着字帖练?

你每天能有确定的练习时间多长时间?

一问,

有其他书体基础:随意

无其他书体基础:看第二问

二问:

  有老师:跟老师的作业走,或者多多益善

  无师:看三问

三问:(无基础无老师)

  1小时以内:一个字,最多2个

  1-2小时:2个,最多3个

  3小时以上:4个字

理由如下:

学写毛笔字,你要知道自己要学的是什么?一学笔法(用笔+墨法),二学结构(单字结构+章法)。大章法可以暂不考虑,笔法,结构,每一个字你写的时候都要掌握到。尤其是初学者,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不是拿起笔来写就OK了。临摹的目标就是把用笔、结构记在脑子里,并且要形成肌肉记忆。

对有基础的人来说,经过其他书体的训练,应该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了,所以只是根据时间来安排就好。而没有基础的人,怎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准确的书写,并且还不能有太多错误的习惯,因此初学阶段不求多,但求动作正确,印象深刻!所以这个阶段要多看,多揣摩,准确书写动作,不求多求精。我的要求是:读帖,书空的时间和实际下笔书写的时间对半分。这样的练习(一半时间读帖,一半时间书写)坚持3个月左右,以后的时间读帖时间不少于1/3。


雷水初六


练书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需要坚持才行,持之以恒,才能有进步。而不是每天写几个字就可以练好字。关键是要做好临摹。和老师指导。建议写书法要有一个环境,如写字大桌。想写就写,有空就练。单笔练习,单字练习,单词练习,单幅练习,熟能生巧。才有成效。


用户9955282403344


你好,初学毛笔楷书每天写多少字合适,个人觉得,初学者练习正楷,应先练习笔画,熟练笔画之后,再练习字体。不是说每天写的字越多越好,或者给自己规定写多少字才合适!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其实每一个文字它也是由笔画组成的,所以笔画练习好了,练习书法自然事半功倍。

在你的笔画练习有一定基础之后,个人建议练习一个“永”字,因为“永”字它能体现书法里横、竖、提、钩、点、撇、捺,写好这个字,其他汉字也自然就能写好。

也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当年王羲之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也是非常刻苦的,他每日每夜都在练习,而且练习的字也特别多,但是就是写不好,后来有一个白云老者,看王羲之练习书法比较刻苦,所以在他的手上写了一个“永”字,说日后自有帮助,说完就消失了。王羲之看到手心上的“永”字之后顿然醒悟,永字它体现书法里头的每个部首和笔画,所以在以后的几年往王羲之都在练习“永”字。再后来就成了“书法大家”。

虽是故事,但也挺有道理。咱们也可以试着练习“永”字,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