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遥遥无期,全球四大制药巨头保持沉默——疫苗不挣钱

新冠疫苗遥遥无期,全球四大制药巨头保持沉默——疫苗不挣钱

大药厂目前不愿投入巨额资金开发新冠疫苗。

全世界都在担心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的扩散,但同时人们也认为大型制药公司会争相开发疫苗,并预期后者会从中赚取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美元。但事情并非如此: 尽管今年全球疫苗市场预计将增长到600亿美元,但并不能保证开发者能获得丰厚利润。

"成功开发预防性或处理公共卫生危机的疫苗十分困难。 通常需要花上大量时间和金钱,"美国生物科技投资者隆卡尔(Brad Loncar)说。

"特别典型的是,那些能进行成功开发的公司获得的资金有限,决不是一些人误以为的数十亿美元,"他补充。

辉瑞(Pfizer),默克(Merck),葛兰素史克 (GSK),赛诺菲(Sanofi)和强生(Johnson & Johnson)这几家巨头主宰着全球疫苗产业。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分析,因为传染病的增加,譬如流感,猪流感,肝炎和埃博拉病毒,2019年全球疫苗销售总额达到540亿美元,自2014年以来几乎翻了一倍。

阿姆斯特丹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Groningen )医学中心的霍恩博士(Ellen 't Hoen)称:"人们会认为该行业有足够储备迎接这一挑战。但是,全球四家顶级疫苗公司对此都没有太大兴趣。".

新冠疫苗遥遥无期,全球四大制药巨头保持沉默——疫苗不挣钱

疫苗往往必须等待数年才能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关键原因是潜在的副作用。


新冠疫苗遥遥无期,全球四大制药巨头保持沉默——疫苗不挣钱

今年全球疫苗市场预计将增长到600亿美元。

疫苗通常需要对数千人进行冗长的测试后才能进入市场。但是在2002-2003年,沙士(SARS)疫情来去匆匆,没来得及研究出疫苗。实际上,现今全球仍没有针对沙士的"预防性疫苗"。

关于埃博拉病毒(Ebola)的第一种疫苗是默克公司生产的,2015年首次在西非几内亚使用。但当时该疫苗并没拿到药物执照,只是在这个国家被允许"体恤使用"(compassionate use)。直到去年,这个疫苗才在美国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另一种强生公司开发的埃博拉疫苗则直到2019年才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使用。

克莱恩(Ronald Klain)在2014-15年间担任美国埃博拉疫情的协调员。上周他在非营利性机构智库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主持的一个小组会议上表示:"我不为药商工作,我不是他们的粉丝。但不得不说,药商为了生产埃博拉疫苗花了很多钱。"

疫苗副作用隐忧

疫苗往往必须等待数年才能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关键原因是潜在的副作用。即使药物已获批准,也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在2009至2010年的猪流感大流行期间,有600万人接种了葛兰素史克生产的Pandemrix疫苗。 但是,在发现这疫苗会引起某些人的"发作性嗜睡症"(narcolepsy 又名猝睡症) 之后,此疫苗被下架。 "发作性嗜睡症"是一种睡眠障碍疾病,患者一天内会入睡多次。

新冠疫苗遥遥无期,全球四大制药巨头保持沉默——疫苗不挣钱

疫苗通常需要对数千人进行漫长的测试后才能上市。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富奇博士(Anthony Fauci)也于上周在阿斯彭研究所说,没有大型制药公司挺身而出研发对抗Covid-19病毒的疫苗。"这很难,也让人非常沮丧。"

富奇称:"在有需要的时候,有能力那样做的公司却没有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