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催生的“共享员工”模式,考虑好这3点方能走长久

1、

2月3日,盒马生鲜宣布接受餐饮公司员工方案,青年餐厅、云海肴等因疫情待工的餐饮员工纷纷摇身一变成为门店的“得力帮手”。

2月5日,京东7FRESH发布了“人才共享”计划,据悉已有数十家餐饮员工到门店担任收银、理货、拣货打包、骑手等岗位。

2月6日,阿里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接收全国各地餐饮用户员工,首批招收一万名蜂鸟骑手。

据新闻报道,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共享员工”的用工新模式中来。

毕竟,在庚子年的一场十几亿人的“病毒大作战”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独善其身

疫情下催生的“共享员工”模式,考虑好这3点方能走长久


2、

一方面,餐饮行业无法复工,员工闲置。因疫情停摆的餐饮业,7天损失5000亿元。西贝董事长坦言账上现金扛不过3个月;海底捞休市15天,500多家门店损失超11亿;老乡鸡董事长透露受疫情影响,损失超5个亿。

餐饮龙头企业尚且如此,那些中小餐饮企业的日子更难煎熬。我有个朋友,他们是做高端日本料理的,大量员留京为春节旺季做准备。没想到,一场疫情,员工留在北京无法回老家,20多家门店全部歇业导致员工也无法上班,公司运营面临着巨大困境。

为了共渡难关,他们公司高管集体降薪,并接受2月份工资按50%发放,发放日期为公司恢复正常营业时。作为人资高管的她拿出个人储蓄,低价抛售股票支援公司。

在这里,引用一个小众连锁餐饮品牌老板的话“每天一睁眼,十几家门店的房租、在家待工的员工工资都压得我闯不过气来,希望能坚强的活下去。”

另一方面,商超、零售等消费行业却面临着人力不足的问题。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疫情导致商超等零售企业的门店营运、物流配送等各方面员工短缺50%以上。

比如,永辉超市,门店在岗人员数量完全满足不了突然爆发的购物囤货潮,更别提还有很多员工因疫情被困在老家无法归岗。据永辉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近期线上订单急增,线下商品断货快急需补货,所有人员加班加点都应付不过来。

3、

餐饮行业遭受着短期人力过剩,零售行业面临着临时人力紧缺,你有人我缺人,刚好凑在一起,精准对接,短时间内完美解决人员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于是,“共享员工”的创新用工模式瞬间火了。

从人力成本角度看,不管是人员冗余还是人员不足都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疫情催生了一批行业的急速发展,也导致了部分行业的“滑铁卢”,但这种趋势能否长久保持,还是个未知数。

拿连锁餐饮举例,外出吃喝就餐仍是生活刚需,门店的人员冗余只是暂时性的,疫情一过,门店回归正常营业离不开各员工的顺利到岗。从运营角度考虑,不可能通过裁人来减少人工成本。员工跟着公司共患难,公司想要存活必须要做成本控制,自相矛盾下,“共享员工”是个好办法。

现特殊阶段,通过把餐企的大量闲置员工“外借”,缓解餐企的经营压力,同时恰好解了零售企业“用工荒”的燃眉之急

疫情下催生的“共享员工”模式,考虑好这3点方能走长久


4、

共享员工,听起来是个新名词,它的前身我们可以和“灵活用工”联系起来。早几年,就有人力资源专家预测灵活用工是未来人力资源供给的重大变化,能使劳动力资源更有效快速的流动。于是,一些灵活用工平台或服务商公司应运而生。

此次以盒马生鲜为代表发起的“共享员工”模式,它不是劳务派遣,也不是传统理解的“灵活用工”。在探究该模式的发展前,我们必须要明确它的三个特点:

* 目的:企业双方互惠互利,达到双赢,避免双输;

* 形式:企业间的合作,“借用”员工,到期归还;

* 期限:短期内急需,非常规刚需。

随着加入“共享员工”模式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专家都预测该模式将成为未来的新趋势。是否是下一个用工风口,我们无法评判,时间会告诉答案。

但结合目前的现状,“共享员工”模式,想要走的长久,我们得想清楚把路铺好,把障碍扫除。

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思考。

* 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

该模式目前成为餐饮、商超、零售等消费型服务行业的自救方式之一。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共享员工,是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安置、安排餐饮等消费服务行业闲置劳动力比较好的模式。但疫情过后,这种模式的需求点不复存在,员工各回各家,既有企业的共享员工联盟模式自行解散后,它的下一个发力点在哪,我们还不得而知。

* 用工风险如何分摊?

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员工借用后,他的雇主关系该怎么明确?借用期间,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员工的工资报酬、社保缴纳有哪家公司来承担发放?在岗期间发生工伤或医疗事件责任有谁来担责?“共享员工”模式,合情合理,但如何合法合规值得我们探索。

* 人岗匹配度和稳定性怎么保障?

“共享员工”之所以能在餐饮零售业推行,得益于他们的业务模式、岗位分工有共性,彼此间的员工,经过短时间的上岗培训,能迅速的适应岗位,达到最优化的人岗匹配。这也要求企业有成套的培训体系和熟练的培训讲师,能快速的做好人员与岗位间的输送。短期内,借用员工的自身业务能力与新岗位的匹配度,如何做强化考核?借用员工个人后续的工作意愿,借用后的稳定性和流失率,我们有哪些措施保障?

5、

“共享员工”是个好点子,它是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新尝试,是国人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的智慧结晶。

未来,“共享员工”模式的发展,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法律规范,离不开企业间的互相信任与责任担当,也离不开员工自身的需求发展,追求发展效率的同时,合法保障员工和企业的权益是基础线。

疫情下催生的“共享员工”模式,考虑好这3点方能走长久


作者:林子姝,多家头部平台授课讲师、签约作者,合编书籍《HR软实力》。欢迎关注,一起来聊聊职场、育儿、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