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地铁现“催生”广告舆情分析

地铁车厢内刊登广告,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活动。然而近日,长沙地铁的一则车厢广告却登上了热搜榜。在被包装成淡粉色的地铁车厢内,随处能见到“生孩子的1001个理由”等字眼。此广告被曝出后,迅速引发了大量争议。

舆情概述

8月16日,有网友发表图片微博,称长沙地铁车厢内出现“催生”广告。随后迅速引发大量网友和大V转发,使该事件登上热搜,网友们质疑声一片;8月20日前后,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媒体对其跟进报道,并发表评论,将舆情再度推高。

据了解,这是某针对孕妇的医药健康品牌打出的广告。广告上刊时间为8月13日至8月30日,广告范围是地铁2号线1列车全景列车。

目前,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已经作出回应,称广告经过审核,且并未违反法律规定,但鉴于社会上反馈的意见,正考虑是否提前下刊。

舆情分析

大河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从8月16日至8月22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4669条,其中微博3664条、微信298条、客户端245条、网站222条、新闻123条、论坛96条、报刊7条。

从舆情关注走势图可以看出,8月16日事件被曝出后,次日便迅速引起了大量转发和讨论,舆情立刻达到高峰。8月20日,澎湃新闻和新京报等媒体发表评论,将事件再度推高,之后便缓慢回落。

长沙地铁现“催生”广告舆情分析

关注走势图

长沙地铁现“催生”广告舆情分析

来源类型统计

长沙地铁现“催生”广告舆情分析

媒体关注对比图

长沙地铁现“催生”广告舆情分析

媒体来源占比图

长沙地铁现“催生”广告舆情分析

情感分析图

观点分析

对于长沙地铁的“催生”广告,舆论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在公共空间刊登这种广告实在不妥”“这样的广告令人反感,更不想生了”、以及“广告主有没有考虑到乘客的感受”等;也有少部分网友表示出“没感觉,就是个针对孕妇的广告而已”“不要太较真”等观点。

各大媒体对此事件主要持批评态度:

中青评论:地铁广告不可以“百无禁忌”。一些广告语看似风趣,却包含着明显的性暗示,可能让未成年人受到不良影响。而且,就算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也未必希望在车厢内看到如此令人尴尬的言语。

新京报评论:这样的地铁“催生”广告,摆错了自身的位置,放错了营销的地方,理应及时整改。毕竟合法并不意味着适用。在地铁车厢投放广告,除经济效益之外,也要顾及公众的感受和社会效益。

东方网:地铁作为公益服务类的交通项目,更应该承担起公益宣传的重担。而不是单一突出商业属性,如果一味地为商家产品站台,即便是合法的广告内容,对于乘客也是不人道的。所以,地铁“催生”广告的确是安装错了地方,理应及时改过。

也有个别媒体持包容态度:

红网:企业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在进行产品宣传的同时,推广鼓励生育观念,亦是符合政策的做法,并不为过。只要广告内容合法,没有违背社会道德,就应尊重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少数质疑声音,也是正常现象,不可能做到完美,让所有人都满意,公众应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催生广告”。

舆情点评

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应该承担起公益宣传的重担。不仅要审核刊登的广告是否合规,更要考虑其社会影响。长沙地铁的这则广告只所以引发大量争议,正是因为没有从乘客、社会影响的角度考量。

这则地铁广告看似针对孕妇群体,但在一些广告语的表达上,难免有对某些群体的歧视——并非人人都会看着别人的孩子流口水,这样的广告语对不想生育或不能生育的群体难免有所伤害。在每一句广告的最后,都有“让我们生个孩子吧”这样的结尾,喋喋不休式的重复不免令人产生被催逼之感。因此被网友调侃,说它是“变相催生”的“生产号”也不足为怪。

面对舆论争议,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回应称广告经过审核,合乎法律。但这样简单的回应并不能服众,毕竟合法是基本底线,而地铁的运营应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本次舆情事件中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并未直接被网民“集火”,但广被指责的广告,从侧面反映出了地铁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不能仅仅是“考虑是否要提前下刊”,而应迅速作出行之有效的决定,回应公众质疑,安抚舆论情绪,从而弥补自身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