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常对孩子做这件“小事”,孩子不仅专注力好,思考能力也更强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类似的情景。

上一秒孩子还好好的在吃饭,一个不留神孩子就坐到地上玩玩具了。

孩子明明在很专心的练琴,还没坚持几分钟就开始吃零食。

手里的玩具玩得正起劲,却突然抓另一个玩具开始玩。

在家里这种情况数不胜数,尤其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精力比较旺盛,专注力不集中的次数更多。很多家长开始操心,这个时候孩子就不能集中精神,那以后的学习该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的专注力会这么差?


睡前常对孩子做这件“小事”,孩子不仅专注力好,思考能力也更强


孩子专注力差,离不开这2个原因

①孩子大脑发育未完善

孩子大脑在三岁前完成80%,而剩余的60%在6岁前完成。

据研究表明,孩子的专注力在一两岁时几乎没有,<strong>3-4岁左右可以集中七、八分钟,4~5岁可以集中15分钟,6岁后最长能集中25分钟左右。而成年人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半个小时。

所以处于3~4岁的孩子专注力差是很正常的,但这也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最佳时期。


睡前常对孩子做这件“小事”,孩子不仅专注力好,思考能力也更强


②孩子经常看电视

从大脑发育的角度分析,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脑过一种是与催眠有关的阿法波,另一种是与专注和理性思考的贝塔波。

孩子看电视时,大脑处于半催眠状态,这时脑中的阿法波越强,贝塔波就越弱,<strong>大脑的活跃程度被大大增减,孩子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就会下降。

睡前常对孩子做这件“小事”,孩子不仅专注力好,思考能力也更强

经过研究发现,这件常常被父母们忽略的“小事”,却是<strong>提升3~6岁孩子的专注力最简单的方式——在孩子每天<strong>睡前进行半个小时的亲子阅读。

为什么亲子阅读能够提升专注力?

2010年,日本科学研究生院的儿童学家Shohei Ohgi和同事曾经有过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亲子共读时,孩子大脑的前额叶部位得到刺激。

也有研究发现当孩子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大脑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脑波,这种脑波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从小坚持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strong>不仅专注力更好,在语言方面表达能力、词汇量等方面都会超出同龄人。

而这种从小攒下的知识积累,在学习时会给孩子提供很大的帮助。


睡前常对孩子做这件“小事”,孩子不仅专注力好,思考能力也更强


但大多数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只是将故事中的内容重复讲述了一遍,并没有让孩子自己去理解思考,更不会发现故事中的一些细节,如果强迫孩子阅读,还有可能会产生厌烦心理。


睡前常对孩子做这件“小事”,孩子不仅专注力好,思考能力也更强


  • 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注意这2点

①丰富的交流和互动

家长在给孩子读故事时,可以对故事情节提出一些疑问,引发孩子思考。同时配上肢体语言和表情,不能激发孩子兴趣。

②让孩子总结故事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理解故事的大概意思,家长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对故事的感受,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也有助于孩子真正掌握一些知识。


睡前常对孩子做这件“小事”,孩子不仅专注力好,思考能力也更强


亲子阅读不仅仅包括讲故事,还包括与孩子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不要让亲子阅读成为家长一个人的任务。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才会提升孩子的专注力。青青推荐2本有关专注力的绘本—<strong>《专注力训练288图》与《专注力贴纸》,更容易吸引孩子兴趣<strong>,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提升专注力。

睡前常对孩子做这件“小事”,孩子不仅专注力好,思考能力也更强


<strong>《专注力训练288图》一共分为8册,每一册都针对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分为8种不同的小游戏,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让孩子掌握一些生活常识。<strong>《专注力贴纸》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和手脚协调能力,在孩子贴完贴纸后,也是一本具有意义的绘本,可以反复翻看。


睡前常对孩子做这件“小事”,孩子不仅专注力好,思考能力也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