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第二句“毕世接不出”?

影视蜃楼


“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已苍云,第二句毕世接不出,按此句言光阴难驻,我生行休也”。语出《四库全书.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七》。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开首以“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两“难”入句,用词凝练尽显厚重之感,铿锵顿挫而不失情切之意,从而言尽了一种相思两处苦楚的无奈之情,读来使人感觉再无下句可对,故有“第二句毕世接不出”之言。

李商隐生活于晚唐,处于“牛李党争”之间,平生郁郁不得其志。他亲身经历了如日薄西山一样,日渐衰落的大唐帝国的景象。他的诗构思新奇自成一家,立意独特自成一格。他的部分诗歌,使人感其美而难达其意,会其意而难明其义,朦胧隐晦,尽显“诗不达诂”的多义性魅力。

在古代爱情诗歌的殿堂里,李商隐的爱情诗仿佛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回旋萦绕的韵律流畅自如,缠绵悱恻的意境优美动人,哀伤悲痛之余却又能使人想入非非。

他在这首《无题》中,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主人公在失望的痛苦中又能感知到希望的存在,因而执着地坚持着,在惆怅,哀怨,凄凉的等待中渴望着奇迹的出现。

李商隐正是把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观,以两“难”入句,布局奇特新颖,诗句铿锵厚重,使人读后,沉思遐想之间,知其美而不能得其二也!


黄土情愫


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以个人浅见光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能流传千古的名词佳句,但同时也因为他的第一句写得太好、起点太高,所以后一句非常不好接。

因为喜欢文学的人大家都知道,写诗和作词不一样,一般都是循序渐进的。

所以在写诗的时候的第一句一般都不会以佳句开头,以防后面自己的笔力跟不上妨碍了整首作品。

但凡第一句诗是佳句开头的,无不成为流传千古的旷世佳作。

比如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李白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所以李商隐这首诗的第二句本来就不好接,而且诗的第一句说的是有情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

如果换做普通人继续往下写,肯定会顺着这个开头的意思继续去描述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

但是李商隐妙就妙在他虽然讲述的还是缠绵悱恻的爱情,不过他没有继续通过人物或者感情扩大描写,而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达到了这个效果。

给人一种通过对暮春天气、百花凋谢的描写,使得情人之间的分离之情变得更加的伤感和悲情。

有一种奇峰凸出又恰到好处的感觉,所以后人才说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第二句“毕世接不出”。


平安是福0123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中国古代爱情诗词中不朽的经典,其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更是经典中的经典,里面有一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说爱情诗词中最为人熟知一联诗。

不过,这首无题诗中,让人赞赏的不止上面所说的一联,其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便已让人感到惊艳,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更被明末清初的学者赞其“毕世接不出。”(《义门读书记》)

那么,今天小楼就分析这第二句好在哪?为什么冯舒会说“毕世接不出”?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为什么说“毕世接不出”?那就是因为第一句写得太好,相见时难,人人都会写到,别亦难,却没有人在诗中写到这一层,而经李商隐一写出来,便是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情感写了出来,而且这种情感非常强烈,这就要求第二句要有足够的信息量,才能承接得出这一句。

而“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句做到了。

1)写出了分别的时间。

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指春风,中国大陆春季一般都吹东南风,所以诗词中常由东风来指春风。百花残,则是指暮春时节。这一句点出了诗中两人分别的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2)象征青春消逝,爱情受到外界摧残。

㺯好的事物,给人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爱情、青春、春天、鲜花。

所以古代诗人常常用花跟春天来写青春爱情。

而“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句诗中,写的是暮春时节,暮春是春天的末尾,即将春尽,象征着青春消逝。

百花残,鲜花就像美好的爱情,而凋零的花,则象征着倍受外界摧残的爱情。

如此,便承接住了“相见时难”的痛苦。

3)暗含痛苦无奈的心情。

一般来说,写百花凋零,往往会写风雨摧残,那么李商隐应该写东风劲吹,强调外在环境的恶劣,然而他写的是东风无力。

李商隐如此写,便是想传达出他内心的无奈之感,绵软的东风仿佛是从他的心里在吹出来,风中迷漫着的,是他深深的无奈。

首句中两个“难”字,便已透露诗人的无奈之感,而这一句,便用东力之无力,暗暗中承接了无奈之感。

4)跟后面的“春蚕”建立意象上的联系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不仅承接住了首句沉痛至极的感情,同时还跟下一联建立了联系。

这一句写的是暮春景象,而第三句用“春蚕”作比喻,两者有着意象上的联系,使得首联跟颔联的联系更为紧密。

你看,“东无无力百花残”,总共才七个字,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信息,所以冯舒会赞叹其“毕世接不出”。


谢小楼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诗歌很别致!遣词用句绮丽而又典雅、深挚而又隐秀蕴藉,在诗歌史上千古无二。早慧,功夫精进快,几年一蜕变,各体精熟;无论戏拟或刻意,都能出佳作,尤其在排律七律上能推陈出新;长吉体登峰造极,中国诗史上第一个有纯诗倾向的诗人。可能唐一代除李杜王维白居易外,无人能出其右。

这首诗的第二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实是写相思的,现在普遍用来歌颂老师,所以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史书记载,王晏媄30岁左右就因病去世了,他们只相伴了短短十余年。得知妻子病重,李商隐火速赶往家中,却终究没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

他满含悲痛和歉疚地写下——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

曾经的你啊,出身富贵,可是自从嫁给我,就没过几天好日子,真是委屈你了。可如今你离我而去,我的整个世界被搅得天翻地覆,只怕你见到我都已认不出我了……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商隐都沉浸在这种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妻去世后,李商隐应西川节度使的邀请,到西南边地担任参军。来到巴蜀之地,李商隐依然时时怀念着亡妻——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名叫《夜雨寄北》,却是一首再也寄不出去的诗。


瘦金体花间書


这是一首伤感爱情诗。凸显了男女双方的相别牵挂和相思之情。此诗应为作者自己本身的爱情体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诗显示了作者的心情哀婉而缠绵。开篇没有含射没有垫铺,采用了直白而大笔手法,其语魂惊诗坛。其直接道出了两人相见一次是多么地不容易。好不容易相会一次可惜又要分别了,我是多么地不想让你离开我呀,你若离我我会十分不舍和难过的。此一句话概括出了两人往日的相思,今日的相见又离别和明日你我天各一方的牵挂和相思之苦了。

东风无力百花残。道出了心爱之人又于这暮春离别之时,又恰逢花落凋谢之象,伤心人又看到了哀叹景,这心中的离恨别情触动心灵的痛处,真是触景伤情之极了。

诗人又以蚕丝作为慢长的相思之苦,又以蜡烛作为相思之泪。鲜明的比喻作为无穷无尽的相思哀伤。而这种爱意和牵挂会直指终老。它体现的是忠贞不二和无私的相爱与奉献之心。

女人因为爱情,因为牵挂和担忧,也生怕自己容颜老去,早上起来对镜梳妆总是怕看到鬓角有白丝出现。

男人因为爱情,因为思念,夜晚总是难以入眠。当无法入睡时,总是趁着明月吟唱而哀叹,对月诉说着他对她的牵挂和想念。每每寒冷的月夜下他总是这样更加的表露着心中的那份执着,那份爱和那一颗牵挂的心。

离别之苦相思更苦,在那个年代,相思只有对月说,因为只有月亮才会懂得男女的相思相爱之情。

离别寄相思,没有办法,也没有它路可寻,只有把爱意,把思念之苦,化作泪墨,装笺以托青鸟来互诉衷肠和相思牵挂之意。

这是一种神圣的,纯洁的,无私的,互相牵挂而思苦的爱情表述之诗,虽有哀婉之意,但也不失为为真爱而生的光彩一面。


福自福地來wjf


根据所问,是问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承接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何高明的地方。

第一句写情,两个"难"字,可以想见,他和这位女子,经过了怎样长久的思念才相会,而此次别离,又是怎样的不舍。而第二句的写景,把前句的"情"进一步以形象的语言作了深化。暮春时节,百花凋残,东风无力,春将去了,他们二人将永无相见之期,可以想见,当初见面,东风,百花,是那样美好,似在为他们而高兴,现在的"无力",把他们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就表现得更深沉了


木山文


对情感写作的方式不同。


江南诗丐


所以说写诗是要灵感,才气俱佳方能写出好的作品。


用户8325650047234


承上启下,眉目渐出,穷其一生,难达如此笔致。


六角繁花落


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