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從哪個階段抓?為什麼總有人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激揚心靈


孩子教育從哪個階段抓?為什麼總有人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談下個人拙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是家長的終身責任,是家長一輩子的工作。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哪個階段抓哪個階段不抓之說。只是階段不同側重點不同。每個階段都要做足功課。

0~3歲,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關鍵時期。主要包括哪幾個大的方面呢?

1 視覺發展敏感時期。寶寶們對色彩特別是除黑白灰以外的彩色都非常好奇。家長們可以多提供一些有色彩的圖片/毛絨玩具/布書籍等加強訓練。不僅可以鍛鍊反應靈敏度,專注力以及對孩子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也是有好處的。

2 聽覺訓練關鍵時期。此階段可以多與寶寶對話。適當用一些優美的音樂等聲音來刺激寶寶的聽覺。用鈴鐺輕輕敲打搖動等幫助寶寶發展聽力。

3 多一點親子玩耍時間。多陪同孩子一起去探知世界,接觸自然。保護好孩子好奇心。此過程中還要兼顧到寶寶觸覺/味覺/美育等等諸多方面。

3~6歲,是性格培養的重要時期。再就是是非觀念,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興趣,擅長。學會欣賞孩子。多鼓勵讚美。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等。

6~12歲,是孩子興趣,性格,能力,行為,習慣等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儘可能的多付出些時間和精力把控好。否則後面會花數十倍的時間精力去彌補,但效果也不一定好。通過日常的觀察瞭解孩子的興趣,所長給予引導支持。性格方面,首先是家庭氛圍,要幸福和睦,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所以家長也要多學習。做好人生管理修行的。以便給孩子樹立積極的正面的榜樣,再就是培養孩子多看有益的書,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吸取營養,助於家長更好的教育孩子。再就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包括學習上生活上的。儘可能的讓他自己學會解決問題……總之這是個很重要很關鍵的階段,家長引導管教好,各個方面都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2歲以後,孩子進入青春期,基本都會有明顯的自我意識。這個階段要以尊重平和為基石。家長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反而是孩子的主導地位在增加。父母可能要改變以前大部分的教育模式。要學會把孩子當同事一樣對待。並給予充分的尊重,遇事讓孩子參與討論,適度關注孩子的朋友以及其相關的家庭背景。減少嘮叨(這點一定要注意。)少說話多傾聽。學習運用正面管教方法。平和而堅定。多一點同理性,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解決處理問題。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之外,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人處世。情商,人生觀等也同時要注意。需要適當關注。

所以綜上所述,教育孩子基本每個階段都很重要。環環獨立卻又環環相扣。大體是前邊家長付出的多,孩子習慣養成的好,後邊大人就會稍稍輕鬆,小孩也會相對優秀。反之。

至於總有人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個人覺得尚不完全正確。必竟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是靠長期的潛移默化。是一個不斷試錯學習成長的過程。人生重要的可能並不絕對是那條所謂的起跑線。而是你是否永遠積極陽光向前正能量。漫漫人生起跑線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但又無處不是起跑線。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明日之棟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和擅長。家長要儘可能的協助孩子,分析發現併發揮特長。助力他們去描繪自己精彩豐富的人生!以上是個人的拙見,希望能有機會跟大家一起交流學習。謝謝大家!


銘涵媽圓夢記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們的關注,正如題主所問的那樣,大家都在盡其所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編作為有著多年教齡的基層一線老師,不僅一直關注著此類問題,而且也一直為解決好這個問題而努力工作,我認為對孩子而言,最關鍵最重要的應該是上初中之前的幼兒園階段和小學階段。


第一,影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各種行為習慣的因素主要來源於家長,正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著我們綜合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都有了明顯提升,但由於這些年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能力方面參差不齊,所以,孩子們的成長概況也略有不同。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孩子的受教育情況才算是真正的步入了正軌,這個階段首要任務就是教會孩子正確的基本生活行為,糾正孩子在家養成的不良習慣,通過趣味遊戲等方式寓教於樂,使孩子們在遊戲中成長,在音樂舞蹈中陶冶情操,認識感恩,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識多少字、會背多少唐詩宋詞,過度過早的介入語文、數學等文化知識是嚴重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的,只能屬於拔苗助長,這不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更不利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


第二,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孩子系統的文化知識課程才算是正式開啟,小學階段不僅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作息習慣,而且還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強化孩子的所學內容,所以,孩子上小學以後並不意味著家長們的輕鬆,相反家長們的責任更重任務更艱鉅,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更差。有的家長為了片面追求所謂的能力培養,讓孩子練習一下書法繪畫等適合自己的興趣也未嘗不可,但是,盲目地給孩子報很多輔導班學習班,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對孩子進行重複的填鴨式的補充,我認為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豫東身邊事兒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一,沒有人定義學習起跑線在哪個階段,那又怎麼能在起跑線上比呢?既然不能在起跑線比,那又哪來輸贏?所以起跑線的說法不好?

二,教育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牙牙學語就開始了,和家長接觸的每一個時刻都開始了,從這點上看,起跑線本來就是參差不齊的,怎麼比?不能比何談別讓孩輸在起跑線上?

三不同的家長根據孩子的不同會選擇不同的特長藝術,試問這些都不同。又怎麼能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

四有誰聽說過學習終點線麼?沒有吧?既然學習沒有終點線,你說起跑線在哪裡?

綜上所述

學習沒有起跑線,也沒有終點線,但是中間的學習過程會不同,造成學習過程不同的是孩子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決定的。所以說,別糾結輸不輸在起跑線上,而應該注重興趣習慣的培養,才能有個較好的學習效果。



趙鳳軍


孩子的教育,應該從養育者開始抓起。

我家兒子16歲。十六年來,我深刻的認識到,語言是如此的蒼白和無力,你用語言無法教育出來一個努力上進,包容充滿愛的孩子。因為養育者的行為,才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強大影響力。

你不能要求一個焦慮內向的養育者,他的孩子是活潑開朗的;你不能要求一個易怒暴躁的養育者,他的孩子是包容親切的…養育者的一個皺眉,一聲下意識的嘆氣,都會影響到孩子,何況本身的脾氣秉性。養育者只要不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愛孩子真實的“模樣”,而不是家長們自己想象的“模樣”,這就足夠了。說易行難,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養育者自己先做到就可以了。。


土裡的種子


以我從教多年經驗來看,教育得從娃娃抓起,也就是早教的必要性,一般0-3歲屬於孩子腦部突觸以及手指精細度突出發展時期,需要家長具有這方面的培訓,教育孩子技能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引導式的理念思維植入教育,把種子種在孩子心情,總有一天它會發芽,那時花開,孩子必定會更好,從而少有彎路。


主任到家


孩子的教育從哪抓好,有人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我們知道孩子的起跑線在哪嗎?好多寶寶從胎教就開始了。早教專家說孩子出生的第二天你的早期教育已經遲到了一天。那麼我們說不讓孩子處在起跑線上,你知道起跑線在哪嗎?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就各種補課班,興趣班,有的家長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幼小銜接各種惡補。但是給到孩子的是什麼呢?孩子真的有興趣嗎?他願意去做嗎?那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今天把孩子的起跑線放在哪裡了呢?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要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正確的育兒觀念,而不是臨陣磨槍不亮也光。如果我們有教育的理念,就從胎教開始,如果胎教沒趕上,那我們從孩子出生的第一聲啼哭開始我們孩子就要開始進行早期教育了。所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您找對起跑線了嗎?

0-3寶寶有很多成長敏感期,您抓住了嗎?​



早教與生活


其實,教育是個終身的話題,對孩子的教育,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任務和目標,這一點往往被人忽視,所以我們才會永遠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教育的有多好。

首先,是觀察瞭解自己孩子的興趣特長,這是很多家長顧慮的一點,往往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孩子,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點。

其次,是孩子成長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就拿我目前從事的幼兒教育來說,在學前階段最重要的是什麼?不是學習知識本身,而是培養孩子基礎的能力和建立認知。而針對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帶著他們去探索自然,通過玩具和實物,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才是最好的學習。但是,很多家長急於讓孩子去背古詩,學加減法,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此外,最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知道好的習慣培養,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價值。什麼習慣呢?比如:讀書的習慣。喜歡看書不是與生俱來的,家庭中是否有讀書的氛圍很重要,最關鍵就是家長看不看書。你說你整天拿著手機,反而不斷讓孩子去看書看書,你說會有什麼結果?再比如運動的習慣,家長如果不愛運動,很難讓孩子愛上運動。而閱讀習慣和運動習慣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好習慣,關乎健康,關乎生命質量。

最後,回到您的問題,孩子的教育從哪個階段抓?我的回答是,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要點。剛出生到兩歲前,抓孩子的作息習慣和生活習慣。2-6歲,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閱讀習慣。瞭解孩子的興趣特長。進入小學階段,抓孩子做事的規劃性,提高孩子知識面,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小學高段到初中,抓孩子的責任心,激發他們為自己的事負責的意識,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中學以後,孩子基本不再會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生活,他們有自己的朋友和生活圈。這時,家長要時刻提醒他們走正路。





邏輯思維教練


廣義上說,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胎教了!但這跟所謂的起跑線完全是兩個概念!孩子的教育其實是一場馬拉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至於狹義的孩子教育,習慣的養成遠比多認識幾個字母和數字更重要。3歲左右著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6歲左右開始教孩子認些簡單的數字和字母;接下來的教育跟著國家的教育綱要及學校的教育安排就可以了。等到孩子15歲,身體發育有了較為厚實的基礎,孩子的課業也開始變得多而重要起來,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加加碼,我們的聖人不是也說過“15始學”嘛!等到孩子17歲,在高中階段,就要上緊發條,奮力一搏了。不要說高中孩子的升學壓力大需要減負,人生這個階段身體已經基本長成,承受力也相對提高,即便不是為了升學,也是應該在學習上拼一把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學習抓得太緊而導致孩子厭學,在最關鍵的爬坡上坎的中學階段,孩子逆反心理陡增,對學習非常厭煩和抵制,是非常得不償失的!那才是最最失敗的教育!!


時實平論


孩子一出生就要開始抓0到3歲是關鍵,這三年當中家長要做到忍住不發脾氣,不打不罵不吼不嚇要有耐心有方法地去引導孩子。有方法就是得去學育兒之類的書。不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培養他的耐心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的延遲滿足,培養他的自立,自信,和安全感。家長要給他充分的愛,陪伴他,尊重他,給他安全感。


用戶6427368551718周


孩子的教育,不止是學習成績來衡量的。所以,孩子的每個階段,教育目標都不一樣。幼兒園階段主要是培養孩子能獨立完成簡單的衣食住行,有按時到校的時間觀念,能遵守課堂秩序,融入集體生活,學會與他人相處,以及在遊戲中開發智力。小學階段主要是加強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等。另外還要有深刻的愛國情懷,勇於擔當,樂於助人,積極鍛鍊身體,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學階段才是學業進步的關鍵時期,有了小學時打下的良好習慣,一切就會水到渠成。正所謂,學習的路上沒有捷徑,除了多花時間多練習,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每個階段,都有教育的重點,雖說起跑線重要,但學習畢竟是個馬拉松,所以,中間重要,最後也重要,只有一直堅持到底,才能得到自己理想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