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電影有版權啊,有何方法?

小雨Y


怎樣判斷電影是否有版權?先從國內的說起,一般有已下幾種辦法:

辦法一:看看上映的電影是否有龍標

龍標是我國電影的出生證及放映證。沒有拿到龍標的片子一律是黑戶,沒有戶口的,即使偷偷摸摸上映,需要負法律責任。

龍標的確立,就是確立了一部電影從產生到上映的完整過程,這其中就包含對電影版權的確立和認可。電影版權,是指電影作品的個人作者或者公司對其作為製片人所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一般來說,就是製片人有的17項大大小小的權利。

等到電影要到影院上映這步時,電影公司要直接對影院授以下權利:電影拍攝、製作完畢後需要發行放映,由發行公司在進行相應工作,電影公司直接聯繫影院,由影院購買版權上映。所以影院上映的肯定就有電影版權了。

還有一種是加盟院線品牌獲得授權的:電影院加盟後從院線直接獲取片源,但放映有限制。對影院和院線都有資質要求,而且在放映一部片子需先交電影費給電影公司。看到了吧?如果沒有以上行為,都屬於侵權,都是因為從拿到龍標的那時就有版權了。

第三種是自己購買放映權的這種

:電影公司、版權商手中直接購買擁有放映權的影片,獨家版權享受轉授權,非獨家只能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以上三種無論從那裡觀看只要有龍標,就是有版權。

還有一種怎樣判斷網絡大電影的是否享有版權,這個和帶有龍標的不太一樣。

規定如下:依據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的規定,如果劇本是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作者可以自願申請著作權登記。

這樣的話,就牽扯到第二種辦法:

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官方網站可以查詢著作權歸屬。

登錄:http://www.ccopyright.com

不過這需要註冊後才能查看。一般申請後幾天會有結果。

還有同學還會問,除了在電影院看到的,在網上看到的哪些怎麼判斷?

只要是正規渠道,像電視臺引進的,一般也是有正規版權的。

最後一個就是:進口分賬大片之外的進口影片。

國內片商買斷影片的發行放映權,而國外片商不參與中國票房分成。不管怎樣引進,還是需要拿龍標的,不拿到龍標,也是無法上映的。這個版權應該就歸於國內片商了。

對於國外的電影,我們有時在國內影院有時看不到的,但是打開電影看是,我們也會發現有他們國家電影管理條例,在影片的前面一般也會出現公告,上面就是印度電影《誤殺漫天記》的公映許可證。


侯爵影視評論


盜播的情況其實很多的,而且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都有些有恃無恐了。。。

順便貼一下法條,總的來說,除非是是著作權人主動放棄或者有其他約定放棄著作權,否則看法條就可以看懂電影什麼情況下才會沒有版權

《著作權法》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複製權,即以印刷、複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複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的權利,計算機軟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複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製權,即以攝製電影或者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彙編權,即將

第二十條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條 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哎嘿的影視


現在,我們的只是產權保護意識越來越強了,這是好事。

依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一般來說在國內,起碼有50年的保護期。

但是一般來說,電影從院線一撤,發行方就不再花心思管這些事了。

如果你不是以牟利為目的,符合著作權法的相關使用條件,是不會有事的。

這一點,你可以參照著作權法。

除非,你利用版權保護期內的電影,獲取了鉅額利益,版權方才會找到你。

不過,如果你是做自媒體,新上映的電影儘量不要做,這樣的話,你就很方便了。

另外,如果你是在頭條上做,你到西瓜影視,在放映廳裡面搜,如果收到的能播放,即便彈出來後是在咪咕或者是風行上,只要能播放的片單,都可以做,這些平臺是支持的。而這以外的,則有一定風險。


尹哥噴電影


順便貼一下法條。。。總的來說,除非是是著作權人主動放棄或者有其他約定放棄著作權,否則看法條就可以看懂電影什麼情況下才會沒有版權的了吧~

《著作權法》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複製權,即以印刷、複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複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的權利,計算機軟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複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製權,即以攝製電影或者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彙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彙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第二十條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條 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娛影小王


這個問題問得好,以前我也不知道,發表幾次作品未通過都提示‘內容被版權方投訴下架’,經歷幾次後自我反省,現在基本知道了些門道了,怎麼判斷該影視有了版權呢?:1視頻作品本身自帶有logo,這些標籤要馬賽克。

2該作品雖然沒有任何logo,但視頻很長很完整而且視頻分辨率特別清晰,也就是極高清,一看就是原版原裝,剪輯這種視頻很大概率會未通過。

3正在商業活動中的影視。如正上映或者該視頻被很多網站聯合封殺並會員付費才可看,付費視頻內容很大概率也會審核未通過。


影視精華聚焦


電影版權,即電影著作權,是指電影作品的個人作者或者公司對其作為製片人所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含電影發行權、電影放映權、信息網絡傳播權、複製權等17項權利。明星、藝人、個人、網絡公司 等,不得未經過原作同意,在網絡直播、短視頻、電影、廣告 等,播放原電影、電視劇內容,否則會遭到原作公司起訴賠償鉅額侵權費用。

一般而言,未經著作權人授權而使用其作品,即侵犯著作權,但是,《著作權法》及《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也規定了一些例外情形,並非一切、任何方式不經授權使用作品的情形都侵犯他人著作權。所謂合理使用,指的就是無需徵得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報酬而使用他人作品的例外情形。

《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也就是說,當未經許可引用影視劇片斷、圖片的行為屬於該條允許的範圍之內,即屬於合理使用,而不構成對影視劇著作權的侵權。

雖然相關立法或司法解釋並未對該條的含義做出更為詳細的解釋,但根據著作權法原理和司法實踐,結合影視作品自身的特點,對是否構成適當引用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進行判斷:

第一,作品使用行為的目的。

如果使用影視劇的視頻、圖片等是為了對影視劇進行介紹、評論或對其他問題進行說明,則可以主張使用目的的正當性,而是否以商業盈利為目的並非判定侵權或成立合理使用的標準。當然,使用目的是否正當還需要結合具體使用情形來判斷。為迎合用戶在短時間內獲悉劇情、主要畫面內容的需求而使用影視作品核心、關鍵內容的,難為“正當”。

第二,被使用作品的性質。

在判斷是否構成合理使用時,還需要考察被使用作品的性質,包括是否已經發表以及獨創性程度高低。一般來說,對於未發表的作品比已發表的作品保護程度要高。按照著作權法規定的獨創性標準,一件作品創造性程度越高,利用公有領域的素材越少,與公有領域素材區分度越高,其保護範圍越廣,保護強度越大。

第三,被使用部分的比例。

使用比例並不是指一個絕對的數量或使用比例的固定標準,合理引用的判斷標準並非取決於引用比例,而應取決於介紹、評論或者說明的合理需要。換言之,被引用的部分只能是在必要的範圍內使用,而不能喧賓奪主,不能把引用部分作為主體而讓自己的介紹和評論等淪為畫外音。超出合理需要,即使在量上只佔極低比例,仍可能被認定為侵權。

第四,使用部分對原作品市場的影響。

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1條規定: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的,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由此可見,即使表面上是為了介紹、評論或說明而使用影視劇片斷或圖片,如果實際上影響了對影視劇的正常使用或不合理地損害了影視劇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這種使用也是侵權的。

【免責】本文內容屬於作者個人觀點。如您需要法律意見及專家諮詢,請向具有專業資質者尋求針對性解答。


裡奇菲林院


這個問題要分幾種情況來回答:

1、如果是原創的劇本,一般來說,版權屬於製片方出品方(比如《唐山大地震》《黃金大劫案》之類)。這個信息可以從影片的字幕信息得到。當然了,很多片子的版權由幾家公司共同擁有,這種版權構成情況需要向它們直接諮詢。

2、有一些創作者獨立製片的獨立電影,或者一些自主創作的短片等,版權屬於創作者自己。

3、如果是改編劇本,原著在向製片方出品方轉讓版權時,大部分都有年限,或者次限,在限制之內,版權屬於製片方出品方,過了限制的範圍,版權又回到作者手裡了。(例如,金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大多數屬於這種)


柴二娛樂


一般電影都有,電影的著作權是歸屬製片人的,跟寫論文一樣,不可以引用。要引用別人的東西,要註明出處,作者等,不可以商用的,使用就侵權了。



柒天日記


您好,

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官方網站可以查詢著作權歸屬。

一般電影的著作權歸屬於製片人。





小樂看娛樂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