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囧”系列,从《囧妈》中看懂导演徐峥的创新与融合

徐峥“囧系列”片一直是同一个思路,但《囧妈》却有不一样的体验,这背后究竟有何不同?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影片的创新之处。


2020伊始,最火的莫过于新冠病毒和《囧妈》了。《囧妈》以一贯的幽默和契合新年档的亲情为突破口,牢牢地抓住了大众的心理,加上一系列的创新,让这部片子一跃成为众人口中的谈资,热度只增不减。

影片讲述了小老板伊万与妻子张璐纠缠于商业纠纷,却意外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旅途中,他和母亲卢小花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同时还要和竞争对手斗智斗勇。为了完成母亲的红星大剧场登台演出大计,按时抵达莫斯科,他不得不与母亲共克难关,并面对家庭生活中一直逃避的问题。

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特别的新意,然而这部片子却在贺岁档强势侵入,立马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赢在创新上。今天,我将从“热点营销、镜头表现和叙事方式”这三方面来分析这部电影的创新之处。

纵观“囧”系列,从《囧妈》中看懂导演徐峥的创新与融合

01、 各大影片纷纷撤出贺岁档,《囧妈》却以免费点播的形式强势入侵,配合一些创新元素的加入,让这部电影热度直上

① 免费点播,定点播放,《囧妈》和欢喜传媒的双赢策略

大年初一,观众可以免费观看《囧妈》,这对于特殊情况下只能深居家中的大众来说,无疑是一大好消息。免费的总是吸引人的,更何况还是首播,于是微信朋友圈、微博、各大网络平台等等,目所能及之处,全是囧妈的身影。

徐峥这招棋走的超稳,一方面有6.3亿保底费,另一方面还赚足了人气。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一场足不出户的视觉盛宴,一次悲喜交加的情感触动。

而欢喜传媒,也在字节跳动公司购买了电影的点播权之后,大涨了30%;对于其旗下的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拉新机会,极大地满足了其拉新营销需求。这比请明星代言的效果好太多了,可谓一箭双雕。

在这个不存在的春节档,《囧妈》成了唯一的赢家;而欢喜传媒,也获得了超多的流量,价格水涨船高。这种双赢的策略,是商业社会中的创新打法。

纵观“囧”系列,从《囧妈》中看懂导演徐峥的创新与融合

② 公路喜剧片里融合了多种创新元素:个人英雄、动物互动、高度立意

以往的喜剧片里只是众多喜剧元素的堆砌,这种片子让人在观影的过程中捧腹大笑,却在电影结束的时候瞬间忘却了所有,只是一时之欢。而《囧妈》里,不仅仅有超多搞笑的元素,更有多种创新的元素,包括个人英雄、动物互动、高度立意,这些额外的要素使得整部影片的立意得到升华,让人在影片结束后还能有所思考。

伊万稀里糊涂地上了去往俄罗斯的火车,他不是从火车门上车的,而是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挂在火车上。在即将碰到电线杆的最后一刻,伊万却顺利地上了车。中途某一战,伊万也是从火车上掉了下来,手抓住火车旁边的扶手,也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才又爬上了火车。类似的情形只有在英雄片里才有可能出现,而喜剧片里出现这种片断,实属罕见。

妈妈卢小花在弗拉基米尔负气出走后,在找寻妈妈的途中,伊万居然误入了熊出没的区域。不是一只熊,还是两只。在熊对伊万的穷追不舍中,上演了一幕惊险刺激的动物与人的大战。先是一只小熊,看着攻击性一般,却也已经有些威胁了。好不容易靠智商摆脱了熊儿子,却遇上了更为凶猛的熊妈妈,在历经了几大生死回合之后,事态愈发严重时,“嘭”的一声,熊应声倒地。

喜剧片搞笑的元素居多,一般而言立意就不够深刻,无非是男男女女分分合合。这部片子却与众不同,通过母与子,夫与妻之间的情感刻画,将影片的立意上升到了一个特别的高度。

不管是从阿德勒心理学上解读独立个体间的关系,还是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婚姻相处的轮回模式,影片都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关系的立意。

在我看来,个人英雄、动物互动、高度立意这三者都是本片的创新之处,脱离了传统喜剧片的情感立意,加上一些“另类”的元素,让观众看到一部不一样的喜剧片。

纵观“囧”系列,从《囧妈》中看懂导演徐峥的创新与融合

③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代入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看完《囧妈》以后,很多网友纷纷大呼“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这是这部电影的另一大创新之处——代入感。以往的电影让人看了很难沉浸进去,游离其外,有所感悟但总觉得缺了点啥,这部不一样,从一开始,就极其贴合实际生活。

接地气的伊万,有一个事事管的妈,他和媳妇的关系如何,怎么还不生孩子,会拼命往他嘴里塞吃的等等。多数人也有同样的妈,这就轻松地让观众融入到电影中去了,看某些片断,仿佛看到了自己。

影片最后,当卢小花回到家坐到梳妆台前,拿掉假发,露出稀疏花白的头发时,很多人落泪了。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妈妈,私底下也是老了,头发白了,腿脚不利索了,皱纹多了。

这是徐伊万的妈妈,却也是千千万万个观众的妈妈。这里,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时间忆起自己的妈妈,也老了,也需要自己的照顾了。带入感,让影片在情感分上毫不费力地胜出,这是另一大创新之处。

纵观“囧”系列,从《囧妈》中看懂导演徐峥的创新与融合

02、 剧中的异国元素和开阔的外景,加上长镜头的运用,让人仿佛身在旅行途中,如梦如画

影片中徐伊万不得已上了K3火车,这是一趟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和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快速列车,途经集宁、蒙古、乌兰巴托等站,耗时6天6夜。坐上这趟车,我们得以通过伊万的视角欣赏沿途的风景。

首先,这是一趟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沿途我们能看到有“金环小镇”美誉的弗拉基米尔,“火车拉来的城市”新西伯利亚,感受一下和贝加尔圣海零距离的美妙。理所当然地,我们能看到很多异国的风景,足以吸引国人的眼光,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态。特别地,影片最后,妈妈在红场大剧院演唱的《红莓花儿开》,更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苏联美学。这是一种需要极强的精神力量才能完成的刚性美学,在刚性的缝隙中你才能觉察出稍稍的一点柔性,大量的科学家和数学家本身就是音乐家和作家。

其次,随着火车的开动,景色越来越开阔。远山,淡影,高树,河流,田野,地平线,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种环境下,一切都是浮云,一切世俗都不再,有的只是当下,喜悦,自由,爱。片中用一组快速剪接镜头特写了一望无垠的贝加尔湖,一片片的白茫茫,冰的颜色,有裂痕,有凹凸,太唯美了!

最后,长镜头的运用,不仅仅交代了火车的行踪,让人跟随镜头切入一个个的站点,更让整个画面显得大气磅礴。火车缓缓行驶在轨道上,已经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了整个自然风光的一部分。那一幕幕唯美的自然景色之美,让人如痴如醉,心生喜悦,每一帧都是视觉享受,都可以截图作为电脑背景。

在我看来,影片中的异国元素和开阔的外景,加上长镜头的运用,让观众不但欣赏到了异域风情,也让人融入了广袤的自然风光中,仿佛自身在旅行途中,坐着火车隔着窗户欣赏外在的美景。

纵观“囧”系列,从《囧妈》中看懂导演徐峥的创新与融合

03、 作为一部喜剧片,却融合了悲剧的成分,以两条情感叙事线平行展开,却又有一定的交融

作为一部喜剧片,《囧妈》里面有太多搞笑的成分,说话语气奇特的售票员,母子间的差异化生活方式,不经意间的反转式幽默。却又融合了悲剧的成分,伊万和母亲的格格不入,和妻子的商业纠纷,没有赶上火车等等。

悲剧的成分居多,甚至是主导性的,以致到最后,已经全然忘记了这是一部喜剧片。影片中的主要情感叙事线有两条,这两条情感线是平行展开的,却又有相互交融的部分,纵横交错,最终促成了伊万的和解,下面我会逐一展开。

① 以伊万和妈妈的亲情为主线,太多的“说不出”和“听不见”,让母子感情愈走愈远

影片中以伊万和妈妈的亲情为情感主线,这其中有太多的“说不出”和“听不见”。

  • 伊万到了离婚的边缘,却没法跟妈妈说,他说不出
  • 60秒方阵,伊万说了太多次工作忙没时间听,妈妈却听不见
  • 伊万明明还喜欢张璐,他不想离婚,但他对张璐说不出
  • 徐妈让伊万不要总是忙于工作,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伊万听不见
  • 徐妈的婚姻名存实亡,她把全部的感情寄托在伊万身上,却说不出
  • 张璐要伊万多关心妈,不要总开电话会议,抱抱妈妈,伊万听不见

类似的镜头有很多很多,从中我们能看出一个执拗的妈和一个同样执拗的儿子,彼此都是带刺的玫瑰,谁也不让着谁。从一开始上火车进入同一包厢,就开始矛盾重重,说话的语气都是相冲的。可想而知,这娘俩平日的相处有多不如意。

在我看来,伊万和妈妈其实相互不了解,他俩完全是熟悉的陌生人,彼此用自己以为的善意方式对待对方,我给的才是好的,而不管对方的真实需求。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说不出”和“听不见”,反正说了也不听,干脆就不说,反正他给的不是我想要的,索性听不见,才有了今日的代际沟通难、价值观差异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困扰。

纵观“囧”系列,从《囧妈》中看懂导演徐峥的创新与融合

② 以伊万和张璐的爱情为副线,婚姻爱情里隐约有一些熟悉的影子,那是原生家庭里的爱

影片中第二条情感线是伊万和张璐的爱情线,这是副线。副线贯穿影片始终,从一出场,就是张璐来伊万家寄养猫,三言两语说明两人的关系已经到了离婚的地步;到中途,伊万指使表弟破坏张璐的合同交易;再到最后,两人终于敞开心扉,道出了各自真实的想法。

张璐对伊万说过一句话:

“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那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类似的话在伊万和妈妈的对话中也出现过:

“在你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了,难道你就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

由此可见,伊万在原生家庭中与妈妈的相处模式被带入了婚姻,他也以同样的模式与张璐相处。从小耳濡目染的爱,让他以为爱的相处模式就是那般,他便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了婚姻中,他以为这便是真正的爱。殊不知,真正的爱是让一个人先成为他自己,然后才能在关系中获得他需要的,否则再自以为是的爱终究也是累赘。

影片最后,伊万向张璐坦白,“我就是不想跟你离婚,我不想跟你分开,因为我还喜欢你,我还爱你”,张璐回应了他“我们是真心相爱过的,我们有过最美好的时光,但现在真的是不可能了”。这份爱来得太晚,张璐勇敢地选择了做自己。

纵观“囧”系列,从《囧妈》中看懂导演徐峥的创新与融合

③ 亲情和爱情单独叙事,却又因种种缘由相互交织,最终促成了伊万的不幸中年生活

单看伊万和妈妈的亲情,伊万和张璐的爱情是两条不相干的叙事线,可是由于种种缘由,这两条线却又相互交织,相互纠缠。

影片中,徐妈卢小花的早年婚姻以失败告吹,生下伊万后,她便对婚姻不抱希望了,而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伊万身上。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婚姻”,这类婚姻中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导致有了孩子后,全家的重心全在孩子身上,夫妻关系淡化,甚至只靠孩子维系着婚姻生活。

所以卢小花处处管着伊万,他跟张璐的婚姻关系,何时生孩子。正是在这种管制下,伊万学会了家庭关系中的爱,他也理所当然地把这一模式复制到婚姻生活中。这是两条叙事线的第一次相遇。

在妈妈独自下火车离他而去后,伊万知道了原来再爱你的人也有可能离你而去,这个人可能是妈妈,也可能是老婆。他终究要为自己的懒惰和自以为是付出代价,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他漠视的东西,早晚有不再愿意无条件为他牺牲的一天。

由此他学会了接纳,接纳妈妈,也接纳了张璐的离去。此前他一直像个小孩子一样,抓住不放,现在终于可以放手了。这是两条叙事线的第二次相遇。

影片最后,伊万告诉妈妈“不喜欢被管”,他有自己的想法,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他不再隐瞒自己的婚姻情况,如实告知他和张璐离婚的事情。与此同时,伊万跟张璐打了电话,告诉她他还爱着她,他不想离婚。

他终于坦诚了自己的想法。这里,之前的“说不出”终于进化为“说得出”了,所有的话语都可以表达出来,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得到发泄,不带任何顾忌。这是两条叙事线的第三次相遇。

总结一下:

《囧妈》不仅仅是一部公路喜剧片,更多的是对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原生家庭的探讨,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与人间的关系不该是给予自己认为的好的,而应该是对方需要的。坦诚自身,接纳他人的不完美,先做到独善其身,然后才能兼济天下。

本文中,我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徐峥导演的这部片子的创新之处,这给商业环境中的喜剧片提供了一些借鉴之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