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春打六九頭,牧童怕放牛”,為啥呢?

新大風歌


因為立春後氣溫還比較低,春節期間,小孩子已經玩慣了,一旦立春,他們就要開始放牛了,沒時間玩耍。


Mf墨菲


“春打六九頭,牧童怕放牛”一說,實際上就是說立春立的晚了,春天到來的就遲了,地裡長不出草,牛吃不飽,放牛娃恐怕要捱打。

我國有24個節氣,從冬至那天算起,每隔9天就算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就到春暖花開了,數九寒天說的是三九四九,到五九六九的時候,天氣就漸漸地變暖了。按照農曆,春天從立春開始,到立夏為止,也就是農曆的一、二、三月。立春是我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它基本上不是在五九最後一兩天,就是在六九的頭一兩天時間裡。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對於農事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它不僅代表著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就要到來,還預示著春播就要開始了。過去,我國廣大的農民兄弟就是看著節氣做農活的,農諺也有了很多。

在我國農村有春要早打秋要晚立之說 ,就是說立春這個節氣立得早,春天就會到來的早,樹木發芽,冰雪融化,氣溫上升,地裡的青草也能早早長出,放牛的娃去放牛,牛就能吃飽;如果立春這一天在六九的第一天或者頭一天,就是“春打六九頭”,那就是說這一年立春立的晚,天氣暖和的晚,地裡的草長出來的慢,而立春後很快就要春耕了,在過去牛做為家裡重要的生產工具,是家裡收成的重要保障,很受主人愛護,春耕農事時節,人可以吃不飽,但牛是必須要照顧好,牛若吃不飽,就長不了膘,幹農活就沒有勁,所以,放牛娃也會因此捱罵或者捱打。


漢中小雪


牛在中國古代地位是很高的,多高呢?可以說,比一些人的地位高。為什麼這麼高呢?因為它是主要的勞動力。一般不會宰殺牛的,如果做了,是犯罪的。《水滸傳》中寫到:“小二,拿酒來,再來二斤牛肉。”那畢竟是小說,明白就好。

“春打六九頭,牧童怕放牛”,諺語說的就是牛的地位很重要。春天來了,野外應該有青草了,天兒也暖和了,應該去外面放牛了,以補充牛的給養。誰去?當然是小孩子了。古代的小孩可不像現在的小孩在家的地位,都是要幹活的,放牛就是小孩的主要任務。要不古代有好多詩歌也好、繪畫也好,內容都是“牧童放牛”,不是“老伯放牛”,當然,家中沒小孩的另當別論。

那為何“牧童怕放牛”呢?你想,六九是過了冬至第六個九天,按照今年(2020年)來算,是農曆正月初十左右,明白了吧,天還是冷,只是相對前幾個九暖和了一些而已。有草嗎?草多嗎?牛能吃飽嗎?你開車去郊外轉一圈就知道啦。這時候讓孩子去放牛,孩子不怕嗎?牛吃不飽,回家的日子不好過呀,怕呀!

所以,“春打六九頭,牧童怕放牛”。

附九九歌以共賞: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文化小咖豆


一、春打六九頭是立春在六九的第一天的意思。二、“春打五九盡,春打六九頭”是一句民間諺語,意思是說,立春 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春:立春。六九:冬至後的第六個九天的第一天。三、算法所謂“數九”是指“冬至”這天是“一九”第1天,“六九”第一天就是冬至後第46天(包括冬至當天);立春是冬至後的第三個節氣(冬至,小寒,大寒),一般15天一個節氣,那麼“立春”就是冬至後的第46天(包括冬至當天),所以立春一般都在六九的第一天,即“春打六九頭”。但也有例外。比如,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立春在五九最後一天,即“春打五九尾”,而不是“春打六九頭”。這可能是因為“數九”同時以陰陽兩歷為計算點的緣故。

“春打六九頭”。這就是農曆“五九”的最後一天,為“立春”節令。按照農曆的傳統產法,春天從“立春”開始,到立夏為止,也就是農曆的一、二、三月。立春是春天的開始,是二十四節中的第一個節令。古時候,曾以立春之日為春節,後來才能春節改為農曆正月初一。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說:“直又立春之日為孟春之一日。”太平天國的天國即採用這個說法。立春與春節相接近,它們相隔的時間最長也不會超過半個月。

立春,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預示著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我國民間歷來都很重視這個節日。古時候立春這一天還未明時,農民就到自己的耕地上,面對正南方向的“農祥星”翻土,表示新的一年勞動的開始,並希望風調雨順,獲得好的收成。養牲畜的人家還要在門外呼叫六畜,祈求六畜興旺,免災避瘟。

北宋的都城開封還有“打春牛”的風俗,就是在立春之日,造土牛以勸農事。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府僚在立春前一日,把春牛送入皇宮,由皇帝派人“鞭春”。然後再把春牛置於府門前,由府僚率部下鞭之。從早到晚,過路的人都可以鞭打春牛,表示鞭策耕牛,辛勤耕耘。舊曆書上還往往印有《芒神春牛圖》。

立春喝春酒。吃春盤的習俗古已有之。春酒一般在冬季釀製,及春而成,所以又稱“凍醪”。西晉左思《蜀都賦》上說:“若其舊俗,終冬始春(即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賓。”春盤始於唐代,《四時寶鏡》中記載:“立春日,唐人作春餅生菜,號春盤。”立春前一日。皇帝要以春盤並酒賜近臣。民間也有以此相互饋贈的習浴。春盤的製作是很講究的,據《武林舊事》記載:“春前一日。後苑造辦春盤,翠縷紅絲,備極精巧。”杜甫說:“春日春盤細生菜”,蘇軾也有“青蒿黃韭試春盤”的詩句。可見唐宋時期食春盤的風氣之盛。清代時,春盤中的青菜常出芹、韭、筍組成,象徵勤勞、長久、興旺。

立春的民俗,各地不盡相同。有的過方,立春時要吃春餅或春捲,以蔬菜和肉為餡,做成麵餅或菜卷,油炸而成。北方不少地方還習慣在立春時吃生蘿蔔,謂之“咬春”。據說“咬春”,可以在春天這個生病的季節使人免生疾病。“咬春蘿蔔同梨脆。”從醫學觀點來看,蘿蔔有消食、化痰、止咳等功效。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說“咬春”吃蘿蔔,對防治疾病有好處。

你可能也喜歡:春分飲食小細節幫你預防小疾病兩款穀雨美食藥膳,小米唱主角穀雨美食吃五穀雜糧滋補內臟雨水節氣,春回大地,也別忘“春捂”!


莊子大講堂龍飛


“春打六九頭,黃牛滿地走”春天來了農民開用牛耕田了,牛的食量大增,而春天草又嫩,牛吃草慢時間要長,所以牧童怕放牛。


陳相因631


“春打六九頭,牧童怕放牛”的意思是,立春節到來了,時值春天,太陽光照向地球北極逐漸移動,氣溫也隨之而來的上升,大地動植物開始復甦,春耕農業生產在即,耕牛加緊催膘壯體,準備春耕,牧童開始忙碌起來。過去十幾歲的小孩子一般在家放牛,立春後,氣溫還比較低,天氣有些冷,經過春節期間,小孩子已經玩慣了,一旦立春,他們每天都要開始放牛了,沒有時間玩耍,因此小孩子非常害怕放牛。~





土皮


在農村留下了古老的俗語“春打六九頭”或“春打五九尾”。這兩句俗語,在時間上說法都是一致的,只是說法不同而已。其實質“立春”、“數九”等等是與農曆曆法是一脈相承的,基本上是完全一致。所以說,“春打六九頭”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是固定的規律性節令。在農村有一古老的俗語“冬至跑不出年內是鐵板上釘釘”應證了“春打六九頭”的正確性。


豫州小李


意思是:五九未,六九頭就是打春之際,天氣漫漫暖和了,草長鶯九,牧童就開始放牧了。一年之計在於春,各種事物盟發積極向上的態勢。


甘肅行者楊


按照民間的說法,立春節氣發生的時間不同,對於全年的氣候影響有直接的影響,這也是地域性的一種說法,在有的地區認為立春發生在六九頭,是很不好的一個年景,春季會比較的乾旱,全年氣溫不定,降雨量也很少,這樣的氣候所帶來的自然是沒有什麼好收成,不但農田裡面的莊稼會生長不好,就連草木也會生長得比較稀疏。


Silent柏樺


這時間草剛發芽牛吃不飽,加之冬天牛圈裡待長了性情爆燥,不好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