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姬噲禪讓,這件事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履霜堅冰至yk


燕王姬噲學堯舜禪讓王位,卻成千古笑柄!

堯舜禹是傳說中的三位古代部落首領,他們因品德高尚,不把公權據為己有,採取禪讓制而被後世稱讚。

禹之後,進入公權私有、家國天下的封建社會,禪讓制遭到破壞,願意如堯舜那樣採取禪讓制的帝王幾乎絕跡,就是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句古詩來形容也不為過。

不過,歷史的好玩之處就在於:千山盡頭竟然還有一兩隻傻鳥在撲騰,萬徑之外也還有一兩行稀稀疏疏的人跡。戰國時期,燕王姬噲將王位禪讓給臣下子之,就屬此種情況。很好玩,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不少思考和啟迪。

公元前316年,燕王姬噲下令收繳所有官印,把三百石俸祿以上的官職都交由子之任命。從此,子之面南稱王,姬噲不再理政,反而成了子之的臣子,國家大事都由子之來決斷。

人家是削尖了腦袋想當王,想當老闆,燕王姬噲卻寧願去當臣子,當員工,把王位徹徹底底地禪讓給臣子子之。那麼,燕王姬噲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根源在燕王姬噲本身。燕王姬噲是個沽名釣譽的人,崇拜上古堯舜的品德,希望通過模仿堯舜的禪讓,讓自己也能像堯舜那樣名垂千古。最終他目的還真達到了,不過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遺臭萬年。

主要原因在子之。子之是個野心家,他看準了姬噲沽名釣譽的弱點,準備把姬噲的王位奪過來,於是調動了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給姬噲做思想工作,不斷忽悠姬噲,直至把姬噲忽悠瘸了。

首先出場幫助子之忽悠姬噲的是蘇代。蘇代是蘇秦的弟弟,蘇秦死後,蘇代、蘇厲也以遊說著稱於各國。子之為了實現自己謀取燕國王位的野心,便與蘇代結為通姻親家。蘇代出使齊國歸來,燕王姬噲問他:“齊王能夠稱霸嗎?”蘇代回答:“不能。”燕王又問:“為什麼?”蘇代說:“因為他不信任臣僚。”

蘇代這話看似是在說齊王,實際上是在暗示姬噲應該把大權交給臣子。燕王姬噲聽信了蘇代的鬼話,果然把燕國大權交給子之。

接著出場幫助子之忽悠姬噲的是鹿毛壽。鹿毛壽對燕王說:“人們稱道堯是賢明君主,就是因為他能讓出天下。現在燕王您要是把國家讓給子之,就能與堯有同樣的名聲。”

鹿毛壽抓住了姬噲沽名釣譽的心理,拿姬噲與堯進行對照。此時的姬噲不僅沽名釣譽,而且年老昏聵,再次上當受騙,於是把國家囑託給了子之。從此,子之集大權於一身,距離燕國王位僅有一步之遙。

不過,子之想要完全掌控燕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燕王,還必須掌控燕國的人事任免權。這一步很關鍵,所謂“王權不可假手與人”,說得就是當王者應該掌控賞罰權和人事任免權。

因此,子之又讓人去忽悠姬噲說:“上古時,禹推薦益為接班人,又任命兒子啟的屬下作益的官吏。到老時,禹認為啟無法勝任治理天下的重責,準備把君位傳給益。然而,啟勾結自己的黨羽,攻擊益,很快奪取了君位。因此,天下人都說,禹明著是傳天下給益,而實際上是安排兒子啟去自己奪位。現在燕王您雖然說了要把國家交給子之,但官員都是太子的人,這同樣是名義傳位給子之而實權在太子手裡啊!”

姬噲一想,對啊,學堯舜就要學得徹底!於是下令收繳燕國所有官員的印信,把三百石俸祿以上的官職全都交給子之去任命。

至此,姬噲徹徹底底地把燕國王位禪讓給子之,做著自己即將像堯舜那樣被後人稱讚的千秋大夢。但問題是,姬噲願意學堯舜,玩禪讓,他的兒子姬平卻不同意,因為他是燕國的太子,燕國的王位本來應該是由他來繼承的。

一方面,子之有野心,但治理國家的能力卻很差。他在燕國當了三年國王,結果卻把燕國搞得烏煙瘴氣,混亂不堪。另一方面,齊王暗中派人鼓動姬平說:“我聽說您將要整飭君臣大義,申明父子名位,我的國家願意支持您的號召,做堅強後盾。”

在得到齊王的暗中承諾之後,太子姬平認為,從子之手裡奪回燕王之位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於公元前314年派將軍市被攻打子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姬平與他老爹一樣,看人選人的本事差得一塌糊塗。市被此人不僅是個空心大蘿蔔,而且還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他在攻打子之沒有得手後,竟然立刻倒戈,率部來攻打姬平。

燕國從此陷入長達數月的紛亂,上下人心惶惶,彼此攻伐,死亡達數萬人。

齊王瞧準了時機,以幫助燕國平亂為藉口,命章子為大將,率軍隊進入燕國。燕國士兵毫無戰意,連城門都開著不守。

因此,齊國軍隊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捕獲了子之,並把他剁成肉醬。原來的燕王姬噲,也同時被殺。

姬噲想學堯舜,把王位禪讓給子之,結果卻是東施效顰,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僅禍及燕國民眾,自己也不得好死,可謂千秋大夢碎了一地,淪為歷史笑柄,實在是既可憐又可嘆。


李老先生有塊地


燕王噲行禪讓是燕國史上一件比較著名的故事,在外人看來燕王噲的行為或許有些匪夷所思,君王給相國禪位,實在讓人看不懂。子之的確是一位能人,並且深受燕王噲的賞識和重用,不過禪位給一個外人,勢必會讓太子等人心生不滿。所以燕國不久後便發生內亂,齊國趁虛而入將燕王噲殺死,子之被擒。這起事件對燕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如果處理不好,燕國便會有亡國的危險。

  子之,是戰國中期燕國的相,因為利慾薰心,對燕王生出取代之心,雖然巧使伎倆得以如願以償,當上了燕國的王,卻好景不久,落得個身敗名裂、被敵國殺死的悲慘結局。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鋪路王位

  子之,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國之相,應該還是很有能力的。他善於揣摩燕王心思,深諳官場阿諛奉承之道,深得燕王歡心。

  公元前321年,是燕易王十二年,稱王兩年後的燕易王崩殂了,太子噲繼位,成為燕國的第二位王,史稱燕王噲。子之深知燕王噲頗有雄心,特別是企圖擊敗經過商鞅變法正強勢崛起的秦國,就著手辦這件事。

  子之對內搞改革,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對外則團結列國,對鄰國保持友好關係,為聯合列國合縱攻秦打下基礎。

  籌備工作緊鑼密鼓的進行著,到了燕王噲三年(公元前318年),燕國正式向列國發出國書,邀請列國參與到由燕國主導的合縱攻秦運動中來。

  各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在暗暗的打著。最後,楚、韓、魏、趙四個國家出來響應燕國的合縱攻秦倡議。無論如何,有幾個國家能參與,燕王噲的臉上也有些光彩,對於出面操持此事的子之又有了更多的信任與倚重。

  於是乎,在燕國的帶領下,五國聯軍浩浩蕩蕩的殺向了秦國。可惜,這五國聯軍卻被秦軍給擊敗了。由燕王噲提出並主導的此次合縱攻秦運動仿若一場鬧劇,剛一開始,沒怎麼撲騰,就草草的以失敗告終。

  此後,燕王噲的雄心壯志一落千丈,對於朝政也不再熱心,悉數交由子之打理。子之實際上成為燕國的王了。可是,子之卻不甘心只當實際上的燕王,還要做名義上的燕王,於是就暗地裡繼續鋪路。

  子之與蘇秦、蘇代兄弟關係很好,又有姻親。一次,蘇代出使齊國後回到燕國,燕王噲問他齊王有稱霸的可能不,蘇代說沒有。燕王噲問原因何在,蘇代答道:“齊王對大臣不夠信任。”此後,燕王噲更加信任子之,自己甘居幕後,讓子之主持朝政。

  燕國大臣鹿毛壽勸燕王噲早行堯舜之事,禪讓王位給子之,以盛名流傳千古,做一代聖主。

  被成功洗腦後的燕王噲答應了。

  二、君臣易位

  燕王噲五年(前316),燕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禪讓大典,燕王噲將燕國的王位禪讓給了相邦子之。

  子之稱王,是戰國曆史上發生的一件具有重要影響的大事。這件事如果能完全成功,將與田氏取代姜氏為齊王一樣,對戰國曆史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可惜的是,這次禪讓,或者說君臣易位,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就在國內反對和外國干涉的內因外因聯合作用下歸於失敗。

  燕國姬姓老貴族強烈反對燕王噲禪位子之。燕國自從西周初年召公奭受封於此,到此時已經過去了大約七百年了。七百年來,姬姓老貴族是國君的一家子,享受著特殊的社會待遇,擁有各種特權,早已習慣了被國人供養著。現在倒好,國君換成了子之——國君換了,燕國老貴族不稀奇也不過於反對,但有一個前提是,換的必須是他們姬姓的公子——讓一個外人來當燕王,這是燕國老貴族們萬萬不能接受的。他們肯定要起來反對,堅決不同意將七百年的江山拱手讓人!

  反對最激烈的是太子平。他作為燕王噲冊立的名正言順的國家儲君,是王位的不二繼承人。燕王噲縱使真的不想當國王了,要禪位,也應該禪位給他太子平啊,怎麼能便宜了一個外人呢?

  於是乎,太子平決定動用武力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王位。正在此時,將軍市被前來找到太子平,表示願意助其一臂之力。太子平大喜過望。

  齊國的君臣在得知鄰邦燕國正面臨一場內亂時,知道趁火打劫、渾水摸魚的時候到了,十分高興。齊宣王主動向燕國太子平示好,表示願以舉國之力幫助太子平攘除奸臣以復國奪位。

  太子平見國內外的勢力都支持自己奪位復國,信心滿滿的,決定一舉拿下薊城,剷除子之勢力。

  子之為君的第三年(前314),太子平發動了國內數萬軍民向子之所在的薊城進攻。市被被太子平委以重任,帶領軍隊向薊城發動了猛烈進攻。

  可是,子之早有準備,佈下了天羅地網來對付市被的軍隊。所以,市被帶軍連續作戰多日,都未能攻破城牆,反而自己這邊損兵折將不少,甚至有的士兵見取勝不成就逃走了。

  子之這邊警告市被:趁早懸崖勒馬,若繼續不識天時,與國王為敵,只有死路一條。還是舉兵殺向廢太子姬平,為國家立功,將功贖罪吧。

  市被見難以取勝,又不想當他們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就意志動搖了,拉起軍隊殺向了太子平。

  結果,子之這邊還沒怎麼出手,市被與太子平就先打起內戰來了。幾個月下來,軍民殉難達數萬人之多。

  三、禍亂餘波

  在太子平最需要齊宣王兌現諾言時,齊宣王按兵不動、坐等著看好戲。

  這時候,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大思想家孟軻看不下去了,就去勸告齊宣王:“現在大王去解救燕國臣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時候到了,燕國軍民必然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是累其子弟,毀其宗廟,趁火打劫的話,萬不可取。天下固然畏懼齊國的強大,但現在大王若背信棄義不行仁政的話,無異是給一個藉口讓列國來攻擊齊國啊!請大王立即下令,出兵燕國,儘早制止暴亂,安定鄰邦,與燕國臣民商議,擁立一位新君,是為正道。”

  可惜的是,孟子的話,齊宣王未能聽進去。在太子平被殺、燕國持續動亂中,子之與反對他的勢力兩敗俱傷後,齊國最終才派出了匡章帶領大軍進入燕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燕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齊軍將燕王噲、子之等人統統殺害,而後,將燕國的寶貝裝滿了一車又一車,當作戰利品,踏著燕國軍民的血淚運回國內,給燕國人留下的則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表面上看,齊國成為燕國內亂的最大受益者。而事實上,齊國此次的趁火打劫成為一宗大罪,頃刻間便昭然於天下。這為後來燕昭王復仇、聯合列國幾乎滅掉了齊國種下了因。當然了,這後來的國家禍亂齊宣王是看不到了。但是,父債子還,這賬算到了齊宣王的兒子齊閔王頭上。當然了,此乃後話。

  相比較於齊國,趙國做的就足夠仗義了。趙武靈王沒有摻和齊國、燕國之間的雜七雜八的事兒,他直接向韓王要過來在韓國做質子的燕國公子姬職,立為燕國新的國王,然後直接派大軍送回燕國即位,是為燕昭王。此外,趙國還幫助燕國平定了禍亂餘波,迅速穩定了國內局面,鞏固了燕昭王的地位,受到了列國的讚揚和燕國君臣的感戴。

  子之稱王是典型的過把癮就死,燕王噲為了當成堯舜般的聖主明君,不切實際的搞禪讓,禍亂了國家不說,自家還慘遭不測,不得好死,


付凱91458867


上古,大禹禪讓帝位於伯益,伯益被大禹之子啟殺害,啟自立為帝建夏,宣告史上首次禪讓制終結,開啟父傳子的家天下制度。

戰國時,燕國第38任國君姬噲繼位後,雄心勃勃欲建功立業名留青史,聯合楚、韓、魏、趙伐秦,無功而返。姬噲痛定思痛決心改革,任命“貴重果斷”的子之為丞相。子之不負重託,大刀闊斧改革,大見成效。姫噲索性做甩手掌櫃,由子之主政。

在無數人忽悠下,姬噲居然腦袋發熱,效傷遠古禪讓制,禪位子之。此舉遭到太子和貴族強烈反對,與子之展開數月內戰,大傷燕國元氣。

禪讓還招致齊國武裝干涉。齊國以平亂攻燕,燕軍人心厭戰不加抵抗。齊國攻佔燕都,殺姬噲與子之,太子亦死於戰亂,燕几近滅國。

姫噲禪讓,純屬開歷史倒車,刻舟求劍!其結果禍害百姓、自己家破人亡。唯一意義,除了成為後代君主的反面教材外,徒添歷史笑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