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車好不好?

平靜安康6


我的回答可能沒有他們專業,但肯定接地氣,人生第一輛車,長安商用S460,二手的,幾萬公里忘了,2011年的車,買來開了一年多二年不到,但在我手裡面沒裝過重貨(前任那裡不太清楚),發動機沒打開過,正常保養,就是有個墊子漏油,好像修了幾十塊錢,前駕駛員車門升降玻璃有個鍵壞了,修了二十塊,換四條胎一千多,最不滿意的地方側滑門下方導軌有點生鏽,在2018年入手長安CS35,到現在跑了一萬五千公里,沒出任何問題,就是掛倒檔不太利索,一檔捨不得油,硬是肉的很,長安油耗我開,麵包車,35都是大概一公里五毛(油價參考2017到2019),不吹不黑,真實長安二任車主,地址,重慶江津


冷雨夜204870195


大家好,我是風子,我是一名汽車修理工。長安車分長安商用車和長安乘用車。商用車就是之前做麵包車的那個廠家,掛CA標的那個長安,長安乘用車是做轎車的那個廠家,掛V形標。這裡我和大家說說乘用車的長安。要問一個車好不好,修理工肯定是有很多話要說。

長安車好不好,作為一名修理工,從產品質量來說,2年前的長安很一般,現在的長安很OK。不黑也不水,用通俗易懂的詞彙解答問題,用端正客觀的態度評論問題是風子修車一貫來的風格。有買過長安車的朋友也不要急,且聽風子逐一解說後,再留言評論。

長安汽車真正走入國人眼中的是從逸動車型開始。剛上市那會兒逸動可是月銷量過萬臺。長安那時候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儼然一副過程老大哥的形象。逸動XT(那時候叫致尚XT)被評為最美2廂車,月銷量也是過萬,還有長安CS35也是月銷量過萬的車型。4S店根本就不愁車來賣,反而擔心長安的產能問題。長安CS75的面試更是把長安汽車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CS75一度出現加價購買的現象。

但是,最早購買長安的那批朋友估計是對長安又愛又痛。愛是因為長安的發動機、變速器質量槓槓滴。正常保養跑個10來萬公里一點問題都沒有,油耗還是在可控的範圍內。痛是因為長安車的小毛病特別多,尤其是內飾異響,稍微有點不平路,內飾就各種聲音都出來了,儼然是一場交響曲伴隨你的開車路。有煩內飾異響的舉手。

早期長安逸動、逸動XT的方向是液壓助力,方向比較沉,很多車主對此很是無奈。早期長安底盤做工也不咋地,開個3-5年後底盤就感覺鬆垮垮的,走點顛簸路就各種異響。物無論你怎麼緊底盤螺絲都還是解決不了。這就是早期長安車主又愛痛的地方。

任何產品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這兩年長安發展的節奏也放緩了,質量工藝這塊提升了很多。從長安逸動二代開始,長安的整個造車工藝水平都提升了一大平臺。睿騁CC和老睿騁相比,感覺完全就是兩個品牌的造成工藝坐車來的車,睿騁CC無論是在造型上來講,還是從內飾的設計以及底盤的調校都非常的好。噪音這塊也控制的很好,坐在車內都感受不到那些細碎的噪音。遺憾的是長安的造成工藝上來了,銷量就下滑了。

CS95上那臺藍鯨2.0T的發動機一直是各大媒體廣受好評的一臺發動機。就那麼好的一顆心臟,卻被那飽受爭議的外觀耽誤了。

我是風子,我是一名汽車修理工。


風子修車


長安配備藍鯨動力1.6L,1.4T,2.0T,包括愛信6AT,8AT ,七速雙離合的變速箱,還有主動被動的安全配置(電子配置不多說)這幾年長安改進很多之前好多車主反應鈑金以及車漆包括下門邊生鏽,現在改進很多了不要拿有色眼鏡去看待我們的自主品牌。長安乘用包括長安歐尚系列也有二十幾萬公里無大修的的,其實每個品牌每個系列都有它的亮點和價值,中國汽車行業才發展了多少年?中國造的車沒那麼爛別動不動就拿什麼德系日系美系來對比。德國大眾第一輛汽車產於1908年,美國福特第一輛汽車產於1903年,日本是1904年。那時候我們的國家在幹什麼? 國產車達到這水平就非常不錯了。



95後濟南小夥


長安汽車,一直以來都被歸為自主品牌汽車的一線陣營。自2012年開始進入爆發期,長安汽車一路趕超奇瑞、長城等眾多老牌自主汽車品牌,成為第一個銷量超百萬的自主車企。

  如果被問到長安有哪些SUV,相信大家可以很快說出CS35,CS75之類的CS系列,但是長安汽車下邊還有著長安歐尚CX70,CX70T這樣的SUV產品,原本“多生孩子好打架”是好事,不過長安的產品在定價上相當重疊,形成了“內鬥”。車身長4680mm的7座SUV長安CX70和車身長度達到4705mm,搭配1.5T+6AT/6MT的SUV長安CX70T在定價上與CS15,CS35在價格上高度重疊。同樣為緊湊型SUV,CS55與CS75在價格上也是互相沖擊。MPV領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商用家用MPV混在一起,價格相當。

  或許有人說,長安這樣做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一款家用一款商用,一款城市一款硬派,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同樣是自主品牌,長城哈弗卻是通過一款車型紅藍標來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而不是重新打造一個產品。長安這樣做,造成了營銷資源分配不均,往往一款車名氣很大,另一款車卻默默無聞,CS車系就遠比歐尚CX車系曝光度高。長安這樣的產品佈局,對總部和經銷商的資金、人力等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品牌形象依舊低端化,品牌混亂

  同樣作為老牌自主品牌,吉利、長城經過一系列的品牌形象提升,尤其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和長城哈弗推出H9,逐漸擺脫了初期的低端國產車的形象。長安汽車近年來也在努力,很成功的一點在於換標,新的V型標相比以往顯得低端的A字標對品牌形象提升效果明顯。

  不過,相比同為自主品牌第一陣營的吉利和長城,長安的形象塑造明顯不如前者,A字標車型用於長安歐尚和長安輕型車,但寫著“長安汽車”的長安歐尚旗下卻依舊出產SUV和家用MPV,並且每個月銷量不低,另一邊,掛著A字標的長安微面、卡車也是滿大街地跑。

  如此一來,“長安汽車”、A字長安標、微麵皮卡還是緊密相連。對於V標的“長安汽車”更為高端的形象建設明顯不是好事情。

  事實上,長安方面對V標、A標已經進行了很好的區分,長安汽車用A標,長安歐尚和長安輕型車用A標,但是長安輕型車和長安歐尚依舊標榜“長安汽車”,疆哥認為,長安歐尚由一款車衍生到一個品牌實在沒有必要,如果想主打家用,不如仍舊劃歸V標的長安汽車,對長安汽車的整體品牌形象更有利。而長安輕型車,則需要明顯地與長安汽車作出區分。2017年,長安汽車首款中大型SUV CS95也已經上市,定價15.98-22.98萬元,與上市多年的睿聘完成了在10-20萬的轎車和SUV佈局,但是對於依靠微車、微面、卡車起家的長安來講,一款默默無聞的睿聘和“出生”較晚的CS95對於提升長安汽車的品牌形成效果似乎一般。而在一眾自主品牌緊鑼密鼓讓品牌形象更上一層樓的時候,比如吉利收購沃爾沃以後籌劃領克,長城準備WEY,甚至連北汽福田都在策劃高級的德國寶沃……長安汽車似乎還在準備10-20萬的車型CS95。

  外觀內飾設計不走尋常路

  外觀和內飾美不美,是中國人買車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能達到老捷達那種境界的車型實在是少數,大部分車企都學不來。長安汽車也早早認識到這一點,除了國內設計中心以外,在意大利都靈成立了歐洲設計中心,在日本橫濱有第二個海外設計中心,設計實力已經足夠強大。從長安逸動上市的2012年開始到CS75上市的2014年之間,逸動、逸動XT、CS35和CS75等車型都見證了長安設計的進步,非常符合消費者主流審美,而這一階段,長安汽車的銷量也開始了爆發式增長,長安汽車也進入了回報的甜蜜週期。

  只是,消費者也有審美疲勞,設計的潮流會不斷變化。面對消費者審美喜好的變化,車企不變則退。一般車企被看衰,多是技術、缺少新產品的原因,長安有點特別,長安的設計倒退成為被看衰的一個主要因素。長安汽車從發佈逸動開始,就基本確定了一套內飾風格,這套內飾風格與現代風格一樣都非常符合家用。於是,從2012年的逸動到2017年的CS95,長安汽車的內飾基本都是一個框框畫出來的:一箇中控大屏,兩個縱向四邊形空調口,加上下方一堆按鍵。但是這個時候,同行卻在不斷變化,新一代哈弗H6相比上一代產品的內飾進步有目共睹,廣汽傳祺GS8在內飾豪華感的營造上處於中國品牌領先水平,吉利汽車更是形成了充滿中國特色的內飾設計方案。在內飾設計方面,長安汽車的設計明顯是不進則退,已經落後於國內同行。

  在外觀設計方面,更是重中之重。眾泰在這方面很是懂中國人的心思,殼子好看,銷量就起來了。吉利、長城和廣汽近年來的外觀設計是如何地貼閤中國人胃口,並且已經緊跟國際潮流,形成了自己的原創家族式設計風格。但是反觀,號稱擁有多個國內外設計中心的長安在2014年CS95發佈之後,似乎變得偏向保守,不敢改變,比如今年3月上市的號稱中期改款的CS35在外觀變化上微乎其微。後來長安有了新的設計理念,但是這理念似乎走上了非主流的設計道路,與之前逸動時代開始的設計感大相徑庭。從汽車之家的口碑評分也可以看到,歐尚之後的車型,除了凌軒以外,外觀內飾都難以令消費者感到高度的滿意。

  在新車的設計上,長安的設計師極有可能是換了一批人。最近上市的CS55和CS95,前臉非常誇張地突出了“CHANGAN”的拼音字符標誌,過度的強調完全失去CS75上字符標的協調感。從長安CS95的銷量數據來看,CS95沒有對廣汽傳祺GS8這樣的高顏值對手構成威脅,而且銷量有走低趨勢。在汽車之家用戶口碑中,CS95力壓哈弗H7,哈弗H8,哈弗H9和傳祺GS8,獲得口碑排行第一,傳祺GS8排行第五,但是在用戶評分中,CS95的外觀和內飾卻遠遠落後於對手,都排名第四,這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到顏值對這款車銷量的影響。

  儘管廣汽傳祺用懸浮式C柱贏得了大片市場,但是這一套放在長安身上似乎是“水土不服”。在CS90身上,疆哥看不出長安強大的原創設計實力。另一個印證是,最近透露出的中型車長安睿聘CC。雖然整車造型優美,但是這個用與雷克薩斯撞臉的“全新設計理念”設計出來的產品,卻不得不讓疆哥再次對長安劍走偏鋒的設計感到擔心。儘管最近長安的幾款新產品都或多或少在設計上非主流或者模仿痕跡明顯,不過還是能看到仍有凌軒這樣符合大眾審美的產品出現。

  長安汽車質量把控仍有待提高

  網絡上總有傳言,福特、鈴木、馬自達原本都是知名的國際品牌,為什麼到了中國總是沒有起色?有一種答案說是因為選擇了與長安合作,隨之調侃的就是長安的裝配。空穴來風,疆哥在315網站上發現長安汽車位於熱點投訴板塊,在中國汽車消費網,汽車投訴網這兩個網站,長安汽車的投訴量也不低。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長安汽車質量就是差,整個中國自主品牌在質量做工方面的進步大家也有目共睹,汽車之家的榜單顯示,長安汽車在2017年上半年的品牌質量還是高於許多同行和平均值。不過,在口碑就是生命的今天,作為一家百年軍工企業,長安汽車有必要對汽車質量和消費者的投訴和口碑給予更多的重視。

  儘管長安汽車被看衰的聲音不斷,但是疆哥依舊對長安汽車保持著一份信心,畢竟長安汽車擁有155年曆史底蘊,34年造車積累,全球19個生產基地、36個整車及發動機工廠,5國9地研發基地,員工近10萬人,長安汽車多年國際合作和國際化接軌也有不錯的成果。說點實在的,長安的技術研發實力卻一直是國內領先,僅僅是長安研發出的藍鯨2.0TGDI發動機就足夠耀眼,可實現最大233馬力(171KW),在1750rpm-3500rpm之間持續爆發360N·m的最大扭矩。

  除此之外,長安汽車的品牌知名度和營銷渠道也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當前長安汽車被看衰更多是來源是設計的倒退、質量把控和品牌建設的問題,管理層能夠及時重視這些問題,是可以彌補的,就像當年的吉利,採用了多品牌戰略,重新迴歸以後形勢大好。如此看來,在風雲變幻的中國車市,仍舊具備強大實力的長安汽車可能會被擊倒,卻難以被擊垮。

關注「車域無疆」,回覆關鍵詞「粉絲群」就可以加入萬人真實車主群。「車域無疆」等你來玩哦。


車域無疆


長安汽車是中國四大汽車企業之一,也是四大車企裡面唯一一個自主品牌銷量佔比遠大於合資品牌的企業。

長安汽車是我國產品譜系最齊全的車企之一,旗下產品覆蓋了A00級到B級車型,包括轎車,SUV,MPV,商用,輕卡等。

長安汽車目前年銷量300萬臺水平,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V標產品,不含商用品牌)銷量為80萬臺量級。當前旗下多款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逸動系列兩萬臺級,CS75三萬臺級,CS55兩萬臺級,CS35也是月銷上萬。

長安汽車擁有五國九地的研發實力和佈局。從2012年逸動上市起,長安汽車就開始打上了"品質時尚"的標籤,隨著近幾年的發展,湧現出像逸動Xt(最美兩廂車),睿騁CC(質感優雅中級車)這樣的好看經典的車型。

長安汽車一貫注重汽車安全品質,從逸動到CS75,到最近的CS55,一款又一款的長安車型均以高分榮獲C-NCAP五星安全評價,這在行業中是比較少見的。由此可見,長安汽車對於關係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的汽車安全的投入,是不遺餘力的!




強哥聊事


長安汽車在國產車裡面算中等偏上,主要的優勢是質量穩定,有自己的研發基地,這點在國產車企中是少有的。但是長安汽車的優缺點很明顯,大致簡單說幾個我瞭解的吧。一,做工只能算中規中矩,而且在外觀設計上偏向穩重帶有模仿痕跡,不符合現在大眾審美觀和用車逼格,在內飾方面也看不出亮點,夠用但是沒有檔次感。二,長安跟奇瑞都類似技術男型,對技術的研發很給力,在發動機技術方面比吉利,哈佛,等等其他國產汽車要強些,跟奇瑞差不多,但是長安的質控不錯,不像奇瑞,雖然發動機不錯但是質控不穩定,搞得自己奇淪為二線陣營,最近好像要賣股份了。三。長安除了發動機比起其他國產汽車有優勢外,在變速箱和底盤上也要好些,這主要是長安有自己的研發設計基地,裡面有國內外各種頂尖人才,像長安cs55,cs95,等最近新出的車型都是自己研發基地搞出來的,但是遺憾的是,長安有點跟奇瑞一樣,不會玩宣傳和營銷,銷量還過得去,說不上很好。四,長安汽車的4s店全國普遍比較坑人,很多銷售員套路很深,售後質量和服務有十足的國產味,你懂的。這些網上有很多長安車主爆料過,一查就知。五,長安汽車目前來看屬於穩紮穩打,不急不躁,不爭不搶,車型都不錯,性價比也比較高。比起吉利,哈佛,強在自主研發能力,比起傳祺,榮威強在能自己做主,不用聽命於其他人。多一句題外話,如果國產車品牌要淘汰,長安絕對不會在其中,雖然長安比較默默無語,但是自身綜合底子厚,潛力足,最近長安也開始重視網絡宣傳和營銷了,拭目以待的,長安可以的。總而言之,我覺得不錯


康正汽車泰安望嶽店


因為來料長安的車機械品質更好點,同樣的東西來源不同價格差異很大的,所以就涉及到成本問題長安的配件很早都是國際一線大牌,吉利沒任何拿得出手的技術,長安出的任何一款車在同級裡面,各方面幾乎都是最強的,這裡只舉一例比如75p各方面是國產最強的存在,老75各方面PK輸給同級誰了?其它車型對比也一樣私人企業純粹就是為了利潤最大化,長安是最多國六車型銷售的國企,雖然最開始是做微車的但那是國家指定和需要,其它的車企那時候連企業名都還沒有呢,所以不要無腦的認為沒有做過微車的車企檔次就高一些,長安雖然不是豪車但技術應用和核心技術儲備勝似豪車,技術很差嗎?你這些車企才成立幾年長吉算早的98年也才多少年,人家長安56年就製造出來1000多臺吉普車了,1984年就正式大規模研發製造汽車了,別給我說造車技術不需要時間的消化積累和創新吸收,長吉之流全靠拉皮是拉不出中國車在世界的存在的所以別它媽的狗眼看人低吉利之流三大件直接落後二十年,發動機都要比別人高配才敢PK,比如吉利三大件垃圾,很多車連個小嬌車發動機瑞博都是1.8t才敢起配和別人1.5競爭,然後不要臉的吹自己動力好,要不然連個車都帶不動,這也沒什麼但是博越1.8油耗12/13個是常態,搞個1.5估計15個油不是夢想,為什麼還不是因為技術垃圾,自己研發投入少的可憐,如果什麼控股真投了多少多少搞研發,以吉利僱傭水軍抹黑一眾車企到處吹噓的一貫不講道義的卑鄙手段,什麼什麼控股真投入了多少多少研發資金,吉利還不到處吹破天了?會有反應不出來一說?[大笑]吉利主要投入在哪裡明眼人都知道但絕對不是研發上,瞎子才買吉利。在研發投入上,私企都是投機取巧避重就輕花小錢在殼子上來代替真正的研發忽悠消費者,可能有很多人不服,但是長吉確實非常耗油這就是3大件落後的標誌,現在的75,油耗7個的太多了,也許還有人不服,說吉長質量穩定呀,但是請注意質量穩定與技術先進與f完全是兩回事,50年前的大眾還穩定呢,長安同樣穩定同時人家掌握的尖端技術更多,吉長掙那麼多錢但是卻用些國外二十年前落後技術不創新肯定穩定啊,有人又說沃爾沃,先不說別人沃爾沃技術不給你用,就算想的美給你用話說回來了沃爾沃很強嗎?頂破天算個準二流豪車品牌也是個小車這塊快倒閉的車企才被收購,長安還集美日技術於一身呢所以看這接近二十年的研發投入來看,買車國產買長安是明智之選,長安是連續10年研發投入第一為什麼別的自主都賺錢,長安卻陪錢或者賺的很少。原因就是研發投入一直都是實打實的在重要的三大件上不像吉利只投入一點點反覆拉皮混淆視聽標榜自己在研發拿個外殼來欺騙消費者,同樣價位的車吉利等車的利潤高過長安很多長安三大件成本更高利潤更低,像這樣踏踏實實搞研發的國有車企你支持了才是真正的支持民族工業!國企不會跑路不會移民!


男人活著就是為了她


現在cs55質量可以油耗控制住 新車跑7 80碼油耗在6.8沒開空調





感覺不錯155121308


長安汽車作為國家隊裡的領航者,同時又是第一個產銷雙雙破百萬的自主車企,在全球擁有五國九地的產品研發團隊,其產品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可以說長安在徐留平時代達到了頂峰。

目前長安汽車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在轎車,SUV以及MPV三者皆有佈局而且發展不錯的自主車企,轎車從奔奔,悅翔,逸動系列,睿騁CC,覆蓋了微型車,小型車,緊湊型車,中型車等市場,CS家族也覆蓋了小型(15和35),緊湊型(55和75),中型(95)等主流SUV市場,未來CS85將會進一步完善轎跑SUV等細分市場,MPV目前有點勢單力薄,不過整體上來說,長安汽車的佈局還是挺完善的。

就目前來說,長安汽車被人詬病最多的就是75機油增多和全新家族式外觀設計有抄襲的嫌疑。首先來說一下75機油增多問題,一向以買發動機送車的本田也栽在1.5T發動機機油增多上了,應該說這是發動機存在的設計缺陷,這對於長安汽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早摔跟頭早爬起來,不能因此就對長安汽車全盤否定。

另外再說一下全新的家族式中網,官方定名為蝶翼式,有許多網友吐槽其外觀和雷克薩斯太像,其實作為消費者,借鑑也好,抄襲也罷,關鍵是產品質量好就行,退一步講,就像小學生抄作業,那照著學習最好的抄,有時候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我周圍有不少開長安車的,有轎車,也有SUV,其中以CS35最多,除了吐槽油耗有點高,其他倒沒啥特別大的毛病,畢竟是大廠,產品質量就算比不過合資車,但是在自主車企裡還算是出類拔萃的,總體來說,如果滿分是五分的話,長安汽車應該在4.5以上~~








啟名星


15年的V7,六萬多公里了,三大件沒毛病,有異響,本人經常檢查,哪裡有個掉漆立馬用補漆筆補上,暫時未發現大鏽的情況,還行吧,畢竟價錢不高,為長安點贊,希望國產車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