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被吴国打败后,秦国出兵相助,有伍子胥和孙武的吴国为何失败?

调侃历史


楚国、秦国是传统大国,底蕴雄厚;吴国是爆发户,底子差。吴国以小搏大,且取得胜利,外部原因在于晋国的支持,内部原因则在于伍子胥和孙武的加持。吴国能攻破楚都,已经难能可贵了,要击败秦楚联军,吴国自身实力还差得太多,更何况吴国还有内乱和天敌!以谋略取胜,也是需要实力的,孙武再厉害,也无法以一敌百;更何况孙武并没有掌握吴国全部军队。

柏举之战时,吴国军队3万,楚国军队20万,吴军以小搏大,击溃楚军主力,攻入楚都,楚王逃奔随国。吴国军队在楚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此举激起了楚国世族的反抗。楚国历来是世族分治,对外作战或许不齐心,但是反抗外国侵略还是很齐心。楚王虽然逃了,但是楚国世族还存在,他们集结各地楚军开始反攻吴军,且楚军数量远远超过吴军。另外楚国还支持越国在背后偷袭吴国,越国跟吴国是世仇,自然十分用心用力。

晋国是中原强国,他南阻楚国,西阻秦国,让秦、楚两国进入中原十分困难。秦、楚单独对抗晋国都力不从心,因此秦楚自然而然联合起来对抗晋国。为了减少楚国施加的压力,晋国扶持姬姓吴国对抗楚国,而楚国则扶持越国对抗吴国。在天下这盘大棋中,吴、越两国都是棋子。秦楚达成协议后(秦救楚,而楚割商于郡),秦国派五百乘兵力(约5万人)入楚伐吴。

秦楚联军在二十万左右,兵锋正甚,楚军更称得上是哀兵。吴军只有三万人且没有战心,因为吴军在楚国劫掠后,都成了有钱人,因此不想把命丢在楚国。秦哀公命大将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战车联同残余楚军南下帮助楚复国,败吴军于沂;楚将子西也率兵于军祥击败吴军,秦楚联军也灭亡了吴的属国唐国。此时,越国乘吴国内空虚发兵进袭吴都,夫概又企图夺取王位,吴王阖闾被迫于同年九月撤离楚地,引兵东归。


大秦铁鹰剑士


秦国出兵帮助楚国,有伍子胥和孙武的吴国为何会失败?因为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智谋和兵法都是没用的。

当时的吴国国力原本就比楚国差,只是还没达到实力悬殊的程度,尚有拼手一搏的机会,因此在伍子胥和孙武的智谋指挥下,可以取得胜利。

但是,当秦国加入进来以后,这种机会彻底没有了,两个大国联手打击一个小国吴国,吴国无论再怎么智谋超群,都无法在实力上抵挡秦楚联军,因为战争归根结底拼的还是国力,所以当秦国出兵以后,吴国必败。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程小满的文史日记


导语: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了吴国,在吴国成为了吴王阖闾的重要帮手。此外孙武也加入到了吴王阖闾的阵营当中。这对阖闾来说,简直如虎添翼。

伍子胥负责整体战略的谋划,而孙武则负责具体的战术布局。这两个人帮助吴王阖闾击败楚国,楚昭王逃亡在外,楚国几乎灭国。

在这个档口上,秦国出手相助。拥有伍子胥加孙武的黄金配置的吴国,依旧还是退了回去,使得楚国得以复国。那么是什么阻挡了吴国灭亡楚国之路呢?

01申包胥入秦求救,秦王出兵救楚。

楚昭王简直哭瞎了,伍子胥和孙武实在是太强大了,眨眼之间楚国大军溃败而逃,吴国军队长驱直入进入楚国国都郢都。

楚昭王立刻带着妻儿老小逃了出去,这个时候能够搭救楚国的,可能只有秦国了。因为当时的秦哀公是现在楚昭王的外公,有这么一层亲戚关系,秦国应该不会袖手旁观。

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阖庐从之,悉兴师,与唐、蔡西伐楚,至於汉水。楚亦发兵拒吴,夹水陈。吴王阖庐弟夫概欲战,阖庐弗许。夫概曰:“王已属臣兵,兵以利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袭冒楚,楚兵大败,走。於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比至郢,五战,楚五败。楚昭王亡出郢,奔郧。郧公弟欲弑昭王,昭王与郧公奔随。而吴兵遂入郢。---《史记》

所以楚昭王派遣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援,结果秦哀公却拒绝了申包胥的请求,因为秦国并不希望得罪强大的吴国。

这个时候申包胥展现出了他的忠义,他在宫殿大门口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打动了秦哀公。于是秦哀公派遣了子蒲、子虎率领500辆战车前往救助楚昭王。

  1. 但是秦军从来没有跟吴国打过仗,所以这两位将领也不知道吴国的战术。于是他们打算先让楚军和吴军交战,他们在旁边观战。
  2. 当时吴王阖闾派遣他的弟弟夫概追击楚军,本是必胜的战役,结果半路杀出了一支秦军。秦军和楚军合作,将夫概彻底击败。
  3. 此后吴国的军队虽然再次击败楚军,可后发制人的秦军又击败了吴军。这场战争,孙武和伍子胥都没有参与其中,所以他们俩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当时伍子胥正在楚国国都为他的父兄报仇雪恨,而孙武也没有赶往前线,这才给了秦国和楚国得以喘息的机会。

当然秦国的出手,不是决定这场战役最终胜败的关键所在。真正的关键,其实还在楚国人自己身上,他们自己不努力,谁也救不了他们。

02吴国内部叛乱,越国偷袭吴国,阖闾无暇顾及楚国。

秦军和楚军联合起来,实力的确不小,不过强大吴国并不会感到害怕。可这个时候吴国出现了新的情况,迫使阖闾必须要回去解决问题。

  • 当时越国的国王允常觉得阖闾大军正在楚国,他们国内比较空虚,所以允常就吩咐越国的人马进攻空虚的吴国,希望能够拿下吴国。
  • 阖闾志得意满,压根就瞧不起越国的进攻,索性只派遣了一支人马去对付越国,自己依旧留在楚国。
  • 可是另外一件事的发生,使得阖闾不得不动身回去。当时阖闾的弟弟夫概被秦军击败以后,不告而别,带着自己的人马提前回到了吴国。

他回去不是为了抵抗越国,而是为了在吴国自立为王。这件事非同小可,毕竟夫概是阖闾的亲弟弟,是有继承权的。

如果夫概在吴国的地位稳固了,那阖闾可就无家可归了。所以阖闾不得不带领大军回到吴国,平定这场内乱。

十年春,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吴使别兵击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击吴,吴师败。阖庐弟夫概见秦越交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概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阖庐闻之,乃引兵归,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复入郢,而封夫概於堂溪,为堂溪氏。---《史记》

也就是说吴国的外患其实并不能阻挡阖闾灭亡楚国的决心,但是内乱是阖闾最担心的事情。其实强大的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跟你不是一条心的队友。

趁着吴国带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秦国的大军也长驱直入,将吴国残留的人马全都赶跑了。秦哀公帮助楚昭王重新恢复了自己的国家,楚国这才得以复国。

不过经此一役,楚国元气大伤,国内损坏十分严重,民不聊生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楚国自此失去了争雄天下的能力。

03伍子胥太缺德,灭楚之战天怒人怨。

伍子胥父亲和兄长的死,的确令人感到比较凄凉,毕竟他们是忠臣孝子,却遭遇了如此不公平的待遇。

  1. 不过伍子胥后来报仇的手段,实在是令人感到胆寒。他带兵攻入楚国国都以后,将杀害他父亲的楚平王给挖了出来鞭尸,这在当时来说,是很令人惊讶的一件事。
  2. 不仅如此,他强烈建议吴王阖闾,必须要彻底消灭楚国,所以一定要将楚国的宗庙给全部捣毁了。所以当时阖闾将楚国祭祀先贤的宗庙尽数捣毁,楚国失去了相应的根基。
  3. 对死人如此残忍,那也就算了。伍子胥对楚国的活人也豪不手下留情。伍子胥进城以后,完全放纵手下的士兵对楚国国都内的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阖闾本人霸占了楚昭王的夫人,伍子胥甚至将楚国大夫的家人们全都抓了过来,按照男女分成了两队。大夫的女眷们,全都被吴国将士们给糟蹋了。

他们对楚国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以至于楚国复国以后,不少女子因为失身自缢而死,楚昭王的夫人更是觉得失身于阖闾,对不起楚昭王,所以自尽谢罪。

如此行径,长达三月有余。阖闾为什么不愿意那么早回到吴国呢?他在楚国的小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舒服了,他舍不得回去。

郧公之弟怀曰:“平王杀吾父,今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止之,然恐其弑昭王,乃与王出奔随。吴王闻昭王往,即进击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封於江汉之间者,楚尽灭之。”欲杀昭王。王从臣子綦乃深匿王,自以为王,谓随人曰:“以我予吴。”随人卜予吴,不吉,乃谢吴王曰:“昭王亡,不在随。”吴请入自索之,随不听,吴亦罢去。---《史记》

因为他们对楚国造成了如此大的破坏,所以引起了楚国百姓的群情激奋。几乎所有楚国百姓,都开始反抗吴国。吴国军队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一时之间无法应付楚国百姓们的反抗。所以在这个时候,阖闾选择回国,这也是一个原因。

总结:孙武看不惯伍子胥和阖闾的所作所为。

整个过程当中,阖闾骄奢淫逸,伍子胥发泄出气,所有主人公当中,只有孙武是沉默不语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帮助阖闾战胜楚国以后,居然会出现如此残忍的事情。

也是在这里,孙武看清了吴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性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孙武在回到楚国以后,毅然决然选择辞职。

即使阖闾将灭楚的最大功劳给了孙武,孙武还是表示拒绝。和肮脏的官位比起来,孙武似乎更喜欢归隐山林的生活。

所以从这儿以后,孙武选择归隐山林。也是在他归隐以后,他写出了旷世名作《孙子兵法》。


江湖小晓生


我们先交代一下为什么吴国要灭楚国,春秋时期楚国就是大国了,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只有伍子胥只身逃离楚国,投奔楚国东边大国吴国。吴王阖闾领兵灭楚国不但替伍子胥了报仇,而且可以扩大自己领地,何乐而不为呢。吴王阖闾能顺利灭掉楚国,和一个人分不开,就是鼎鼎大名“武圣”孙武。吴王拜孙武为大将军,发兵攻楚,吴军在苏武指挥下连战连捷打败楚军,攻下都城,楚王和太子都逃离了楚国。吴王阖闾贪恋楚国广大土地,就想完全占领楚国,孙武说楚国也是南方大国,地界大,人又多,附属国也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收服的。

忠臣,申包胥是伍子胥是老朋友了,现在伍子胥带领吴国大军不但灭了楚国,还占了国都郢都。申包胥想要复国,写信给伍子胥希望他说服吴王退兵,伍子胥当然不肯退兵。申包胥无奈只能去西方大国秦国搬救兵。见到秦国秦哀公,说吴王是贪心暴君,现在灭了我们楚国,下一个灭就是你们秦国,他想独霸天下。秦哀公不想和吴国打仗,就敷衍申包胥,申包胥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米水没进。史称“哭秦庭”,秦哀公被申包胥忠诚打动,派大将子虎和子蒲率领500战车和吴军决一死战,申包胥知道秦国派兵之后,让楚昭王收拾残兵败将有子西和子期指挥和秦军合兵一处攻吴军。

吴国公子夫概(阖闾亲兄弟)和秦楚联兵相遇,看到大军帅旗是“秦”,不由心惊,不敌秦楚联军败下阵来。没有想到秦军来救楚,夫概速回郢都见阖闾。吴王没有想到秦国会出兵救楚,和大将军苏武紧急商量对策。

夫概偷偷带一队人马跑回国内,散布谣言说吴王阖闾兵败,生死不明,依照吴国规矩,有我继承王位,守城的太子波和专毅不让夫概进城,夫概无奈请求越国出兵,事成之后送五座城池当谢礼。伍子胥听说夫概偷偷回国了,告诉吴王,夫概要篡位,吴王连夜回师,路上碰见太子波信使,信上说夫概勾结越国,越军快打到国都了。吴王派人去把孙武和伍子胥招来商议。申包胥派来信使谈议和,大概意思是你们吴军退出楚国,我们也让秦国退兵,吴王、伍子胥和孙武都同意,吴兵撤退时,把都城所有值钱东西都搬走了,一把火把郢都也给烧了,还迁走一万多户人。

吴王带兵回国和城内士兵夹击打败了夫概和越军。夫概兵败逃跑了。


话历史谈道理


楚国就是个软柿子,吴军只能欺负楚国,孙武和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楚国郢都,把楚王尸体打成肉酱,申包胥到大秦求救,老子们秦军出马三拳两脚把孙武和伍子胥打得抱头鼠窜,楚国得以复国。要不是老子们大秦仗义相救,战国七雄就没有楚国。[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大漢挚爱咏春


首先你说失败不合适。伍子胥,孙武以当时弱小的吴国兵力,长驱直入,攻破强大的楚国郢都,鞭尸楚王,最后全身而退,这本身就是胜利。

但由于楚国土地广阔,吴国只是攻破了都城,没有那么强的兵力去占据地方,楚国依然有战略空间,而且楚国人心都未归附,这种情况下吴国就不可长期停留,拖得时间越长,对自己越不利,更不可能据楚国为己有,况且还有强秦作为外援,胜算就更不大。

此时吴国内部正好发生内乱,吴王阖闾就先回去平叛了,命令伍子胥、孙武留守。伍子胥、孙武搬空了楚国宝物,又从容迁走楚国人口数万到吴国,还立了華胜为楚王,智者知难而退,真看不出来失败在哪里。


太宗历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前楚王听信谗言,迫害伍子胥父子,丧失民心。国力江河日下。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富国强兵,同时在诸侯盟会上孤立楚国,因此能势如破竹,五战五捷,攻下楚国都城郢。

可是攻下郢都后,吴人却充分暴露出暴虐无道的一面。吴国君臣羡慕郢都繁华,纵兵抢劫,各自忙着占据豪宅大院,又见楚人貌美,强行贱淫各家妇女。伍子胥为报家仇,将楚王掘墓戮尸,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楚国人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投降是死,投降也是死,何不奋力一战呢?丧失了群众基础,吴军焉能不败?这是主观原因。

另外当时越国趁吴国空虚而攻吴,阖闾弟弟夫概私自回国,自立为王。内外交困,吴王不得不率领大军回国平叛,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慢慢恢复元气。这是客观因素。


煮酒放歌


前言:吴国之所以能够打败比自己强大的楚国,一是因为有吴王阖闾这样的雄主,又加伍子胥的主谋,孙武的参赞,吴王弟夫概的神勇;二是因为楚昭王年轻,楚国王族囊瓦擅权,欺诈楚国属国唐成公,蔡昭侯,致使两国联吴叛楚,共同攻打楚国。此消彼长,经过五战,吴、唐、蔡三国联军长驱直入,攻破楚国都城郢,楚昭王无奈之下,弃城逃亡随国。

那么兵锋正盛,又有春秋末期杰出人才伍子胥、孙武统领的吴军,为何败于远道而来的秦军哪?这还要先从吴国君臣上下无道说起。

01.吴国君臣得意忘形,失道寡助。

吴王阖闾率军攻入郢都后,并没有实行针对楚人的安民政策,而是纪律败坏,纵兵四处掳掠奸淫,无恶不作。从楚王宫中,到王公大臣府上,乃至黎民百姓家中,无不遭受三国联军的掳掠。

◾️吴王阖闾更是肆无忌惮闯入楚王宫中,任意蹂躏楚王后宫,好似衣冠禽兽一般。

◾️伍子胥因为复仇心切,建言吴王毁损楚国宗庙,辱没楚王先祖,掘楚平王墓以泄私愤,阖闾竟不加阻拦,任其恣意妄为。

◾️夫概、伯嚭、唐成公、蔡昭侯,各个如狼似虎,贪婪不已,纷纷掳掠王公大臣家产,侵掠他们的妇女,连一向持重的孙武都见利忘义,言不由衷的加入了进来,一时间郢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联军的种种暴行,激起了楚国百姓的强烈愤慨,人们纷纷拿起武器拼死抵抗,联军顾此失彼,数月间平定不了楚人的反抗。

02.申包胥哭秦庭,搬来救兵。

原本躲进山中避祸的申包胥,从好友伍子胥及吴王阖闾君臣的暴行中,得出吴国此次攻入郢都,决不是泄一时仇怨,而是要以灭掉楚国为最终目的。

于是他昼夜不停的驰往秦国,向秦哀公痛陈吴国的种种暴行,乞求秦国发兵救楚。最初哀公虚与委蛇,不为所动。救国心切的申包胥“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最终感动了秦哀公。

秦哀公发兵车500辆,步卒3万多人,命子蒲、子虎率军援楚。临行前,因感叹申包胥忠心救主,并以此激励援楚的秦军,哀公高声朗颂《秦风•无衣》以壮秦军行色: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03.吴楚交战,秦军乘机掩杀。

秦军援楚主将子蒲,通晓军事。在半道上他告诉申包胥:秦军从未和吴军交过手,不知吴军的战法。你先回楚国,召集散落各地的楚军,先于吴军交战,我随后乘其不备,率军掩杀吴军。

于是申包胥率先回到楚国,召集散落的楚军,在与秦军约定的时间与地方向吴军发起了进攻。吴军主将夫概,不屑前来挑战的楚军,率军在沂地迎战楚军。谁知被尾随楚军前来的秦军从两翼掩杀过来。至此,夫概方知秦军已援楚而来,但为时已晚,吴军被打的大败而逃。

散落各地的楚军闻知申包胥已搬来救兵,纷纷聚集起来攻打各地的吴军。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手忙脚乱,四处征讨,顾此失彼。

而秦军主将子蒲审时度势,决定先拿吴国的盟军唐国开刀,以此来震攝另一个盟军蔡国,使其不敢救援吴军。此招果然见效,唐国被秦军所败,唐成公被杀后,蔡国保持中立,不敢援吴,吴军顿时像折了两翼。

04.吴国内乱,阖闾回援,伍、孙势孤。

吴王弟夫概在沂被秦军打败后,生怕阖闾怪罪,于是反心横生。他暗地里派人勾结越国攻吴,自己又带着部属悄悄撤回吴国,准备篡权夺位。

吴王阖闾接到留守吴国的太子急报后,连忙召集伍子胥、孙武商议,遂决定由自己率军回吴平定夫概叛乱,由伍子胥、孙武、伯嚭率众驻守郢都,等待自己平叛归来。

阖闾率军回吴后,伍子胥、孙武收缩兵力,试图长期占领郢都,以待吴王回归。可伯嚭不听伍子胥、孙武的命令,擅自率领三千吴军出战,结果被秦楚联军打的大败。情急之下,伍子胥、孙武率兵救出伯嚭,可吴军损失惨重,最后连战死的尸首都没来的及收敛,便匆匆而退。

无奈之下,计穷力竭的伍子胥、孙武只好派人急报吴王阖闾,请求罢兵回吴。阖闾虽心有不舍,但碍于留楚吴军的形势,也只好同意罢兵回吴。

结语:

吴王阖闾虽然在国内“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不失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雄主,伍子胥、孙武也称的上当时的贤能之辈,辅国栋梁,但他们在率军攻入郢都后的所作所为,确实违背春秋时期的基本礼义,为众诸侯及世人所不耻。

吴国攻入楚国郢都,创春秋时期大国都城被攻陷先例。但由于吴王阖闾政治上的短视,又有伍子胥挟私复仇的恶行,再加上孙武过于迷信以武力征服,不施仁政,最终导致吴军被秦楚联军所败,损兵折将,不得不撒兵回吴。

由此可见,虽然吴国强兵兴国,以弱胜强,攻入楚都,但仅凭武力,不施仁政,是更本无法征服楚国这样的大国的。纵使侥幸成功,最终还是陡然落得个蛇欲吞象的结局,损人而又害己。


方城阙


千里跃进大别山

先来说一说吴国的侵略路线,大别山是楚国在东边的天然屏障。为了能顺利翻过大别山,吴军充分发挥他水军的优势,沿着淮河一路向西,并且联合楚国北部的蔡、唐二国,对外号称是解救二国来麻痹楚国。三国合兵一处前行至淮讷(今河南潢川)弃舟步行,出其不意地攻破了楚国北疆的大隘、直辕、冥扼三关,从此楚国的腹地裸露在吴国眼前。

讲完吴国的进军路线后,我就来分析其中隐藏的致命缺陷。吴国毕竟是东南的撮尔小国,此次灭楚吴王阖闾亲自挂帅,孙武与伍子胥随军,三万吴军精锐是倾巢而出,一旦国内出现政局不稳,将有鞭长莫及的惨祸发生,果不其然公子夫概趁机企图自立,导致阖闾不得不放弃战果,率军回国内平叛。

——我国军事家孙武「前545——前470」

其次吴楚两国相隔千山万水,粮草补给是道必须迈过的关口。吴国的盟友蔡、唐二国,原本是楚国的附庸国。当时的楚国令尹子常是个贪得无厌之人,在督促二国上交给楚王的赋税之外,他巧立名目再次搜刮二国。忍无可忍的蔡昭侯勾结唐成公起兵叛乱,心思缜密的孙武找到二国共同伐楚,同时蔡、唐距离战场近,且储存了堆积如山的粮草器械,这才有了孙武千里奔袭的胜利。

《过秦论》有句“攻守之势异也”的至理名言,不巧的是此言用在了吴国身上。周敬王十五年包申胥夜哭秦庭,最后秦哀公派遣子蒲、子虎及楚将子西,齐心协力的降服了唐、蔡二国。失去了二国支持的吴国,顿时陷入了弹尽粮绝的田地,故而不得不撤军回吴国!

擒贼必须先擒王

周敬王十五年的11月29日,在五战皆败北的惨绩下,惊慌失措的楚昭王逃离国都郢(今湖北荆州),即使大臣子期、子西磕头沁血请求包围郢,却也无法挽回崩溃的楚昭王。他一路是狼奔豸突,出郢后到云梦再到郧国,以为是安全屋实际是东窗。郧国王之弟欲落井下石杀掉楚昭王,幸得有敢死之士的保护,楚昭王才得以脱难逃至随国。

——迁都寿春的楚昭王「前523——前489」

而那边得胜的吴国军队是军纪败坏,奸淫掳掠是无所不做,更为关键的是一把大火将楚陵付之一炬,要知道从楚文王熊赀到楚平王,共有数十位历代楚王均长眠于此。如今熊熊大火烧掉的是吴军的威望,燃起的是楚人团结抗争的信心!

更加令楚人怒不可遏的是伍子胥,当初其父亲伍奢和费无忌,共同辅佐楚平王的太子熊建。没料到费无忌是个心术不正之人,把嫁给熊建的秦国女子,送给了楚平王谄媚的礼物。此举遭到了伍奢严厉的指责,做贼心虚的费无忌诬告熊建的母亲是蔡国女子,平日里拥有诅咒楚平王早死的言语。听信谗言的楚平王将其贬到方城,伍奢与其子伍员皆被杀。等到伍子胥带领吴军攻打到郢都时,荒淫无道的楚平王已走。熟悉民心归向是战争输赢首要条件的孙武,据理力争阻止伍子胥开棺鞭尸,但最终恶行还是发生了。起初团结一致的孙、伍二人,此回嘴舌争斗后亦有了缝隙!

—— 一夜白发的伍子胥「前559——前484」

另一头吴王阖闾逼迫随国交出楚昭王,但因占卜不利拒绝了。错失抓住楚昭王的机会后,迷途知返的他在秦军、楚人的帮助下,历经重重磨难打退了吴军,楚国不仅避免了覆亡的苦果,并且励精图治再次屹立南方!

综上所述,吴军在大胜的情况下,退军的原因有三:一是粮食短缺,二是孙、伍二人不合,三是勾践见缝伐吴,四是夫概图谋自立!此战的结局,也告诉我们细节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END——


惜缘小历史


当时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被楚王所杀,伍子胥怀着怨恨投奔了吴国,这时候孙武也加入到吴王阖闾的阵营中。

孙武主要是负责军队训练和战术布局,伍子胥负责整个战略的谋划和一些实施的步骤。两方面的发展迅速让吴国强大,吴国向楚国发起攻击,一举击败楚国,楚昭王只好在逃,吴军差点把楚国灭了。

就在吴国胜利在望之际,秦哀公收到楚昭王的求救,就派兵到楚国相助。秦军和楚军联合作战,吴王并不会感到惧怕,有吴子胥和孙武的配合,吴国的士气更高,大有可能击败联军。就在这时,吴国传来消息,内部发生判乱,吴王只好选择撤退回国,楚国得以复国。

孙武剧照

孙武训练的军队也太强大,眨眼时之间把楚国大军溃败而逃。吴国军队长驱直入打到楚国国都郢都,楚昭王吓的赶快出逃吧,大半个楚国都被吴军攻占了,惊吓的楚昭王赶快派申包胥入秦向秦王求救。

原来楚昭王和秦国还有一层亲戚关系,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孙。亲情放在哪,外孙向外公求救,那有不管不顾的道理。

申包胥带着使命就前往秦国求援,当时秦哀公意识到了吴国的强大,不敢轻易得罪,就当即拒绝了申包胥的请求。

申包胥这就为难了,这样回去也无法给楚昭王交代,再晚了楚国真就亡国了,楚昭王连命都没了。怎么办?申包胥只能用行动去打动秦哀公能出兵相救。他在宫殿门前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打动了秦哀公,秦王派了子蒲、子虎率领五百辆战车前往救助楚昭王。

援军虽然到了,秦军将领先让楚国跟吴国开战,他们在旁边观战,观察一下吴国打战的战术。是因为秦军以前没跟吴国打过仗,秦军作战很谨慎。

当时孙武没在前线指挥作战,伍子胥又在楚国国都为父亲报仇雪恨。吴王阖闾派遣弟弟夫概追击楚军,战争快胜利了,这时候半路杀出一只秦军,两军合作将夫概彻底击败,吴军再次出击,反复两次,最后吴军还是被联军击败。孙武和伍子胥没有参加这次战役,两人的能力也无法发挥。吴军的失利给了楚、秦军喘气的机会。

两军正打的火热的时候,吴国方面传来新的消息,越国王允常趁吴国内空虚突袭要占领吴国,吴王先派遣了一支部队去迎战越军。

紧接着,吴王的弟弟夫概被联军打败,退回到吴国想自立为王。这件事很棘手,处理不好,阖闾就无家可归,就无心再跟楚国交战,阖闾先要撤回吴国解决这些问题。

按理说,吴国当时的实力能打败秦楚联军,接下来也能把楚国灭了,阖闾对外患并不担心,怕的是有这样一个不省心的弟弟想要篡位。

吴王剧照

吴王带着部队回国处理国内事情,秦楚联军趁势把残余的吴军要赶出去,楚昭王在秦国的帮助下已经复国。

还有一个原因,让阖闾无法在楚国继续待下去,伍子胥为了父兄之仇,攻入楚国国都后,派人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更可恶的是他建议吴天彻底消灭楚国,将楚国的宗庙全部捣毁。伍子胥当时率兵进入城内,纵容手下士兵对吴国的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还将楚国大夫的家人抓起来,把女眷们让吴国的将士们糟蹋了。

阖闾还霸占着楚昭王的夫人,从吴王到伍子胥再到将士们,对楚国百姓的这种伤害行为,已经引起楚国百姓的全体愤恨反抗。

楚国复国后慘状连续发生,楚王夫人自尽,被糟蹋过的妇女自尽。

这是行为孙武看在眼里,他很无奈,没想到曾经帮助吴国强大起来战胜楚国,会发生如此残忍的事。孙武看清了吴王阖闾和武子胥的真面目,他不愿意再和这些人共谋,即使吴王给他记大功,给高官他断然回绝,归隐山林,过自己悠闲的生活。

总体来说,楚国复国也是侥幸,有秦军帮助的作用,也有后期楚国百姓含辱爆发出的集体反抗作用有关联,还有多种因素造成吴王不得不撤军。吴王和吴军的作为,彻底激怒了一个军事家孙武选择归隐,归隐后写出了盛名千年的《孙子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