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是谁?

5381409835251


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是张三甲,这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武状元却只活到了22岁,然他的一生却是波澜壮阔的,出生于武术世家,师从洪拳安万杰、杨国昌、杜回春等,在16岁就随董福祥平定“河湟回乱”,并获得免死金牌,1898年,参加武举考试,状元及第,被授予御前一等侍卫,然而张三甲却以省亲为名回到家乡,不久病逝,时年22岁,或许更小。

中国的武举考试自武则天702年选拔将才首创武举考试开始,一直到光绪24年最后一场武举考试落下帷幕,期间大约有1200年,武举考试不比文举考试那么重要,武状元也没有文状元那么风光,甚至很多都是不见于史籍记载的,即便清朝一直是最注重武举考试的,所录取的一百多个武状元也多不显于后世,张三甲就是其中一位,还是最后一位。张三甲是开州(河南濮阳)人,父亲、祖父都是武艺高手,张三甲和弟弟张冠甲自小就跟着长辈学习武艺,其中张三甲的武学天分最高,也对武学很痴迷,最开始师从清丰普马寨红拳名师安万杰,学习红拳,之后又拜在武林名师杨国昌门下。杨国昌门下弟子众多,张三甲最为出类拔萃,练武刻苦,天分又高,很得杨国昌的青睐,经他的栽培,张三甲的“弓、剑、刀、石”无一不精。

然不久之后,杨国昌病逝,张三甲又投在清代庚寅科会试武进士杜同春门下,再一次经高师点拨。一次次的拜师经历让张三甲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终于练就了一身武艺,在当地小有名气。


其实,张三甲并不仅仅只是个练家子,他在十六岁那年就获得过军功牌(清之前是以“丹书铁券”即免死金牌的形式发放给有功将士,清开始以功牌形式发放)。1895年,甘肃发生“河湟回乱”,清政府派董福祥以喀什噶尔提督身份(后为甘肃提督)督办甘肃军务,张三甲跟随在董福祥的军中,在平定祸害西北的河湟回乱中立下战功,之后清政府论功行赏,董福祥加封为太子少保衔,并赏赐骑都尉世职。而张三甲获得军功牌,行赏六品顶戴。这对才只有16岁的张三甲来说已经是无上荣耀,但这还不是张三甲最荣耀的时刻。

1897年,张三甲参加武科乡试,成为举人,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此时的张三甲与全国各地尤其是京城子弟相比很是寒酸,朝中无人指点,有没有足够的钱财疏通关系,所以在众位考生中显得格格不入,然后他于武学上确有真才实学,所以当恭亲王奕忻在会试前巡视考生们练武的过程中,一眼就相中了张三甲,并守在门下,这对两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彼此成就。之后的会试,张三甲高中榜首,进入殿试,一百八十斤的大刀被张三甲演绎的如同蛟龙飞舞,变化万千,又虎虎生风。毫无意外的,光绪将其钦点为状元及第。



接下来的三天就是武状元张三甲尽情昭告天下的时候,披红挂彩,上街夸官,接受封赏,极尽荣耀,怪不得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为金榜题名时。然而张三甲确实清代最后一位武状元,旧式的武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武力已经无法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毕竟西方的枪炮早已登上历史的舞台,而我们还不自知。早在1895年,荣禄就提出废除武举考试,然后却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所以1898年的武举考试按照旧例照常举行,张三甲获得武状元,之后1901年,武举考试正式废除。

张三甲状元及第,之后被授予御前一等侍卫,然后张三甲却并没有留在京城干出一番事业,他深感留在留在京城也无法实现政治理想,于是以省亲为名回到家乡,然此后的张三甲却成了一个谜,具体什么时候去世,是得病还是被害不得而知,总之,在他22岁的时候,或者更早的时候,撒手人寰,彼时,他的儿子刚刚出生。


萧晓四姑娘


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是张三甲,注意不是张三丰。换言之,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武状元。说到武状元,自然张三甲是一个练家子。他出生于武术世家。从小在父辈的熏陶和教导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过天长日久的磨练,他精通刀、枪、箭、戟、弓箭和软鞭等功夫。但是要达到炉火纯青的技艺还需要继续提升。



▲张三甲

当时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有更大的发展,领着16岁的张三甲,去拜访开州武术宗师杨国昌。有道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杨大师一看他就是一个功夫在身的人,这样的徒弟以后能为师傅长脸争光,兴许能光耀宗派。

杨国昌十分爽快的收下了这个徒弟。师傅想试试他的功底,想做到因人施教。张三甲把自己的平生功夫,练了一趟。最后抄起180斤的关公大刀,舞动起来虎虎生风。杨大师看了频频点头称赞。

就这样,在师傅杨国昌的指点下。张三甲的功夫日臻成熟。后来师傅不幸去世,去世前将张三甲推荐给了当时的大内高手杜回春,杜回春是清代庚寅科会试武进士,在杜回春的指导下,张三甲武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897年,张三甲参加了大名府乡试。张三甲势在必得武状元。

清朝规定:武状元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之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

张三甲傲视群雄,马射、步射十发十中,考场之上除了考武艺,其实是测试人的毅力和发挥能力。张三甲最后一项是舞刀,这是他的拿手绝活,据说有一次,三甲手提180斤的大刀,飞身上马急驰于濮阳城外的河堤之上,一时心花怒放,舞得性起,将一棵直径一尺有余的柳树砍了下来。马驮不动,他就下马撒缰背起柳树、竟走了三里之遥,居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



这次在考场上,他不过是把平时练的表演一遍,他的临场发挥表演的淋漓尽致。恰巧恭亲王奕忻在场,恭亲王久经沙场,认为此人是个人才,于是将三甲收为门下弟子。

恭亲王都欣赏的人,考官那个敢说不好,于是钦点三甲为武状元,次日,张三甲受到了光绪皇帝亲自接见,状元自古都称为“天子门生,”武状元也不例外。光绪授予他“御前头等带刀侍卫”,这可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前途无量。 当年宋朝的赵匡胤就是从此官职做到皇帝的。



按惯例,张三甲在京城夸官三日。三日之后锦衣回家“光宗耀祖”,三日之后,三甲衣锦还乡,沿途各州县官员纷纷道贺。

有道是:“福不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日行”。张三甲高中武状元回家省亲之时,恰逢妻子小莲喜得贵子,这双喜临门让三甲应接不暇,高兴之余不免贪杯,一日和朋友开怀畅饮后,觉得不舒服,但没在意,次日早上妻子叫他不起,发现已死多时。三甲死时才22岁,可怜年纪轻轻刚中得状元,老婆孩子、事业都有了却无福享受。 不知道是不是乐极生悲?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以武科“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诏“永远停止。”武科举历唐、宋、金、明、清数朝,至此,寿终正寝。

就这样,张三甲成了清朝最后的一位武状元,不过他的命运就像预示着清朝灭亡一样,随着武科举的消亡而烟消云散。


秉烛读春秋


这个是必答题,清朝109位武状元,巧了,只有这最后一位,一个叫武三甲的人与笔者是同乡――河南濮阳人,确切点说濮阳县户部寨人,简直老乡到家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武三甲1876年生人,濮阳人,濮阳有中华龙乡的美誉,曾于濮阳县西水泊水库发掘6500年左右的一具左龙右虎的尸骨,据说是舜帝与他当初骑龙游四海的坐骑。

因此,濮阳可以说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膏腴之地。产生武三甲这样的武状元也不让人奇怪,更何况武三甲的武术是有家学渊源的!

晚清时局不靖,普通百姓都有习武防身的习惯,尤其是在这中原腹地,南来北往的人较多,盗贼也较多。

武三甲的爷爷以及他的父亲,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拳师,武三甲受家庭无术环境熏陶,自小习武,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无所不能,打的一套好拳法十几人近不了身。


清朝的武举基本上延续前制,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基本上与文举无异。武三甲参加童试较早,因此在当濮阳地也是从小有名气。

1897年武三甲参加晚清政府组织的乡试,拳脚功夫获恭亲王奕䜣青睐,被特推荐参加殿试,殿试几乎聚集了当时全国各地一等一的好手,因此武三甲的压力并不小。

他也是亮出了看家本领,拎着一把180斤的大刀,闲庭信步的耍了一套刀法,看的光绪帝连声叫好,当场钦点武三甲为状元。

不过武三甲当状元的1898年,晚清时局实在愁人,处在领兵器和热兵器替代的年代,武三甲虽然拳脚功夫过硬,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随着1901年清政府宣布旧有的武举已不能适用形势发展的需要,宣布废除,武三甲不但做为武状元被人铭记,还因为沾了个最后一位,背负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历史三日谈


据考证,清光绪年间的张三甲,是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



科举制度兴起于隋朝,而武举则是武则天当皇帝是才开始的。

张三甲,字鼎臣,号魁轩,又名荣甲,出生于清光绪丙子年(1876年)一个普通的尚武世家。在父辈教导下他的武艺日渐精熟,枪、刀、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是弓箭都运用自如,是一个武术奇才。



光绪二十年(1897年),19岁张三甲去省城参加乡试,一不小心就考了个第一名,获得了武举人的称号。因为长相魁梧,身手不凡,被当时的主考官恭亲王奕訢看中,收入了门下。

同年,在恭亲王的推荐下,张三甲参加了光绪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在殿试上,张三甲把抡起一把重达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上下翻飞,令当场的所有人为之惊讶!



光绪皇帝看后龙颜大悦,监考官也喜出望外,于是光绪皇帝钦点张三甲为状元及第,三甲第一名。


文竹之韵


清朝废止武科举的时间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当时朝廷以武科“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诏“永远停止。”

而清朝最后一次进行武科举考试,就是1898年,那一年的武状元名字叫张三甲,注意不是张三丰,当然也不是周星驰饰演的苏乞儿。

张三甲1876年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他的祖父张增身和父亲张耀春都是当地(开州)有名的武学好手。张三甲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就习武。

张三甲的武术基础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尤其以大刀著称,而且张三甲的天赋也好,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长成彪形大汉,臂力惊人,是典型的武学奇才。


他的父亲于是将他送到当时很有名的武林高手杨国昌的门下,并且拜其为师,希望张三甲能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习得一身好武艺来报效祖国。

有了杨国昌的精心传授,张三甲又很刻苦,所以进步很快,当时百十斤的大刀耍起来就跟玩似的,而且箭术也非常了得,跑马射箭都能够百步穿杨。

杨国昌曾经说过:“吾弟子盈门,唯三甲最为罕见也。”事实也证明,张三甲确实是极为罕见的武术奇才,不然也考不上武状元了。

杨国昌病逝后,张三甲决定参加科举,他得到了清廷侍卫杜同春的指点,武功更进一步。在21岁(1897年)的时候参加乡试,并且考中了武举人。

之后张三甲进京参加会试,又被恭亲王奕忻看中,将他收入门下。会试的时候,张三甲技压群雄,名列榜首。待到殿试时的时候,张三甲以挥动180斤重大刀,引得光绪皇帝龙颜大悦。

于是张三甲被光绪皇帝钦点为武状元,那时张三甲才22岁。而由于1901年清廷废除了武科举制度,张三甲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武状元。

张三甲高中状元之后,本想大展宏图,报效国家,但是时局动荡,张三甲空有一身好武艺却无法施展,于是忧国忧民的他,很快就患上了重病不治而亡,年仅22岁。


魏青衣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最后一次武举考试,张三甲被光绪皇帝钦点为武状元。他是清代也是我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武举,是我国科举制度中的武科,主要目的是选拔军事人才。武举制度开始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到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废止,历时一千多年。

张三甲,出生于光绪丙子年(公元1876年),开州户部寨村人(今属濮阳县户部寨乡)。其祖上清贫而尚武。自幼受父辈熏陶,尚习武艺,臂力过人。其父便把他送到武林名师杨国昌先生门下,拜师学艺,以期报效国家、光宗耀祖。在杨国昌先生悉心教授下,张三甲的技艺大增,武功不凡。

据记载:张三甲身材高大,气力过人,刻苦用功,各种武器弓、剑、刀、石,色色冠群。他深得其师杨国昌的厚爱,不久,杨先生仙逝,张三甲又拜师于清廷侍卫杜回春门下,武艺又得进步。

清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张三甲赴直隶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参加乡试,他不负众望,中为武举人。后来,张三甲在参加会试期间,又被恭亲王奕忻看中,主动收在门下。殿试时,张三甲以精湛的武艺,技压全场,光绪帝龙颜大悦,钦点状元。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张三甲看到朝政混乱,难以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便回归故里。不久,因病去世,年仅22岁。


秋水山房461


千万不要以为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是“苏乞儿”,因为这是小说家之言,历史上最后一个武状元名如其志,乃是大名鼎鼎的张三甲。

张三甲生于武术世家,他的祖父张增身和父亲张耀春都是当地武林高手。张三甲从小苦练红拳,初拜师于普马寨红拳名师安万杰门下,后又在当世名师杨国昌门下继续学武。杨国昌是清末著名武术家,座下弟子近千人,其中最为出类拔萃的正是张三甲。

张三甲从师于杨门昌门下,苦练弓、剑、刀、石八般武艺,样样皆通,无人能敌。他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十多岁时就门震直隶。

后来,张三甲又得到武进士杜同春的指点,从各家武艺中不断精练,终于在公元1897年,21岁的张三甲在直隶大名府参加乡试,一举成为武举人。

中得武举人后,张三甲进京参加会试,在教练场习武时,被恭亲王奕忻看重,将他收入门下。

会试时,张三甲弓、刀、石皆技压群雄,名列首位,成为状元热门人选。殿试时,张三甲以挥动180斤重大刀,引得光绪皇帝啧啧称奇。于是,张三甲被光绪皇帝钦点为武状元。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帝遭软禁,慈禧太后废除武举新制。后来,袁世凯提请废除科举,从此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在中国宣布终结。

张三甲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武状元。

张三甲中状元时仅仅21岁,本欲报效国家,奈何时局巨变,三甲心灰意懒,以省亲为名辞官回乡。回乡后不久张三甲身染重疾,不治而死。年仅22岁。

春秋史社,悟空问答最专业的历史领域专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清朝从顺治三年开始,到光绪二十四年共抽中武状元109人,最后一名武状元,名叫张三甲


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张三甲,是清朝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在他高中武状元,妻子喜产贵子的双喜日,却因过度操劳忧愁国事生病,卧床一个月而亡。

光绪二十七年,武科举至此停止。


最好的薛


张三甲,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举武状元,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由科举制产生的最后一任武状元,与之对应的是文状元刘春霖。


张三甲,字鼎臣,魁轩,又名荣甲,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十月十五日生于开州户部寨村,一个清贫而又尚武的世家。自幼受到父辈的熏陶,因而对武艺十分痴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管是枪、刀、剑、戟还是弓箭、软鞭都弄的炉火纯青,尤其是大刀起舞最为精绝,家人以及亲朋友都跟随张三甲一起刻苦学习仍不及他所学的精熟。其父见其十五十六岁已经长的膀大腰圆,恐有武力便让他拜了当时杨十八村的武林高手杨国昌为师,以至于将来报效国家上战场杀敌。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7年),张三甲赴大名府参加乡试得中武举,全家人乃至于亲人朋友喜庆贺之。在三甲高中武举和妻子喜产得子后,张三甲日益喂国事家事操劳,不久就因病去世,他辉煌曾经的人生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撩剧影视圈


苏乞儿!周星驰那部,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