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宋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资深人士说文史


春秋战门时期的宋国是由微子启所建,宋国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睢商区。

当时宋国非常富裕,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出现大批的商人大贾。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义之邦,。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都出自于宋国。

就连大圣人孔子的祖先也是宋国人。孔子虽说出生于鲁国,即今天的山东曲阜,但他的祖先却是宋国的贵族,孔子的祖先孔父嘉担任宋国的大夫,是一个很有文学的人,孔父嘉的后人继承了他的衣钵,到了孔子这一代在文学上取得登峰造极的地步。孔子及他的祖先对中华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说宋国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地为之不过。


清风明月行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从孕育萌芽到恢宏博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那么追本溯源,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为什么有人说,宋国(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呢?

一是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界的百家争鸣使中华文化迎来了大的飞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儒家文化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文化。所以,如果把儒家文化的起源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有道理的。

广义上,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文化,即从盘古开天劈地算起,可分为上古文化、商文化、西周文化、东周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等。上古的夏朝,即大约公园前二千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文字、青铜器、宫殿等,中国文化进入文明阶段。商朝时期随着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现,中国文字趋于成熟,中华文化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

如果从狭义上讲,中华文化特指中国两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独尊儒术的儒释道文化。那么,中华文化可以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拉开序幕。中华文化的源头自然就是在那个时期出现,中华文化的创始人也就在那些诸子百家之中了。

二是从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看,宋国完美地继承了周朝之前的商文化,在当时的各诸侯国中得天独厚,独领风骚。由于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人才辈出,成为了后世文化的发源地。

事实上宋国的历史比周王朝更久远。宋国的开国始祖宋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帝辛在位时,封宋微子为子爵,建国于微。商朝灭亡后,周成王于西周初年封宋微子为公爵(在各诸侯国中爵位最高),在商朝的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并特许宋国继承商文化,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宋国文化承袭自商朝,周王朝对宋国以礼相待,待为客国,这在周朝时期的各诸侯国中社会地位是最高的。宋国的都城商丘是中国商朝和周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都是宋国人,宋国是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的发源地,被誉为华夏礼仪之邦和圣贤文化的发源地。

另外,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虽然出生在鲁国,但他的祖先却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宋国的第二任国君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大司马。孔子长大后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为妻,经常回宋国祭拜祖先。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中他希望复兴的礼仪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是指的商朝礼仪。

所以,在认定谁是中华文化(独尊儒术的儒释道文化)的源头这件事情上,宋国是得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别国就是想跟它争都争不过。





画月成眉


导语:中华有着五千年历史悠久的文化,璀璨的文化如一颗明星照亮着华夏大地,中国也因此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追溯到文化发源地才明白,宋国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我们所熟知的是秦国、齐国、楚国等大国,忽视了还有一个宋国,宋国是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之一,甚至宋襄公还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国都在河南的商丘附近,而且享国八百余年,说了这么多,那为何说宋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呢?

一、宋国的底蕴

宋国并不是大国,地域不大,人口不多,只能算是个中等国家,然而宋国出身好,宋国国君是殷商王族后裔,所以宋国文化与商朝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商文化与儒家的渊源),宋国也是春秋时期圣贤之士的故乡,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思想的发源地,这四家的代表人物均出自于宋国,可见宋国底蕴之深,足见中华文化的源头来自于宋国,这句话是有真凭实据的。

二、孔子的儒家思想深受宋国影响。

孔子是鲁国人没错,但是他的先人是宋人,孔子是宋微子之后,确确实实的宋国贵族后裔,再追溯上去就是殷商后裔,《礼记》记载:"孔子,而丘也,殷人也",孔子也被人称为殷人之后。其实儒家学说并非孔子首创,儒学最早见于殷商的甲骨卜辞,是一种殷商遗风,气节,孔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收和发扬,创立了儒学。

殷商被周朝灭亡以后,留下的大量典籍被周朝和宋国所得,作为宋国后裔或者殷商后裔的孔子常在宋国居住,学习周礼和殷礼,而且孔子生长的鲁国也是殷商遗民的集聚区,多盛行殷商风俗,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多受殷商影响,所以孔子的思想来源于宋国殷商文化,此为中华文化源头的来源之一。

三、墨子的思想深受宋国殷商文化影响。

历史记载可以推断墨子祖先源于宋国。《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为宋大夫,《史记》记载:"大夫之职,多由世袭,则墨子之先世必居宋无疑",可以准备的推断出来墨子的先祖都是宋国贵族。

墨子生于宋国,长于宋国,宋国的殷商文化对墨子影响颇深,从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的来源就可以看出来。

宋国是一个弱国,常会受到来自周边大国的欺凌,楚国和齐国经常攻打宋国,宋国一度宣扬和平,宋人的这种追求和平对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影响颇深。

四、庄子的道家思想有着浓厚的宋国殷商文化特点

庄子出生于宋国,并且曾经做过宋国管理园子的小吏,深知老百姓生存之艰难,他的道家思想深受宋国殷商文化的影响。

宋国是个弱国,采取的都是柔弱的外交政策,殷商文化也有柔性的特点,这与庄子的与世无争,顺其自然如出一辙,庄子以"水"来比喻以柔克刚,以期宋国用柔性的方法来处理刚性的局势。庄子的思想与宋国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儒家、墨家、道家这三个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思想均来自于宋国殷商文化熏陶,所以可以说宋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绝尘的时光


宋朝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这个从诞生就危机四伏的独特朝代却横跨了三百一十九年,比之中国古代强盛的唐朝还长30年。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2001年起预研究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又简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研究成果显示,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也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探源研究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中华文明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而秦、齐、楚、宋等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宋国的国都是在商丘,正正是在中原地区。

文化,涵盖的是群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法律制度等等形成的集体意识,是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从文化的概念中可得知,文化与人民及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宋国国土不过十万平方公里左右,但土地肥沃,且国人很善于经商,商文化繁荣昌盛,城市经济发展得相当好,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这三个都会各相距不远,且大道和水运相通,形成了内则互补、外则通达、三足鼎立的货物集散格局,“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的景象足以说明商贸往来的频繁和高景气度。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等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四大思想家发源和发展,更出了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等受人尊敬的四位圣人,使得宋国商丘获得了“圣人文化圈”的美誉。

宋国有极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八水过宋”就足以说明其处于水运中心,俗话说“路通财通”,正是这独到的交通环境,随着商贸的往来,除丝麻织品、木器、漆器、玉器、陶器等的交易外,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的互通、共融,形成了宋国独特的文化,有商文明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同时又间接地汲取了周文化部分的内涵,圣人、名人、名家思想辈出,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也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土壤,更创立了与唐诗比肩的宋词,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另一个高峰。

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超过盛唐的宋朝,在文化教育、科学创新等方面也得到高度发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柴等三大发明在宋朝时期完成并得以大规模应用。安居才能乐业,宋朝虽历十八帝,但整个政治环境还是相对清明,皇帝们都少有残暴嗜杀的,大都采取重文抑武方针,所以,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同时,文人雅士非常多,有的是政治家、文学家,有的能诗能辅(辅助君主),其中:欧阳修 苏洵 苏辙 苏轼 曾巩 王安石、赵普、寇准、范仲淹、曾巩、司马光......不胜枚举,简直可以用星光熠熠来形容。他们传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也非常的多,包括:宰相兼七绝诗人寇准的《寇忠愍诗集》三卷;北宋大臣,西昆体骨干诗人钱惟演的《金坡遗事》、《家王故事》;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的《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的东坡居士,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从《西园雅集》中可见,当时宋朝诸多知名的文人雅士都曾集会于西园,这个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花园,而当时苏轼被拥戴“文坛盟主”,在溪水潺潺,草木皆隆,清风徐来的西园,众人吟诗赋词,绘画品鉴,风花雪月,一派清旷之悦。从中,也可以看到宋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原貌,后人将宋朝的西园雅集与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会"相提为“史上著名文人聚会”。

四面八方的先进文化汇聚中原,而综合宋朝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起源与发展等,“宋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的。


迷迭香Love


宋国为商朝微子为首的殷商故民建立的国家,微子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微子多次规劝纣王而没有效果,离开了都城朝歌。周灭商后,微子仍率领数十万商人在微山湖附近活动。后微子接受周朝招降,被封为公爵,为周朝的上宾。宋国与一般的诸侯不同,不是周王的臣子,理论上不需要纳贡,不用行臣礼,只用行宾礼。宋公自周朝初期建国,到战国后期宋国内乱,被齐魏楚三国攻灭,历时753年,几乎贯穿周朝的全部历史。

宋国直接继承的是商朝的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仁义之源,著名的礼仪之邦。宋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河流纵横,湖泊遍布,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适宜于农牧业生产,经济繁荣。宋国地处水路交通要冲,商业文化发达,各种思想交流碰撞,是著名的思想之枢,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一、仁义之源

宋国以仁义立国,司马迁曾说:“梁宋之地,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宋襄公,正是宋国仁义文化的代表人物,虽然有些愚蠢和不合时宜,但宋襄公一直用行动来实践者自己的仁义价值观,不失为一个死于理想和文明的精神贵族。宋襄公内修国政,仁义治国,国力有较大的提升,早年紧跟齐桓公尊王攘夷,是齐桓公称霸的铁杆帮手。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力图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帮助齐国平定了内乱,一度成为中原诸侯的带头大哥。但宋襄公逞强好胜,又处处仁义自居,在盂地诸侯之会上遭到楚国的囚禁和侮辱,后被放回。宋襄公与楚国约定交战于泓水之阳,宋襄公高树仁义大旗,不肯击半渡之师,不肯击未成列之师,坚持两军阵前正面决战,虽受重伤且军队失败也不后悔,仍然坚持自己内心的仁义主张。


《东周列国志》三十四回:(宋襄公与楚国)约以十一月朔日,交战于泓阳。命建大旗一面于辂车,旗上写“仁义”二字。......楚将成得臣屯兵于泓水之北,天明,甲乘始陆续渡水。公孙固请于襄公曰:“楚兵天明始渡,其意甚轻。我今乘其半渡,突前击之,是吾以全军而制楚之半也。若令皆济,楚众我寡,恐不敌,奈何?”襄公指大旗曰:“汝见‘仁义’二字否?寡人堂堂之阵,岂有半济而击之理?”公孙固又暗暗叫苦。须臾,楚兵尽济。公孙固又请于襄公曰:“楚方布阵,尚未成列,急鼓之必乱。”襄公唾其面曰:“咄!汝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耶?寡人堂堂之阵,岂有未成列而鼓之之理?”楚兵阵势已成,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兵皆有惧色。襄公使军中发鼓,楚军中亦发鼓。襄公自挺长戈,带著公子荡、向訾守二将,及门官之众,催车直冲楚阵。......原来襄公待下人极有恩,所以门官皆尽死力。......“仁义”大旗,已被楚军夺去了。襄公身被数创,右股中箭,射断膝筋,不能起立。......宋兵死者甚众,其父母妻子,皆相讪于朝外,怨襄公不听司马之言,以致于败。襄公闻之,叹曰:“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寡人将以仁义行师,岂效此乘危扼险之举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以仁义为核心孔孟之道一直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但究其源头,仁义则来源于宋国的商文化。孔子虽然出生于鲁国,但是宋国没落贵族的后裔,宋襄公是孔子的远祖。孔子长大后,还要回到宋国,穿一穿故国衣冠。孔子一生都在宣扬仁义。

子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二、礼仪之邦

我们常说中国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而最早的礼仪之邦指的是宋国。每个朝代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比较著名的就是周公制礼,周朝时周公旦在借鉴了殷商礼仪的基础上,制定了周礼,规定了君臣、聘问、丧祭、婚姻、饮酒等各方面的制度。鲁国为周公旦的封国,应该说周礼在鲁国得到贯彻是最好的,虽然说周礼毕竟已颁布数百年,有些不合时宜了,但孔子一生都致力于在鲁国恢复古礼,至少恢复周公之礼,凡是不和周礼的都要取缔。同样礼仪在宋国同样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孔子对宋国的殷礼也高度赞扬,还曾经到宋国学习殷礼,在宋国的树下演习礼仪,留下了宋人伐木的典故。

《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吾学殷礼,有宋存焉”。

宋国人讲礼仪,是根植于骨子里的固执。宋国明明是小国,却自视甚高,事事处处按照规矩办理,不知变通,许多典故比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就是讽刺宋国人的。有个典型的例子,留下了郑昭宋聋的成语,说郑国人聪明开明,齐国人固执不知道变通。故事讲的是楚国同时派遣两个使臣分别去晋国和齐国,要分别经过郑国和宋国,要经过宋国的使臣申舟提前判断出郑昭宋聋,自己去宋国必死,结果到了宋国,宋国认为申舟未提前申报就过宋国,必将不利于宋国,不惜引发战争也要杀了申舟。

三、经商之祖

周灭商后,商人失去了固定的土地资产,许多商人就驾着马车到处贩卖各种货物,以至于商人成了生意人的代称。作为殷商故人的宋国,经商文化同样浓厚,宋国国都商丘是水运交通中心,素有"八水过宋"之称,与其他诸侯国家四通八达,有着得天独厚的经商环境。睢水北岸的商丘,济水北岸的定陶、泗水与获水交汇的彭城,都是当时繁华的商业都会。

据考古发现,宋城周长13公里,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聚居人口10万人以上,包括众多手工业工匠和外地商人,专门设有贸易市场,百工居肆,店铺林立,政府专设“褚市”(一种官吏名称)管理市场,一派繁荣景象。

商人供奉的祖师陶朱公,就是在宋国的定陶进行经商,他认为定陶“居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从事经商活动的风水宝地,不出十年,就成为拥有巨万资产的富商大贾。《史记·货殖列传》说他“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十九年之中,三至千金”,年老后,其子继承父业,“遂致巨万”。


四、思想之枢

宋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河流纵横,湖泊遍布,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适宜于农牧业生产。宋国国都商丘是水运交通中心,素有"八水过宋"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深厚的殷商文化底蕴,宋国成为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家辈出的中枢之国。宋国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孔子(孔子,子姓,乃是宋国公族后裔)、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

宋国地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林立,但宋国国小而士强,仍然能够生存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守城。为此,还产生了著名的守城大师墨子和止楚攻宋的故事以及墨守成规的成语。据《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班为楚国制造了攻城云梯,楚国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此事后,出于对母邦宋国安危的担心,"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以其"守御"之法破解了公输班的云梯攻城之法,同时安排善守御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登宋城拒守。以此说服了楚王的攻宋计划,化解了宋国的危机。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多年,中原各个诸侯国被迫参加一方,烽火连天,苦不堪言,宋国大夫华元和向戌多次奔波,成功在宋国主持召开了两次弥兵大会,斡旋晋楚两国平分霸权。弥兵大会之后一直到春秋结束,中原都没有再爆发大战,有利于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春秋晚期各派思想的发展,宋国对中国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郑说豫见


宋国是诸侯中爵位最大的国,宋国国君是商朝君主后裔,周天子对宋国以礼相待,宋是公爵,齐是侯爵,秦是伯爵,都是周王国名正言顺的分封诸侯。追述宋国的渊源,比周王国的历史要悠久得多,至于后来那些自封的秦王齐王楚王等等,都不能与宋国的祖先们相比。在文明兴起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真正的中原文化起源,宋国才是最早的,甚至可说是中原文化体系的起跑线。

根据后世的考证,早于三皇五帝时期的燧明国的所在地,正是宋国的都城商丘。那么在苍茫茫大地之上,聚集生活的原始部落族群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便自然形成部落文化,史书记载,“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以牛马运输物品的商人始祖王亥,其主要活跃的地区正是商丘一带。另外,《孟子》中还说:“汤居亳,与葛为邻“,如果这个记载准确的话,就说明殷商开创者成汤的王城所在地 当时就在商丘或商丘附近,从而渐渐发展为都邑城市,有了国家理念,并建立了殷商王朝,也是非常可能的。

宋国建立之时,人们虽已忘却来自远古时代的燧人文化,但殷商后裔这个族群的血脉中,仍流淌着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那种依托于人类文明渊源的自尊心与骄傲和先天具有的王者荣耀感。即便屡屡为战争所侵扰,为诸侯所征讨,来自骨髓深处的文化深度却永远不曾改变。这就是宋国历经周王国八百年,在成百上千的诸侯国渐渐消亡之际,还能在称雄称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屡屡发光的原因。至于宋国的衰弱,是因宋人固执地讲礼仪,明知自己不是强国,却自视甚高,非要事事处处循规蹈矩不想变通,不思进取而已矣。

《管子·小匡》曰:“诸贤各处诸侯之国者:商容处宋,季劳处鲁,晏尚处燕,审友处晋……”其中宋国的商容为道家鼻祖老聃之师。据《 高士传》卷上记载:……商容有疾, 老子曰:“先生无遗教以告弟子乎?”容曰:“将语子:过故乡而下车,知之乎?”老子曰:“非谓不忘故耶?”容曰:“过乔木而趋,知之乎?”老子曰:“非谓其敬老耶?”容张口曰:“吾舌存乎?”曰:“存。”曰:“吾齿存乎?”曰:“亡。”容曰:“知之所以乎?”老子曰:“非谓其刚亡 而弱存乎?”容曰:“嘻!天下辜尽矣……”《吕氏春秋》、《淮南子缪称训》说:“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也就是说,《道德经》不但继承了殷易《归藏》的坤之乾思想传统,其中“贵柔”、“守雌”思想理论也是老子从宋国的殷遗民商容那里继承发扬的。

《高士传》除了记载着商容同老聃、庄周与列御寇等历史名人及其事外,还记述了老商氏、原宪(子思)、河上丈人、乐臣公及族人乐毅等。据考证,他们不但是宋人,有的其先人即宋国公族,他们虽显名於诸侯,而大多独好黄老,恬静不仕,即“身不屈於王公,名不耗於终始”,或“执节若夷齐,去就若两龚”,因此,当时的宋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 居于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著名的古圣先贤孔子(宋公族子姓后裔)、墨子、庄子和惠子等思想文化巨擘皆出自于宋国。此外,商圣陶朱公范蠡,就是因为在宋国陶地经商期间,认为定陶“居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所以定居陶地,而被奉为陶朱公。正如司马迁说的:“梁宋之地,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可以说,在东周列国中,能够成为儒、墨、道、名四家思想起源地的,非宋国莫属,因此,所谓宋国是中华文化源头也算实至名归


来取笑


宋国都城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隅,是周初封微子于宋国都城的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周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宋国商业的繁荣昌盛,表现在有一批富商大贾的出现及其精明的经营之道。宋国商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在城市的发展。

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

当时的宋都商丘,不仅是宋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都会,规模宏大,今存遗址面积10余平方公里。

宋国是交通水运中心,素有“八水过宋”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深厚的殷商文化底蕴,使宋国成为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家辈出的中枢之国。

历史典籍记载,老子系陈国苦县曲仁里(河南周口鹿邑县)人,而此地距商丘不足100公里,两地地缘相接,属于“中华圣人文化圈”范围之内。

文哲大师庄子是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曾作过宋国管理漆园的小吏;墨子是宋国国都商丘人;名家代表人物惠子,宋国(今河南商丘)人。

宋国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直接继承了商文明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同时又间接地汲取了周文化的某些内涵。

除孔子、墨子、庄子、惠子外,宋国尚有禽滑釐、倪说、宋钘等人,他们都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以及“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道中道道而道


胡说,史记曰: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也就是说:夏、商、周的居住地是在洛河和黄河之间,即现在的洛阳为中心,最早的"中国"二字名称就是起源于洛阳。


光影游奇兵


中国文化的源头有好多个宋是承袭了商朝的文化,确实是算其中一个,但是夏朝的后裔是杞国。还有舜的后代是陈国。当然还有周,还有秦,还有楚,他们的历史都是很长的,并不是说是到了西周才有的。


字耕农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具有现代文明气质的一个时代,政治宽松、经济富庶,灿若星辰的文人名士,汗牛充栋的文史典籍,浩若烟海的历史发明,都让后人无限神往。

中国的文化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颠峰,我在这里只是简要的列举了几个主要方面。

宋代的先民将华夏文明推进到中国历史最高的水平,也是当时世界文明的顶峰,这一成就本来可以让中国人,也让人类感到自豪和景仰。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其《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对南宋时期的中国社会作过这样的评价,“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

邓广铭也曾说“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宋代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宋朝虽然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但是在宋代这个的经济、思想、科技发展到了最高峰。并且宋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中实现了挽救前代的弊端,在宋朝没有出现宦官专权,外戚掌权,后宫干政、藩镇割据和宗室相伐的局面。

每一个朝代都有其不足之处,但是认识其发展的另一面则是我们所要了解和知道的,宋朝虽然在对外的措施上由其不足之处,但是在其他的各个领域都有重要建树.所以说宋朝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颠峰时期。

夜帝无 悔

从技术、教育水平、文学创作、经济发展上来说是不错,但是这种繁荣是缺乏一个强大的内核的,他是一种收缩式的文明,不具备攻击性和扩张性,在极大程度上完善了封建君主统治制度和理论,通过内在的剥削和压迫,实现上层的繁荣,军队彻底沦为统治者压迫人民和维持统治的暴力机器,不再具备为整个民族谋求更大生存空间的功能。整个民族的利益取向由外争转向内斗,华夏文明的衰落由此开始,天朝上国、万邦宗主成为笑谈。

绝不先骂 人

仅指封建文化。军事太过懦弱,导致汉人自古的尚武之风消失。而政治方面,程朱理学的兴起导致宋朝绝对不可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结果就是一直停留在那个时代,即使没有蒙古,还是有另外的入侵者灭掉宋朝。

寻道底 呢

不苟同。唐朝在当时全球是,文化,开放,文明,包容,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顶尖国家(如同廿十世纪的美国)。宋中晚期已衰败。再加上朱熹把自己的理念删政了孔孟理念。害中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