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不忘助脫貧——天水市扶貧車間見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在甘谷騰達實業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裡,一包包白色口罩整齊地擺放在臺案上。二十多名村民正在各自區域有序地忙碌著,裁剪、縫製、包裝……

而在麥積區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裡,一箱箱真空包裝的金針菇被送上貨車,發往周邊城市。這些金針菇在保障戰“疫”期間蔬菜供應的同時,也實現了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的目標。

在天水市,像騰達、眾興這樣的扶貧車間還有很多。它們一邊積極戰“疫”,一邊充分發揮扶貧車間的作用,吸納貧困人員在家門口就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衝刺加油。

“變身”愛心口罩生產線

2月15日一大早,記者乘車來到甘谷騰達實業有限公司扶貧車間。數十臺運轉的縫紉機嗒嗒作響,二十多名縫紉機手鼓足幹勁,趕製臨時防護的愛心口罩,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我們一共生產5萬隻口罩,雖然這些口罩達不到醫用標準,但可以滿足一般的防護要求。”車間負責人張維林說。

疫情無情,人有情。疫情當前,甘谷騰達扶貧車間 “變身”愛心口罩生產線,無償為全縣群眾生產愛心口罩。“生產重要,疫情也不能放鬆。”張維林說,我們復工的3個扶貧車間,除了嚴格的消殺和測溫外,還採取了錯峰上下班的方式,避免員工過於集中。

扶貧車間復工生產,可把家住六峰鎮六峰村的程春霞高興壞了。“要不是扶貧車間復工生產,我可要坐吃山空了。”程春霞開玩笑道,這幾年一直在外打工,收入和支出都是有計劃的,一下子“失業”了,有點六神無主。

“現在在扶貧車間上班,進出都要消毒、戴口罩,相比去外地打工安全很多。”程春霞說,不僅如此,工資每天還增加了20元,一個月下來少說也有3000多元。

“服務”春耕備耕

離開甘谷騰達扶貧車間,記者來到秦安縣福雨塑業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檢測體溫、消毒、填寫人員進入信息表,各種手續一樣不漏。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再困難,也不能耽誤春耕,為此車間大年初六就開始上班了。”負責人陳二虎說,現在有80多名員工輪流作業,每天兩班倒,日產量在120噸左右。

“最近氣候變暖,南方好多經濟作物都已經開始種植了,要加快生產進度,才能按時按點完成訂單量。”陳二虎說,儘管人員相對固定,我們也不敢大意,嚴格執行防疫措施,帶好口罩消好毒,爭取做到生產防疫兩手抓。

在車間門口,一輛大貨車正在裝載農膜。據工作人員介紹,這車農膜是發往平涼市莊浪縣的。疫情期間,許多地方都實行隔離,不讓外地車輛進入,他們就送到鄉鎮或村委會,再由專門人員來接貨。

保障群眾“菜籃子”

稍作休息後,記者來到位於麥積區的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扶貧車間。機械化的生產線上,三十多名員工正在忙著採摘、打包金針菇。

“我們大年初四就復工了,基本每天都要向市場提供100噸左右的食用菌。”車間負責人汪國祥說,受疫情影響,復工後人員相對緊張,但是還是想方設法做好市場供應,保障群眾的“菜籃子”。

“為了讓群眾吃得放心,在復工之前,我們就對工作區進行了全面的消毒處理,對工人的生活軌跡也進行了全面的排摸掌握,現在從員工進入車間大門到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要通過5道關卡。”汪國祥說。

“雖然疫情防控緊張,但是該上班還是得上班。”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徐朝霞笑著說,在這裡上班進出都要消毒、測體溫,比待在家裡還安全呢。

據瞭解,截至目前,天水市已經有29家扶貧車間復工生產,從業人員接近1000人。

戰“疫”不忘助脫貧——天水市扶貧車間見聞

甘谷騰達實業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裡,工人們正忙著趕製愛心口罩。

戰“疫”不忘助脫貧——天水市扶貧車間見聞

正在工作的蔡曉龍。

戰“疫”不忘助脫貧——天水市扶貧車間見聞

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裡工人們正在忙著採摘、打包金針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