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 造成应激的主要原因

1.1养殖场(户)的问题

羊只在运输前过度饲喂。目前很多养殖场为追求本场利益,在出售前饲喂颗粒玉米、精料、食盐等,据报道某些区域甚至瘤胃灌水,给长途运输增加不少难度,也给购羊者增加很多麻烦。

1.2运输路途远造成羊的缺水与饥饿

在本区域内羊只的运输基本不受影响,特别是在饲喂条件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应激反应微乎其微;如若是跨区域或跨省、中间过夜的长途运输,羊群体质下降,代谢废弃物及其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诱发疾病。

1.3装载密度过大、过度挤压

随着养殖行业低迷,运输成本的增加,为了控制成本“超负荷”装载已成常态;还由于很多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同一批次商品羊太少,出售时大小不均,运输途中自然造成挤压踩踏;其次羊群的体质不同,一些养殖户违背诚信原则,以次充好造成伤亡。

1.4周围环境变化

羊群经过长途运输,环境变化是必然的。自然界的温度、湿度,饲养人员,饲养管理方式,饲料的品质等等变化,都会造成应激反应。

1.5区域与道路病毒的变化

由于运输途中一般都是封闭式,空气不流通,还由于笼装式中羊只过于拥挤,排泄物不能及时清理造成致病菌滋生,而恰在此时羊

2预防措施

2.1养殖场出售的规范管理

利润是每个养殖场的追求,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到诚信经营,规范化管理与售购,目前针对国内养殖业来说任重而道远。

2.2合理购羊

购羊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采购羊群。一般分为育肥和繁育(种羊),且采用就近原则,尽量不采购跨区域或跨省的羊群,更不能东凑西拼,这些不仅增加采购经费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疾病风险,据小编实践统计来说,混购不同养殖场羊只疾病的风险增加50%,特别是一些传染性强的疾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疥螨等。其次购羊运输的季节多在气温适宜的春秋两季,尽量减少环境的影响。

2.3大小分开、合理装运

运输羊只要根据羊的大小、数量、品性、质量等不同进行装车。如:30只的小羊(50斤左右),以厢式中巴车最为理想,但是如果是育成羊300只100斤左右的,以9.6m笼装车最为理想。

2.4提前预防,增强免疫力

2.4.1装车前几天饲喂一些增强免疫力的饲料。如:精料里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免疫增强活性因子等,大大提高了机体抗疾病的能力。

2.4.2运输车进行全面的消毒,在每层铺垫5cm左右的干草。运输路线尽量走高速,即平稳减少颠簸又节省时间减少损失;行驶时间超过12小时的,在服务区让羊饮用少量水,可以添加电解多维与葡萄糖粉增强体能。

2.4.3羊到家之前将羊舍清扫干净并彻底消毒,以免本场流行羊病感染新进羊群,回到家后不应急于饲喂、不急于混饲,首先是放在通风良好,但保温较好的地方自由活动1~2小时,活动结束后饮用温水适当添加食盐,待到场12小时后可充足的饮水(可加入清开灵、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和投喂易消化的青干草,到家第二天,方可自由饮水并逐渐增加草料和少量精料,前三天饲喂尽量保持与原厂相同的饲养管理模式,且不能过度饲喂,保持一定的饥饿感。一周后基本上恢复正常饲喂,同时应该在这段时间认真观察羊群精神状况、采食情况等,并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隔开饲养,若有犯病的及时治疗。待20天后羊群整体情况稳定,统一做防疫与驱虫,针对应激特别严重的羊只,无论什么情况隔离饲喂或者治疗。一般20天后羊的生理会恢复正常,适应新的环境。

3.1流感型:咳嗽、流鼻涕、流眼泪、发烧、精神不振等。多见于刚到家1~3天的部分羊只,对于此类的症状可采用柴胡射液3~10ml,兽用头孢菌素0.5g,混合1次肌肉注射,根据严重程度适量增减,连续注射2~3天;若出现高烧的可用安乃近替代柴胡注射注射;针对流泪的症状,可用地塞米松0.2g、庆大霉素80万单位混合滴眼。

3.2腹泻的治疗。由于饲养环境的转变,羊到家一个月内极易出现腹泻(如若按照上面的方案,腹泻很少发生)。建议采用药物治疗和益生菌相辅相成。一般常用的药物:穿心莲、庆大霉素注射液、恩诺沙星等。常用的益生菌有: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等。

4防疫与驱虫

防疫:外购羊群不管是从正规杨还是农户、交易市场购买的,到自己场后都必须加强防疫。一般到家一星期后,羊群精神状态良好便可接种疫苗。常在第一周(7~10天)后注射三联四防疫苗,在第二周(14天)后注射羊痘疫苗,再第三周(20天)后接种小反刍兽疫疫苗,另外根据本地的羊流行病的实际情况,合理接种相应的疫苗。

驱虫:建议到家20左右进行驱虫,此时羊群无论是食欲还是身体机能都已经恢复,环境也已经适应。皮下注射伊维菌素、肌肉注射氯氰碘柳胺,根据羊只大小选择合适注射计量,内服左旋咪唑或阿苯达唑。以做到“内外”驱虫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