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類人成為購房主流

目前,樓市正處於走弱的行情之下,然而,即便如此,交易也並未完全停滯。目前,仍然有部分購房者逆勢而為,放棄觀望毅然入市。那麼,當下究竟是哪些人在買房,支撐著樓市不大的成交量?業內人士分析,經歷過市場波折且具備一定資金實力的改善型購房者;迫在眉睫不得不買房的準夫婦;以及一些需要養老的人群是目前樓市交易的中堅力量。那麼,在如此淡市下,購房者該如何購房呢?

這三類人成為購房主流

1

購房類型一:富足型


購房關鍵詞:置換、房源質量

故事:王先生是土生土長的遵義人,自己經營著一家與電器相關的公司,公司經營穩定,每年盈利豐厚;家庭和睦,正在讀小學三年級的獨子聰明伶俐,妻子也十分賢惠。

王先生自小在農村長大,在他的印象中,獨門獨棟的大房子是生活的必需,再好的公寓房也始終有些壓抑。於是,在積累了一定財富之後,原本居住在外環路的王先生決定首次購買別墅,在自住的同時,也兼帶投資。

這樣的念頭一起,王先生就行動起來。在多處看房幾番比較之後,王先生終於在中鐵共青湖買了一套別墅。

點評:

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斷——樓市走弱,房價又高,受到影響最大的其實就是改善型的購房者。此時,能夠保持原先購房計劃的就是資金實力雄厚且具有一定魄力的購房者了。

這類富足型購房者的特徵十分鮮明。目前購買別墅等高端項目的購房者,有半數以上都是私營企業主或者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年齡在40歲上下。他們絕大多數由普通客戶升級而來,且是首次購買別墅,購買意願強烈,以自住為主兼帶投資。

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購房?一方面這類人群具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也和他們的經歷有關。他們大多在外打拼多年,見慣了大風大浪,對市場具有一定的判斷力。對於樓市,他們都起碼經歷了兩輪以上的起伏,自有一套獨到的見解。相信自己對於後市的判斷,追求具有品質的生活環境,促使他們在需求來臨之時即時入市。


這三類人成為購房主流

2

購房類型:剛需型


購房關鍵詞:婚房、經濟實惠

故事:小陳及其女友是一對“80後”。目前兩人正打算在結婚前築造自己的小家庭。然而在準備的過程中卻遇到了阻力,房子還沒有著落。

原來早在2017年初時候,小陳曾經計劃買房,當時手上的20萬元剛好可以付中心城區一套二手房的一半房款,餘下的貸款部分,按照兩人的收入也可以對付。但是當時買房挑挑揀揀,市場卻不等人。房價一路飆升了半年後,原本支付一半房價的20萬元只能勉強付個首付,加之幾次加息導致利率上揚,還貸也成了個問題。由於兩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共在8000元左右,貸款就意味著大部分收入都要用於還貸,生活難免會“緊繃繃”。沒有了房子,小陳女友的父母表示,不會把女兒嫁過去。經過女兒的再三勸解,以及雙方的協商,小陳父母最後才作出了讓步,由小陳父母拿出10萬元用於買房,並由雙方父母每月共同補貼1000元,給小陳夫婦作為還貸補貼。

之後的事情便順利許多,在考慮了實際可支付的貸款數目後,小陳和女友把購房目標限定在總價80萬元以內。在多次看房後,他們看中了位於人民路天安幸福裡,這裡位於中心城區,除了環境優越外,各類生活配套設施完善,適合新婚夫婦。

點評:量入為出,合理購房、理財——婚姻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為了保證新生活的質量,購房置業便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儘管從目前市場來看,平淡是樓市主要基調,但對於剛性需求強烈的新婚一族來說,婚房的購置是重中之重,不輕易受市場及政策的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從中國傳統觀念上來看,結婚要有房子一直都是不變的觀點,這也就滲透出大量的剛性需求,成為市場的生力軍,這一現象從本世紀初開始顯現後從未消退。而就目前新婚夫婦購買物業的經濟來源來看,主要以“自己的積蓄+父母的資助”作為首付,其次以按揭貸款的形式購房。對這部分經濟實力並不雄厚的新婚夫婦來說,應秉承“量入為出”的理財原則,分析家庭建立之後的經濟實力、確定一個大致的支出“底線”。

此外,購房者還需要注意一個法律問題,即房產證上房屋的所有權歸屬。由於購房款項由準夫婦以及雙方父母“湊份子”而來,因此要事先約定好房屋的產權歸屬,以免日後產生矛盾。


3

購房類型三:養老型


購房關鍵詞:醫療、社區

故事:居住在南部的田女士父母遠在外地,考慮到父母已經接近70歲高齡,田女士於去年年初將父母接到了身邊便於照顧。這原本是件好事情,麻煩卻接踵而來:老人每天早上6點多就準時起床,全家的生活習慣被打亂;老人的口味偏重,可是女兒卻堅決要求飯菜清淡。生活習慣的不同,給老人和田女士全家都造成了一些麻煩。

最糟糕的是,儘管全家都儘量遷就老人的居住習慣,可是老人還是鬱鬱寡歡,每天悶在家裡。4個月後,田女士決定在目前的居住地附近為父母購買一套養老房。這樣既能保證彼此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也可以及時照顧老人。“一碗湯”的距離是田女士購房的標準之一。

現在,田女士父母已經搬到了保利未來城市的一套兩居室裡。從整體來看,小區非常適合養老,周圍醫療資源豐富,社區醫院、康健場所、戶外公園等都在這個板塊內。此外,這個小區老人的居住比例較高,能夠和同齡人在一起,老人心情也開朗了起來。

點評:顧及老人的生活習慣——子女孝順,本是老人的福分。但是,由於兩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性格、生活方式上的差異,幾代同堂畢竟不太現實。於是很多老人自己或者由子女出資購買了“養老房”。

既然房子是用來養老,那麼首要的就是要顧及到老人的生活習慣。老人需要運動,小區內最好有一些公共的運動設施;生病了最好能方便就醫,是否靠近醫院是購房時候必須考慮的;此外,靠近菜場、賣場的房源也比較受到老人的喜愛。而年輕人較為關注的交通等因素則不在老人購房的考慮範圍內。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來源於網絡或其他公眾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不確保文章的準確性,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