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小巷總理”城市社區抗疫的“三化三防”

武夷山:“小巷總理”城市社區抗疫的“三化三防”

江永和對封閉卡口進行登記檢查 邱汝泉/攝

東南網訊 社區工作人員因身處最基層,居民大事小事都要管,被稱為“小巷總理”。武夷山“小巷總理”聚眾智、集眾力,發揮“小管家”的“大智慧”。

社區是治理體系的終端,卻是人民群眾的前端。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社區是前沿陣地,是風險一線。武夷山市社區22位“小巷總理”,他們每天走街串巷排查、宣傳,為隔離群眾送溫暖;他們每天面對海量人員、海量信息、海量數據、海量任務,不言苦累,施謀設“計”,為小城防疫護安全。

網格為基,守好防疫管控關

隨著復工日期臨近,武夷街道三姑社區內進出的人員、車輛逐漸增多,社區主任江永和把原來的“三班倒”改成了“五班制”,既考慮到卡口職守不掉鏈子,又考慮工作人員飯點能回家吃上一口熱飯。

早上7點,是轄區各卡口人員到崗的時間。上午8點,是社區所有人員晨會的時間。而清晨6點,是江永和出發上班的時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武夷山:“小巷总理”城市社区抗疫的“三化三防”

江永和走訪商戶 邱汝泉/攝

在對各小區登記點進行巡查的過程中,他反覆給登記點負責人強調當前封閉式管理的要求和標準,指導整改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反饋業主群前一天的訴求、建議和諮詢。在流香澗路,從溫州返回武夷山的胡女士已經居家隔離十多天了。江永和和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會上門隨訪登記,給予生活幫助。“這家人防控意識很強,每次我們來訪都和我們隔著三四米的距離,我們給她們家送健康卡、送承諾書、送生活物資,他們都讓我們放在門口,等我們走後再出來取。”江永和說。

“現在全國疫情嚴重,社區工作人員才幾個人,防控還是得要靠我們遵守當地規矩的。是吧!”胡女士說。

據江永和介紹,三姑社區內居民總共有5600多戶,常住人口19000多人,道路四通八達,開放式小區多,沒有物業。鑑於此,江永和將片區進行網格優化,製作網格片區圖,發動小區內的黨員志願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成立志願服務隊伍。再把整個社區劃分為7個片區,設置7個進出關口,選出“關長”,分別把關。落實網格化管理,嚴控片區出口管理,集中力量科學管控。

智能為核,守好防疫宣傳關

“80後”的崇安街道石雄社區主任林劍,是武夷山眾多社區“逆行者”中的一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武夷山:“小巷总理”城市社区抗疫的“三化三防”

林劍在社區宣傳防疫知識 邱汝泉/攝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林劍想方設法出硬招。第一時間林劍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化身防疫“安全衛士”,主動認領樓棟,每天戴著紅袖章,揹著小喇叭,穿梭在街巷,摸排、宣傳、服務……此後,每天除了打電話、微信群,他還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大顯示屏、短信平臺和單元門口張貼告居民書等形式,提醒居民做好個人衛生防護,並組織社區志願者對轄區進行消毒。

石雄社區,轄區面積全市最大,又是北面城鄉結合部。武夷山市的“菜籃子”基地就在這個轄區內。除了戶籍在社區的常住人口外,還有許多戶籍不在社區而生產生活在轄區的進城務工農民需要社區管理。如何把“11個一律”宣傳到位,這個人群是個攻堅點。“這部分農民大多在‘菜籃子’基地種菜務農,早、晚會去地裡。我就早上6點多、下午4點多去菜地走一遍,碰到認識的就拉拉家常,撿著重點和他們嘮叨幾遍,他們也就知道了。”林劍說。

2月14日,筆者見到林劍時,他嗓子沙啞,眼睛裡略帶血絲,橙黃的康師傅泡麵在他的面前。而“我們的社區主任讓我們的安全感‘爆棚’。”是社區居民最直接的表達。

精準為要,守好防疫排查關

大雨鞋、藍雨衣、長柄傘。這是湖桃社區主任楊樂祿的工裝,也是湖桃社區的工裝。“立春以來,武夷山雨水多。這是雨衣也是我們社區人的防護服。”楊樂祿自豪地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武夷山:“小巷总理”城市社区抗疫的“三化三防”

楊樂祿和社區工作人員核對數據 邱汝泉/攝

新豐街道湖桃社區是武夷山市區外來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聚居較多的一個轄區,人口流動大,人員社會關係複雜。為防止有“四類重點人員”信息漏報,更精準更及時地掌握社區的排查數據,湖桃社區主任楊樂祿把社區劃分四大網格,設置15個卡口,由網格長和樓棟長在片區巡查、入戶宣傳的同時逐一排查,組織社區黨員志願者、新豐街道商會志願者共同組成12個摸排工作小組,入戶摸排。還組建了在職黨員防疫工作群、社區志願者群、湖桃社區居民群等微信群,以便群眾及時監督排查情況,防止排查出現遺漏。“排查人員是一方面,體溫排查也很重要。”於是,在轄區卡口入口處,對進入轄區人員逐一進行體溫測量和登記。

近期逐步復工復產,返回武夷山的人員也逐漸增多。午飯的時候,楊樂祿一回到社區就立刻和社區同事一起梳理返武人員的“大數據”,安排好下午入戶排查工作,記錄下自己入戶的信息,又匆匆出發。下午5點,他再次回到社區,和社區片長、街道掛點幹部一起開排查碰頭會,及時解決排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時候,我們趕不及碰在一起,就開視頻會,但是5點必須碰頭。”楊樂祿說。

“這些天,累不累?”他說:“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卡,我們排查做細一點,疫情風險就會少一點。”

落細為實,守好防控服務關

吹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角以來,早上七點的第一班,晚上十點的最後一哨,都能見到營盤社區書記程國府的身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武夷山:“小巷总理”城市社区抗疫的“三化三防”

程國府給社區工作人員量體溫 邱汝泉/攝

量體溫,是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微信回覆社區內居民的諮詢和投訴,是他下班前必須完成的事情。“讓老百姓要不信謠、不傳謠,就要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讓老百姓不出門、不串門、不聚餐會友,就要及時瞭解他們的訴求緣由,才能做好勸導。”程國府說。

“那天雨一直下,他一個人騎著電動車就出去了。後來才知道,程書記去檢查卡口鐵馬圍欄是否牢固。”社區黨群工作者劉月說,“我們這裡女同志多,外出調解都是他自己去。每天早、中、晚三次上門詢訪,都是他自己帶著醫務人員去。”

在每個卡口,他和值守人員核對信息,確保進出人員的管控登記,不漏一人。在社區裡,他和同事要對湖北、溫州返回人員反覆察看,做好每日電話、微信、短信的聯繫。中午,他又接到通知,要對轄區內居民進行復工前全面摸排。此時已臨近傍晚6時,他和社區工作人員圍坐在一起,正核對下午摸排的數據。

從大年初一開始,程國府承包了所有晚班值守。同事擔心他身體吃不消,讓他休息,他說:“社區每個人都辛苦。你們的孩子都還小,早點回去。”程國府把社區當作家,給予社區每個人的守護和關懷比給家人的多太多。社區工作人員說:“程書記是我們社區抗‘疫’的硬漢,更是抗‘疫’的暖男。”

萬家燈火,總要有人負重前行。“小巷總理”們,白天是疫情防控一線“戰鬥員”,排查、登記、宣傳;晚上是回應群眾關切的“解惑員”,答疑解惑,守護平安。“越是危難險急的時候,越是需要基層幹部衝在前,給群眾溫暖與心安。”這是“小巷總理”的心聲。(朱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