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難帶打罵也不行,慣著更不行,佛繫帶還是不行,到底怎麼帶?

一肚子米共


作為過來人來說,以下是我的建議。

小孩本一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純潔無暇,首先分析,他難帶的問題出在哪裡,是家長教育方式的問題,還是孩子無理取鬧的原因,這樣我們才好對症下藥。

一,是否是因為他身體不舒服導致他鬧騰,所以難帶。這樣就需要觀察孩子的日常,看穿衣飲食等是否合理。



二,是否是因為教育的方式不對。比如他第一次不小心做錯事了,大人責罵他,他就會抵抗,並且會說謊,等到第二次他已經怕就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做錯事,好好的和孩子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這樣做。



三,也不能慣著孩子,因為會嬌生慣養的孩子後果是很嚴重的,不僅對他造成傷害,以後長大了也很難管教。可以慢慢培養孩子做一些家務,讓他慢慢有責任和擔當意識。



四,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即使孩子做錯事了,也不要當眾指責孩子,可以私底下指出孩子的錯誤,並讓他承認錯誤,避免以後再犯。



因為小孩子三四歲以後開始會懂事了,古人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起來的。教育小孩不僅需要方式方法,同時需要更多的耐心,自己關愛,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看問題,瞭解孩子的需求,這樣你就會發現孩子其實沒那麼多調皮和難帶。



同時,你可以多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也可以網上去看別人如何優秀帶娃。

希望以上能對你有所幫助。


93養了個娃


首先感謝題主,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1. 要以身作則,不要橫行強迫,要改變自己

要管好孩子的習慣,作為父母,首先還得以身作則。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變成什麼樣的人。不想讓孩子玩手機,首先自己先放下手機;想讓孩子愛學習,自己就得喜歡讀書;想讓孩子不拖沓,自己就要今日事今日畢。

2.不要過度保護,要適度放手

孩子終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的臂膀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要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一些困難。不要有困難就想起媽媽。

3. 不要隨意承諾,要說話算數

讓孩子知道,媽媽說話算話。養成了這一習慣,孩子就知道媽媽說什麼都是真的,不是在嚇唬他,承諾的獎勵一定會兌現,之前說好的懲罰也也是真的。一旦養成這種習慣,以後孩子就會聽話。

4.不要與人比較,要真心鼓勵,也要適當打擊

很多父母在孩子淘氣或者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之間起了衝突的時候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要恰到好處的表揚孩子,不要讓表揚變的廉價,要他付出努力在表揚。

5. 不要居高臨下,要耐心傾聽

不做一個居高臨下的家長,而做一個耐心傾聽的朋友。其實,如果你善於傾聽,你的孩子也會願意跟你傾訴。但是要允許孩子心裡留點小秘密,不能什麼都刨根究底哦。

最後希望回答能幫到您,祝您和孩子天天快樂平安。

純手工輸入,原創新入門作者,望您多多支持,點個關注,謝謝,謝謝,謝謝


七七美術書法


你有沒有想到過,我們在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體恤孩子情感的同時,很可能已經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嬌縱和過度保護?

說起嬌慣,我們腦子裡想到的場面通常會是孩子不停地喊“我要我要我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爭先恐後地答“我給我給我給”。再或者,就是孩子不願意吃飯,家長在後面追著喂;孩子摔倒了,家長飛人般地衝上去攙扶;孩子的房間裡堆滿了圖書、積木、彩泥、畫筆、汽車、娃娃、鋼琴……

其實,作為“現代化”的父母,我們可能已經和這種“初級階段”的嬌慣絕緣。我們知道孩子就是孩子,而不是寵物,我們不想給自己培養“小祖宗”,給社會輸送“小皇帝”。但是,即便懷揣這樣清醒的認識,我們仍然很難避免在不知不覺中給了孩子過度的愛與關注,中了 “隱形嬌慣”的埋伏。

完美媽媽”的副產品:超前滿足,妥帖保護和彈性規則

我們從孩子誕生之日起,就在心裡許下了“做個完美媽媽”的承諾。我們努力瞭解與孩子相關的一切,拼命保護幼小的他不受任何傷害,所以我們就……

超前滿足。我們接觸了很多教育理念,所以我們心裡已經有了成型的清單:從床鈴到布書,從《天線寶寶》到《洪恩英語》,從蒙氏拼圖到全套滾軸裝備,從翻鬥樂到海洋館。總之,只要是對刺激感官,激發潛能,陶冶情操有作用的,我們就會把它帶給孩子。於是,我們有時會驚訝:我的孩子很乖,幾乎沒有什麼要求。其實,不是孩子沒有要求,而是我們在孩子知道要求之前,就已經滿足他了。而與此同時,“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我們在滿足孩子的時候,自己獲得了巨大的身心愉悅。

妥帖保護。我們對孩子的保護已經由身體觸及心靈。我們在防止他們跌倒、落床、溺水之上之外,更加在意如何幫助他們免於承擔壓力、責任和遭遇逆境。孩子總是完不成拼圖,我們擔心他受挫,於是不停地安慰說“這個太難了,你已經很棒了”;孩子在小朋友中不拔尖,我們就會創造“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機會讓他獲得成就感。我們非常擔心他幼小的心靈留下傷痕,所以竭盡全力剷平坎坷。

彈性規則。在家裡的我們,是世界上最人性化的領導。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家裡不設防。孩子漸漸長大,但總能在做錯事情時得到太多的迴旋餘地。我們幾乎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些做法無異於嬌慣,只不過它們更加隱蔽,在“讓孩子快樂“的美好願望的掩護下看上去更加合理。但是就是這種隱形嬌慣,剝奪了孩子承擔和麵對的機會與能力。

忙碌媽媽的愧疚,在不知不覺地中變成嬌慣。

今天的爸爸媽媽,似乎比歷史上任何時期的父母都有“理由”嬌縱孩子。

我們要孩子的時間越來越晚,要得越來越謹慎。而與此同時,我們為孩子積累的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厚。於是,這個經過充分計劃、嚴密監控和隆重等待之後的成果,一出生就不可避免地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因為爸爸媽媽願意、也有條件花費更多的金錢、精力在這個絕無僅有卻又姍姍來遲的結晶身上。

我們面對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上班媽媽們能夠給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心底隱隱的愧疚感讓一切疼愛都顯得理所應當。為了讓難得的親子時光氣氛融洽,我們往往會滿足孩子的要求,容忍孩子的頑劣,忽略孩子的問題,誰讓我們不能在生命的最初幾年,時時刻刻在他身邊呢。

我們太在意自己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我們太希望孩子愛我們,所以我們會想方設法地取悅於他,生怕嚴厲、苛刻,甚至摳門兒這樣的字眼和我們沾邊,生怕別人家的爸爸媽媽在自己孩子的眼中更完美,更可愛。所以,在一些不起眼的問題上,我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警惕和克服隱形嬌慣,是父母每天都在面臨的一場考驗。

當敵人穿著隱身衣的時候,我們該以什麼招數應對呢?答曰:以不變,應萬變。

給孩子設定界限很難,但是這是你真正愛他的重要方式之一。

設定明確的紀律和界限通常所說的“立規矩“,是比較常見但又很難執行的防止嬌慣策略,這意味著家長要制定和並且堅持原則,並且教會孩子如何承受拒絕和挫敗。但是從長期來看,如果我們能夠保持明確的界限和一貫的處理原則,孩子可以從中獲得安全感。

控制你的保護欲,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自信。

小心你的愛會讓孩子窒息。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當孩子表現出獨立的慾望時,對他的行為加以鼓勵,讓他慢慢地掌握獨立處理問題的技巧以及自信心。

不讓孩子逃脫責罰,這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必須。

隨著孩子長大,我們應該讓他體會到自己行為的錯誤所引發的後果。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因此受傷、流血,或者在一段時間內萎靡不振,但是這是他們難得的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不一定要馬上滿足他的所有要求。

我們可以嘗試延遲孩子的滿足感,不要在孩子剛一提出需求時就馬上滿足。我們還需要杜絕那種自己做了讓孩子不滿意的事情後,通過滿足要求來達成妥協的行為。

讓他從家務勞動中看到責任。

責任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一個需要學習的美德。家務勞動會是很好的一套啟蒙課,它可以幫助孩子明白,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應當地屬於他的

TIPS:被嬌慣的孩子的5個指標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下面的表現,可就要注意啦!

1、孩子哭哭啼啼或者暴跳如雷,直到他得逞。大發脾氣是兩三歲孩子經常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五六歲還這樣,父母就要注意了,因為孩子已經發現這一招很奏效。

2、孩子很難交朋友,或者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孩子永遠被滿足,就會導致他不可能遷就他人,這進而導致他會成為不受大家歡迎的人。當孩子進入三歲的時候,就要開始留意他是不是能很好地和別人合作、分享以及其他一些社會關係技能的發展。聽一聽他都是怎麼評價他的朋友的。

3、房間裡已經全是玩具了,但是他還想要更多。如果是這樣的話,就等於是在告訴孩子他可以不勞而獲。

4、孩子是個胖敦兒或者有個圓鼓鼓的肚子。這個體形問題也許跟父母一點關係沒有,但也很有可能是父母的行為造成的。在向兒科保健醫生諮詢之外,也要自己反思一下,是不是給了他太多的罐裝食品、膨化食品等對健康不利但是卻可以滿足口舌之慾的食物。

5、孩子希望你做那些他自己就能完成的事情。衡量一下現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孩子的能力已經完全可以達到,父母們經常低估了孩子的執行能力。

只要孩子有了這個表現,說明你已經把他慣壞了,規矩要從小時候立,該對孩子不客氣的時候就要不客氣,過後再找孩子談,告訴他為什麼打他,讓他知道他錯在哪!要讓孩子長記性,也要讓孩子知道,就算是爸爸媽媽打了他,也是為他好,是愛他的!


廣西司機佬


小孩的問題主要還是出在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要根據不同孩子,不同年齡段,給予不同的引導教育,孩子的問題也分好多種,比如孩子性格方面,孩子的學習能力方面,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孩子面對父母長輩老師的一個態度等,根據不同情況來做出不同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做為父母,要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相信孩子會體會到父母的一片苦心!


吳雲磊


先看小孩幾歲了,再分析不聽話的原因,是陪伴少了?還是家裡教育出了問題?家裡人之間的關係怎麼樣?教育好孩子家長也是要多學習,多聽聽專家的分析,比如李玫瑾和樊登。

教育孩子首先要立規矩,立好規矩家裡人都要遵守,孩子可以不打不罵,但是要知道怕,比如罰站,我孩子在1-2歲的時候有一次不聽話,我直接要她在一邊罰站,跟她講道理,讓她冷靜一下,我也陪著她,讓她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後面她就懂了,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她就知道怕了。

家裡要有個有威信的人,家裡人要統一戰線,切勿出現豬隊友,父母多陪伴,多學習,多愛護孩子,孩子都是善良的,出了問題一定是父母的原因。


思益麻麻


是的作為家長很難,因為不需要考試我們就做了父母,我們每一個人就這樣當上了父母,教育孩子我們都沒有經驗,但是我們會告訴自己親生的,親生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要了解孩子,不能來硬的,畢竟孩子有調皮的天性,我們即便是動手也不能打狠了,要輕輕的畢竟是孩子,最好不要動手,要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妃妃的寶貝


人是種很奇怪的動物,當不是太熟悉或者陌生的人犯了錯,我們往往能很平靜的分析處理,並給予最大的寬容。然而面對親人,孩子我們卻無法做到。

尤其對於孩子,我們更加嚴厲,一犯錯我們就會暴走,批評責罵孩子……

其實當孩子犯錯後,批評、大聲吼,甚至打罵都不能很好的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相反還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因此,當孩子犯錯時,不妨先不要發火,問一下這8個問題,很多時候問題沒問完,事情就已經解決了。

第一個問題:發生了什麼事?

讓孩子有機會說。

不要先入為主地下結論,讓孩子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這件事情,避免冤枉孩子,即便孩子真的錯了,也要給孩子一個自我申辯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你的感覺如何?

給孩子一個情緒的發洩口。

當一個人情緒激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事情發生以後,當事人的感受是最為強烈的,如果我們想讓孩子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首先就要同理孩子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慢慢平靜下來。

第三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候家長不要批評也不要急著下判斷。先聽聽孩子怎麼說。

第四個問題:你覺得有什麼辦法?

讓孩子思考該如何解決,不管孩子的解決方案多麼的滑稽,多麼的不可行,家長都不要打斷或批評孩子。

當孩子把自己所有的解決方案列出來了,我們就可以問第五個問題了。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讓孩子思考自己的每一個方法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家長只需要引導即可,不必要代替孩子分析後果,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大多時候孩子是明白事情的後果的,邏輯思維非常清晰。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

讓孩子自己判斷選擇。

孩子在分析後果後,通常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即使孩子選擇的方式不是你希望的那個,也請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即便後邊錯了,對他而言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

第七個問題:你需要我做什麼?

當孩子說出自己希望你如何幫助他時,一定要積極表示支持,讓孩子知道你永遠愛他,是他堅強的後盾。

如果孩子表示要自己解決,那麼就讓孩子自己來,這也是對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鍛鍊。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當事情過去一段時間後,家長可以再次和孩子談起這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者“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

讓孩子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以後出現這種問題了,孩子會嘗試自己思考,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

因此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不要急著批評,也不要包辦代替,可以平靜下來和孩子一起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

吼叫、打罵都不是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記住: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是和孩子建立情感交流的機會;孩子做對事的時候,才是塑造孩子行為的機會。


松達媽媽


現在的孩子都這樣,營養跟上了,大腦發育也特別好,懂得特別多。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大人在不多學一些知識,根本應對不了。建議你看幾本書,《父母的語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刻意練習》《終身成長》。不管學什麼,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一定要把學到的東西自己先做,然後以身作則,給小孩做好榜樣。這幾本書能讓你瞭解說那些話可以幫助孩子成長,哪些事情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如何成為一個天才。還有就是面對學習的態度,希望對你有幫助。


強子與樂樂的生活


小孩子難帶,首先改變帶孩子的方式(禁止打嗎),然後是用適合的方法。所為難帶,基本是愛動的這種情況,可以試著教其畫畫、識字、玩玩具、擺積木或是拼圖類、講故事、聽輕音樂,可以讓其幹一點兒像洗漱自己的玩具、小襪子、小板凳……等等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豐富孩子的內心,增加其好奇心,成就感,就好帶了。


用戶2076318368972


提問題的寶媽說孩子難帶首先希望你能夠把難帶的具體行為描述一下。難帶的背後有很多原因和給家長的啟發。另外寶媽提出了打罵慣著還有佛系這麼多種養育方法,這說明你自己內心對你的養育目標和養育方式非常的模糊。養育方式跟父母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原生家庭有關係的,會影響著你自己帶孩子的養育風格。說的再直接一點,孩子難帶有可能是父母自身造成的。給提到問題寶媽的建議就是多去觀察孩子難帶的一些具體行為,什麼樣的情況下他會產生那些難帶難帶的行為?遇到這些行為的時候你是如何處理的?孩子有沒有其他的協助養育的人,他們是如何處理的?共同養育孩子的撫養人教育方式和觀念,是否是一致的常出現衝突嗎?多去觀察,多去反思,相信你一定能夠找出屬於你自己的養育孩子的最佳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