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時評丨化危為機,企業當因“疫”思變

化危為機,企業當因“疫”思變

彭藝

日前,一則題為《疫情之下不一樣的中聯重科:技術專家做主播、線上教你開泵車》的新聞引起了筆者強烈關注。透過傳統制造業“大拿”推行線上營銷和招聘,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面臨暫時困境時所展現的強大韌性。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疫情給企業應急應變能力帶來了挑戰。在突發事件面前,能否敏銳抓住市場環境和消費形態的變化,並快速反應、做出與之相適應的商業模式的調整,影響甚至決定著企業的命運。如今,在企業諸多“突圍”之舉中,最為普遍的便是擁抱網絡、積極開展線上營銷。比如中聯重科自復工開始,就嘗試用直播方式賣挖掘機,每天在線觀看的粉絲都超過1500人,產品訂單也迎來增長。

企業跨界融合、抱團迎戰,共克時艱之舉值得稱讚。比亞迪、富士康、三槍等企業響應國家需求,上馬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流水線,不僅解群眾之憂,亦解企業之困。還有一些企業積極探索“共享員工”“共享專家”等靈活用工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西貝、蜀大俠、望湘園等30多家著名餐飲企業與盒馬鮮生達成人員用工合作,既滿足生鮮配送到家的市場需求,又為餐飲企業爭得寶貴的迴旋空間,實屬多贏之舉。

當下,“挺過去”是市場主體最現實的訴求,既然是“挺過去”,很關鍵的一點是堅定咬緊牙、扛下去的信心、決心。回顧抗擊非典的2003年,一度低迷的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出現迅速反彈。17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僅有體量更大的綜合實力,更有發展經驗更豐富、發展路徑更多元的優勢。自復工以來,中央財政迅速安排貼息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各地政府也陸續出臺了諸多幫扶舉措,比如湖南現有1萬多名防疫聯絡員迅速下沉到2萬多家企業,以幫助他們復工復產。在政策“及時雨”滋潤下,企業更要善於用好政策紅利,進一步堅定“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

猝不及防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也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這同樣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殊死戰役,因“疫”思變、順勢而為、頑強不屈,才是企業化危為機的不二法門。

(原載2月18日湖南日報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