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操作系統這麼多,為什麼華為還要再研發一套?咋不推廣yun os呢?

金融IT技術控


帆辰科技專注於科技資訊,帶你遨遊科技世界!



國產操作系統這麼多,為什麼華為還要再研發一套?為何不推廣阿里的yunos系統,其實對於系統的研發來說,這個對於有實力的企業來說並不是非常難的,而真正具有挑戰的是系統的生態的構建,這才是最具有難度的一件事情。

現在的國產操作系統確實是非常的多,比如說有小米的MIUI系統,魅族的Flyme系統,還有華為自己的EMUI系統,但是這些系統都是基於谷歌的安卓系統深度定製的一款系統,也就是說所有的國產手機系統都是披著外衣的安卓系統。


至於說為何華為還要再研發一套系統,其實這個非常容易理解的, 對於華為拉來說,當手機業務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候,那麼就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研發的操作系統,未免在將來的時候,華為在系統方面受到谷歌的鉗制。

但是對於一款操作系列來說,開發並不是最大的難度,而是其生態的搭建,像現在搭建有比較好的生態系統有谷歌安卓系統和蘋果iOS系統,這兩款操作系統都是比較具有完善的生態系統,也是具有用戶粘度的兩款操作系統。


所以華為要研發自己的操作系統也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在中興事件發生的時候,中興就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核心的技術和操作系統,所以差點破產,也讓華為意識到有屬於自己的生態系統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華為出於自己戰略需求方面的考慮,在谷歌的安卓系統能夠使用的前提下,也是必須要研發屬於自己的新操作系統的,而且也是需要各大軟件廠商進行生態系統的共同搭建,至於說為何不使用阿里的yunos系統,其實這款操作系統只是兼容安卓應用,並不具有全面對抗安卓操作系統的潛質。



華為是一家能夠居安思危的企業,在核心技術方面的領先程度要遠遠的高於國產手機,其實手機行業最主要的核心技術一直都是掌握在外國企業的手中的, 不論是處理器還是操作系統,我們國產手機都是需要不斷的進步,不斷的研發,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帆辰科技


大家要明白的是,華為不只是需要一個國產操作系統,華為需要的是一個完全自主可控的自有操作系統,阿里雲OS之前魅族使用過,不過後來在跟Android的競爭中還是失敗了,華為選擇雲OS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華為需要的是完全自主可控

自從Windows10發佈之後,跟互聯網結合越來越深的操作系統,雲服務被越來越多的應用起來,Windows、macOS兩大桌面操作系統,以及Android、iOS兩大智能機操作系統,都是深度集成了雲服務的操作系統。

雲服務方便了用戶,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畢竟操作系統廠商可以完全通過雲服務將數據存放在自家的服務器上,這些服務器不全都在國內,大部分還在國外。國家力主推進貴陽為國家級數據災備中心,不光是要發展貴州經濟,更大的戰略目的是,深處我國腹地的貴州能夠很好的承擔起安全數據中心的職能。國家政府職能不能基本上都禁止採購Windows10電腦,主要也是因為雲服務確實危險性很大。

在年初的時候,國家對深度科技為首的操作系統廠商進行了比較大的扶持,這是國家的戰略需求。國家有這樣的需求,華為同樣有這樣的需求,隨著華為越來越強,人家看華為有點不順眼了,就通過Google用Android系統試圖限華為的發展,這種做法也確實給華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華為為了避免被掐脖子,自研操作系統迫在眉睫。

華為需要一個全平臺的操作系統

阿里雲OS是有侷限性的,目前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都是有很大侷限性的,Windows是桌面系統,移動端微軟一直沒做起來,Android則幾乎是專屬於移動端,想要進入PC領域難度很大。蘋果公司macOS、iPadOS、iOS儘管是同宗同源,生態整合得也非常好,不過現在蘋果本質上也都是分開設計這三個系統的。

華為需要一個操作系統,而且需要一個全平臺的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層面的統一,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開發者生態的統一,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應用生態的通用性。要知道微軟和Google一直沒能打破的僵局就是應用生態,否則這兩家企業早就突破了對方的防線了,而真正做到這一點的目前只有軟硬件一體的蘋果,華為很明顯想成為蘋果這樣的企業,甚至想要完全打破各個平臺的邊界,做一個真正全場景的統一操作系統。

華為面對的外部挑戰不少,而且華為內部也確實暴露出來很多問題,這都是華為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未來華為要力求真正成為擁有更多核心技術的科技公司,必然要面臨很多挑戰,操作系統必然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本文為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

EmacserVimer


同意前面回答的“國產操作系統並不多”的說法,現在無論華為的EMUI、小米的MIUI,還是vivo的FuntouchOS、OPPO的ColorOS,都是谷歌安卓換上了不同的馬甲。但阿里的YunOS不一樣啊,根本就不是前面有回答說的抄自安卓,YunOS的團隊要這麼大膽(大膽抄,然後大膽和安卓競爭)的話,豈不早被谷歌告翻了,還輪得到阿里到處撒與合作伙伴的狗糧?

YunOS基於Linux內核,但數據服務、雲服務引擎、基礎框架以及內置的虛擬機部分,是由阿里的技術團隊開發的,並不是來自改寫的安卓代碼。

對安卓和YunOS的關係,這張圖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實際上,安卓也是基於Linux內核,這一點和YunOS一樣。

重點來了,為什麼兩家實力強大的互聯網公司要選擇Linux內核?

這就牽涉到操作系統開發的難度。

操作系統開發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既要投入大量資源(人員、時間和金錢),還要建立軟件生態(有人願意和你玩)。

我們來看看微軟的Windows系統耗費了多少資源吧:

  • Windows98開發成本超過100億美元;

  • Windows Vista開發人員(正式員工與臨時工)總計有數萬人,開發總耗資200億美元(通貨膨脹加員工薪水支出增加);

  • Windows7開發人員有大約920人,不包括臨時工,總耗資也是以百億美元計算;


Windows歷代版本。對微軟來說,Windows不斷迭代,雖然燒錢不少,但卻積累了龐大的用戶數量,建立了成功的生態系統,為競爭者豎立起珠穆朗瑪峰一般高的門檻。所以在外行眼裡,開發操作系統的難度在技術,在內行那裡,真正的難度在生態建設,包括用戶數量、配套的應用程序數量等,這不是技術能解決的,需要市場策略和戰略規劃。


Linux雖然是開源操作系統,人人可以免費使用並修改源代碼,最早由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二年級學生林納斯.託瓦茲開發,但並不代表Linux系統的開發不耗費資源。

實際上,林納斯最初只寫了1萬行代碼,然後公佈到網上,和全球數以萬計的黑客一起努力完善,Llinux1.0版本發佈時,已經有超過10萬行代碼。有統計表明,黑客們投入的資源,如果換算成金錢,也有幾十億美元。

如果僅憑林納斯一人之力,Linux系統一定會胎死腹中。

正是由於從0開始開發操作系統的巨大風險,所以現在的操作系統一般都會選擇Linux內核。同樣,2005年,安迪.魯賓開發出安卓時,開發團隊僅有幾十人,這麼點資源,怎麼可能從0開始開發一款操作系統?所以,選擇Linux內核是理所當然的事。

安卓的成功,首先是背靠了大金主谷歌,其次是開源這個策略做得巧妙,瓦解了塞班陣營。

和微內核的Windows不同,Linux採用宏內核,具備一個操作系統必備的功能,而且支持多平臺,所以大大降低了開發難度,只要將內核和外圍實用程序(Utilities)、文檔包裝,再提供系統安裝界面、系統配置、設定與管理工具,就可以開發出一個操作系統版本。


就內核選擇上來說,安卓和YunOS在一條起跑線上。實際上,華為的鴻蒙系統也是基於Linux內核。

說了這麼多,我的意思只有兩個:

  1. YunOS確實不是抄自安卓,兩者可以說同源;

  2. 現在開發操作系統不是難事,採用Linux內核就行。

既然從技術角度說,開發操作系統並不難,華為當然沒必要推廣YunOS,以華為的軟件開發能力,自己搞一個系統不算難事。相反,如果華為和阿里搭手推廣YunOS,將幫助阿里建立YunOS生態,受益最大的將是阿里,這種為人做嫁衣裳的事,華為會幹?


魔鐵的世界


國產操作系統這麼多?你恐怕是對操作系統有什麼誤解吧,尤其是國產操作系統?


你給我多列舉幾個國產操作系統?列舉不出來吧!


阿里的 yun os 勉強算是國產操作系統吧,但是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操作系統,在外人看來也不過是基於開源的 Android 搞得的一個定製的系統,從嚴格意義上來講,yun os 真的不算是國產的操作系統。

再進一步解讀一下這個 yun os 操作系統吧。阿里巴巴的 YunOS 在實質上只是重寫了 Android 的 dalvik,加上 / 換掉幾個 apk(比如 launcher)以及服務而已,其他所有架構及模塊(audio、display、video、power、usb、input、recovery、windowManager、ActivityManager 等等等)都還是 Android 的,而且一模一樣。作為一個新系統最大的挑戰就是軟件生態,所以 YunOS 取巧地保留了安卓的 app 虛擬機,但是安卓的核心部分畢竟被換了,所以 YunOS 算是一個新的獨立的系統,不再是 Android。對此,谷歌和 Android 之父一直都很憤怒,但也一直無可奈何。


而比如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手機,系統其實都是基於 Android 深度定製的,只不過是改了改 framework 層,換了換 UI 和皮膚,說白了都是 UI ,根本不是自己獨立系統的,都是基於 Android 系統的。

小米的 MIUI、魅族的 flyme、錘子的 SmartisanOS、360 的 360OS、華為和榮耀的 EMUI、樂視的 EUI、一加的氫 OS 和氧 OS、zuk 的 ZUI、努比亞的 NubiaUI、三星的 TouchWiz、HTC 的 Sense、OPPO 的 ColorOS、vivo 的 FunTouchOS 等,它們無論怎麼變化,本質上還是 Android 系統,別以為換了一個馬甲,你就不是烏龜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在所有的 Android 手機的開機畫面上,尤其是國產手機,基於 Android 定製修改的系統上,都會有 based on Android 或者 Powered by Android 的字樣。

這就是谷歌要求新手機在啟動時顯示 “Powered by Android”(意即 “安卓動力”)標語。這是谷歌對新款 Android 手機 “谷歌移動服務協議” 中提出的規定,谷歌針對 “Powered by Android” 標語提出了專門的規定。


所以,你別看國產智能 Android 機上都有各自的名字,miui,flyme,SmartisanOS 等,其實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獨立的系統。


所以,國產手機操作系統並沒有。要想不受人限制就必須擁有自己獨立的新系統,所以華為才會自己研發一套鴻蒙系統。


做系統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打破已有系統的生態,比如全世界 Android 系統的裝機量幾十個億,應用市場,軟件都是基於 Android 系統的,如果別的公司,開發出一套新系統來,誰專門為這個系統打造新的生態?已有的軟件怎麼運行在新系統上?這都是問題。所以,很少有公司去獨立做一套新系統,推廣成本太高,打破舊系統的生態太難。


非著名程序員


系統研發其實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系統的生態!

舉個例子,造一座城市簡單,但是想讓大家拋棄原來的生活圈,到新城市是很難得,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鬼城!

阿里雲os不是基於安卓開發,是兼容安卓應用!因為它兼容安卓應用,對谷歌生態造成威脅,所以谷歌之前告阿里侵權,所以阿里雲系統在國際道路艱難!同時谷歌全家桶是外國人基本必備的!谷歌服務不支持的話,你的系統其實會讓消費者放棄選擇!

例: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阿里與騰訊系不支持,你還會買?

再者天貓盒子,未經用戶同意,私自刪除用戶安裝程序,讓用戶和其他廠商擔心與後怕!

華為出於戰略防禦研發新系統是正常的!不到最後是不會拿出來用的!目前可能局勢不利,但是也帶來了好的一面,就是對外企業擔心害怕也面臨被制裁,必定會做戰略防禦!華為的市場與技術國內無敵,國際馬上無敵,所以國內廠商肯定會以華為新系統為戰略防備的!同時被外國如此欺負,激起來的愛國意識必定會讓這個趨勢勢不可擋,誰抵制華為新系統誰就失去粉絲與市場的信賴!

所以天時地利人和全部具備,給我們5-10年,中國必定重回巔峰!


柯帥


國內其實更亂,都是競爭對手,同行是仇家,華為有芯片,也沒有支持過中興,雖然是產量的問題或者其他,國內廠家之間的關係遠比國內廠家和國外廠家之間的關係複雜。中國2000年封建社會一直沒有什麼突破,就是在人情世故上下了功夫,其中的互相掣肘,制約,均衡天下第一。實在說一點,日過沒有外國對國內企業的觸動,他們一定聯手坑老百姓,這點毋庸置疑,沒有wto刺激國內企業,他們永遠停步不前,等待被叩響國門。其實 經濟、技術幾年十幾年都會改變,關鍵是人性這個東西韌度很大,沒有百八十年很難有突破,並且中國人韌性十足,含蓄包容,同化,看似柔弱卻百折不饒,看似被壓制其實卻逐漸滲透。不管世界如何變化,自己如何 表現內心始終有桿秤。好聽的叫做有主見,難聽就是萬變不離其中。具體是什麼需要社會學家解釋,但是必然因此才會派生出其他的各種內容。大家一說德國品質,日本智能。這和一個民族性相關其實及大。認真負責有團隊精神。我們也在強調,正是因為一直在強調,所以也反映了我們的缺乏。


xitianmen


安卓系統經過多年的迭代,已經是非常成熟。作為安卓系統的主要合作對象,華為不僅僅擁有安卓上層界面修改的實力,更是擁有安卓底層優化的能力。據2017的Linux內核開發報告指出,有500多家公司的4300多名開發商對內核做出了貢獻, Linux內核代碼,谷歌貢獻度是3%,而華為佔1.5%。

不得不提的是華為貢獻出了F2FS文件系統用以替換老舊的EXT4文件系統,這個文件系統在2018年被谷歌用在自家的旗艦手機上,並逐漸被其他廠商接受。在華為最新的EMUI9.1版本中,華為進一步優化文件的讀寫功能,推出超級文件系統EROFS,可實現20%的隨機讀性能提升,使系統及應用啟動和運行的速度得到顯著提升。

並且華為還推出了方舟編譯器,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編譯和運行機制,從動態編譯變為靜態編譯,將高級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捨棄JAVA虛擬機,打破了安卓原有的運行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安卓運行效率不高的困局。方舟編譯器面對業內所有的開發者都是開源的,可以說,如果沒有被禁用谷歌服務的話,華為大可能會一步一步切換到自家的系統上。

事實上,從2012年華為就開始謀劃自己的操作系統,雖然是作為備胎,但是依舊投入了巨大的經費進行研發。任正非先生講的很好,對未來的投資不能手軟。

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 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我認為你們要儘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

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賺錢,是要拿下上甘嶺。拿不下上甘嶺,拿下華爾街也行。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斷了我們的糧食雖然主要指的是國外的系統,但是道理是一樣的,當沒有外患時,內部的商業競爭中同樣存在突然斷糧的可能性。

之前的360大戰騰訊時,雙方都不得不深思熟慮之後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讓用戶們二選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斷糧?!對待自己的衣食父母尚且如此,對待競爭對手難道就會心慈手軟?

華為走來一路荊棘坎坷,遭遇過各種各樣的斷糧,其mate9Pro遭遇了三星屏幕斷供,導致銷量受限,之後大力扶持京東方何嘗不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誰又能保證選擇雲OS之後不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阿里雲OS本質上並不能稱為獨立的OS,其運行機制依舊是基於虛擬機,與安卓如出一轍,更何況,阿里雲OS運行效率還不如安卓。即便是被華為選用,在競爭中如何與安卓和IOS同臺競技呢?

華為的鴻蒙系統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歷經多年的系統,其運行機制上拋開了虛擬機的掣肘,雖然號稱兼容安卓,但是大概率會鼓勵通過方舟編譯器轉換成另一種格式,如果生態不是問題,系統的流暢性又能得到保證,顯然比選擇半死不活的阿里雲OS要好的多。


歲月雜談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雲os可不可以成功,華為為啥不用他,僅僅因為不是自己研發的?顯然華為不是這種風格,雲OS歸根到底還是Linux,也就是安卓的另一個表親,和市面上其他版本沒啥區別,只是更新了一下JAVA虛擬機,對性能沒有更本性改變。還要額外對付兼容問題,(有些應用,系統有點小差異,他就喜歡出bug)不值當。

第二,雲OS市場份額太低,沒好號召力,而且太多了安卓元素藉鑑了。華為裝他,對品牌影響不好。給人一種低質山寨感。

第三,雲OS有作死的歷史,別人信賴性底,曾經雲OS刪機頂盒裡的APP,這個自殺式行動,斷送了他的前程。華為用雲OS會不會授人以柄,這個就難說了。

第四,華為自己對操作系統有自己的理解,這個理解顯然是分佈式,全棧全場景,全面打通,雲OS明顯傾向於雲計算,而華為是雲管端全面開花,各種層次終端都需要一套系統進行統一。既降低成本,也改善用戶體驗。


雪一刀007


國產操作系統這麼多,為什麼華為還要再研發一套?咋不推廣yun os呢?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到還真是不多,絕大部分都是安卓的定製系統。而僅有的自己研發的手機操作系統要跟上目前的形勢,卻又太難特別是生態。

目前國產手機操作系統能夠聽得見聲響的,主要有COS、960 OS、YunOS三家,但三家基本上都處於尷尬的無聲無響之中。特別是COS、960 OS幾乎在市場上看不到搭載的手機,而主要還是應用於專有領域。YunOS剛出來時還引起相當的轟動,但也充滿了被人質疑被人詬病的聲音,比如自動刪應用或者是套牌安卓等,都讓YunOS走得相當的步履艱難,雖然在如魅族、朵唯等這樣的小眾手機中搭載,但終究沒有搞出名堂來。最後也不得不走向另外的方向,無人駕駛、其它智能終端等等。


對於華為來說手機操作系統起步也比較早,在2012年就開始規劃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統,主要作為備胎,當被別人禁用時能夠轉正至少可以使用。如今恰巧碰上被美打壓被谷歌限制使用,而自家的操作系統順勢就推出,而並不需要使用別家的操作系統。華為的鴻蒙系統研發已經相對成熟,正在進行緊張的100萬臺測試中,預計在今年秋季或明年春天推出。

從國產的幾個操作系統來看,並不能滿足華為要求,所以才有了自己打造。不然,在2011年YunOS推出時就可以和阿里進行合作,但當時並沒有。這估計華為可能認為YunOS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也可能YunOS和谷歌安卓之間的齷齪而不敢採用、或者當時也根本想不到會被谷歌限制使用安卓的情形發生,所以華為選擇的是自己開發操作系統。

從華為透露的信息來看,其它國產操作系統確實是不能與鴻蒙系統相比的。鴻蒙系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等統一成為一個系統,同時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Web應用。再加上方舟編譯器重新編譯安卓應用,可以將運行性能提升60%。應該說華為開始規劃自家的操作系統之時,就有了自己一整套提升性能的規劃和想法,如果現在來改造YunOS等其它國產系統,為時已晚。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方高揚】。


東風高揚


國產操作系統多嗎?我覺得基本就沒什麼操作系統!

PC端是有幾個基於Linux開源修改的操作系統,但顯然華為是看不上的,或者說並適合華為。而阿里的Yun OS也只能算是基於安卓修改而來的系統,因為其底層仍舊用到了安卓運行庫,既然是基於安卓,華為有自己的魔改版本,況且華為對於安卓體系的優化能力要強的多,還要YunOS幹嘛。所以,國內其實並無什麼正真可用的。華為推出自研的系統其實核心主要還是以下原因!

1、掌握核心技術:華為對於操作系統的研發早在2012年就已經開始了,顯然華為對於操作系統有著自己的理解。在近期任正非的專訪中透露出,華為在200x年時就已經意識到未來可能會全面超越歐美企業,最終發生可能的封堵。所以,需要掌握核心技術,這也就是華為研發芯片和操作系統的核心原因之一。操作系統雖然不是硬件,但是終端設備必須的應用內容,也是基礎建設之一。而隨著華為進軍消費者業務,在手機領域的全面爆發,也就更加需要有一個自有的系統。

2、彎道超車:在IT領域來說,作為後發的企業其實很難去超越第一陣營的頭部企業,想要全面的超車,只能利用全新技術,在新的層面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從而實現彎道超車,否則你只能永遠跟在人家屁股後面追,並且一輩子都追不上。

而對於華為來說,5G就是一個全新的技術,並且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全新賽道,研發出全新的系統,並且充分利用這個賽道就可能全面超越競爭對手。從餘大嘴目前放出的消息來看,他已經明確的說明了,華為自己的OS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是一個跨平臺的新系統,支持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智能穿戴以及汽車等平臺。

3、華為用戶基礎:這2年隨著華為消費業務的崛起,華為終端設備越來越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智能穿戴等等,而這已經構建出了華為自己的用戶群體。因此,這時候使用國內其他第三方系統顯然也不是最合適的,使用第三方也需要適配,也需要花功夫去魔改,還不如自己搞個全新的系統,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基於以上原因也就構建出了華為現在的自研系統,一切為了能搭建起自己全套的體系。可以說即便是沒有美國的封殺,也不排除華為在未來階段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因為,5G這個機遇實在是太難得了。

最後還想說的是谷歌也幹著和華為一樣的事情,其正在研發下一代跨平臺的新操作系統:Fuchsia。只是從目前的時間上來說,可能慢於了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