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窗通風:近代早期英國人對付疫情保持健康的手段

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措施中,開窗通風又成為耳熟能詳的應對疫情手段之一。實際上,開窗通風讓新鮮空氣流通早在近代早期就被英國人用作對付疫情和保持健康的手段。在近代早期的英國,雖然再也沒有出現過像中世紀晚期黑死病那樣大規模爆發的傳染病,但小規模的傳染病、各種肺病、敗血症、天花等各種疾病仍困擾著當時的英國人,特別是面對瘟疫等傳染病時,當時人由於不瞭解微生物和細菌的存在,無法解釋感染的媒介,醫生們只得藉助於四周所存在但看不見的空氣來解釋疾病的隨時和可怕的爆發及莫名其妙的突然消失,因此開窗通風保持新鮮空氣就成為當時人對付疫情和保持健康的手段之一。

氣味、氣息在古希臘希波克拉底醫學和西方中世紀醫學思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近代早期英國人深受這種醫學觀念的影響,形成了對疾病和環境的認知,一直到19世紀現代醫學興起之前都是如此。史家傑克·特納就提到過,“查理大帝時期的一個牧師會會員寫到由‘空氣的失衡’而引發的瘟疫。莎士比亞筆下的(岡特的)約翰說道:‘吞食生命的瘟疫飄懸於空氣中。’”近代化學的開創者羅伯特·波義耳根據氣象觀察推斷出,地方氣候可能與流行病和空氣的衛生有聯繫,同樣他強化了這種想法:疾病可能是由地表下方無機微粒散發伴隨著其他空氣成分導致的。因此,嗅聞具有醫療作用的香料成為一種醫療選擇,另一種對付疫情的選擇就是保持空氣流通以驅除瘴氣。

开窗通风:近代早期英国人对付疫情保持健康的手段

近代早期的科學革命開始了人體自身的探索和認識

當時人認為,帶著傳染病的空氣有時會四處蔓延,比如流行感冒不管地形、地勢和環境,會四處擴散,1658年流行感冒突然爆發,當時人的描述是“像行星爆炸一樣擴散,許多聚居的人中招,在許多城鎮中一週之內超過1000人被感染。”要知道,當時英國人城鎮一般只有幾千人,最小的城鎮只有500人。瘟疫和感冒經常毫無預警地突然降臨,對許多人來說,沒有時間和機會避免被感染的命運。近代早期日記作家拉爾夫·喬斯林,雖然本身身患多種疾病,但讓他感到最恐懼的是傳染病,特別是瘟疫和天花,因為這些疾病是最為致命的疾病,而當時的醫藥技術根本無法應對這種突然爆發的集體感染的疾病。在他生活的年代裡,瘟疫雖然已經不會時常光顧,但也偶有爆發。在1665-1666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他記錄下了倫敦每週的死亡人數。在他的日記中,把傳染病看作是世界末日的前兆,比如他把1647年的季夏描繪為一個“大疫疾的時代,瘧疾漫延,遠超我記憶中的任何時代,去年和今年,國內打擺子的人急劇增加,我不知道這是否源於瘟熱的和被感染的空氣,但是去年許多水果爛在了樹上,大量的牛死於牛瘟,這預示了某些徵兆。”在當時人看來,在密閉空間裡如住家、地下室、啤酒館、法庭等缺乏空氣流動的地方,是“瘟疫的爆發點”,是“集中接觸傳染的有害之地”,這些地方“空氣多被腐化和感染”,是“瘟疫和熱病徘徊的角落”。因此,新鮮的空氣和優良的水源對“健康狀況絕對必需”,成為日常生存的關鍵,特別是有傳染病爆發時,更是至關重要。因此,近代早期的英國人對新鮮空氣的價值有著非同尋常的信念和認可,開窗通風成為獲得新鮮空氣對付疫情的手段之一。

在近代早期的英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活得更健康和更長壽成為人們關心的首要問題之一,大量的有關養生的小冊子出版發行,在當時的養生書籍中,對飲食和居住環境提了大量建議,保持健康的諸多建議裡佔首位的是往往是保持新鮮的空氣。

在近代早期保持健康也是一項高度重視生活質量的事項,養生書籍和健康調節書籍都提供瞭如何達致健康長壽生活的建議,並且看起來涵蓋了生活的大多數方面。當時的健康建議類書籍從六大方面提供保持健康的建議,一是空氣,二是飲食,三是睡眠和清醒,四是運動和休息,五是瀦留和排洩,包括性活動,六是靈魂的情感或激情。其中,佔首位的新鮮空氣對健康和養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7世紀的羅伯特·伯頓在著作中認為,這六大要素是“我們的疾病之因”,違背了這六大建議,就會導致疾病。當時人喬治·切恩把避免空氣中的瘴氣和維護健康聯繫在一起,認為“空氣被吸引和接收到我們的體質中,在我們生命的每一瞬間與我們的體液混合在一起,因此空氣中任何不健康成分如果持續不斷地進入,到時一定會對有機體產生致命影響,並且將會對每個人產生最嚴重的後果,因此當我們睡覺和清醒時,我們應該關注我們呼吸與生活於其中的是哪種空氣,總是接收和生命原理關係最緊密的空氣。”養生書籍和健康建議小冊子是既有醫藥傳統和健康知識的產物,主要面對的讀者群體是中上層人士,這些相對富有的人十分熱衷於維護健康。

當時英國人對疾病與空氣、居住環境與健康關係的認識,讓他們對新鮮空氣的流通十分關注,從而影響和塑造了他們的居住環境理念和房屋設計觀念,他們認為房屋設計要有利於新鮮空氣的流通,這樣才有利於健康。威廉·巴肯就指出,優雅生活需要良好的空氣流通:“奢侈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使房屋封閉和暖和,這對身心健康一點好處也沒有,除非空氣能夠穿堂而過,否則沒有一幢房屋是有益健康的。因此,房屋應該每天打開對開的窗戶通風,讓新鮮的空氣流進每個房間。”與此同時,在設計房屋時,臥室應該放在二樓,這樣有利於空氣流通。喬治·切恩和威廉·巴肯等人普及了要想保持健康就需要新鮮空氣避免瘴氣的觀念,當時人的英國人在本國和殖民地新建房屋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健康因素,而不是舒適,所以要考慮房屋的通風。

开窗通风:近代早期英国人对付疫情保持健康的手段

近代早期房屋建造已十分重視開窗通風

總而言之,在近代早期的英國科學革命已經開始,但英國人對疾病與健康的認知,一方面仍受到一些從古代中世紀流傳而來的傳統醫學觀念的影響,在疾病、治療、預防、醫藥、健康、養生等各方面的知識沒有擺脫傳統醫療文化的制約,另一方面,新的“科學”醫學知識開始出現,逐步開始滲透到人們的知識結構之中,並開始挑戰人們對疾病與健康關係的傳統認知。人們在面對疾病特別是傳染病時,開窗通風成為具有共識性的對付傳染疾病和增進身體健康的手段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