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服務到人人可用,RPA+AI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從企業服務到人人可用,RPA+AI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撰稿 | 謝雨含 賈 寧

製圖 | 王思程


2001年,在國防科大的學生宿舍裡,李瑋玩《龍族》點壞了兩個鼠標,於是和同學褚瑞一起寫了個程序,來幫助自己完成重複點擊的操作。


那時,他們一定沒想到這個程序後來發展成為了著名的腳本製作軟件——按鍵精靈,並且被用戶們運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在按鍵精靈有超過3億的用戶,社區有約600萬註冊用戶。最大的應用領域除了遊戲還有辦公,20%的用戶用它完成辦公領域的重複性操作。


國外近幾年火起來的RPA與按鍵精靈的原理非常類似:RPA,即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是指通過軟件機器人自動處理大量重複的、基於固定規則的電腦操作流程任務。


當RPA的概念進入中國時,為了介紹清楚,人們常常在解釋的最後加上一句「就像商用的按鍵精靈」。


而出於對國內企業級軟件服務市場及技術發展的疑慮,李瑋和褚瑞遲遲沒有將按鍵精靈轉向商用。直到2019年,他們找到了合適的時機,與新夥伴汪冠春和胡一川一起,全面殺入了RPA+AI的戰場。


1

- 命運軌跡的相撞 -


2006年,Netflix舉行大獎賽,要求參賽者預測Netflix的客戶分別喜歡什麼影片。這一年,汪冠春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念博士,並逐漸成為Netflix推薦系統的忠實用戶。


2011年,博士畢業的汪冠春和同樣在美國攻讀機器學習博士的胡一川決定回國創業。他們做的個性化長視頻推薦引擎「今晚看啥」,在2012年底被百度收購,歸屬百度垂直搜索業務體系。


2015年,人工智能的風吹得格外大。汪冠春離開百度AI部門,再次和胡一川一起創業。這一次,他們創辦了來也,做服務個人的AI助理機器人。


從企業服務到人人可用,RPA+AI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 來也科技董事長兼CEO 汪冠春


2016年國內出現了第一個RPA商用標杆客戶——浦發卡中心。這時,離開部隊創業幾年的李瑋發現,所謂RPA,跟自己在大學寫的按鍵精靈太高度匹配了。


2017年,各大全球性會計師事務所和諮詢公司由財稅機器人切入,在國內大規模推廣RPA。


這一年,來也收到了惠氏做智能客服的需求。比起難以商業化的C端業務,似乎To B才是智能對話機器人更好的落地場景。來也開始轉型,將To B智能客服作為主要業務。


同樣收到B端需求的,還有李瑋,「2018年開始,不斷有大企業跑過來找我們(按鍵精靈),問我們能不能做RPA。」


做商業版的按鍵精靈,是褚瑞長久以來的夢想,之所以沒下定決心,是認為中國企業級軟件服務市場一直活力有限。但此時,他和李瑋覺得,機會來了,於是奧森科技UiBot 誕生了。


2019年上半年,來也發現AI智能客服市場有限。RPA是拓展業務的不錯選擇,但這個構想已久的RPA平臺似乎難以依靠來也團隊自己完成。於是,汪冠春向李瑋提出了合併邀約。


「其實我和李瑋2017年底在一次聚會里就認識了。他做遊戲機器人,我做對話機器人,我們都有對機器人的執念。」汪冠春回憶道。


RPA與AI似乎天然就互補。RPA解決了AI商業應用難以落地的難題。而 AI令程序具有一定認知、學習、推理的能力,能夠通過輸出決策,讓過去單一化、機械化的軟件流程自動化技術變得更為靈活、使用場景更加豐富。


正是因為AI的加持,發展到2019年,RPA三大代表性公司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AA)和Blue Prism(BP)中,UiPath和AA先後以投後70、68億美元的估值獲得了融資。


李瑋也早就準備佈局AI,兩人一拍即合。2019年6月27日,來也與奧森正式宣佈合併。


2

- 1+1如何大於2 -


「新」來也,是定位於企業用戶的RPA+AI平臺.


除藝賽旗、阿里雲RPA等少數在多年前開始研發RPA產品的公司之外,國內大部分RPA企業是在近3年,隨著RPA在各行業的應用日益增長而成立的。


從企業服務到人人可用,RPA+AI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 行業圖譜


入局的玩家除了主營 RPA 的創業公司,還有傳統IT服務公司、互聯網及傳統行業巨頭,以及人工智能公司等。因為信息化程度高、數據處理的重複操作多,金融是RPA落地的第一個領域。不過在美國,各大領域都開始出現利用RPA+AI的技術解決垂直領域高度自動化需求的創業公司。


面對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李瑋認為,完善的產品體系、靈活的整體解決方案和穩定便捷的使用感受是贏得企業客戶的關鍵。「我們的核心仍然是產品和技術。做好中國企業用戶更喜歡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目前,來也科技構建了以RPA+AI為核心的機器人平臺。RPA就像人的雙手,通過模擬鍵盤和鼠標操作的方式,幫助人完成有規律的、重複性的軟件操作,實現流程自動化。AI就像人的大腦,處理流程中的各種非結構化數據,如語音、文字、圖片等,實現認知自動化,幫助流程自動化技術形成整體上價值更高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有AI的加持,來也科技提供的機器人將越來越逼近甚至超越一個真人。


從企業服務到人人可用,RPA+AI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 AI+RPA機器人示意圖


2019年12月15日,來也科技上線了面向普通用戶、中小企業的UiBot Store,用以挖掘各行各業中小企業的商業場景。UiBot Store採用了AppStore+豬八戒的模式,即用戶在平臺提交需求,由開發者接單,交付後的產品可在平臺作為商品售賣。


「某網約車公司有一個客服人員在我們平臺上發了一個需求,希望能夠自動審查司機有沒有繞路。他月薪五千塊,但願意自己花一千塊錢買機器人提高效率。」 李瑋舉例,「所以說理論上,每個辦公場景,即使是職員個人,都有提高效率的需求。」


UiBot Store的供應方為個人RPA開發者。擁有按鍵精靈的經驗,UiBot 成立之初,就開始重視社區的建設。截至2019年底,其開發者社區註冊用戶數約20萬。相對應的,目前國際最大的RPA開發者社區——UiPath現在擁有40萬註冊用戶。


UiBot Store將中小需求方與UiBot 社區開發者連接,實現社會化供給


「我們希望通過容易操作的平臺和培訓體系解決供給端的問題。除普通開發者,UiBot 社區目前還有超過2500個開發者通過了考試並獲得了RPA工程師認證。這些認證工程師能夠幫助我們的經銷商做實施和交付。」 李瑋向新經濟100人介紹。


來也科技計劃2020年在全國開展校企深度合作,普及流程機器人編程。「除了推廣,我們也要做認證的價值,增加影響力。」來也科技市場合夥人黃慧介紹,「就像華為認證一樣,有提高就業競爭力的作用。」


UiBot Store是來也科技為了教育市場、培養供給端人才並豐富產品使用場景而做的嘗試。未來短期內,來也科技仍將聚焦大型企業級用戶,提高服務的可持續性,不進行低價競爭。


除此之外,李瑋認為政務,特別是面向民眾的辦事流程也是RPA+AI的重要使用場景。「以前政府做不同部門系統數據打通的集成方案,需要千萬級預算,現在我們做機器人操作層面的打通,成本是之前的1/10;項目實施週期也是以前的1/10。」


本次新冠疫情中,智能機器人軟件就發揮了不小作用。阿里達摩院開發了疫情機器人,能解答92%用戶諮詢的問題。而來也科技除了疫情問答機器人,還用RPA+AI技術幫助政府做人員排查以及各類數據的收集、錄入、分析工作。


在高新技術國際貿易嚴峻形勢的影響下,中國企業,特別是國企,以及政府部門在選擇供應商時,需要在數據安全方面做更多衡量。這為國內RPA企業提供了機會。


隨著使用場景的日益增加,新合併的來也,戰略明確後,需要在短時間內組建一支配合默契的團隊,高效執行產品戰略,以贏得市場認可。


3

-「英雄聯盟」和「百日大戰」-


2019年5月的一個凌晨,來也會議室燈火通明,一場從白天就開始的討論,還在進行。來也科技創始團隊四人分別列出了自己認為合併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並一一仔細討論。


第一個問題就是,四個人如何定位。


早在此次討論前,汪冠春便和胡一川溝通過,合併之後公司運營主要交給李瑋負責,因為「李瑋身上有很多閃光點,也有六七百人的公司管理經驗」。


從企業服務到人人可用,RPA+AI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 來也科技聯席CEO兼總裁 李瑋


於是四人很快達成一致——實行「司令政委制」。由管理經驗相對豐富、執行能力更強的李瑋全權負責公司對內管理,任聯席CEO兼總裁。而更擅長公司戰略和資本運作的汪冠春,則負責公司戰略文化及董事會事務,任董事長兼CEO。


在技術負責人上,褚瑞主動提出做技術高級副總裁分管RPA研發。胡一川擔任CTO,除了負責AI研發,也負責中臺部門。


來也科技團隊認為過去的草莽時代盛產個人英雄,當互聯網行業監管收緊,能長久地在國際舞臺上閃耀的公司,勢必不能僅靠一人之力支撐。


To B業務供應鏈長,四位聯合創始人同時出動,能更加高效。汪冠春向新經濟100人舉例,「有一天我和李瑋去做融資,一川去南京做技術答辯,褚瑞去深圳跟合作伙伴談深度合作,如果一家公司沒有這四個聯合創始人的話,一天裡面做不了這麼多事情。」


比起一言堂,他們更願意相信制度的力量。


「我們對標的是IBM,規矩大過董事長,制度大過總裁。」李瑋進一步解釋,「這個公司不姓汪也不姓李,我們設計了民主又集中的協商機制,權利責任與崗位對應。包括董事會、員工期權的設計,從上到下都貫通這個理念。」


來也科技稱其管理制度為「英雄聯盟」,希望在公司治理心態會越來越開放的趨勢下,用這樣的理念團結高管團隊,並吸引更多的人才。


「這當然是冒險的。」李瑋承認,「但如果想做一個面向未來的事情,那就要跟前人不一樣。公司不能失去冒險的機會」。


創始團隊將後背交給了對方,接下來就是幫助兩個公司的團隊快速融合。


來也科技選擇了較為溫和的融合方式——AI、RPA業務線各傾10度角,獨立運作的同時,相互瞭解、學習,並嘗試開始合作。


合併之初,老來也團隊有上百人,近三分之一銷售,但部分業績不太理想;UiBot銷售團隊需要從頭組建。


軍人出身的李瑋,希望用「以戰養兵」的方式,考察員工,並完善團隊。他決定搞一次「百日大戰」,定下一個對15年以上的老銷售來說都很具挑戰性的簽約和回款目標。


回憶起2019年9月23日的誓師大會,來也科技企業業務中心總經理辛兵說:「每個團隊都是非常高昂的士氣,準備打仗」。


「其實我最關心的不是業績,而是人。看看高壓下哪些人會為了數字突破底線,哪些人會在底線之上玩命把目標數字搞定。」 通過這次「大戰」,李瑋篩選出了二三十個組織核心人員。


百日大戰落幕時,團隊完成了最初的業績目標,建立了大分銷商加100個直銷渠道的銷售網絡,實現了經銷商預付款機制,並組建了60人左右的前臺團隊和30人左右的政府關係團隊。


來也科技HRVP閆俊敏認為「百日大戰」讓公司建立了快節奏作戰能力。「業務縱線協調得更好,前臺銷售端和中臺交付端已經能夠快速地打組合戰。從前來也更依賴各部門自我驅動,而現在公司有了統一的節奏和勢頭。」


除了團隊的建立、業務環節的拉通,百日大戰也增加了團隊向心力。「冠春從價值觀進行了拉通梳理,新人來了就有認同感,知道公司的卓越有愛不是虛的。」來也科技政府事務合夥人劉敬帥向新經濟100人表示。


在RPA和AI的團隊各自優化並互相瞭解的基礎上,公司開始做組織架構的融合。2020年1月13日,來也科技公佈了新的組織架構,原AI和RPA團隊徹底合併,達到「能力融合,業績對齊」。


4

- 從企業服務到人人可用 -


目前RPA市場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有待提升,但增長迅速。Gartner軟件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RPA總收入略低於8.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63%。2019年Q1,全球軟件市場中RPA以75.6%的增幅,繼續領跑企業級軟件。據預測,2026年,全球AI市場規模將超千億美元,同時RPA市場規模將達約76億美元。


而據麥肯錫預計,RPA所屬的自動化技術市場將會在2025年有近6.7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到2030年,全球將有4億到8億人因自動化替代而選擇轉換職業。


「我們正在做UiBot Observer,希望未來每一個人的電腦上都會安裝它。它能從使用者每天操作行為中自動挖掘可以被自動化的流程,然後生成機器人。」胡一川說。


雖然現階段RPA+AI主要由企業買單,但實際上需求仍由每個工作個體驅動,本質上是解決個體效率問題。企業需要降本增效,個人也需要解放雙手,只要價格合理、操作便捷,個人也將成為智能流程機器人的忠實用戶。RPA+AI或將成為繼office以後,個體提升辦公、生活效率的新方式。


1998年,求伯君回母校國防科大演講,大二的李瑋深受「用軟件改變世界」的觸動,成立了軟件工作室,按鍵精靈只是工作室成果裡最有名的一個。


更早之前,還在讀初中的胡一川崇拜比爾蓋茨作為極客的成就,寫下一篇作文 I Love My Computer,署名Bill Gates。


「做人人可用的機器人」曾經是這兩個團隊不謀而合的願景。2019年,他們以「英雄聯盟」的形式整裝出發。


「未來的二三十年,機器人會走進每一家公司,每一個人的生活。而我們的目標是智能機器人時代的微軟。」汪冠春說。


(完)


從企業服務到人人可用,RPA+AI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