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阿00朱


我是初戀十年,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的問題是怎麼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這其實就是解決我們一直以來糾結的教什麼的問題。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我們到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傳授課本知識?還是傳授學生們怎麼去獲取知識的方法?

我認為獲取知識固然重要,到引導學生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好像一首古詩的學習,我們告訴學生這個作者,這首詩的韻律,這首詩文的意思和情感都很容易。再笨的學生讓他背上幾次也能對答如流。但這並沒有解答了他心中的疑惑,就如:大兒鋤豆溪東,二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臥倒醉剝蓮蓬。簡單的幾個人物描寫為什麼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呢?所以這時候我們要從生活入手,去引導學生體驗這個生活,告訴學生辛棄疾的故事。當我們經歷榮辱生死之後,最希望什麼?如果你從讀書開始不停的換學校,換老師,換朋友,你最希望什麼呢?

再如抽象的數學:乘法口訣。大多數人在學這個之前可能就要求學生先把乘法口訣背誦了,到乘法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需要乘法?這些才是學生更需要知道的。

所以要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在教授為什麼上下功夫,而不是是什麼上下功夫。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初戀十年


這裡,先與朋友商榷,能否將問題中的“養成”改為“培養”或“提高”,或者把“能力”改為“習慣”。

“怎麼引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我的看法與建議是,教師“裝聾”、“裝啞”、“裝傻”。具體闡釋如下:

一、“裝聾”,教師應樂於傾聽。

教育是雕塑心靈的事業,真正的教育,必然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而有效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不願做一個傾聽者,絕對成不了一個合格的教育者。其實,學生和常人一樣,心裡亦充滿著好奇、困惑、矛盾、煩惱,亦渴望向別人傾訴,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十分在乎老師對他們的評價、接納和認同。

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智慧的老師,一般都會蹲下身子,與學生一起分享憂與樂,做個“知心朋友”,讓學生樂意把心裡話,對老師訴說;做個“忠實的聽眾”,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

這樣,在充滿尊重、理解、期待的傾聽之中,老師定會感受到學生的心聲,對世界的理解,以及對未來的夢想。非凡的思考與憧憬,會逐步點燃學生獨立思考的信心。

二、“裝啞”,教師應緘默少說。

“萬世師表”孔子,應該說是啟發教育的鼻祖,他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留下了許多獨到的哲思與動人的故事。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等等。其中,“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給我們的啟發最深。學生不到冥思苦想,而依然迷茫時,為師不開導;不到欲說不能,欲罷不忍時,為師不啟發;教給學生一方面的知識,如果學生不能推知其它相類似的,為師就暫時不講授。

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權利,切實還給學生,確保課堂內外,均留有學生表達言說主張的足夠時間、空間、機會,是自育、自學能力培養的關鍵一步。而其中更有效的做法,即是教師惜言如金,或保持緘默。否則,老師處處喋喋不休,爭先恐後,時時滔滔不絕,高談闊論,那麼,學生靜心思考,獨立思考,就一定是句空談。

作為教師,我們絕不可總以學生年齡小為藉口,忽視學生自我選擇言說的話語權,從而間接掐斷了學生剛剛萌芽的獨立思考的意識,障礙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三、“裝傻”,教師應甘於放手。

老師對學生的人生而言,不是決策者,而是引導者,遵循相應的原則,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探索人生,才是對他們真正的負責。否則,教師事事包辦代替,想讓學生骨強體壯、頂天立地,只能是希望。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說教,而是來自生活實踐的鍛鍊。學生自我解決生活事務,有賴於獨立思考提供決策。學生也會在為自我服務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來獲得滿足。

實踐中,老師常有三種情況:第一、大事小事一手包辦,抹殺了學生選擇和思考的機會;第二、進行指令性授權,要求學生完全照著老師安排的去做,障礙了學生的創意與思考;第三、進行責任性授權,引導學生明確目標、基本方法、可用資源、責任獎懲等等,然後讓學生自主創造完成。很顯然,第三種是優選。這樣可以使學生逐步實現 ,從“喚醒”到“自省”,從“激勵”到“自勵”,從“他律”到“自律”,從“他育”到“自育”的轉變,進而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老師把每一位學生,都放在平等的地位,更多地給予思考的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決定,那麼,具有一定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的學生,定會讓我們老師與家長,更放心,更安心。

相信學生,甘於放手,做一位“傻”老師,定會培養出更多獨立智慧行走的學生。


退休鄉村教師再學習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他還說:“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認清世界,體味人生,思考自己的未來。

一個孩子能否成才,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從小能否進行有效的思考能力的鍛鍊。縱觀世界上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善於思考。

想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做好以下三點!

一、為孩子創造一個思考的氛圍

這對孩子形成獨特的個性,表現有創新意識的思維、舉動很重要。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太小、需要成人照顧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屬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應該允許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間。比如:允許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給孩子一塊由他自主“擺攤”的地盤,接受孩子對成人的合理建議,相信孩子們的每一次保證等。父母不妨與孩子一起逛博物館、動物園、科技館,和孩子一起閱讀或看電視,然後問孩子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只有保持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討,共同商量,讓孩子在平等的氣氛中長大,沒有拘束和壓力,才能有開放的思維、愉悅的心境,才會不時閃爍出創造的思維之光。

二、讓孩子學會思考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與交談中,要經常以商量的口氣,進行討論式的協商,留給孩子自己思考的餘地,要給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父母可根據交談內容經常發問,如:“這兩者有什麼關係?”“你覺得怎麼做會更好?”“你的想法有什麼根據?”等問題,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對於已上學的孩子,可採用啟發式,誘導孩子逐步展開思考。當孩子在想問題時,父母不要太心急,應該留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時間,尤其不要輕易把答案告訴他們。孩子答錯了,可用提高性的問題幫助他們思考,啟發他們自己去發現和糾正錯誤。

三、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這句話說明了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它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科學人才都有超出常人的強烈好奇心,如居里夫人、愛迪生、達爾文等,他們都是從幼年時期即有相當強烈的好奇心。當孩子頭腦中有疑問時,他們便開始一連串地問:“為什麼?”父母親如果正確引導,不壓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慾必定會越來越旺,因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開始。

曾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銅牌獎及亞太數學奧林匹克銀牌獎的林英豪同學,從小父母就給了他許多思考能力的訓練機會。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經常問個不停,林先生夫婦常針對孩子的提問,教他一些常識,從日常生活中搜集教材,通過巧妙安排,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通常孩子有疑問時,林先生夫婦要他想一想,而不是馬上給他答案。偶爾遇到難解決的問題,稍一提示,孩子便想通了,如果真沒辦法,父母再告訴他答案。父母不妨經常提出些問題讓孩子去解決,讓他們從中多方思考、探索,尋求多種途徑和方法開拓思路,由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中,找出最好的答案來。


山安說


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從小開始培養,關鍵在於父母的培養。

(1)父母層次的培養

從孩子呀呀學語開始,對孩子的教育要在安全的條件要捨得放手,只有自己動手做的事,才能養成孩子的能力。如孩子吃飯時,很多年輕的父母特別講衛生的父母,不準孩子自己用手抓飯或東西吃,只能餵給孩子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挑食,甚至不會吃東西。有一位爺爺奶奶帶的孫子,爺爺奶奶怕孫子吃飯掉在桌上或地上,難搞衛生,所以從不讓孫子自己吃飯,平時也不許自己拿零點到口裡去吃,要吃東西都是爺爺奶奶餵給他吃,一直喂到上小學三年級,後來他竟不知哪些東西可吃哪些東西不可吃。吃東西是一種本能,餓了就要吃這是身體的需要。吃東西父母爺爺奶奶強加對孩子的限制既不利於孩子的健康,也限制了孩子獨立的選擇。正如孩子學走路一樣,先要放手孩子自己在地上爬,爬到一定程度就會站起來走的,有些年輕父母或愛乾淨爺爺奶奶,怕孩子在起上爬弄髒衣服,不讓爬,只是扶著走,扶手走的孩子放手時一定會摔跤,先爬後自己站起來的孩子就不會摔跤,因為他先學會了站立再學會走的。

與孩子交流時,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觀點,不能把大人的觀點強加給孩子,那樣會限制孩子思考問題。如給孔融讓梨的故事時,目的希望孩子能尊老愛幼,先人後己,這才是傳統教育的目的,也是這個故事的意義所在。但是我認為,孔融在七兄弟中年齡最小,選擇最大,讓自己早長大替兄長父母分憂,是更有擔當更有責任的孩子豈不是我們最盼望的麼?!又如我們經常用來考孩子智力的題,樹上有10只鳥用銃打死了一隻還剩幾隻?孩子答9只,一定會被判錯。在孩子的思維裡,銃一定發出聲音嗎?孩子會問其它小鳥開小差去了,沒聽到銃的響聲呢?還有某些小鳥的鎮定力好,不怕驚嚇呢?還有某些寧死不驚,不飛走呢?所以要允許孩子有有悖於大人思維的觀點,並且要及時鼓勵。

第三,多帶孩子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培養孩子合群獨立的性格。

(2)教師層面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原理公式定義要講深講透,例題不宜講得過細,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特別是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第二,變換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如採用討論法,對一問題讓所有學生都發表自己的建議,特別是文科類教學更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第三,多辦主題班會,多組織課外活動,讓所有學生獻計獻策,舉所有學生之智慧,把各種活動辦得有聲有色。


HX教師


平時多鼓勵孩子去思考,當孩子費盡心思都沒有搞定一件事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以出現,與他一起分析問題,嘗試解決辦法。而不是你自己去全盤搞定,這樣孩子也不會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